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拯救情感:破译男性情感密码
2757200000004

第4章 “越出”婚姻的设限(1)

婚姻是一座城。进城的人当初是为了爱,如今逃出去还是为了爱,一曲“迟来的爱”让逃出围城的人都找到了借口。

有的人有了这种借口。不惜以身试法,将自己连同国家机密一起迷失:

有的人为****丑态百出。最终弄丢了乌纱帽。

人,竟可以这样的么?

在现实中,婚姻的名声实在无法与爱情相提并论。爱情似乎是永远为人们赞颂讴歌的主题,情歌唱不完,情诗写不尽,情话说不够。

婚姻就没有那般幸运了,经常遭到人们的讽刺、挖苦、责难和贬斥。美国讽刺小说家比尔斯这样描述婚姻:“一个小团体,包含一个主人,一个主妇,而且也是两个奴隶,就这么两个人。”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谈到对婚姻的态度时说:“年纪少时还不应当,年纪大时已不必要。”空想社会主义者威廉·葛德汶对婚姻抱以反对和否定态度:“婚姻制度就是欺骗制度。轻率而浪漫的男女青年认识之后,只通过几次幽会,而且是在令人想入非非的气氛中幽会的,于是海誓山盟,要永远相爱。但结果如何呢?他们几乎毫无例外地处于食言和被欺骗的境地。”大名鼎鼎的英国学者罗素则这样批评婚姻:“毫无疑问,因为婚姻而拒绝来自他方的一切爱情,这就意味着减少感受性、同情心以及和有价值的人接触的机会。从最理想的观点出发,这是在摧残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

这些对婚姻带有诅咒色彩的议论,足以说明婚姻并非为了爱情而产生。爱情为什么要让婚姻的绳索套住自己自由自在的双脚呢?

那么是否可以说爱情要拒绝婚姻呢?这要看对爱情如何解释。如果我们能够同意这样的说法,也许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

爱情可以分为两种:浪漫的爱情和现实的爱情。前者是在恋人们之间存在的,是短暂的并且常常带有虚幻的色彩;后者往往是维系夫妻间关系的纽带,是持久的,与其伴随的是平淡的生活现实和必不可少的烦恼。

1.冷漠的婚姻

浪漫的爱情在生活中到处可见,一对男女刚刚坠入爱河之初,这种醉人的浪漫足以让他们如痴如狂,激动得面红耳赤,兴奋得夜不成眠。13世纪的理查德·德·福尼维尔这样诠释浪漫的爱情:“是思想的放荡,是熄不灭的火焰,是无休止的饥饿。”心理学家多萝西·坦诺夫博士则将浪漫爱情称为“感情痴迷”,并且警告世人,这种感情痴迷会很轻率地导致结婚,而离婚却是不可避免的。

科学家已经为这种浪漫的爱情找到了存在的依据。浪漫爱情有着明显的生理表现:心脏急速跳动、脸色绯红、呼吸急促、手指轻轻颤动,这些症状和注射了肾上腺素的人出现的症状是相吻合的。爱情和肾上腺素的相同之处还不止如此。美国纽约州的迈克尔·利博维茨博士的研究表明,爱情与一种特别的化学物质有密切关系。这就是****丙胺类的******,它具有向身体释放肾上腺素的能力。爱情所产生的眩晕反应就像****丙胺较高而产生的反应一样,而一旦爱情消失,这种反应也就会终止,人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的反应。他还指出每当爱情濒临危机时,有些人就大量食用巧克力,因为巧克力中含有******,它可以帮助失魂落魄的失恋者应付类似停止服用某种药物后出现的种种难以忍受的症状,这与隐君子戒掉******后需要得到******的帮助是同样的道理。

浪漫爱情太热烈、太火爆了,难以持久。男人和女人都无法永远维持这种近似于疯狂状态的强烈感情,在这点上任何的指天发誓、歃血为盟都无济于事。学者专家们的研究显示,这种爱情在蜜月后的六个月至三年就会逐渐消退,无论男女如何努力,也无法恢复到原来刚刚开始恋爱的那种痴迷癫狂状态。

如果一对男女在恋爱的期间内达到了这种“感情痴迷”的浪漫爱情界限,并且在这个阶段结了婚,那么当这个痴迷期一旦结束,自然就会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失落感。如果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没有必要的解救措施,没有及时对浪漫爱情进行发展,那么两个人感情上的疏远和矛盾就会引起夫妻间的不和与争吵。假如这个时候又有“第三者”出现,那么婚姻的帷幕也就会很快落下。从这个角度而言,婚姻确实是浪漫爱情的坟墓,感情痴迷与婚姻的确无缘共处。

婚姻,难道真的已经濒临绝境了吗?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人在婚姻革命的路上走得也最为遥远。

传统模式上的一夫一妻制,即一对夫妻生活在一起、共同抚养子女的婚姻形式,在现今美国社会中已不足10%。单亲家庭的婚姻形式占到美国现实婚姻中的一半以上。而在这其中又有90%是“母亲家庭”。其他像同居家庭、系列婚姻、“两个世界”婚姻、同性恋婚姻、群婚、开放式婚姻等等婚姻形式已占到美国家庭数目的40%左右,并且还有增长的趋势。

