书城都市财富路
2766600000124

第124章 父亲拜访

本来,林晓阳可以一个人去注册,不用劳烦那晕车的父亲辛苦走一趟,但他考虑到了注册前,有一个需要他父亲出面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他就没有反对父亲陪同前往市里。

早上七点钟发的车,经过了两个多小时到达市里之后,再换乘公共汽车,又用了半个小时,才到达林晓阳要报名的学校附近的公共汽车站,此时,已经是上午的十点钟。

用了足足三个钟才走完那七十多公里的路程,让林晓阳直叹当时的行路难。

三伏天的早上,天气已经相当炎热,加上那时的车还没有空调,所以,汽车的车箱里就热得像蒸笼。本已经有晕车症候的林晓阳的父亲,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就更是昏头昏脑,再加上换乘的折腾,到终点站下车之后,他已经不辨东南西北。

林晓阳扶父亲到车站设置的休息椅子上,让他坐下休息一会,然后说自己去买点东西,就独自出了车站的门,朝自己印象中的这条街里唯一有糕点卖的铺子走去。

林晓阳的父亲坐了好一会,才见到儿子提着一袋水果和一盒糕点回来。

林晓阳的父亲感到奇怪了,他家在这里并没有亲朋戚友,自己父子两人嘛,又吃不了这么多,儿子买这些东西干吗呢?

当林晓阳坐落在父亲身边,向他说明了自己买这东西的意图时,他的父亲呆了,不认识般望着自己儿子,不知儿子何时变得如此成熟和世故?

原来,林晓阳买这些东西,是要父亲帮他走后门,找那个他们考试时见过的老乡朱主任,请他帮忙改换自己要就读的专业。

林晓阳接到的技校录取通知书上,清楚地写着他被学校分配到电子专业就读。

从前世过来的林晓阳,知道当时学校的电子专业很吃香,许多的学生读技校,就是冲着这个专业而来。

林晓阳还知道电子专业吃香的原因,就是因为当时社会上为数不多的电子行业,收入要比机械行业高多了。

那时的电子厂,其实就是插件厂。所谓插件,就是插电子原件,给人家来货的电路板,把也是人家来货的电子原件插上,然后焊好、装好,再出货给人家。

这样的电子厂,说白了就是给人家输出劳力。因为输出劳力给的那方都是外资,那时的外资剥削劳动价值没有后来狠,所以,干这些活的生产工人的工资,要比多是国营的机械厂高。

当代的此种生产模式,决定了那时的电子工人,不过是一种卓别林式的机械劳力,简直就没有丝毫的技术可学。林晓阳清楚地知道,属于中国的电子时代,起码要再过十年,才开始发展。

这样的大气候,决定了当年技校的电子专业,不但学不到东西,实习时还要天天插件,为学校创收。

还有一个问题是,电子类的技术,在以后的年代会突飞猛进。就如电视,由按键到遥控,由圆角到方角,再由凸面到纯平到液晶;又如唱机,由CD到VCR再到LD,哪一类不日新月异?所以,学电子的人,如果不天天进修,很快就会被时代淘汰。所以,当时那个所谓的电子专业,由于在学校与工厂都学不到技术,很快就被社会淘汰。

林晓阳同届的那些电子专业的同学,据他所知在出来社会之后,这班同学确实过了一、两年的好光景,拿到林晓阳他们这班学机械的同学四、五倍的工资,但却好景不长,过了这两年的黄金时期之后,这班没有一技之长的同学,日子就开始难过了。

而林晓阳他们这班学机械的,出来工作之后,随着后来的合资、私营机械厂的发展,倒还能凭着在技校学到、再经过国营厂培训的手艺,长期做了下去,虽然没有几个人发达,但基本都能没有大起大落地揾到了两餐。

知道了这些情况的林晓阳,当然就不会再去读电子这个无用的专业了。而且,他这一世读技校,并非想再学这里的什么东西,只不过是要让这段时间作为一个进入社会的缓冲、过渡,所以,他当然就要选自己熟悉的专业来读,好挤多些时间来做一些别的事。

林晓阳的父亲从来就没有与机械、电子这些行业打过交道,当然就不知哪个的专业好,他听了林晓阳要改读专业的想法之后,沉吟了好一会,勉强同意了带儿子去找技校那同乡的朱主任走后门。

林晓阳的父亲是个带有些书生迂腐的人,如果不是抱着将就儿子喜欢这个想法,也为了让没有出过门的儿子,以后在学校有个照应,他断然不会去拉这个关系。

林晓阳父子两人来到了技校,先向门卫打听朱主任是否在学校里?

得知了朱主任此时正一个人在教导处值班时,林晓阳父子不禁大喜过望。走后门这样的事,当然就是单独谈比有人在旁好啦。

学校还没有开学,整个学校只有零零星星的人在走动。这些走动的人,应该都是前来报名的新生以及陪同而来的家长。

林晓阳记得,他们这第一届招的学生,一共招了六个班,每班三十人左右,合共不到二百人。不到二百人分三天报名,当然就显得零星了。

林晓阳父子在门卫的指点下,绕过了拉着“欢迎新生”横幅的教学楼大门,走到了挂着教导处门牌的门前,敲了敲虚掩着门。

听到了一声“请进”之后,林晓阳父子走入了教导处。

整个教导处中,果然如门卫说的,只有朱主任一人在。

“朱主任,放假了您还要值班?”林晓阳的父亲先向朱主任打了个招呼。

朱主任依稀还认得一个月前带着他家乡的考生前来考试的林晓阳的父亲。他之所以记得林晓阳的父亲,除了同乡这个关系外,还因为他的儿子考了个全市第一。

“哦,原来是家乡的林老师。快请坐,快请坐。”

朱主任让林晓阳父子坐下后,就忙着张罗倒茶。

“朱主任,我的儿子以后就请您多担待了。”林晓阳父亲把林晓阳买的水果、点心放在了朱主任的办公桌上。

“林老师,我们都是老乡,还这么客气干吗?再说,照顾好学生,也是我的责任,这些东西你快拿回去。”

“朱主任,我们既是同乡,又是同行,而且,我的儿子以后还要麻烦你,这点东西就当是我的一点心意吧。”林晓阳的父亲说完,迟疑了一下,才一副开口艰难的样子,开始给林晓阳说事:“朱主任,我有件事还想麻烦一下您,不知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