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轻松分娩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2757300000010

第10章 一朝分娩(4)

骨产道是由数块骨骼所组合而成的空间。这些骨骼由关节连结,靠着韧带坚强地结合起来,除了尾骨在分娩时可被胎儿头部挤动2、3厘米外,其余几处都是固定不移。

但这个空间并非上下四方均等,上部的骨盆入口(横向长)、骨盆开阔部(斜向长)、骨盆狭部(纵向长)等各部分都不等长。

所以,产道是胎儿从母体降生的通道,分为骨产道与软产道两部分。骨产道是指骨盆。产期临近时,骨盆的耻骨结合处(位于**********大****的上方)会松弛,并稍微张开,以利胎儿通过。产前检查的一个重要项目就是测量骨盆,骨盆过小或不张开,就会出现难产。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子宫颈、****及骨盆软组织构成的,产期临近时,软产道周围的肌肉和韧带就会变软伸开。

(2)胎儿的状态

婴儿必须由弯曲的产道钻出,所以在通过狭窄处时和停留在子宫内时的姿势虽一样,却尽可能地缩成一团。胎儿身体最大、最硬的部分是头部,就像过小山洞、钻栅栏一样,只要头过去,身子就好办了。所以,一般来说,分娩时只要胎儿头部顺利通过,然后就轻松了。

胎儿头骨也是由五块骨骼组成,但并未像成人一般地固定,因而在通过狭窄的产道时,这些骨骼会重叠起来,使头部变小以便前进。这种构造称为应表机能,以便位于最前的头部能变成尖状顺利的娩出,不过出生数日后,即可恢复原形,以下就来看看正常的胎儿是如何分娩出来的:

①第一回旋(衔接一下降~俯屈)。

胎儿头部位于骨盆入口时,最长的前后径(矢状缝与由前至后,骨与骨间接缝一致)与骨盆入口部的长径一致,也就是胎儿横向位于母体内。

在向下的阵痛压力下,头盖骨后方抵住背骨,在杠杆原理的作用下,后头部承受更强的压力,使胎儿下巴抵在胸口上,结果后头部便居于前方,使分娩容易进行。

②第二回旋(内回转)。

在紧接而来的阵痛压力下,婴儿降至骨盆开阔部,此处斜向长,所以胎儿前后径也转至斜向,后头部便回旋至母体的斜前方。

接着由骨盆达出口部,此处前后径较长因而后头部便转到母体前方,胎儿姿势就像回头望母体背部一般,所以到了此处,胎儿出生时刻也就越来越近了。

③第三回旋(仰伸)。

进行到此处,胎儿后头部被挡在耻骨下方,枕骨便成为支点迫使前头部、脸部依序外仰,然后被挤出阴户外,接着后头部滑出,整个头部便因此露出母体外。胎儿头部降至骨产道时,背部便朝向母体前方,意即肩宽与骨盆入口处较长的横径一致。

当胎儿头部露出母体外,肩宽也按次序沿着骨产道的长径,在母体内做横、斜、纵的回转,也就是说,肩宽与胎头部前后径做同向的移动。

(4)第四回旋(外回转)。

胎儿肩部被娩出时,肩幅(横径)当然与骨盆出口部的前后长一致,因而向母体背部的胎儿头部,也跟着转向母体大腿内侧,这就称为胎儿头部的第四回旋。一旦胎儿头肩露出,其他的也就能顺利地通过产道,自然顺利分娩了。

(3)娩出力

①阵痛。

子宫的肌肉无法像手脚的肌肉由意志来控制活动。然而子宫肌肉的收缩却具有周期性,这就称为阵痛,为分娩的原动力。但有些学者认为子宫收缩本身并无痛苦,此称之为阵痛并不适当。

在怀孕期,尤其是16周以后,便会出现怀孕阵痛,但都是不规则阵痛,和分娩阵痛有所不同。阵痛并非是子宫肌肉持续收缩,而是收缩与弛缓反复交替。这种收缩就为阵痛发作;阵痛发作与发作间的休止期就称为阵痛间歇。

