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拯救情感:破译男性情感密码
2757200000025

第25章 寂寞的心灵(2)

实际上今天的“男财女貌”与古代的“郎才女貌”没有区别。男人在古代只有有了才,才能当上官,才越大,官也就越大,自然也就越有钱。因此,古代也是一样,男女之爱,财貌交换也。

爱情的精神条件,所谓共同的生活理想、脾气性格一类的话是站不住脚的。如今的观念中,空洞虚泛的理想已经成了一段枯木,人人都在讲究最实际的东西。时下男女之间交往。除了上述的物质条件外,最重要的是要彼此找到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说白了,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男人看上了女人的美貌,女人相中了男人的金钱,两个人的感觉也就算都找到了,否则就是没有感觉。

爱走到了这一步,所谓爱情是两颗心灵碰撞出的火花,已不是精神的,而是物质的了。

故事1:实在厌倦

良是一位30多岁、具有浓郁艺术气质的英俊男人,他十年前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最初被分配在一家文化单位担任美工,后来因不善处理人际关系而辞职作了自由艺术家,但由于个性造成的画风问题,他曾有过一段时间陷入经济上极为拮据的困境,他的妻子为此离开了他。后来他加入了一家创意公司担任三维动画设计创作员,同时负责广告的文案创意工作。五年前他第二次结婚,但在去年又莫名其妙地离了婚,重新过起单身生活。

在良第二次离婚后,周围的朋友都在问良:为什么要离婚?良说是因为厌倦:并不仅仅是对妻子的厌倦,更是对婚姻形式那种固定生活方式的厌倦。男人在历史上是一个放浪不羁的角色,他们过惯了喜新厌旧和吊儿浪当的生活方式,是婚姻制度让他们不得不把目光定格在一个固定的异性身上,但是男人历史角色的遗传基因却始终让他们在喜新厌旧与遵守道德的两极之间进行着苦苦的人性挣扎,有些男人一直挣扎到晚年,只能认命终了一生,有些男人则通过婚外情来实现自己一夫多妻制的梦想,或是通过离婚再婚来实现这一本能愿望。

结婚又离婚

良的第一个妻子是低他两级的大学同学,在她毕业后不久他们就结婚了。她当时被分配到她的故乡城市,在工作了半年后,便因为忍受不了那种精神荒凉的生活环境而回到了北京。事实上北京这种文化气氛最适合他们这类人在事业上的发展,但他们这类艺术人的专业个性又很难被一般的人所理解。良就是因为难以和单位的领导处理好人际关系而辞职的。当时妻子曾劝良不要轻易辞职,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没有北京户口的打工者,每个月只有一千多块的收入,还要租房子,况且搞艺术的人的消费比一般居家过日子的夫妻要高得多。他们这种人在骨子里对金钱都不那么在乎,总相信自己以后能挣出来,他们就是靠这种信念挣扎在社会的表层上。但良仍然辞职了,因为良的艺术个性受到了压抑,他是一个绝对追求献身于艺术的人。

辞职后良到了圆明园附近的“画家村”作了一个自由艺术家,当时那里聚集了许多全国各地的自由艺术家,大家在潜意识中想把它创办成像纽约的格林威治那样一个艺术村。良的画风过于超现实主义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的画一直卖不出去。良当时的心情很不好,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他酗酒,经常醉得不省人事。妻子一开始还能理解良,但时间长了就难以忍受这种情况了。两个曾发誓永远不为红尘俗务而烦恼的人也不得不为生存问题和经济琐事发生争吵。时间一长,他们都对这种生存方式感到厌倦了。后来还是良主动提出分手,因为良的确不想拖累她——女人的好时候一生只不过才十几年,没理由拖着她一块下地狱。

离婚后良一直过着单身生活,虽然这其间也曾与两个同道的异性有过两性关系,但由于生存环境一直不理想,所以也就一直没认真,大家都是好说好散,彼此还是朋友。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了五六年,一直到了良进入一家创意公司以后,良的生存处境才彻底获得了改善。良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后来的妻子罗——她是一家外企公司公关部职员,当时到良的公司来做一个广告策划,良是具体承办人。他们就因为这种工作关系认识了,半年多后两人结了婚。

再婚会怎样

罗是一个比较文静的女孩子,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本人是中文本科生,相貌虽说不上多么漂亮,但气质和风度却相当的好,属于那种耐人寻味型的女性。良和她结婚是因为良不想再找一个搞艺术的妻子了,搞艺术的人个性都太强了,彼此容易造成伤害,因为谁也不能改变对方的艺术追求,而且彼此谁也不服谁。从外表上看,罗是个贤惠型的女性,她懂得欣赏艺术,良认为她正是自己心目中要找的女人。

