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送你一个真女人
2735800000017

第17章 尚未处在亲密关系时若有所失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成千上万的妇女生活在感情的不毛之地上和不能令人满意的环境之中,许多妇女们讲,她们已无力去接受了,唯有生活在她们自己的需求当中。而有些妇女还否认她们有需求。还有一些妇女虽然承认她们有些需求,但对于自己要求那样多却感到羞耻。没有一个妇女不是盼望她的那些被禁锢的感情,能够被人接受并得到回报。与男人保持亲密的关系,对妇女来说意义是如此的重要。因为我们是在这样一种社会意识中被抚育成长起来的,即妇女们应该依赖于男人,以完善我们的生命。许多妇女感到她们在亲密的关系中是很难相处的、很不安定的。对于许多妇女来说,要使她们相信她们的对象是她自愿选择、并的确想和她们生活在一起的,而不是因为他挟制她的,这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对于这些妇女来说,另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是使她们不要相信“蜜月之后”,她们的权力就会削弱。许多妇女在内心深处都保留着一种感觉——一种预感——她们不可避免地要被排挤掉、被抛弃。

女性渴望亲密关系

所有的女人,假如她们没有处在亲密的关系之中,她们就会时时感到象是失去了“什么东西”似的。作为妇女来说,倘若我们有了这种缺少点什么似的感觉,那也是很一般的感觉。我们听妇女们讲述她们是怎样不喜欢靠一个人来生活,而她们又是多么渴望同另一个人保持亲密的关系。当然还有她们一生中失去了的那些东西。甚至会有一种彻底的全部完了的感觉。当我们把每一个妇女的历史,进行单独的分析,再看这些要求时,当我们将她个人的历史同她所处的社会相联系地评价她时,我们就会看到这个社会是怎样戏剧般地影响着我们的家庭关系;孩子又是怎样被抚养成人的;父母的遗传是怎样孕育的;最后这些问题编织交叉在一起,又是怎样构成女人和男人的特殊心理状态的。我们发现:妇女那种不完善的内在感情是与女性的心理有关。这种心理否认她对最起码的依赖需要有适当的满足感。妇女这个字眼从表面含意来看,似乎就具备依赖的属性,她们也的确深受一个残酷的、不平等的契约所束缚。而这个契约不单是削弱了妇女的权力,同样它也削弱了男人的权力。妇女被教育要为他们依赖的需要提供帮助,要在感情上对她们的孩子、丈夫、工作的同事负责。妇女感情的触觉十分发达,这使得她们对其他人的需要十分敏感。妇女们帮助那些离她们很近的人,去克服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出现的感情上不愉快的事。象这种过渡,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得太多了,以至我们根本就不去注意它。妇女好象天生自找的要去帮助别人,同时也包括帮助其他妇女。千方百计地去帮助他人从不讲条件。正因为如此妇女们感到生活有所失,也正是因为她们从不顾忌这样做是否是为了她们自己好。事实上妇女对这一问题特殊敏感,不是来自她所受到的言行训练,而是出于她自身的一种本能的心理反映。她自己需要,她求得他人的理解和接纳,从而对别人的需要产生警觉。在一个女人的感情世界中布满了需要,有她自己的,也有别人的。前者她必须经常打消掉,而后者她早有预料并能给予安抚。很少有哪个妇女有勇气公开报告说,她的丈夫能够预测到或辨别出她所发出的有关对感情状况的信号,以及哪些是她正急需的东西。我们每一个人在亲密关系中所寻求的一部分,就是相互间的交流。因此当女人感到她们的伴侣不能采取这种交流方式时,她们就会痛苦不堪。虽然这种失望是如此的深奥,并觉得它被埋藏在潜意识中几乎无法预测,但它还必定会同那种埋藏很深的、过去曾经有的感情经历产生共鸣。假如女人在长大之后认为她们同男人的关系除了失望再无其它的话,她们就会摆脱这种特殊的关系,而去寻找另外其它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更能令人满意,或许有些人已经具有了这种关系,或许当今许多妇女都趋向选择这种关系,即放弃那种男人在感情上能够奉献的观点,转而寻找同妇女之间的爱慕接触。但是我们知道,许多妇女对不满意的男女关系仍缠着不放,希望这种关系有所改变,又怕它不改,想要离开又觉得做不到。我们知道,这一部分是出于绝望,然而在我们勾画的这一幅妇女心理发展草图中,绝望这一因素是需要考虑的。