接近临产时,起初是不规则的子宫收缩,然后才渐渐规则化。而其间隔由60分钟~30分钟,渐渐变为20分钟或15分钟,而张力也逐渐增强。等到出现10分钟间隔的规则收缩时,真正的分娩也就开始了。不过,每一位产妇的状况不同,如经产妇女就可能不是逐渐缩短间歇时间,而会立刻由不规则状态进入5分钟的短暂间歇,在极短时间内进入分娩状态,这是必须注意之处。

阵痛发作,子宫肌肉便会僵硬,抚摸腹部即可感觉,在子宫反复收缩下,子宫会向下降落、子宫颈口张开,以便胎儿易于通过。

随着分娩进行,间歇会逐渐缩短、阵痛会逐渐变强变长,最后间歇和阵痛时间约一分钟,反复交替,此时加上腹压的辅助,不久婴儿即可诞生。

②腹压(用力)。

利用腹壁肌肉和横隔膜收缩,增加腹部压力就称腹压,而这种压力也可用于子宫,以帮助分娩。

腹压就是普通称的用力,是在意识状态下进行,但分娩进行至胎儿头部下降到压迫直肠时,便会像解大便一般地动作,自然地使出劲来。

尤其在胎儿即将出生时,随着阵痛发作的反射性用力,更是产妇难以自我控制的,这称为共压阵痛。

若无腹压也可能分娩,可是一般产妇必须靠阵痛和腹压共同发生作用才能完成,尤其是在分娩后期,腹压可发挥极大的功用,所以善于用力与否,对分娩的进行具有极大的影响。

随意出力不但无法挤出胎儿,产妇反而容易感觉疲倦,所以配合阵痛的发作,适当的出力便显得非常重要。

出力的方法应在怀孕进入36~37周时开始练习,1日1~2回。但是应该注意不可太过用力,不然可能有早产的危险。

住院注意事项

目前,很多妇女在分娩前均提前一段时间住院,产后也要在医院中度过一段时光。那么,在产前产后这段时间里,产妇及家人应注意些什么呢?

(1)遵守住院规则

产妇和家人都得自觉遵守医院的住院规则,使产妇尽快熟悉、习惯医院的生活。不应该像在自己家里那样随便,更不要同医护人员以及病友闹意见,搞得分娩前情绪不佳,影响分娩和产后康复。

(2)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

医护人员要求怎么做,就要怎么做,不可任性或不听医护人员的话,使医护人员的工作受到妨碍。这样做的结果,吃亏的是自己。

(3)遵守医院生活制度

比如,不要往病房随意带东西,注意室内卫生,不要干扰其他病人的休息和生活,一旦遇到医护人员工作不周,不要发脾气,要有礼貌地提出要求,并体谅他人。

(4)缩短探视时间

应尽量减少探房的人数和缩短探视的时间。这有利于个人和病友的休息,也有利于医院的管理工作。

(5)不要探望婴儿

有的家长和亲友,见产妇分娩完毕,就想探望婴儿。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出于婴儿健康的需要,特别提出对分娩后婴儿的注意事项:开始几天要由医护人员护理,除哺乳外,谁也不能随意去看婴儿,以免把病菌带给婴儿,造成感染。这一点很重要,不可提出过分要求。

分娩中第一产程应了解的事宜

(1)什么是第一产程

“分娩”是指子宫开始出现有规律的收缩到胎盘完全娩出时止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被产科医生人为地分为三个产程。

第一产程是指子宫开始出现有规律的收缩到子宫口开全时为止,称为开口期或扩张期。开始时,子宫每隔约10~15分钟收缩一次,每次收缩的时间很短,收缩的力量也很微弱。以后,间歇的时间渐渐缩短,每隔3~5分钟一次,收缩的时间缩短而收缩的力量也加强,随着子宫收缩的逐渐强烈,子宫口就慢慢扩张,此后,大概每2~3分钟就有一次子宫收缩,每次维持1分钟左右,这时子宫也就全开了。

在第一产程中,产妇的情绪十分要紧,绝对不能紧张,如果感到腹部发胀或者腰部发酸,要斜倚床旁用手轻轻按摩下腹部,深吸气时,双手自腹的两侧向腹中部方向按摩;呼气时两手从腹中部向两侧按摩,如此反复,可使产妇精神放松,有利于消除分娩前的紧张、恐惧心理。