结婚后的头两年,他们的关系相当不错,一是因为双方都有着稳定的收入和职业,二是因为双方都能够被对方所吸引——这种吸引当然也包括性生活方面的需要。他们经常在周末外出吃饭,经常在一起讨论有关艺术方面的话题,也经常去参加双方朋友的聚会,包括一块在晚上去散步,或是到大排档去喝啤酒。良当时对罗是专心致志的,罗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都能够满足良的要求,至少良在头两年中还没有丧失与妻子对话的愿望与不定期做爱的冲动,但在后来的日子里,这种愿望和冲动慢慢淡了下来。

他已经意识到了,这种趋势由不得他人为地去挽救,他无法阻止自己正在产生的厌倦心态,他对这种厌倦心态进行了分析,认为造成丈夫在结婚几年后对妻子和婚姻形式的厌倦情绪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男人在历史上的角色遗传基因作用。这种遗传对每个已婚男人都是无法抗拒的力量,比如结婚几年后的丈夫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外部的世界,去观察那些陌生的、有品味的异性,这是一个规律性的现象。

二是夫妻生活缺乏足够的距离。这就使得婚姻生活时间越长,就越无法产生距离美。婚姻生活本身就在制造着“无距离厌倦症”,结婚几年后的男人对妻子和婚姻生活的厌倦,是一个普遍的周期性现象。

“无距离厌倦症”其实是对“距离产生美”的一个反向求证,即“距离产生美”的反面必然会产生“无距离厌倦症”,我们可以通过“小别胜新婚”这句老话来获得夫妻之间在距离问题上所造成的两种趋向:一定的距离会使人们始终保持着相互的新鲜感,也就是好奇心,而没有距离则必然会使人们相互因熟悉而走向厌倦。

3.本来的面目

婚姻其实是一种把男女之间的性爱和感情生活日常化、规则化了的形式。

男女由相互吸引所产生的爱情,本来只是一种纯精神与生理的活动,即男女在一起通过相互交流精神并通过性爱来获得他们对爱情的满足,而爱情的最大内涵就是一个距离问题,即爱情必须要有一定的距离。因为就整个生物界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来看,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只对它们没有见过的东西产生好奇心和新鲜感,对那些朝夕相处的东西却不屑一顾甚至熟视无睹,这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爱情的内涵也应该是这样的,即一对相互被对方的精神气质或外表所吸引的男女,他们之间应该在时间上保持一定的距离,即他们不能天天厮守在一起,而应该每隔几天才见一次面,这种情况在绝大多数刚刚开始恋爱的男女那里被表现得恰如其分。

恋爱中的男女为什么彼此都会在心理上感到一种幸福或是愉悦?这是因为他们始终满怀渴望地相互约会。约会之所以能让他们感到愉悦甚至激动,正是由“约会”二字所体现的时间不确定性造成的,即一对恋爱中的男女并不可能天天见面,他们甚至无法在上一次分手时确定好下一次见面的时间和地点,他们因为各自的工作和事务而不能经常见面,他们每次见面都要通过某种方式进行“约会”,这实际上也可以称其为“约见”。恋爱的当事人们可能恰恰不知道,正是这种不确定的约会方式,才使得他们在每次见面时都有一种幸福感,双方都会争着把他们在过去的几天中所发生的经历讲给对方听,或是专心致志地倾听着对方的讲话,然后他们会在一起度过一个美好的晚上,然后在分手时会出现人们经常在大街上看到的那种恋恋不舍的告别仪式。恋人们在那种背景下都会产生一个愚蠢的错觉,认为他们应该及早通过婚姻来解决牛郎织女的分居生活,于是他们就会急着创造条件来达到结婚的目的,理由是,与其彼此苦苦想念,何不通过结婚来一劳永逸地解决彼此渴望呆在一起的愿望呢?结果,等他们结婚以后,特别是过了几年婚姻生活以后,当所有的新鲜感都被朝夕相处的熟悉所取代后,他们才会感慨地说,早知今天,何必当初那么急着结婚呢?

