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NO!我不是大清正史
2740700000094

第94章 副作用

真的结束了吗?

没有,因为有个事儿还没交代。

后金之所以能把大凌河给拆了,是因为收拾了明朝的援军;之所以收拾了明朝的援军,是因为后金有了大炮。

大炮哪儿来的?

这个事儿说来就话长了,咱们还得把已经退场的几位再请上来客串一下。

话说当年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之后,将皮岛上的明军交给副将陈继盛统领,也就是说,陈继盛接了老毛的班儿,当上了皮岛的老板。

不过老板和老板还有点不太一样。

一般来说,叫老板的人分两种。

一种是开宝马坐奔驰,顿顿的鱼翅泡饭,喝个白开水都得是82年的。出差带俩秘书,一男一女,白天用男的,晚上用女的,这叫老板。毛文龙就属于这一种。

还有一种是半夜三点就爬起来,骑个三轮到批发市场买菜,回来都过了响午了,饭也顾不上吃,赶紧拿竹签子把猪腰子、鸡大腿啥的穿上,晚上再找个地方出个摊儿,一听说城管来了,跑的比兔子都快,这叫老板儿。陈继盛属于这一类。

陈老板儿运气是真不好,当了好几年的副将,好不容易扶了正,袁崇焕又不允许皮岛自己做生意了。

不做生意就没钱,没钱谁跟你干?

人有时候不是怕穷,而是怕比较。

皮岛这帮人以前跟着老毛的时候,吃香的喝辣的,大把的银子花惯了。现在换了老陈,连他妈西北风都喝不上!

那还能不反?

崇祯三年四月十二日,参将刘兴治率皮岛明军兵变,将陈继盛等十余位将官杀死。

消息传来,朝野震动,

崇祯连忙调总兵黄龙前去镇压。

老黄也是个粗人,一点策略也不讲,上了岛不管三七二十一,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

这么干能不出事儿吗?本来没反的现在都要反。

当然,很多人还是忠于朝廷的,毕竟造反的风险太大,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人不会走这条路。

但皮岛肯定是呆不下去,万一那天让黄龙捉个短处,拉出去就一刀剁了,那太冤得慌。

大伙儿凑一块一商量,算了,咱们各奔前程吧,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还非要在你这棵歪脖儿树上吊死?!

毛文龙开镇皮岛,辛辛苦苦挣下的几万人马,至此一哄而散。

在各奔东西的人群里,有两个不太起眼的人,一个叫孔有德,一个叫耿仲明。

但凡知道点儿清史的人,都认识这两位,他们俩和尚可喜被并称为“山东三矿徒”,也就是说这老几位以前都是矿工出身。看来体力劳动者也是很出人才的,这三位再加上后来的吴三桂,就是清初的四大藩王。

不过当藩王那都是以后的事,在皮岛解散的时候,这两位实在算不上啥名人,官也不大,撑死就是个参将。象他们这种级别的干部,在皮岛的队伍里一抓一大把。

其实官大不大都不重要,净是些虚名,关键是要有实力才行。

老孔对这一点领会的那是相当深刻,他从皮岛走的时候,将自己手下几千人马带走不说,还连忽悠带拐骗把兄弟部队的人也挖走了不少,凑了万把人的队伍,投奔了登莱巡抚孙元化。

孙元化是个能人,确切的说是个科学家。

他研究的专业也比较特殊,到今天都算是高精尖的学问,一般人掺合不了,那就是火炮专业。

老孙在这方面确实学有所长,他出版过一本专著,名字叫《西洋神机》。这是中国第一本介绍西洋铸炮、制火药、筑炮台等方面的军事科学著作。

孔有德带着人马投奔的就是这样一位领导。

孙元化很高兴,以前别人都说自己是个书生,当不了军事主官,现在怎么样?有人千里迢迢投奔我来啦?

抱着给自己长脸的想法,老孙对孔有德他们几个要官给官,要钱给钱,那是相当的客气。

孔有德也觉得不错,现在能遇见个好领导不容易,自己一定得好好干,不辜负领导的栽培。

想法都很好,但爱德华·墨菲同志曾经告诉我们:

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那么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墨菲定理

果然发生了。

皇太极把祖大寿跟王八似的围在了大凌河。

孙元化当即命令孔有德率领人马赶赴前线增援。

具体老孔率了多少人,史料记载有所不同,有的说八百,有的说八千,我个人倾向后者。毕竟八百人就想跟皇太极干一下,那个可能行太低,孙大人是学理科的出身,我估计他应该是识数儿的。

孔有德也很听话,拿人家的工资就得给人家干活,这个道理,老孔明白。二话没说,带着队伍就出发了。

走到半路,出事儿了。

本来其实是个小事儿。

老孔手下的几个士兵,也不知道是真的贪财呢还是纯粹的手痒,在路上抽空抢了点儿老百姓的东西,具体抢的啥不太清楚,但估计不是啥值钱的玩意儿。

按当时的情况来说,军爷抢点儿东西,那就根本不算个事儿。

一没杀你的人,二没非礼你老婆,已经算是很文明了。

可没想到被抢的这位苦主儿很有点天不怕地不怕的二愣子精神,居然找了几个道上的哥们儿把抢劫的这几位老兄一顿暴捶!

这事儿就大了。

挨打的这几位回去给兄弟们一说,马上就炸了营!

孔有德桌子都揣了:

“妈了个巴子的!欺负到老子们头上来了!宰了他娘的!”

整营的士兵冲进村子,再出来的时候,村里没人儿了,全杀了!

大明朝那可是法治社会。

被人打了一顿就杀人家全村!?还有王法没有?!

老孔也豁出去了,干脆反了吧!

就这么反了。

因为事发现场在吴桥,所以史称“吴桥兵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