□为什么女人会感到失落

在妇女的内心世界里,她们感到缺少点什么,并且又强烈要求有依靠,这是妇女经历中共同存在的现象。对于这种许多妇女都承认的缺乏感和失落感,存在着这样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否认小女孩有依赖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这一否认所产生的心理结论。这种否认,更确切地说就是对小女孩依赖需要的不合理的解释。在女孩子的感觉中产生了一个自我价值的贬低,使她感到自己没有资格享有这一需要,而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假如说某种需要遭到了否认,你就会感到有关这方面的需要一切都是错的,你就会努力去克服它。当这种事情发生在幼年时期,你的需要错了的这种感觉会使你想到是你自己错了。孩子的感觉只能是她自己某一部分错了,是不可原谅的。为了解决问题,她努力放弃她需要的那一部分感情,尽管她知道这一部分感情是她渴望得到的。她试图追求那些大家都能接受的东西。她将自己依赖的部分感情埋藏在心里,在这一过程中她也就失去了她自我的一部分。现在被隐藏起来的这一部分,由于不能去触动而受客观存在着煎熬,也正因如此女孩子一方面疏远自己很重要的感情,另一方面,她又被剥夺了将来她最渴望得到的抚爱的权利。

在这一疏远之后,紧接着就会应付地出现心理上进退两难的窘境。假如当你还是在儿童时期,你的依赖需求不能够得到恰当的满足,那么你在下一步的感情发展阶段,也就会遇到困难。因为这是形成你自己个性的阶段。分离与独立这一发展阶段其趋向或许是早熟,这也是企图逃避痛苦的表现,对依赖的需要他们很不满,在同时孩子们也抵制他们应得到的这一部分需要;或是千方百计地去掩盖。但是孩子们试图不去理睬他们自己已经成熟了的感情。他们的这种心理障碍都是由于他们在早期的需要阶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所造成的。这些需要有可能被好好地掩盖起来,被歪曲,不被理睬,被否认或是表现出过分地软弱,然而他们也暴露出了他们在表明这样一个事实:他们个人的依赖需要尚未得到满足。许多人对这一现象都误解了,甚至将女孩子依靠人的行为和妇女软弱的表现当做是她们依赖天性所致,或是她在小的时候被宠坏了。但是恰恰相反,这个女孩子即以后的那个妇女正是被这些需要所折磨。她痛苦是因为当她的依赖需求在最需要别人注意的时候,却没有得到足够的注意。在不知不觉中,她的渴望和她从未得到“足够”的注意这一事实,使她要想在心理上与母亲分开,变得极为困难,因为在她内心深处,她仍旧非常需要母亲。如果她不能从她母亲那里得到足够的注意,她就会转而将她的需要寄托在其他的关系中。她会在友谊、在婚姻中寻找一个能代替母亲的感觉。不断地在寻找那个失落的东西,看看是否能使她感到更亲近,感到在她需要时就会得到抚爱,这样她就能不断前进,成为她自己。当妇女们谈到失落了什么时,她们总是想解释她们失落了母爱,好象她们感到这就是全部原因似的。

凯蒂的故事

我们看到凯蒂的故事就是一件普通的被改编了的作品。她感到她幼稚的需要被拒绝了。凯蒂因而发展成了一名有坚强的、独立的个性的人、随时准备去应付各种挑战的人。在某种意义上说,在凯蒂旅行中与彼得建立关系之前,她一直是与她自己的依赖需要不沾边的。她把别人的否认看成是好的品德,自己要靠自己去解决自己最重要的需求问题,况且她并不想惹事生非遭人拒绝。然而凯蒂这样的改头换面却意味着在以后的许多年岁里,她付出了高昂可怕的代价。她无法使自己接近或亲近任何人,也无法找到一位知心的伙伴。当她度过分离与独立阶段时,她的那段经历就已标上了来自母亲的、离了婚的女人所具有的暴躁情绪,同时还打上了她自己需要一个照顾她的人却又在试图照顾自己的那种极为矛盾情绪的印迹。从这一层意义上讲,凯蒂没有能够很好地形成一种自我独立的人,原本就是由于受到了压抑的结果,也是由于她幼年或在那之后,她那女孩子应有的很重要的需求没有得到足够的反映。因为这些需要不能得到恰当的满足,所以他人的拒绝和判断给了凯蒂这样一种感觉,即在她的内心世界里好象失去了什么东西。当她对彼得敞开心扉时,那种小女孩的部分感情就暴露出来了,她感到这是她全部内心的表白。她也重新认识了她自己那部分被埋藏了很久、被拒之门外很久的自我。也就是说,她找回了她已失去的、秘密隐藏起来的那部分个性。困难的出现是由于她自己不知为什么,要找着变化工作环境,使得38年前导致她痛苦的过程又试图再次重演。既然她已经感到自己更加健全了,她就试图走出去依靠自己,并且能有一种坚强的意志,有激情,有真诚的信念。她在一个富有和爱的支持基础上,为争取独立而奋斗,而不是她原来那种、在她无法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处境中单独作战了。她以前的那种“独立”姿态,的确已经化作一股力量以防止她处于早已熟悉的却又无法满足的依赖状况中。虽然她离开了自己的工作,但她依然努力去重写她自己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