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拯救情感:破译男性情感密码
2757200000031

第31章 生活在诉说(2)

申办营业执照时有两种选择:一是挂靠教育部门,头顶“红帽子”,可以免一些税;二是自己真真正正挑摊单干。凯个人倾向于单干,文英也支持。于是凯和几个合伙人选择了单干。当时没有股份制,几个合伙人拟定了一个规则,签字后人手一份。规则中由凯挑头负责经营管理,于是凑起来的注册资金就归凯支配。但凯万万没想到公司成立没多久,自己就先演练追债,险些全军覆没。资金的有去无还使得规则成了一纸空文,几个合伙人先后撤出,倘若不是文英在一边鼓劲,凯可能会到朋友的公司做副手,自己的公司就会沦为无数个自生自灭泡末公司之一。

自从有了那次教训之后,不管是谁说有多大的困难,想从凯的账面上拿走一分钱简直比登天都难。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也是被逼无奈,说起来谁都有个需要帮忙的时候,尤其是生意场,拆借个百八十万是常有的事情。但现在凯一概不借,着不起那份急!

当初借钱的是老同学,上研究生班时的班长。他告诉凯他准备从新西兰引进一个小型肉类加工厂投放到内蒙古,然后产品直接销往华北地区。凯想北京冬天的羊肉片卖得那么好,两年收回投资肯定没问题,何况支付的利息比银行存款高3个百分点。可这笔钱一出去就好比“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凯找班长一问,原来他也是投资人,项目资金是从6家公司的账面上凑起来的。那个牵头人上演了一出“空手套白狼”。

凯知道借出的资金无法按时归还的消息后,急得一夜未眠,第二天早晨牙都肿了。公司刚成立,合伙人都在看着自己。另外账面上仅剩下500块钱,甭说搞项目,就是支付房租水电和员工工资都没有着落。凯一边安抚那几个合伙人,一边厚着脸皮找父母亲借钱。凯知道****后期的补发工资,他们一直存着没动。

就在凯刚刚把父母的钱挪动到公司账上,一个合伙人就要求退出。凯二话没说把钱退给他。后来,公司规模扩大以后,他来找凯,痛哭流涕诉说自己当初的难处。凯安慰了他几句,但没有答应他重进公司。

为了追钱,凯决定上内蒙古。凯让班长和那几个投资人一起去,但他们不是说有事就是长吁短叹。商海真是检验一个人品性人格的最好场所,骨子里懦弱和犹豫不决的人是经不起风浪的。那些人不去,凯一个人也要去,但文英提出随凯一起去。那次多亏了她,要不然,凯可能命丧荒原了,也就是在那次,凯对她有了好感。

他们在一个四面白沙的小镇下车之后,冬日的风从空旷的荒原上肆虐地掠过。凯觉得身上的羽绒服就跟没穿一样,冷得浑身打颤。可能是心里着急上火,外边又冷受风寒,晚上刚一住进旅店就发起烧来。文英把随身带的药给凯吃了,让凯躺下休息。第二天早晨,凯虽然身上发紧,但不烧了。而且,穿着文英跑到街上买回的棉大衣凯也不感到冷了。那时,凯只觉得文英的心很细,办事也很周到。后来与凯和文英一起顶着狂风去查看资金使用情况时,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跟妻子说上内蒙古追钱时,妻子的脸冷若冰霜……

经过几天的奔波,他们发现那个项目只是没有找准加工地点。他们帮忙另选厂址,又把暂时用不着的冷藏车卖掉。虽然钱回来的比原来慢,但最后还是连本带息都要了回来,而且和内蒙古那边建立了很好的关系。J996年,他们公司投资建立了一整套集引种、养殖、宰杀、销售于一体的肉类联合体公司。

最初在凯往外借钱的时候,文英拦住不让。事后,她也没有得便宜卖乖地埋怨凯不听劝,相反仍然全力协助凯艰难讨债。这趟内蒙古之行让凯对比自己小4岁的文英有了好感,使她成为凯除了妻子之外第一个走进自己情感世界的女人。讨债的19天,也是凯和她单独相处的19天。她事事处处关心照顾凯,但又把上下级、男女之间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晚上,在凯住的房间里清理白天的工作,10点钟,她准保起身离开。闲聊中,凯问她为什么离开原来的公司。她说看不惯千方百计钻税务空子的老板。她还说那个老板是学金融的,非常会钻空子。她的善意提醒使得自己和老板的关系紧张起来,正好有个机会当然就急流勇退了。凯说那家公司已经够规模,待遇也不低。她说了句让凯铭记一生的话:老板的人格可以让公司成功也可以失败。她说自己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工业局财务处,但半年后就跳槽进了一个亲戚开的计算机公司。她说在国有单位没劲透了,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一杯茶、一张报,横看竖看混一天的人大有人在,还都是这长那长的。而且,自己当时跳槽是为了多挣钱,计算机公司的月工资是1200元,这在当时很高。她还说自己并不想学财经,但父亲非说一个女孩子往办公室一坐,风吹不着雨打不着多美,而且财务人员的位置也挺重要,于是就学了财会,干起了财务。但她还是一心想找个有能力并且值得信赖的老板,因为财会只不过是配角。凯说你不觉得到这个公司吃苦受累工资不高吃亏?但文英的回答却不能不让凯对她刮目相看,她说我只不过是缺少经验,凭知识和修养应该成功。下个世纪中国的商人应该是以知识阶层为主,整个世界都是这样。香港的成功人士都把子女送到世界名牌大学读书深造,人家明白的道理我们也应该明白,像以前那样耍小聪明抖机灵钻空子的所谓商人都长不了。

