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册)
2740400000021

第21章 克勤

曾国藩在他的家训里也特别强调这个勤字。曾国藩认为勤字极为关键,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勤在个人,意义重大。

首先,勤能养生。曾国藩曾经写信给大儿子曾纪泽,说你从小体质就不是太好,但父亲我一贯不主张你动不动就吃补品、吃药。他说“药能活人,亦能害人”,“药虽有利,害亦随之,不可轻服”。就是主张不要把健康寄托在吃药上。那怎么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呢?曾国藩这个爹给儿子开的药方是“每日饭后走数千步”,是扫屋清地、沏茶倒水需亲力亲为,是早起耕作、多种菜蔬,是虽然家里条件好,也要下地干点农活,总之手脚勤快,曾国藩称之为“养生家第一秘诀”。

你别说,曾国藩这个观点真的很有远见卓识,我们看现在有很多长寿村,那些百岁老人之所以长寿,主要原因不过两个,一是居住的地方远离污染,另一个就是一生勤劳,自然养生。所以最近有医学报道称,每天干二十分钟家务活,可以减少一半患癌症的机率,这不就是勤以养生的明证吗?

其次,勤能养品。这一点就不用多说了。本来勤劳就是一种良好的品格,曾国藩认为勤劳的品格极易激发其他的良好品格。所以他在家书中要求孩子要做到“五勤”。分别是手勤、脚勤、口勤、脑勤、事勤。

手勤、脚勤能养生,口勤多问候,脑勤多思考,人都是社会中的人,你能谦虚谨慎、多思多学,你就能更深入地领会儒家的仁义学说,自然能对形成良好的人生观提供帮助。事勤就更能锻炼人了,不仅能锻炼人的行动能力,还能锻炼一个人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人生来说就更为重要了。

所以千般想,不如一时做!勤快一点,再勤快一点,再比原来勤快一点点,真的能做到,就一定能塑造出与众不同的人生品质。

第二,勤在家庭,意义重大。

我们都常说“家和万事兴”,曾国藩当然不反对这一点,但他也说,除了“和”之外,“家勤”也能“万事兴”。他的家训中有句名言说“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是说任何家庭或家族,只要能勤的,没有不兴旺的,只要倦怠的,也就是惰的,没有不败家的。

所以他曾经说,官宦之家,富人之家,兴旺往往过不了一代。为什么呢?因为那些富二代,根本多数就是惰性深重的纨绔子弟,这怎么可能保持家族兴旺地传承呢?

所以要想保持他们曾家世代兴旺,曾国藩认为,一定要耕读传家。宁肯后代不出当官的,也就是不要以官宦传家。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曾国藩跟老婆欧阳氏商量,就算是儿女婚姻大事上,就算是找亲家,也要选择有勤俭家风的人家,不要跟官宦之家联姻,以免子弟、后代沾染“奢惰之习”。

可见,曾国藩对这个“惰”深恶痛绝到什么地步,而对这个“勤”又看重到什么地步!

正是因为非常看重“勤”对家风的影响,曾国藩规定,曾家所有人,不论男女都应该有自己的活儿干。比如曾家女眷,曾国藩就要求每个人都纺织、做鞋。

他任两江总督的时候,因为要调任北方,临行前他还不忘给家中的儿媳、女儿制作了一张“功课表”,分为“食事、家事、细工、粗工”四类,也就四大类要干的活,并嘱咐自己老婆一定要带头带着她们一起干,还说要等他出差回来要一项一项验收。而他老婆欧阳氏也根本不用他说,虽然是一品诰命夫人,但一辈子勤勤劳劳,夫妻俩和孩子的衣服、鞋子基本上都是亲手做的,很少是买来的。

所以你看曾家的家风,世代传承,后来曾国藩的子孙里出了很多的人才,这和这种家风的形成应该是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的。

第三,勤在集体,意义重大。

前面也说了,曾国藩不仅自己一生守这个勤字,不仅让全家守这个勤字,带兵的时候,也让全军的将士也要守住这个勤字。

曾国藩极其深刻的认识到清朝的政府军之所以没有战斗力,根本原因不外乎两个,一个带兵的体制已经腐败到了极点,二是军队的风气也已经懈怠到了极点。所以他治湘军,一是改革军队的体制,二就是通过这个勤字改变部队的风气。

他在说自己的带兵经验时也说:“鄙人近岁在军,不问战事之利钝,但课一己之勤惰。” (《全集·家书》)也就是要身体力行,从自己做起,用勤劳务实的作风来影响整个团队。果然,湘军很快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风气,战斗力也因为这个勤字而大为改观。

所以从团队组织、团队建设的角度看,勤这个字对于团队精神、团队风格的形成,也是非常关键的。

曾国藩一生对勤字的推崇到了无以复加了地步,对勤字身体力行的实践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在晚年,身体每况愈下时还说:“人而不勤,则万事俱废,一家俱有衰象。余于三四月内不治一事,于居家之道,大有所悖,愧悻无已!” (《全集·家书》)

这话就是还在检讨自己不够勤!所以他这时给自己每天定下了一张这样的时间表:

上午:会客、听工作汇报、写日记、写朝廷奏折、点名看操、回复来往信件、看书、练字。

下午:处理当日公文、写作、修改书稿、核查朝廷奏折、查记财务账目。

晚上:温诗、写古文、核校文稿、核查下一步工作计划。

要知道,这时候他可是两江总督,一方诸侯,不说日理万机,也日理千机了,他能在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差的情况下,在晚年还一直坚持这个工作、学习时间表,那真是相当不容易了。我想,不要说对一个老人,就算是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这个工作量也是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了,可曾国藩就是凭着常人难及的毅力,扎扎实实地把这个勤字在生活里贯彻了下来。

因此,对于前面留下的那个疑问,即他为什么跟李鸿章一样,也经常熬夜,但还是能每天早起呢?答案很简单,是因为他有常人难有的毅力,也是因为他对这个勤字,有着常人难有的深刻认识。

但是我们说,万事万物都讲究个度,所谓过犹不及,就算勤奋、勤劳完全是优良的品质和生活习惯,但也要有个度。

曾国藩说勤能养生,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过于勤,就容易变成劳,从勤劳到劳累,到积劳成疾,恐怕就有点儿过了。曾国藩一生只活了62岁,固然跟他晚年所患的疾病有关,公允地说,也跟他一生辛劳、积劳成疾有关。所以,以勤克惰,固然是人生重要的修身定律,但也要注意不要过度劳累。

曾国藩论勤,有一句名联,说:“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意思是说天下没有容易待的地方,生命也没有可以浪费的光阴。

可万事总有例外,后来曾国藩自己也强调,天下还就有一块易处的地方,而在那里就可以有空闲的光阴。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