(2)第一产程中要做的事:

①剃毛。

临产后,接生人员要把产妇下身的****剃去。这样做是为了能够比较彻底地洗干净阴部,减少发生产褥感染的机会。

②饮食。

好多产妇在临产后不肯吃东西,这是不对的。因为整个分娩过程的时间较长,而且精力的消耗也很大,如果没有足够和充沛的精力,在分娩时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有损自己的健康。

③****。

所谓****,就是通大便。当接生人员估计胎儿在短时间内不会生出来时,一定要替产妇****,因为****有两个好处,一是加强子宫收缩,缩短产程;二是避免分娩时由下进排出粪便而污染阴部,增加感染的机会。

④小便。

贮藏小便的膀胱位于子宫前面。膀胱膨胀起来会影响胎儿的下降和子宫的收缩,因此,临产后隔2、3小时,产妇就应该解一次小便。假如自己解不出来而膀胱又胀得厉害,接生人员必须为产妇导尿。

③****检查。

为了了解宫口扩张和胎儿下降的情况,接生人员隔些时就要从****处检查子宫扩张情况,以手指伸进去的宽度计算宫口的大小。

如果你在妊娠中学过呼吸和松弛肌肉的技巧的话,现在该把它用于实践了。你的接生助手可以通过打节拍或用“呼气”、“吸气”、“坚定”、“沉着点”等词来帮助你分娩。

分娩开始

有了产兆且一旦规则阵痛开始,则真正的临产就此开始,经过开口期、娩出期、后产期,分娩即终了。比较确切的分娩征兆有:

(1)出血

子宫的收缩反复加强,最后子宫颈口在压力下开始张开,因而羊膜下方会自子宫颈口附近的肌壁剥离,以致于出血,并与粘液共同流出体外,此谓“产兆”。若量少则呈粉红色,量多则呈红色,若时间一久则变为褐色。

产兆往往不只出现一次,有时即使有产兆出现,但隔2、3日仍无阵痛发生,或者阵痛发生后,才出现产兆。无论如何,血液和粘液都将随着生产进行而增加。

(2)破水

分娩开始时子宫收缩、内部压力增加,羊水便会向外溢泄,而这个溢泄出口便是子宫颈口。随着压力增加羊膜便会由子宫壁剥离,而失去支撑的羊膜则开始膨胀,这就称为胎胞。

胎胞逐渐压迫子宫颈口,待子宫颈口充分张开、耐不住压力时,胎胞则破裂,羊水流出,这就称为破水,但若羊膜不破,便须实行人工破膜。

(3)分娩开始

有了产兆,规则阵痛也会随之开始,子宫颈口张开、胎胞成形,即可谓真正的一朝分娩,然而这些产兆并非同时出现,子宫颈口的状况也无从确定。

临床医学所认定的开始分娩是指阵痛间歇在10分钟以内。

分娩三步曲

以自然分娩的情形来说,虽然所需的时间因人而异,但一般初产约需14~16小时,经产约需7~8小时。

子宫口开始扩张时,就是分娩的开始,但由于无法确实掌握子宫开始扩张的时刻,所以一般都以孕妇感觉子宫开始有规则地收缩时,作为分娩的开始。

另一方面,分娩结束的反映是胎盘排出时。在正常分娩情况下,胎盘会在婴儿出生后20~30分钟内排出。

为了方便叙述,特将整个过程分为下列三个时期。

第一期:从子宫口开始扩张到子宫口全开(子宫口开到可让胎儿头部通过的大小,直径约10厘米)的时期。

初产约需12小时,经产约需6小时。

第二期:胎儿出生的时期。初产约需2~4小时,经产约需1小时。

第三期:从胎儿出生到胎盘排出的时期。初产与经产都需20分钟左右。

(1)第一期的情形

①母体的变化。

子宫收缩的间隔时间逐渐缩短,而收缩时间却增长。原本是每隔20分约收缩10秒,慢慢变成每隔20分收缩20秒,每隔15分收缩30秒,每隔10分收缩40秒,每隔5分钟收缩50秒。

