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有轻有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出黄疸时,孩子没有什么不舒适的感觉,大便不发自,小便也不太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治疗,一般在一周左右消退。虽然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家长也要注意密切观察。如果孩子黄疸出现得较早,黄疸较重,不能很快消退,可能是病理性黄疽。引起病理性黄疽的原因很多,需要及时请医生检查治疗。
ABO溶血是怎么回事
由于母子的血型不合引起血型抗原免疫而造成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性疾病,被称作ABO溶血症。一般情况下AB0血型不合的母亲大多是O型。当母亲血型为O型,胎儿血型为A型或B型时,胎儿血液中的A或B抗原由于某种原因进入母血后,刺激母体产生血型抗体,此抗体通过胎盘再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体内的A或B抗原结合,从而引起胎儿红细胞凝集,继而溶解而出现溶血,引起水肿、贫血、肝脾肿大和出生后短时间内出现进行性重度黄疸。
鹅口疮的护理方法
新生儿鹅口疮是一种霉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患。患儿口腔布满白色物质,形状如“鹅口”,因此叫“鹅口疮”。
孩子患这种病,主要是****、食具不卫生,使霉菌侵入口腔黏膜。长期服用抗生素的孩子也容易患此病。
鹅口疮比较容易治疗,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创面上,每4小时用药一次,疗效显著。用1%龙胆紫涂搽疗效也不错,但因用药后口唇周围染色,影响观察并污染衣物,故临床上用得很少。
新生儿脓疮病
新生儿脓疮病是新生儿时期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性疾病,多见于夏秋两季。
新生儿脓疮病的初期表现是在皮肤皱褶处(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出现小米粒大小的小脓点,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得不到及时的处理,脓点将长大并很快蔓延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严重的可导致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脓疮病的发病原因可能与出汗及痱子感染有关系。
对于新生儿脓疮病防治的关键是要保持新生儿皮肤的清洁、干燥。夏天应每天洗澡,经常换衣服,保持孩子的皮肤干燥。
一旦发现新生儿脓疮病,应该到医院去,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用消毒针刺破脓疮,放出脓液,局部用75%的酒精消毒后涂1%的龙胆紫药水。如果发现脓疮有扩散现象,或孩子发烧时,应立即送到医院治疗。
新生儿皮肤保健
新生儿是指生后到一个月之间的婴儿。新生儿的皮肤表皮层薄,皮下毛细管血透露皮表,所以皮色较红。新生儿的周围血循环较差,自动免疫能力较弱。
孩子出生后一般不主张立即全身洗澡,只要用消毒纱布蘸温水轻轻擦拭头皮、耳后、面部、颈部及其他皮肤皱褶的部位。出生后3~5天可以开始用温水洗澡,逐渐地可以使用无刺激性的肥皂、浴液,但洗后应该用清水冲洗干净,防止残留皂液刺激皮肤。每次洗澡后只要用柔软的毛巾沾干皮肤上的水,不要摩擦。新生儿的皮肤表面留有少量的皮脂,起到滋润、保护皮肤的作用。
新生儿的周围血循环较差,所以冬天要注意保暖,防止冻伤。夏天要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潮湿、擦烂。新生儿用的衣物、尿布等,应该使用旧的、柔软的棉布,以防止摩擦损伤孩子的皮肤。
护理好新生儿脐带
脐带是胎儿与母亲胎盘相连接的一条纽带,胎儿由此摄取营养与排除废物。胎儿出生后,脐带被扎结、切断,留下呈蓝白色的残端。几小时后,残端就变成棕白色。以后逐渐干枯,变细,并且成为黑色。一般在生后3~7天内脐残端脱落。脐带初掉时创面发红,稍湿润,几天后就完全愈合了。以后由于身体内部脐血管的收缩,皮肤被牵扯、凹陷而成脐窝。也就是俗称的肚脐眼。
在脐带脱落愈合的过程中,要做好脐部护理,防止发生脐炎。脐带内的血管与新生儿血循环系统相连接,生后断脐时及断脐后均需严密消毒,否则细菌由此侵入就会发生破伤风或败血症,因此必须采取新法接生。脐带结扎后,形成天然创面,是细菌的最好滋养地,如果不注意消毒,就会发生感染,所以在脐带未脱落前,每日均要对脐部进行消毒。
一般在孩子出生后24小时,就应将包扎的纱布打开,不再包扎,以促进脐带残端干燥与脱落。处理脐带时,洗手后以左手捏起脐带,轻轻提起,右手用消毒酒精棉棍,围绕脐带的根部进行消毒,将分泌物及血迹全部擦掉,每日1~2次,以保持脐根部清洁。同时,还必须勤换尿布,以免尿便污染脐部。如果发现脐根部有脓性分泌物,而且脐局部发红,说明有脐炎发生,应该请医生治疗。
新生儿产伤
新生儿产伤骨折是指胎儿娩出过程中发生的骨折。常见的为大腿骨折、上臂骨折及锁骨骨折。骨折后多出现明显畸形,局部凸起,患儿活动受限,而医生又多不做严格的接骨。很多家长都很担心:骨折后不做特殊治疗能长好吗?会遗留后遗症吗?
