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理来说,皇帝被刺,随侍的重臣首先就要追捕弑君凶犯,但是随侍在穆宗身边的萧思温所想的头等大事却是另一桩:辽穆宗没有子嗣,谁来继位?耶律氏中有资格问津帝位的人不在少数,萧思温则想到了与自己来往甚密的耶律贤——辽世宗耶律阮的次子。他决定做一次大大的政治投机,一面封锁消息,一面连夜报讯给耶律贤。耶律贤闻讯,立即率亲信飞龙使女里、南院柩密使高勋等人,带着千名铁甲骑兵奔赴黑山,抵达时,正是穆宗遇刺的次日黎明。他立刻就在穆宗的灵柩前行了即位之礼,当上了辽国的景宗皇帝。由于失去了先机,齐王罨撒葛、宋王喜隐等人只能对着皇位干生气了。——在皇族们尔虞我诈的夺位之争中,追查刺杀穆宗的凶手下落倒成了不要紧的事情,他们直到五年后才被抓住。
为了表示感激拥立之情,景宗一回到上京,就晋封萧思温为北院枢密使、北府宰相、尚书令、魏王,并且征召他的女儿入宫。萧思温知道,以自己夫妇的身份和所立的功劳,女儿入宫定然是前途无量。立即满口应允。
萧思温和燕国公主一共有三个女儿,而景宗所选中的,则是最小的老三萧绰。这时的萧绰只有十六岁,但早慧聪明,美丽动人,耶律贤慕名已久了。
据说,在三姐妹小的时候,萧思温曾经让她们一起打扫房舍。两个姐姐都只是草草应付了事,只有萧绰一丝不苟地完成了父亲交代的事情。萧思温因此对小女儿格外看重:“此女必定成家。”说萧绰将能出人头地、振兴萧家。
看来,萧思温虽然文不成武不就,说话还是有点准头。萧绰三月刚进宫,就被封为贵妃,仅仅过了两个月,就在五月被正式册封为皇后了。
与萧绰的封妃晋后相对映,萧思温也迅速地成为朝廷中的重要人物。而危机也随之而来。
辽景宗耶律贤是辽世宗耶律阮的次子。公元951年九月四日傍晚,耶律阮在率军出征后周途中,于归化(今河北宣化)祥古山遇刺,和两位皇后一起被亲信大臣耶律察割所杀。当时耶律贤只有三岁,幸亏御厨尚食刘解里见机得快,将他包在毡布中藏进柴草堆,方才逃过一劫。只是虽然逃得性命,却留下了病根,而且久治不愈,即位为帝后,又患上了风疾,身体非常虚弱,连马鞍子都骑不住,更别提处理军国大政。因此,他逐渐开始倚靠皇后萧绰处理政务。不用说,萧思温做为国丈,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时的萧思温身份不凡,不但是朝中重臣、当朝国丈,而且继小女儿成为当朝皇后之后,他的长女嫁给太宗次子齐王罨撒葛、次女嫁给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三子“钦顺皇帝”李胡之子赵王喜隐。这两位女婿都有极近的皇位继承权。可以想象,有了如此三个女婿,萧思温有多大权势。
南院枢密使高勋和飞龙使女里,都是景宗做王爷时的亲信,他们对萧思温报一个信就居然能加官晋爵、女儿封后并通过女儿执掌全部朝政,满肚皮的妒恨交加。
保宁二年(公元670)五月,景宗前往阊山(辽宁阜新)行猎,萧思温也随行。高勋和女里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合谋指使与萧思温同为后族族人的萧海只、萧海里前去行刺。萧思温卒不及防,一命归西。
父亲的死,使年仅十七岁的小皇后萧绰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如此残酷的权利斗争使她的政治阅历迅速地成熟起来。没有了父亲的帮助,却有丈夫的支持,她开始发挥自己的才干,协助景宗治理国家。
当时的辽国,经过了穆宗这个变态皇帝十九年的残暴治理之后,国势已日渐衰微。景宗非常想要励精图治,将国家扶上中兴之路,然而他的身体使他力不从心。于是他将希望寄托在了聪慧过人的皇后身上。萧绰开始代替景宗治理国家、推行全面的改革。在景宗的支持下,她得到了尽显才能的机会,也由此得到了群臣由衷的钦佩和忠诚。
保宁四年(公元672)十二月,十九岁的萧绰在治理国家的同时,为辽景宗生下了长子耶律隆绪。景宗后继有人,对萧绰更是宠爱无比。景宗对萧绰几乎可以算是专宠,在他们十四年的夫妻生活里,萧绰不但几乎全权掌握了景宗朝的军政大事,而且还一共为景宗生下了四子三女共计七个孩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青的皇后萧绰已经被锤炼成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在景宗的默许下,辽国的一切日常政务,都由她独立裁决;如果有什么重要的军国大事,她便召集各族大臣共商,最后综合各方意见再做出决定。她所做的决定,景宗最多只是听听通报,表示“知道”了就算数,不会做任何干预。