中国的国情不同于美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婚姻制度和习俗上机械地仿效美国。但是,婚姻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现象,在许多方面具有共通性,往往会出现殊途同归的惊人相似。

1996年9月,台湾中台禅寺发生了100多人的集体剃度事件,其中绝大部分是女大学生,引起台湾各界舆论大哗。父辈们无法理解这么多一流大学的学士、硕士甚至博士,为什么要舍弃美好的前程和父母亲人走上僧尼之路。

作为高知女性辞亲割爱,削发为尼,除了爱情受到重大创伤、婚姻破裂的原因外,当然还有诸如性别歧视、红颜薄命、愤世嫉俗等等多种缘由。但是作为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国度,人们弃俗出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了断世俗的“情缘”,也就是终身不再婚嫁。出家的男女们除了特殊情况,大都是为了断绝婚姻之念。所以这次台湾知识女性的集体剃度,主要还是昭示出了人们对现代社会中现实婚姻的失望和摒弃。

在中国大陆,几千年下来,世世代代都在恪守“男女当婚,女大当嫁”的古训。传统文化中婚姻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结婚被人们视为人生的特大喜事,多少人为了操办婚事弄得债台高筑,甚至倾家荡产。在人们的观念中婚姻是非常重要的,似乎别的什么事都可以不干,但婚是一定要结的,人生的四大好事首推“洞房花烛夜”,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婚姻情结”之重。

可悲的是没有几个人去深究一下这种婚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换句话说,婚姻的目的、功能和作用到底是什么。改革开放的20多年使得中国人的视野一下开阔了许多,信息社会使得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可以广泛、深入、详尽、准确地传播和交流。经济生活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了转变的动因,中国人的婚姻观念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了,这种变化已经在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形成风气,拒绝婚姻的人数越来越多,大有渐成气候之势。

当今在台湾流行的是“只要小孩不要婚姻”。

一些前卫派的影视女星,作家、文化人、企业家等知名女性都热衷于加入未婚妈妈的行列。她们认为婚姻关系是“人际关系中一种不正常状况”,婚姻制度“不符合她们对生命的看法”。

在这些女性看来她们有主控生育的“子宫权”,男人不一定非要成为她们的合法丈夫,而可以是“婚姻伴侣”或“家庭合伙人”。

从这些可以看出,传统的中国人正在从男婚女嫁,男女共同厮守一个家,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中挣脱出来。婚姻,已经不是以往人们必须非要进去的那个神圣殿堂。

北京有过一个单身俱乐部,但它不是为单身们牵线搭桥,创造婚姻机会的。它的惟一宗旨是“自娱、自乐、相遇、相识、相知、相爱”,而不以联姻为导向和目的。参加者的条件必须有大专以上的学历。会员中女多于男,有离异的、丧偶的,最多的是大龄独身者,占到60%以上。

这是一群实实在在的游移于婚姻之外的人。其实,最初来到这里的绝大多数人,恐怕也还是想碰个运气,寻找到“那一半”。可是当他们进入这样一种特殊的环境和氛围后,不少人都改变了初衷。

在这里他们获得的最多的是友情。这种友情让他们甚至去牺牲爱情,因为众多的朋友,纯洁的友情,“同命”相怜的理解,使他们有着一种一般人体验不到的归属感、认同感、自由感和幸福感。

既然大家主观上都不是为性爱而来,那么反倒可以放得很开,聚餐旅游,吟诗作画,彻夜长谈,通宵弹唱,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一位女会员曾经为了不重蹈父母离异的覆辙,发誓要与她最爱的人结婚,可是在接二连三的失恋中绝望了。她加入了俱乐部,在这里她有了友情、理解、自信和快乐。她终于悟出了这样的道理:人生的最终目的不是婚姻,而是快乐和幸福。她生活得自由、欢快、潇洒,她真正体验到了爱情和婚姻不是快乐的代名词,人为什么非要吊死在婚姻这棵树上?人生完全可以有其他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独身也是一种选择,她甚至说她已经“舍不得嫁人”。

越来越多的人不想去缔结婚姻的契约,足以说明,在现今社会中,婚姻如果总是以一种面孔出现,那么这种婚姻形式也就无法再吸引人,甚至很快就会走向坟墓。

中国的婚姻从古至今延续了几千年,经历了奴隶制、封建制、半殖民地半封建制,进入了公有制社会,内容上当然会有这样那样的变化,但形式上却是千年一贯制,没有什么变化。

也正因为如此,这种千年婚姻才会出现问题,它实在太苍老了,躬着腰身,驼着脊背,两鬓染霜,步履蹒跚,早已失去了昔日的青春活力和迷人风采。自然的规律在婚姻的身上发挥着自然的作用,衰竭和死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婚姻已经患了不治的绝症。

既然婚姻已成了这副模样,已进入婚姻围城的人都拼命想逃出去,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就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了。