在分娩的过程中,第一期所花的时间最长,但这是自然生产所必需花费的时间,所以不必惊慌,应以无比的耐心度过这段时间。

子宫口完全张开时,孕妇可以感觉到胎儿头部的下降,此时,带血、浓稠的分泌物会不断地流出来。

当子宫收缩增强时,颈管部就会逐渐向上滑,不久,这个被称为“颈管部”的部分就会消失。到最后,子宫口也会扩张到直径约10厘米的大小。

子宫口的开法,初产与经产有些许不同。初产时,首先颈管部会向上滑,然后子宫口才张开,分成两个阶段。经产时,则是两种变化同时进行。这也就是初产与经产在第一期所花时间差距颇大的原因所在。

卵膜除了子宫口的部分外,其余都附着在子宫壁上,所以当子宫口开始扩张时,卵膜的下端(子宫口周围的部分)会从子宫壁一点一点地剥落(这时的出血就是生产的征兆)。如此一来,这个部分就会像气球般的容易膨胀,于是因子宫收缩而寻求出路的羊水,会积存在这个部分,形成胎胞。不久,胎胞因逐渐变大,无法承受子宫收缩及****的压力而破裂,羊水流出,这就是所谓的“破水”。但如果卵膜厚且抵抗力强,就不容易破裂,相反的,如果卵膜薄弱,就可能提前破水。

②胎儿的姿势。

初产与经产多少有些差异。若是初产的话,胎儿的头部多半已进入骨盆的入口。

由于骨盆的入口宽度最长,所以胎儿会配合这种情形,朝向左或右的正侧面前进。而胎儿的头部以上下为最长,所以胎儿在这种状态下,会把下颌贴近胸口,尽量缩小头部的范围,以便快速通过骨盆。

但是,骨盆的中央部分又是斜幅最宽的地方,胎儿头部最长的部分为配合骨盆最宽的角度,会由正侧面转为斜向姿势。

此时,脸部可以朝向前方,也可以朝向后方。但为了使重要的后头部避开骨盆背侧坚硬骨头的压迫,脸部自然会朝向后方。

也就是说,胎儿的脸一面由正侧面逐渐朝向母体的斜后方,一面下降到骨盆的中间。

另一方面,若是经产的话,即使子宫口已全开,在破水之前胎儿的头部仍不固定,通常在骨盆腔的上方摇晃。在破水的同时,才一口气通过骨盆腔,当然,此时胎儿的头部仍会有规律的一面转动,一面下降。

胎儿的头骨是由几片骨头组合成的,由于其接合处尚属钙化阶段,仍未固定。所以开始分娩时,头骨会自然重叠,使头部成为细长的形状,好让头部能顺利地通过骨盆。

胎儿出生后,头骨就会恢复原状,接合处也逐渐消失。但头顶部分,四片头骨的交叉点会出现一块菱形的缺口,用手去摸,会感觉瘪了一块似的。

这个部分称为“前囟门”,等它完全长满大约要一年半时间。

③第一期的注意事项。

a.不要太早上床:当子宫开始收缩时,不要太早就像病人似的躺在床上。因为躺得太久,反而会愈躺愈累,情绪也容易紧张。

除非真的很疲倦,否则应尽量站起来走动走动,或是坐在椅子上做点简单的手工、看电视、听音乐,以缓和紧张的情绪。

b.用力要得法:在第一期前2/3的时间,即使子宫已规则地收缩,也不必急着用力。虽然用力会使孕妇感觉舒服些,但由于子宫口尚未开到足以让胎儿通过的宽度,所以,用力对分娩的进行毫无助益。

不仅如此,由于下腹部用力促使骨盆底的肌肉收缩,反而会阻碍重要的子宫口扩张及胎儿下降。

此外,太早消耗体力,等到真正需要用力的第二期却已精疲力尽、无力分娩,到时候就麻烦了。

c.子宫收缩时做腹式深呼吸:以腹式深呼吸代替用力,也可使孕妇舒服些。

当收缩变得强烈时,腹式深呼吸的吐气能压迫腰骨内侧,孕妇也会感觉舒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