直到今天恐怕也没有多少恋爱当事人会认清这样一个事实:幸福体现在审美距离上。但人类所处的两难处境是:你总得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获得你想要的东西。比如恋爱的特点就是恋人们不能天天在一起,影响恋人们幻想着天天在一起的障碍就来自于时间,但当恋人们摧毁这道障碍时,他们很快就发现,他们对爱情的体验正在被日常生活的琐屑事务所干扰,他们每天都得为吃穿住行、经济分配、家庭劳动、相互干扰、性格不合、嗜好冲突、照顾孩子等等无穷尽的麻烦事操心,恋爱时期的愉悦感很快就丧失了,他们开始厌倦,开始怀念恋爱的往事,然后他们要么就这么样平平常常地过下去,要么因厌倦而走向分手。夫妻厌倦的确是由无距离感造成的,它的周期性因人而异,即对那些在婚前就比较相爱的人们来说,他们的厌倦很可能是在婚后的第三年或更长一些,对那些原本就不因爱情而结婚的男女来说,他们的厌倦大约在婚后一年左右就开始了。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动物在骨子里都只对它们没见过的东西最感兴趣,人更是这样的。当一对陌生男女由相互吸引走到一起的时候,他们总是出于好奇心而渴望去了解对方,探索对方的精神世界,包括对方的爱好、个性、追求、理想等等,他们为了让自己能够在对方的心目中保持着一份美好的形象,也会努力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对方看,无论多么乏味的男人都会在恋爱时变得可爱起来,无论多么冷血的人在恋爱中都会温情脉脉起来。恋爱为什么能够让双方都感到愉悦?就在于他们每次探索对方的兴趣,总是在尚未穷尽的时候即被应该分手的时间强行中止了,于是他们就将这份好奇心保留到下一次,而在下一次见面时,双方又都积累了新的话题。所以恋人们在一起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而且连他们的性爱也都成为双方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原因就在于他们不能尽兴地去做这种事,他们总是会受到场所、环境和气氛等外部因素的干扰。缺乏经验也使双方都对性行为有一种继续探索的欲望,何况,几天不见,对双方都是一次性备战的机会。况且恋人的性爱与夫妻性爱还不一样,他们总会以饱满的精力和充沛的热情去做这种事,不像夫妻那样因为距离太近反而丧失了对这种事情的激情与敏感度。

但婚姻生活就是另一回事了。结婚后的夫妻其实已经没有多少话可讲,他们早在恋爱中就已经把该了解的情况都了解完了,事实是,绝大多数进入婚姻中的男女已经不再有最初的激情,他们在各方面的交流其实都已经处在强弩之末的状态,他们中的许多人从结婚那天起就开始厌倦,不过那时至少还有频繁的性生活在吸引着他们,但一两年过去了,连性爱生活也变成了一种纯粹机械性的过程,婚姻只剩下责任和义务,于是,深刻的厌倦情绪,就从这时开始了。

从另一方面看,婚姻造成的无距离关系,也容易让双方彼此缺乏以往的敬意——这恐怕是夫妻们所不曾想过的问题。

比如,一对恋爱中的男女在约会时,总会以其饱满的精神风貌和得体的衣着呈现给对方,但在结婚以后,双方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不健康的变化,他们认为反正是夫妻了,也不用再为对方注意自己的形象了,于是做妻子的在家里变得邋遢或不那么整洁,何况婚姻生活的确也无法让妻子在家里也像当初约会那样衣冠楚楚或是浓妆艳抹。夫妻之间在一个狭窄的空间下总会变得什么都不在意起来,比如双方可能还会在一起洗澡、入厕时也习惯性地不回避对方、吃饭时也不再注意自己的形象、夫妻的姿态以及所有的礼仪方面的弱点都暴露了出来,包括人性的所有弱点,结果,男女在生理与生活习惯方面所有的伪装都被婚姻给撕破了,再加上夫妻双方在婚后的舒适生活中迅速发胖的形体和愈来愈随便的衣着,这一切不被人们所注意的细节,都加速了彼此在对方眼里毁灭自己以往形象的步伐,这也是造成夫妻双方不再对对方怀有敬意的原因,就如同人们在坐公交车时,由于人多相互拥挤,就使得人们无法对别人产生敬意一样。

记得上个世纪美国的梭罗曾说过这样的话,他认为大城市由于人口密集而使人们彼此丧失了应有的敬意。丈夫对妻子的厌倦,与这也有些类似:妻子已不再有什么新奇的东西值得丈夫关注,再没有什么可以挖掘的潜力可让丈夫刮目相看,所谓知根知底其实就是无距离造成的一种熟视无睹。过去妻子在生理上让男人为之动心的一切部位,如今在丈夫眼里已经构不成任何可以让他产生性冲动的因素了,而这种情况发生在像良这样从事创造性精神劳动的男人身上,就更是无法容忍。

为什么从事创造性劳动的男人更容易比一般的男人产生厌倦情绪呢?

4.文化是根源

良这类人总是习惯于想象,总是不断地对某一新生事物和某种社会现象进行思考,这是他们无法让自己长时间地停留在一种事物上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从事创造性艺术劳动的男人,无一不是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者,他们总是戴着理想主义的眼镜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所以他们不能容忍那些与他们的理想境界有差距的人和事——为什么这个世界上作家、艺术家的离婚率一向都是最高的,为什么作家和艺术家的自杀率又是最高的?究其原因,都是由理想主义惹的祸。实事求是地讲,这类人的妻子可能从一开始就不是按照他们的理想去找的,或是说自身的条件局限而无法找到理想的伴侣,做妻子的在他们的潜意识中不过是一个过渡性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