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母婴护理保健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2757600000008

第8章 乳母的保健方案(2)

(2)产妇如何预防肛裂?

产妇预防肛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产后应保持****清洁,每次大便后用温水轻轻擦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②长时间的坐位可因腹中压力向下压迫,使****血管淤血,肛周组织水肿、脆弱,容易造成损伤,因此产妇要避免久坐。有条件时可经常做提肛运动,即做连续有节奏的下蹲——站立——再下蹲动作,每次做1~2分钟,每日做2~3次,以加强****括约肌收缩,促使局部的血液循环,防止淤血。

③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防加重肛周水肿等症。

④预防便秘。因产妇在怀孕和分娩过程中,消耗掉大量的热量和营养,产后适当的补充营养是必要的,但要讲究正确的调节。北方一些农村地区,在坐月子期间以鸡蛋为主食,不做别的食物调节是不可取的。鸡蛋细腻,容易减少大便次数,出现便秘。在吃鸡蛋的同时,应吃一些含维生素、纤维素高的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松软,适当的体积和水分,使大便容易排出。怀孕期间所造成的胃肠道蠕动缓慢,在产后早期还未恢复,应在产后身体适应的情况下,适当下床活动,以避免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久。必要时可进行腹部按摩,以增加肠蠕动机会。还要养成每日排便的习惯,缩短间隔时间,以免大便过多的积聚和过多水分被吸收,造成便秘。

⑤发生便秘,不要强行排便。应先由****注入适当的开塞露、甘油栓等润滑药物,以利大便的顺利排出,避免造成****裂伤。

⑥发生肛裂后,每日要进行局部清洗坐浴,尤其在大便后,可防止伤口感染,促使伤口尽快愈合。对肛裂痛者,可利用10%普鲁卡因局部封闭,久治不愈者,要去医院手术治疗。

子宫复原不全及防治

子宫在分娩后立即收缩到脐下45厘米处,但24小时后又发展到脐上,之后逐渐缩小,2周左右恢复成原来的大小。如果子宫收缩得不好,或子宫里残留着部分胎盘或胎膜部分,恢复得就慢。

子宫一收缩,子宫里就会布满细小的伤口,和胎盘剥离后的大伤口。这些伤口由于子宫黏膜的更生,经过3~4周就能愈合。

正常分娩后,由于子宫肌肉的收缩、缩腹作用,迫使血管闭锁或狭窄,子宫肌细胞缺血并发生自溶,子宫体积明显缩小,胎盘剥离面亦随着子宫的缩小和新生内膜的生长而得以修复。一般在产后5~6周可以恢复到孕前状态,当子宫在复原过程中受到阻碍,子宫收缩不好,即引起子宫复原不全。

在产后10~14天,子宫降入骨盆腔内,这时在腹部就摸不到子宫底了。如果复原不全,子宫迟迟不入盆腔,在耻骨上能摸到子宫底,有压痛、恶露量多,色暗红,此时就应注意是否子宫复原不全。如恶露出现恶臭味,则可能已经合并感染。

子宫复原受阻有许多因素,如: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胎盘、胎膜残留;子宫位置异常;尿滞留及子宫肌瘤等。治疗时可选用子宫缩剂,如:催产素。若有感染者应加用抗炎药物。

为避免发生子宫复原不全,产后不要轻率提早离床,并要排空膀胱,不要存尿存便;休息时不要总是仰卧,要经常变换体位,防止子宫后倾,后屈。婴儿吸吮****,可反射性地使子宫收缩,故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经使用上述方法,血性或褐色恶露仍不止者,一定要去医院做详细检查。

子宫复旧不全表现为腰痛,下腹闷胀;血性恶露淋漓不止,甚至大量出血。即使恶露停止,白带、黄带必定增多,子宫位置后倾。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导致永久性子宫改变。例如结缔组织增生,子宫增大,哺乳期后月经量多,经期延长。产褥期发生上述现象,要去看医生,采取治疗措施。如:

(1)服用子宫收缩剂。麦角流浸膏2毫升,每日3次;或益母草流浸膏4毫升,每日3次,3天为一个疗程。需要时停药3天左右再进行一个疗程治疗。中药益母草膏无任何副作用,可坚持常服,每日2~3次,每次一汤匙冲服。