请看某君的一段经历——

故事1:继续恋爱

乔出生在一个干部家庭,上世纪80年代在中央财经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央直属某部工作,凭着自己出色的工作业绩,又被调到外资处任主任。乔的工作和职位都是炙手可热、很有发展前途的,业务特别多工作也特别繁忙。

乔记得很清楚,那天北京的天气特别好,是进入春季以来少有的无风天,人行道旁,盛开着金灿灿的迎春花和粉艳艳的桃花,乔款款走出单位大门,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那位即将与乔会面的叶小姐,就住在马路对面的五星级宾馆。当时,乔是从紧张、繁杂的工作中脱身出来的,他在心里只把这次会见当作一件极普通的工作。他没有像通常参加一些社交活动那样刻意穿一件质地较好的西装,头发也未经过梳理,他就那么随随便便,手里还掐着一支吸了半截的香烟,走进了那家五星级饭店。乔就这样见到了港商叶小姐。

叶小姐正坐在房间里的梳妆台前抹口红,见乔进来,她抿了一下红艳艳的小嘴,透过梳妆台前的镜子冲乔嫣然一笑……

乔一下乱厂方寸,心里打鼓一样狂跳起来:“哦,对不起,我进来的不是时候……”

“没关系,已经好了。”叶小姐转过身来,一边配带项链,一边用那双亮闪闪的大眼睛异样地注视着乔,那风情万种的目光,分明在向乔暗示着什么。乔不敢想下去,怦然心动起来。

叶小姐把他让到沙发上坐下,说自己去去就来,径直走进卫生间。没有两分钟,她就换了一身薄如蝉翼的粉红色睡衣飘飘地走了出来,乔一下子惊呆了:室内所有的窗子都拉着窗帘,只点了一盏落地灯,透过朦胧柔和的灯光,叶小姐雪白的胴体在睡衣下若隐若现,睡衣的领口开得很低,露出深深的迷人的****。

叶小姐见乔直勾勾地盯着她看,冲他嫣然一笑,躺到了柔软的席梦思床上……这之后,乔同叶小姐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了,她提出希望乔能引见******某负责同志,她想向那位负责同志谈谈自己在大陆的抱负、设想,以求得更大的支持。

为了回报叶小姐的一片真情,乔很认真地帮她做了几件事。乔帮她出主意:不要把摊子铺得太大,要踏踏实实专注地做好一两件大事情。

叶小姐很同意乔的观点,她说她准备投资一两个大项目,让乔为她提供一些国内大的建设项目资料。在叶小姐的床上,乔向她介绍了国防科委某部上报军委、******准备建设的某工程情况;在餐厅的雅间里,乔向她介绍了准备改造某饭店的项目。总之乔把他所掌握的国内的一些基建项目,都毫无保留地提供给了这个女人。

乔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国家外贸干部,就这样成了人家的幕僚。他那时候,真是被女人搞昏了头脑。

最终乔因泄露国家机密被判罪。

一个干部就这样走向了毁灭。“色字头上有把刀”给他做了恰如其分的注解。

改革开放以来,有一种现象非常值得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那就是贪官污吏如浇了大粪的韭菜,割了一茬又茬。在这些人面前,什么党纪国法道德,统统比不上金钱美女的魅力大。为了金钱美女,他们可以置一切于不顾,甚至奋不顾身、悍不畏死。党和政府一再加大反腐力度,可不管再怎么加大,仍是杀了一拨又出来一拨。过去说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现在却是官不畏死了,为了追求生活质量,完全是“牺牲我一个、幸福全家人”的气概了。

有人说,这种现象出现说明我们的制度上有明显缺陷。还有人说,制度缺陷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中国人没有宗教传统,没有原罪观念,所以才不怕受惩罚,所以才不懂得约束自己。还有另外的说法,不一而足。但不管怎么说或怎么惩治,监狱里和刑场上,仍不断有这类人在填补空缺。上文的乔只是其中的一个。乔的自毁,恐怕不是个别的现象,而赐了“色”便可忘掉一切原则,又绝不能用厌倦婚姻来解释了。

乔是因“色”中箭落马的。下面还有一位,身为国家政法机关干部,混上了一个三陪女,结果也是身败名裂。

说到这里,禁不住要陷入困惑;这些人都是怎么了,竟然一个个都连最起码的人的尊严都不要了?时下有人把人群区分为主流社会与非主流社会,实际上是上流社会与下流社会的翻版,乔之流当属主流社会中人,那些落马受惩的官吏也当是主流社会中人,身居主流者竞何至于此,这不得不令人再思三思了。

请看下面这位前警官的“事迹”——

故事2:婚姻突围

“三陪女倩是我爱恨交织的女人,我曾经狂热地爱恋着她,并与妻子闹离婚,很想同她结成夫妻。我也曾痛恨她举报我长期包养三陪女,用公款与她们吃喝玩乐,使我丢了乌纱帽。红尘中的女人千万玩不得,她们只是要钱不是要感情,一旦达不到目的她们就会致你死地,让你身败名裂呀!”

前警官戴这样说。可后悔已经晚了。

看中一个三陪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