说实在的,文英的话并不新鲜,但对凯来说却非同一般。凯没想到这个平常女子竟然把世事看得这么透,这么远。她真的好比一面镜子照到了妻子身上。

回来的车上,她托着腮望着窗外,那种安静的样子很迷人。凯问她,是否想家了?她笑了,她的笑容又一次让凯心动。凯忘情地抓住了她的手说自己不想回家……

交往中的感受

凯和文英的关系在接触中层层递进。凯在机关搞政策法规,觉得自己对按条款办事比较放心,但实践中才知道,有时候即便签定了条款也不管用。

有一回,凯给一家乡镇企业做扩大生产的可行性计划服务。谈好跟踪期限是两年,如果凯提出的计划实现,按销售额的比例提成,对方应当付给凯公司120万元。说起来,那家企业还是有一定规模,而且效益也不错,但在经营方式上仍然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凯给他们出了不少主意。光是货款返回的时间缩短、资金周转加快这一项,银行利息就省了几十万。但第二年剐过“五一”节,那家企业的党政工三大班子成员一起来了,告诉凯他们要与省里的一家龙头企业合并,扩大生产暂定不搞了。说着话掏出一个砖头一样的纸包,告诉这是6万块钱,让凯数一数。

当时,凯看着那块“砖头”都傻了,这不是拿人开心嘛!凯一拍桌子就嚷起来:为了你们,我们租用了一辆车,公司好几个人前后左右跑了一年多,恨不得派人长住,好不容易快盼到头了,你们说不搞就不搞了,不行!咱们法院见!他们3个人互换了一下眼色,其中的一个人说爱哪儿见就哪见,这6万块钱还不给了!说着话又把那块“砖头”装了起来。凯说你们回去吧,120万少给一分也不行!

那3个人走了。看着他们的背影,凯心想着这真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气得腿一软差一点儿摔倒,急忙扶着办公桌坐下,只觉得头晕脑胀,汗水顺着后背流进裤腰……

当时,他们还没有自己公司的办公大楼,租用的房间挺简陋,财务部和凯的办公室只隔着一扇铝合金玻璃窗。文英显然听见这边发生了什么事。那几个人刚一离开,她就出现在办公室门口。她说咱们得带齐合同,先去他们的省、市乡镇企业局去看一看是不是真的合并,再找他们的上级主管部门,越快越好。凯想自己还在国家机关呆过好几年,真不如一个一直在基层单位工作的女子,怎么遇乱就慌呢?文英一边整理合同一边说咱们得做好思想准备,尽量往坏处想,实在不行就让他们按月支付服务费。最后,真像文英预料那样那家企业真的选择了付他们服务费,并最终分三次付清了一年零4个月的服务费。这整个交涉过程都是文英唱主角,从而使凯进一步领略了她为人做事的干练。

有次凯偕文英去那家企业要钱,一看到他俩,对方就说要钱没有,要命3条。但因为凯提前到其上级单位省、市乡镇企业局摸了底,又拿出当年在机关工作时和********的合影……反正想尽一切办法对付。凯不明白,自己并没有拿他们个人的钱,他们为什么还要想方设法斤斤计较呢?后来,文英告诉凯那些人闹事的根本原因是嫌计划服务的收费高。凯说计划给他们带来上千万的利润,咱们只不过是要了十分之一,怎么会高呢?那一刻,凯为知识的命运感慨。

如果说要钱的过程让自己感到悲哀,那么,一个平时最受器重的下属在凯遭受外部打击最痛苦时刻的背叛行为则让凯感到寒心。这名下属竟然当着公司所有员工的面说凯和乡镇企业的人勾结起来把后8个月的服务费私分了,因为后面的8个月对于整个计划服务的结果来说已经接近尾声,即便中断也不会产生什么不利影响。一可以避开税务,二可以秘密转移现金。