(2)子宫后位者,要做产妇保健操,尤其是膝胸卧式,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3)产后长时间出血或有大出血而怀疑有胎盘滞留者,子宫复旧肯定不好,应当手术刮宫,清除宫内滞留物。

产后子宫脱垂的原因

(1)子宫脱垂的症状是:产妇如发生子宫脱垂,就会感到下腹、外阴及****有向下坠胀感,并有腰酸背痛,若久立、活动量大时,这种感受更加明显,若病情继续加重,严重者将影响活动。如果属于早期子宫脱垂或症状较轻者,可取平卧位或稍坐一会儿,即可使阴部恢复常态;重症子宫脱垂则不易恢复。即使用手帮助回纳,但若起立后仍可向外脱出。如果子宫脱垂的同时,还伴有膀胱膨胀,往往会有尿频、排尿困难或尿失禁等。若子宫脱垂兼有直肠膨出,还可出现排便困难。

(2)产妇造成子宫脱垂的原因:①急产,即产程从子宫正规阵缩到胎儿娩出少于3小时时,由于骨盆底组织和****肌肉没有经过渐进的扩张过程,而被突然的强大胎头压迫撕破,又未能及时修复,就会造成子宫脱垂。②滞产,也容易造成上边的情况,形成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因程度不同,有轻、中、重之分。轻度子宫脱垂(中度),此类病人大多数没有什么感觉,有的可在长期站立或重体力劳动后感到腰酸下坠;中度子宫脱垂(Ⅱ度)部分子宫颈或子宫体脱出体外,在****外;重度子宫脱垂(Ⅲ度),即整个子宫颈与子宫体全部暴露于****口外。

产后腹疼的防治

(1)产后正常腹痛

产妇分娩以后发生的以小腹部疼痛为主的病症,称为产后腹痛,又称儿枕痛。产后一周内小腹呈阵发性疼较轻微,一周以后自然消失者,此属子宫收缩复位的生理现象,不是一种病症,用不着担心。

(2)病理性腹痛

若痛经久疼不止,绵绵不断,或疼痛较甚,时间超过半月,甚至在整个产褥期内,并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恶寒、恶露不绝,或疼痛偏于一侧,或兼下腹坠胀者,属于病理性变化、病因或由于分娩时流血过多,子宫失于濡养;或由寒邪入侵,瘀血停滞经脉收缩而痛,或还有许多其他原因如: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卵巢囊肿扭转破裂、急性阑尾炎、坏死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等急腹症,如果盲目止痛容易掩盖病情,延误诊断。

(3)血虚腹痛

产妇分娩时流血过多,或因身体极度虚弱,子宫失于气血的温煦濡养而产生腹痛。

这类腹痛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小腹隐隐疼痛,绵绵不断,恶露量少,色淡红、清稀,或兼见头晕、眼花、耳鸣、身倦无力,或大便秘结干燥、面色萎黄。

防治方法:

①加强营养,可选用人参粥、扁豆粥、猪肾粥、红杞鲫鱼汤、当归生姜羊肉汤、黄芪当归乌鸡汤、参枣羊肉汤等。

②卧床休息,有充足的睡眠,避免久站久坐、久蹲,防止子宫下垂、脱肛等病发生。

③大便结燥者,可服麻仁丸,早晚服蜂蜜一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香蕉、西瓜等,润肠通便。

④用热毛巾热敷痛处,或针灸关元穴(脐下3寸,离脐约三横指)、中极穴(腹下4寸,即脐下四横指),或用盐炒热装布袋热熨痛处,或热关元穴、中极穴。

⑤若恶露量多,或有创伤流血不止者,必须尽快求医。

(4)将养不慎引起的腹痛

若产妇在月子中生活起居不慎,过食生冷,腹部触冒风寒,用冷水清洗、精神不畅;或者产后站立、蹲下、坐、卧时间过长,过久不变换体位,上述情况都可能引起瘀血停留,导致下腹疼痛坠胀、腰酸、尾骶部疼痛。

主要症状:产后小腹疼痛,喜欢温热揉按,恶露量少,涩滞不畅,色紫暗常夹血块。

防治方法:

①用热毛巾热敷痛处,或热敷脐下1.5寸处的气海穴、腹下四寸处的中极穴。

②选用中药肉桂10克,干姜12克,小茴香10克,艾叶20克,陈皮20克,吴萸10克,木香15克等温热药适量,以水浸润炒热装袋,趁热温熨痛处,冷后再加热,每次熨10~15分钟。