在萧绰的努力下,辽国对外的军事日渐强盛,对内的政局经济也步入正轨。辽景宗耶律贤对皇后萧绰的才干也已经非常了解,为了对妻子几年来的辛劳表示回报,他将一个皇帝所能给予的最高嘉许给了自己的皇后。
保宁八年(公元976)二月,辽景宗传谕史馆学士——此后凡记录皇后之言,“亦称‘联’暨‘予’”,并“著为定式”。
这就是说,景宗将妻子的地位升到与自己等同的程度,并且将此著入法令,使得萧绰实际上成为大辽国的女皇。
乾亨四年(982)九月,35岁的辽景宗在出猎途中,病卒于云州(山西大同)焦山行宫。临终之时他留下遗诏:“梁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这道遗诏无可争辩地将辽国交到了时年仅29岁的皇后萧绰手里。
这时的萧绰虽然已经在事实上治理了辽国13年,但是饱读书史的她非常了解辽国从前历次改朝换代的惊险过程,面对自己年仅12岁的长子隆绪,摄理国政的她首先想到的是主少国疑,宗室亲王势力雄厚,局势易变。这位新寡的太后在干臣耶律斜轸和韩德让面前流着眼泪说:“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
皇帝对大臣流泪很有作用,而假如是一位女皇,那她的眼泪就更有作用。看见一向成稳老练的萧绰居然也有孤立无援的小女人模样,几位重臣一时都似乎忘了面前是一位执掌国事十余年的太后,一个个英雄气壮,都上前安慰并发下重誓说:“信任臣等,何虑之有!”
于是,萧绰顺利地完全了景宗去世后的朝政布局:战功赫赫的于越耶律休哥为南京留守,总管南面军。
宋太宗赵光义继兄太祖大位,承太祖遗志,南定吴越,北灭刘汉。眼见统一大业完成,一时间志得意满,豪情满怀,指十万精锐禁军驱马东进,梦想挟灭北汉余威之势收回对中原王朝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幽云十六州"。
979年六月宋大军从太原出发,几日之内连克易。涿,顺等州,其势如破竹,锐不可当。23日已兵临幽州城下(今北京西南)。本以为能一蹴而就,一鼓作气破城驱敌。怎耐宋军经灭汉苦战,又未休养,多日苦旅征伐,已是疲惫不堪,强弩之末。再幽州成厚墙坚。辽军依此死守,竟让宋军望洋兴叹,对城空想。而辽国闻幽州危在旦夕,既发名将耶律休哥率五院精兵,耶律斜轸率六院大军驰援。之前宋军也大败辽耶律沙,追至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西北,地名仍在)于辽军形成对峙,但夜间遭到耶律休哥,耶律斜轸,耶律沙,城中耶律学古,韩德让四路大军包围,宋军夜间又不明敌情,被震耳欲聋,偏地火把弄的心惊胆战。一时阵脚大乱,溃不成军。太宗也重伤,乘驴车狂奔到涿州才敢停歇。宋太宗的北伐竟如此结局。
高梁河之战,宋不但未能如愿收复北方屏障:幽燕之地。更使太祖以来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禁军元气大伤。更为致命的是建军以来战无不胜的禁军遭此大败,自信心被沉重打击。而辽却从此有了轻视之心。此后连年南下侵扰,宋,辽大战百年不止。而宋再无雄心收复幽云之地,失去了燕幽之地。中原就直接暴露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之下,没有了长城一线可攻可守的战略要隘。宋也失去了汉,唐北控大漠的可能,更不可能使四夷顶礼。却在北方民族连年侵扰下国力日衰,民心不振。终被北方所灭。北方民族第一此入主中原。对中国历史产生具大影响。
但若高梁河之战是另一种结果。辽失去幽云十六州,则辽将越来越弱,而宋既使不能像汉,唐一样进入大漠,也能和明朝一样依山势险峻,高关险隘守卫长城一线。再加上河北产马之地,宋的财政又十分富裕。可以想见,拥有精骑的宋军将和辽。金,蒙军有对垒实力。也许北方民族最好的结局不过是在北方游牧。没有幽云十六州这个前进基地北方民族想进入中原是很困难的。明末若非内战不已,再加上吴三桂大开长城城门引清军而入,以清军区区几万人能攻入中原?不可想像!实际上若辽不进入中原,汉化严重,彪悍的民风不再,也不一定被金所灭,那北方最可能将是辽。金争霸,宋朝也许能鱼瓮得利。
而后来铁木真将很难对一个比较统一个强大的辽和金下手,统一蒙古大漠竟是不可能之事,蒙古没有控制北方。丝绸之路也将不会切断和烟灭。中国也不至和西方隔绝。以至后来满清被西方利炮打的狼狈不堪。国几不存。
高梁河一战虽说只是宋辽百年战争中的比较重要的战役之一。但其意义却不但是宋,辽历史的分水岭。也是中国历史大拐点。影响中国后来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