其实家长的担心是多余的,新生儿骨骼有其特点:骨膜比较厚,骨皮质薄且较软。骨折时多不连同骨膜一起折断,骨折断端虽会刺破骨膜而错位,但至少仍有一侧骨膜保持原来的连续性。新骨沿骨膜生长,10天后愈合的新骨仍然是直的。而刺出骨膜外的骨尖会逐渐被吸收。
所以,新生儿产伤骨折一般不需特殊处理。锁骨骨折不需要任何绷带固定,生活护理时轻搬轻抱,避免压迫伤处或牵动患肢,7~10天即可痊愈。上臂骨折(肱骨干骨折)可用压舌板(小竹片)绑直或用绷带等物固定于躯干。大腿(股骨干)骨折用小木片(夹板)绑直或作悬吊牵引。两周左右可愈合。
只要孩子活动自如、不痛,家长就不必惊慌,因儿童在骨发育过程中的塑形能力定能使畸形得到矫正。一般一年后再照x照片检查几乎完全正常。
造成新生儿产伤骨折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产妇产道强烈收缩挤压,或助产时强力牵拉所致。因此助产技术轻巧,产妇能配合用力当可避免骨折。但当胎儿生命危急,迫使医生急于抢救,而产妇又缺乏分娩经验,有时发生骨折是很难避免的。
新生儿发热的处理方法
发热对于新生儿来说是常见症状,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发热。由于新生儿在生理上有许多特殊之处,所以父母不要随便给孩子服药。例如给新生儿服用退烧药,有时会出现周身青紫、贫血、便血、吐血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死亡。这是吃了退烧药,造成凝血机制障碍而引起的。
新生儿发烧后最简便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是物理降温法。新生儿体温在38℃以下时,一般不需要处理,只要多喂些水就可以。如果在38~39℃之间,可将襁褓打开,将包裹孩子的衣物抖一抖散去热量,然后给孩子盖上较薄些的衣物,使孩子的皮肤散去过多热量;也可以让孩子的头枕一个冷水袋来降温。对于39℃以上高热患儿,可用75%的酒精加入一半水,用纱布蘸着擦颈部、腋下、大腿根部及四肢等处,高热会很快降下来。在降温过程中要注意,体温一开始下降,就要马上停止降温措施,以免矫枉过正出现低体温。在夏季降温过程中要注意给孩子饮水,白开水或糖水均可以,这是因为孩子在发热的过程中,要消耗掉一定的水分,因此要给予及时的补充。这里所介绍的是降温的办法,还要请医生检查孩子发热的原因,进行治疗。
“马牙”不需要处理
在新生儿牙龈边缘或上腭上,常可见到一些黄白色芝麻大小的疙瘩。这是由于上皮细胞堆积或由于粘液腺潴留肿胀而引起的,俗称“马牙”,属正常现象,几个星期后可自行消失。千万不要用针挑或用布擦“马牙”,以免擦破感染。
新生儿肝炎综合症
新生儿肝炎综合症是一种以持续的黄疸、血清胆红素增高、肝或肝脾肿大及肝功能不正常为主的疾病症候群的总称。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其主要病因是病毒感染。除乙型肝炎病毒之外,其他多种病毒均可以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从而使胎儿的肝脏致病。并连累其他脏器器官。除了病毒感染外,多种细菌感染、部分先天性代谢缺陷疾病的肝脏病变、肝内外的胆道闭锁及胆汁粘稠综合症所致的肝脏损害等,均属于新生儿肝炎综合症范围。
新生儿发病的初期表现为黄疽显现,起病缓慢,一般在出生后数天至数周内出现,并持续不退,病情较重,伴有吃奶不好、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胀、体重不增、大便浅黄或灰白色、肝脾肿大等。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治疗,一般情况下,孩子会很快恢复健康。
新生儿特发性低血糖
低血糖在新生儿期较为常见。原因是新生儿出生的头几天内,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糖,而在胎儿期肝内储藏糖原较少,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双胎儿,生后如不提早进食很容易发生低血糖。另外,如患有颅内出血、窒息、缺氧、新生儿硬肿症、严重感染败血症等疾病的患儿以及母亲患糖尿病或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所生的新生儿都易发生低血糖。
低血糖可在婴儿生后数小时至1周内出现。开始症状表现为手足震颤,阵发性发绀、嗜睡、对外界反应差、吸吮差、哭声小,继而面色苍白、心动过速、惊厥、昏迷,若经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症状迅速消失,即可考虑本病。
对低血糖的患儿,轻症可给予白糖水或葡萄糖口服,重者可给予静脉点滴葡萄糖注射液。
新生儿要注射卡介苗