③服益母草膏一匙,每日3次,可化瘀止痛。

④加强食疗:可选用生姜红糖汤、醑糖蛋、益母草煮醪糟、当归生姜羊肉汤、羊肉桂圆汤。忌食生冷瓜果、饮料。

⑤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各种精神刺激因素。

⑥注意保暖防风,尤其是下腹部的保暖,忌用冷水洗浴。

⑦不可长久站立、蹲下、久坐,或保持一种姿势睡卧,应注意随时改变体位。

产后流血不止的防治

产后2小时内****流血量较多,2小时后出血量逐渐减少。一般来说,分娩总失血量不超过200毫升。如果产后(胎盘娩出)24小时后到产褥期间发生大量的****出血,出血量超过400毫升,称晚期产后出血。以产后1~2周发病较为常见,有时也可延及产后6~8周。****流血可为少量或中等量,持续或间断,大量出血时会发生休克,如果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

正常产妇产后****会流血,一般持续3~5日,不超过一周,如果流血量多,或持续时间延长,就要注意有发生晚期产后出血的可能。

发生晚期产后流血的原因,主要是胎盘或胎膜碎片残留。这就要求医生或助产士在接生时仔细检查胎盘是否完整,若稍有疏忽,就会遗留后患。如果怀疑胎盘或胎膜娩出欠完整,应立即作宫腔探查,这时产妇应密切配合,忍得短时间的疼痛,可避免日后大量****流血的痛苦。另一种常见的原因是子宫内感染,影响子宫收缩,而发生流血。感染原可来自接生人员、接生用具,也可能因产妇没注意产褥期卫生,如用了不洁的纸垫,坐在盆子里洗澡,或产后过早开始性生活等。因此,防止晚期出血,一方面要求接生人员按科学方法接生,另一方面要求产妇注意产褥期卫生,如会阴垫纸要经过消毒,洗浴应该洗淋浴,产褥期绝对禁止性生活,尽量减少感染的机会。还有一种少见的原因是产后并发子宫滋养叶细胞肿瘤。这种肿瘤细胞是侵蚀血管的,病人的主要症状是不规则****流血。因此对于产褥期有不规则流血的病人,医生都会要求抽血测绒毛膜促进腺激素含量,如果高于正常,要警惕滋养叶细胞肿瘤的可能,应立即住院治疗。此外有一种晚期产后流血见于剖腹产后,发生了感染,经过治疗无效时,需要做子宫颈全切除手术。

产后常见病的食疗

产褥感染

中医认为,产褥感染乃因产后正气大虚,火热邪毒直犯阴中、胞中,正邪交争,热毒内盛所致。中医辨证分治的原则是清热解毒,凉血化淤。产褥感染辨症分治的饮食疗法是:

(1)感染邪毒证

主要表现:产后高热寒战,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多或少,色紫黯有臭气,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疗法则:清热解毒,凉血化淤。

食疗选方:

地丁败酱糖水

【原料】紫花地丁、蒲公英、败酱草各30克,红糖适量。

【制作】先将上药加水500毫升,煎取400毫升,去渣取汁,加糖调匀即可。

【服法】每日2次温热服,每次200毫升。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化淤。适用于产褥感染邪毒,症见寒战高热、口渴心烦、便干溲赤等。

公英地丁绿豆汤

【原料】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克,绿豆60克。

【制作】将蒲公英和紫花地丁洗净,切碎,入锅中加水煎煮,去渣。取汁1大碗,入绿豆共炖至熟即成。

【服法】吃豆,饮汤。每日1剂,连服5~7日。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化淤。适用于产褥感染邪毒所致病症。

(2)淤热互结证

主要表现:产后小腹剧痛,恶露不畅、秽臭,高热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疗法则:清热泻下,凉血逐淤。

食疗选方:

益母草丹参粥

【原料】益母草、丹参各15克,生地、当归各10克,大黄、芒硝各6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制作】将前5味中药加水煎煮,取汁去渣,放入洗净的粳米煮粥,粥成后放入芒硝及红糖溶化。