这几年来,凯一直在思索,商人的素质应该怎么样?一个好的商人固然需要胸怀宽广,但“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一点没有错。下海意味着和很多传统观念的告别,因为商场如战场,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改造过程。最终,凯从最初的偏激中走了出来,认识到不是这世界没好人,而是自己防范不够,让别人看到有空可钻。要耐住挫折就是要预防受挫,看人看事得有个提前量。当时,凯听到那位下属的话就好像自己爬梯子时被他把梯子掀翻一样。昔日的好友一旦撕破脸是最残酷的,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性格,甚至于抓住自己性格弱点狠命刺伤。尽管凯说你有什么想法,咱们可以商量,他反而提高声音地历数凯的“罪状”

那天晚上,凯没走,一个人闷在办公室翻来复去想那个下属为什么会那么卑鄙。也不知过了多久,才发现文英坐在面前。凯一见到她,泪水止不住地滚下来,下海几年来的委屈一下子涌现出来……凯说自己并不是冷若冰霜贪得无厌,自己心底还是柔情似水,知识分子在骨子里还是追求与世无争和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可他们凭什么要这样对自己?什么哥儿们,用得着是,用不着一脚蹬开,当面可以对天发誓,背地里却黑着心寻找报复机会,一口一声“钱是王八蛋”,可一看见钱两眼就冒血,恨不得把所有的钱都搂进自己口袋……

文英说:“他那种做法换个人未必能得逞,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把不该给的钱给了他说明您很棒。”

凯奇怪她的思维方式,怀疑是对自己的恭维就问为什么?她说从哲学意义上克制忍让要比发泄报复困难,对人的素质要求更高。这里边没有谁怕谁,而是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

那会儿,凯站起身一下子搂住了她。她用丰满柔软的唇回答了凯……

3.婚姻不等同爱情

婚姻与爱情的关系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用哲学的语言表述就是既对立又统一,这里主要谈对立的一面,也是现实中常见的一面。

首先,要申明的是笔者不赞成目前学界流行的某些观点,比如认为只有婚姻关系才是所有男女关系中最正当的最值得推崇的关系。而把其他的一些关系统统斥为极为丑恶的东西,一些将婚姻外的男女关系一概斥为偷情、苟合、私通的观点实在太令人难以理解了。照这样的说法,一个人如果一生不结婚,他就一辈子没有正常的两性关系,这个人所有与异性的性交往都是变相的男女奸情,都是不正当的男女关系,都要受到鄙视、限制、批判和制裁。这样的结论实在太荒唐,也可以说是一种无知。

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婚姻与爱情几乎就是一回事。这么说并不是因为二者实现了高度的有机结合,而是说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只强调爱情,至于爱情与婚姻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关系从来或者很少去思考追问,只是不假思索地认为“有情人终成眷属”,男男女女情有独钟,情意绵绵,情火中烧,情不自禁,终于坠入情网。于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洞房花烛燃起来,夫妻双双沐爱河,春宵苦短恨天明。

这一部分人最大的误区是根本没有弄清楚男女之间相互吸引的是什么东西,如前所述古代中国社会男女间的真正爱情绝无仅有,绝大多数都是将两性的吸引错当成了两情相悦。而一旦以为有了“情”,则马上就要完成婚嫁大事,似乎情与婚姻之间就是不可分的鱼水关系。这也就使得许多人都误以为婚姻与爱情是一回事。

事实表明,婚姻与爱情的分离在中国古代已经存在了几千的。没有爱情或者爱情极为缺乏的婚姻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最普遍的婚姻状态。

从婚姻文化的角度看,传统的婚姻,尤其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为了繁衍后代,承继财产,延续家族。从古至今,人类繁衍后代的途径就是靠男女间的****,因为只有如此才能生产子女。为了使宗族的血统得以延续,自家的财产有后人继承,男子必须有自己的儿子,为了保证这个儿子是自己的,而不会成为别人的借胎之物,又严格制定了名义上的一夫一妻制,实际上的一妻一夫制的婚姻。这种婚姻在私有制度下从来都是伴有宿妓****和偷情私通的大杂烩,如果非要说它的存在价值只不过是表现在继承财产时其儿女的“正统”身份及其合法性上。

如此说来,婚姻的最重要内容是基于生育上的考虑,兼或带上一些经济、伦理的因素,而爱情则根本不被人所注重,甚至完全排斥在婚姻之外。在这样的婚姻中有没有爱情根本就是无关痛痒的事,重要的是会不会生出孩子或者干脆说能否养出儿子来。如果不能,那就是古人所言的“无后”,这又是三大不孝中的首要,于是男子就要以“无子”的罪名结束这桩婚姻。在这里婚姻缔结的原因和能否延续下去,只是与生养儿女传宗接代有关,而与爱情沾不上边。

既然是关系到承宗继祖的大事,父母当然十分重视,家族成员也要对此关心备至。正如孟子所说:“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青年男女如果不按父母和媒人的旨意行事,自己择偶,就成了天底下最不光彩的事。你说你是为了爱情,社会却认为这是恬不知耻和大逆不道。爱情在这里算什么东西?什么也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