孩子在出生后第二天即可接种卡介苗。接种后,可获得对结核菌的一定免疫能力。卡介苗接种一般在左上臂三角肌处皮内注射,也有在皮肤上进行划痕接种,做“什”或“井”字形,长1厘米。划痕接种法虽方便,但因接种量不准,有效免疫力不如皮内注射法。故目前一般不采用划痕法。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无特殊情况一般不会引起发热等全身性反应。在接种后2~8周,局部出现红肿硬结,逐渐形成小脓疮,以后自行消退。有的脓疮穿破,形成浅表溃疡,直径不超过0.5厘米,然后结痂,痂皮脱落后,局部可留下永久性疤痕,俗称卡疤。为了判断卡介苗接种是否成功,一般在接种后8~14周,应到所属区结核病防治所再做结核菌素(OT)试验,局部出现红肿0.5~1.0厘米为正常,如果超过1.5厘米,需排除结核菌自然感染。一般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2~3月就可以产生有效免疫力,大约3~5年后,在小学一年级时,再进行OT检查,如呈阴性,可再种卡介苗一次。
早产儿、难产儿以及有明显先天畸形、皮肤病等小儿,禁忌接种。
新生儿要注射乙肝疫苗
目前在世界各国,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均高得令人吃惊。为此,我国有关部门已研究出乙型肝炎疫苗,这种疫苗没有传染性,对乙肝病毒具有很好的免疫性能,现已在新生儿中广泛应用。
整个免疫注射要打3针,第一针(一般由产科婴儿室医务人员注射)于孩子出生后24小时之内在上臂三角肌处注射,剂量为30微克。第二针在出生后一个月注射,剂量为10微克。第三针在出生后六个月注射,剂量为10微克。全部免疫疗程结束后,有效率可达90~95%。婴幼儿接种疫苗后,可获得免疫力达3~5年之久。
免疫疫苗接种过程简单,一般没什么反应,个别孩子可能出现低热,有的在接种部位出现小的红晕和硬结,一般不用处理,1~2天可自行消失。
早产儿的喂养
(1)早产儿要尽早开始喂奶,生活能力强的,可在出生后4~6小时开始喂奶。
(2)体重在2000克以下的,可在出生后12小时开始喂奶,情况较差的,可在出生后24小时开始喂奶。
(3)先以5~10%葡萄糖液喂,每2小时1次,每次1.3~3汤匙。24小时后可喂奶。
(4)有吸吮能力的,尽量练习哺喂母乳。
(5)吸吮能力差的,先挤出母乳,再用滴管滴入口内。注意动作要轻,不要让滴管划破孩子的口腔黏膜。每2~3小时喂一次。
(6)无母奶可用稀释乳(2∶1或3∶1)加5%糖液喂。最初每千克体重每天喂60毫升,以后逐渐增加。
(7)复合维生素B每次1片,每日2次。
(8)维生素C每次50毫升,每日2次。
(9)维生素E每天10毫克,分2次服。
(10)从第二周起浓缩液鱼肝油滴剂,每日1滴,并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增加。
(11)出生后1个月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
(12)喂母乳的早产儿要补充钙。
早产儿的特殊护理
(1)保温。早产儿的环境温度,通常在29~33℃。使婴儿的肛温保持在36~38℃之间。
(2)现在大多数医院使甩传统的保温箱。妈妈可以通过保温箱壁上的窗抚摸孩子,同他说话。
(3)在婴儿出院回家之前,父母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学会哺喂早产儿的方法。
(4)溢奶可造成早产儿呼吸停顿、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要特别注意。
(5)要特别注意早产儿的呼吸,一旦发现呼吸道不通畅或呼吸停顿(停顿15秒以上),要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并送医院抢救。
(6)1000克左右的早产儿,室温要保持在34~35℃,湿度为70%。1800~2000克的早产儿,室温要保持在30~32℃,湿度为60%。2500~3000克的早产儿,室温要保持在25~27℃,湿度为60%。体温每4~6小时测一次,室温要恒定。
早产儿要注意防感染
早产儿抵抗能力差,要特别注意防止感染。
(1)注意清洁皮肤,预防皮肤感染。
(2)脐部护理要精细
(3)尽量少与外人接触,不欢迎外人到婴儿室看望孩子。
(4)喂母乳时,要洗手,****要清洁。
(5)母亲感冒,要戴口罩,或避免接触小儿。
早产儿的营养
早产儿需求的营养比正常新生儿多。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需要喂热量较高的早产儿配方奶。如果孩子发育良好,到他达到正常新生儿出生时的40周时,他的营养需求就与正常婴儿相同了,可喂普通新生儿的配方奶。如果孩子发育不好,应遵从医生指导。另外,早产儿要在医生指导下补充以下营养:
(1)维生素。早产儿常见维生素缺乏症。
(2)叶酸。如果给孩子服用的复合维生素中没有足够的叶酸,应单独补充。
(3)铁质。早产儿比普通新生儿更早出现缺铁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