【服法】每日1剂,早、晚温热食。

【功效】凉血逐淤,清热泻下。适用于产褥感染,症见产后腹痛、恶露不畅秽臭、高热、便秘等。

清热活血粥

【原料】石膏30克,苡仁20克,知母、竹叶、连翘、川芎各10克,当归、红花、山栀子各10克,苍术、桃仁、山楂各15克,大黄8克,甘草5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制作】将上14味中药放入沙锅中,加水适量煎煮,取汁,再复煎1次。将两次药汁混合后早、晚各取一半,放入洗净的粳米煮粥,粥成后调入红糖。

【服法】每日1剂,早、晚各食1次。

【功效】宣泄清热,活血行淤。适用于产褥感染属淤热互结的壮热口渴、少腹坠痛、恶露不净、大便燥结等。

(3)热传营血证

主要表现:产后高热汗出,烦躁不寐,斑疹隐隐,舌红绛,苔黄燥,脉弦细数。

治疗法则:清营解毒,凉血养阴。

食疗选方:

清营粥

【原料】生地15~30克,竹叶卷心6克,银花、水牛角细末各10克,粳米100克。

【制作】将生地、竹叶卷心、银花洗净,同人沙锅煎汤,取汁去渣,再入粳米同煮为稀粥,粥熟时调入水牛角细末。

【服法】每日分2~3次温热食。

【功效】清营泄热,凉血养阴。适用于产褥感染,邪入营血,出现壮热不退、斑疹隐隐之症。

化斑粥

【原料】生石膏30~60克,玄参、水牛角各10克,鲜荷叶半张,绿豆30克,白粳米100克。

【制作】先将玄参、荷叶洗净,与石膏加水共煎,取汁去渣。将药汁与粳米、绿豆同煮为稀粥。将水牛角锉成细末,调入粥中。

【服法】每日分2~3次温食。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产褥感染,热在营血,热盛动血,症见身热、躁扰不安,甚则昏狂、斑疹紫黑,或吐血、便血等。

(4)热人心包证

主要表现:壮热不退,神昏谵语,甚或昏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质红绛,脉微而数。

治疗法则:清心养阴,芳香开窍。

食疗选方:

①清宫粥

【原料】麦冬、莲子心、水牛角各10克,竹叶卷心30克,粳米100克。

【制作】将莲子心、竹叶卷心、麦冬洗净,加水共煎。取汁与粳米同煮为稀粥,粥成时将水牛角挫细末调入和匀。

【服法】缓缓喂服。

【功效】清心开窍。

适用于产褥感染属热陷心包,症见身体灼热、神昏谵语,或昏聩不语、四肢厥冷等。

晚期产后出血

中医认为:晚期产后

出血是由于劳伤冲任,冲任不固,不能摄纳血海之血而见产后血崩;或暴怒伤肝,肝不藏血,所致血热暴崩;或由于产后淤血阻滞,新血不能归经,遂成产后血崩。晚期产后出血的辨证分治饮食疗法是:

(1)劳伤冲任

主要表现:产后血崩,色红或淡红,质稀薄,或有腹痛,痛时喜按,面色少华,神疲肢软,唇舌色谈,脉微弱。

治疗法则:大补气血。

食疗选方:

参芪炖鸡

【原料】党参、黄芪各30克,淮山药25克,红枣20枚,母鸡1只,黄酒及调料各适量。

【制作】将鸡宰杀后,去毛及内脏,洗净后与其它药同放入炖盅内,加黄酒至药面,隔水炖熟后,放入调料。

【服法】分数次佐餐食。

【功效】补气益血固脱。适用于晚期产后出血属气虚血崩症。

黄芪炖母鸡

【原料】老母鸡1只,黄芪120克,生姜5片,料酒2匙,葱段1茎,八角及食盐各少许。

【制作】将鸡宰杀后去毛及内脏,洗净;再将黄芪洗净后切小节,装入鸡腹中,用白线缝合。然后将鸡放入锅中,加生姜、料酒、葱、八角及食盐,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开后,再用文火慢炖至肉烂。

【服法】佐餐食,吃肉,饮汤。

【功效】益气团脱。适用于晚期产后出血属气虚血崩证。

(2)暴怒伤肝证

主要表现:产后血暴崩而下,心烦易怒,头胀眩晕,胸闷饱胀,暖气叹息,胸胁疼痛,舌苔薄白,脉弦细。

治疗法则:平肝清热,固冲止血。

食疗选方:

丹栀逍遥粥

【原料】丹皮、栀子各10克,柴胡、甘草各6克,白芍、白术、茯苓各15克,生地炭30克,早莲草24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