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75年普拉西战役起,印度逐渐被英国征服。英国在亚洲有了一个广大的殖民地,英国一中国一印度之间的三角贸易结构也随之稳定地建立起来。在英国一中国一印度三角贸易中,印度是起点。英国东印度公司征服印度后,成了印度的主人,他建立起了以田赋制度为核心的一整套税收体系,最大限度地榨取印度人民的血汗。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所征得的各种税收的支出分成两大块:第一大块是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花费;第二大块则是在印度花费后剩下的多余部分,这一部分最终以印度产品的形式被运回英国。
当英国东印度公司将在印度剥削来的巨额财富以产品的形式运回英国时,他不能不考虑英国本土的需求。对英国来说,最为需要的海外产品就是中国的茶叶。因此,英国人如果将印度的产品运到中国出售,然后购得茶叶等中国产品再运到英国,将是万全之策。这不仅使英国得到了他所需求的茶叶等中国产品,而且,还顺利地将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搜括来的财富运回到了英国本土。这样,中国自然而然地变成了东印度公司从印度向英国转移财富的一个中转站。一直以来,印度输往中国的主要商品是棉花,而鸦片作为一种重要商品则经常被运往欧洲、波斯和东印度群岛销售,这在早期档案中均有详细记载。东印度公司与中国的直接贸易开始于1637年,虽然早期档案中未见明显记载输华贸易中有鸦片,然而从17世纪起公司职员和英国私商积极参与将鸦片非法输入中国的海外贸易活动却毋庸置疑。18世纪上半叶,他们从马德拉斯购进鸦片,运至广州,并以此款购买茶叶。1727年,英国向中国输入的鸦片达200箱。
敏感的东印度公司看到在葡、荷、西等殖民者的策划下,鸦片已输入中国,吸食鸦片之风正弥漫于华夏大地,殖民者们因此而发了大财;同时,发现散居于东南亚各地的华人非常容易染上鸦片的癖好,在本土上的中国人也是如此,因而认定鸦片在中国有广大的市场。另外,虽然英国的棉纺织品已倾销于印度,但英国又不需购买印度的产品(除棉花以外),而东印度公司现在与将来可以推销到中国去的惟一大宗商品只有鸦片。于是,一个改变历史的三角贸易便在东印度公司的直接策划下诞生了:英国向印度输出棉织品,印度向中国贩卖鸦片,英国从中国购买茶叶。为什么东印度公司在经营的众多商品中选择了鸦片?这是因为,与其他商品相比,鸦片具有独一无二的优越性。第一,英国殖民政府通过鸦片专卖制度可以从鸦片贸易中获得大量收入,鸦片贸易越发达,殖民政府的收入越丰厚。1792年,在孟加拉政府的财政收入中,5.2%来自鸦片,1812年,鸦片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的比例上升为7%,1822年则为10%,1842年在财政总收入中的比例达20%。鸦片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提供了坚实的财政保障。在英国殖民者的努力下,到了19世纪20年代,鸦片终于取代棉花而成为印度输入中国的首位商品。第二,鸦片贸易所产生的利润并非来自印度,而是来自“英国舆论漠不关心的另一个国家”——中国。这种贸易的发展不仅不会阻碍、反而有助于英国殖民地印度的经济发展。第三,通过鸦片贸易,中国的部分财富回流到印度,成为印度的一个财源,印度这一英国的殖民地因此而得以喂养,并为其宗主国英国产下更多的金蛋。鸦片贸易,成为英国继续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特殊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这样一种三角贸易结构中,每一边的贸易都是不平衡的。例如,从1821年到1830年,中国输入英国的货物为19,578,552英镑,英国输入中国的货物为7,239,053英镑,差额为12,339,499英镑;印度输入中国的货物为21,162,645英镑,中国输入印度的货物为10,338,990英镑,差额为10,823,655英镑;英国输入印度的货物为23,876,903英镑(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供在印度的欧洲人消费所需的,例如酒类,或者是供维持英国在印度的统治之用,如军械),印度输入英国的货物为33,199,318英镑,差额为9,322,415英镑。显然,在这个三角贸易中,财富最终都流向英国。造成这种贸易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印度与英国在政治上的不平等:英国是宗主国,而印度则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正是通过这种不平衡的贸易来掠夺、剥削印度的。
在英国一中国一印度三角贸易中,中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正是通过中国这一中转站与转换器,通过鸦片贸易,使印度的财富转变为英国的财富,使中国的财富充实了印度的财库。鸦片生产和贸易的逐渐扩大是随1773年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鸦片实行专卖开始的。
二、鸦片贸易及其后果
(一)对华鸦片贸易概况
1840年前,世界上的鸦片主要产区是印度和小亚细亚。在印度,有两大鸦片主产地:一个是东北部的恒河流域,另一个则在西北部的内陆地区。恒河流域的鸦片产地主要是比哈尔(Bihar)、奥里萨(Orissa)、贝拿勒斯、八达拿和现在的孟加拉。八达拿是这些地区的鸦片加工中心。西北部内陆地区的鸦片产地,包括现在的拉杰普塔纳(Rajputana)和中央邦西边的一些地区,这一地区的鸦片生产集中在麻尔洼。坎贝、孟卖等阿拉伯海沿岸的港口是麻尔洼鸦片的出口贸易中心。直至18世纪,输入中国的鸦片基本上来自印度。
最早从印度向中国输入鸦片,掠夺中国白银的是葡萄牙人。以后,葡萄牙人又逐渐拓展占据了中国的澳门。到18世纪70年代,从印度向中国输进的鸦片,几乎全部操纵在葡萄牙鸦片贩子手里。输进的数量由最初的200箱增加到1000箱。鸦片贸易已经成为澳门经济的主要支柱。澳门也成为向中国内地输入和储藏鸦片的主要港口。
但葡萄牙的这种地位不久便被英国殖民主义者所代替。177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鸦片生产后,努力扩大对华鸦片输入,鸦片进口数量不断增加。18世纪80年代中期每年达到2000箱上下,90年代中期达到4000余箱,个别年度甚至超过6000箱。许多年以来,人们谈论东印度公司和鸦片散商向中国鸦片走私时,都是根据美国人马士编制的一份分别载于《东印度公司的对华贸易编年史》和《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的资料统计表为根据的,事实上,这个统计存在两个问题:第一,马士的统计限于英国官方公布的在印度加尔各答和孟买两地所经销的鸦片,英国和印度散商不经公司而走私出境的鸦片没有包括进去;第二,马士的统计缺少达曼鸦片这一项。有人根据《英国对华贸易与中国门户开放》一书所披露的查顿·(仔)地臣洋行经销鸦片的账簿,对马士的统计表进行修正和补充。根据这项仍不完全的统计,加上1796年一1799年每年走私约4000箱,总计1796年~1839年的44年间走私输入中国的鸦片共有65万余箱。按照当时的鸦片价格推算,估计总价值不下61,620万元。所以有人估计1800年一1839年,鸦片走私贸易从中国掠走了至少4亿银元。在对华的鸦片贸易方面,英国占据了无可争议的霸主地位。
对中国贩卖鸦片占第二位的是美国。眼见从鸦片贸易中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暴利,在广州的英美商行纷纷由原来经营原棉等商品转为经营鸦片。美商走私鸦片大约始自1805年一1806年间。19世纪上半期,美国在华商人没有不经营鸦片的,普金斯洋行和旗昌洋行都是贩卖鸦片的大集团。由于英国垄断印度的鸦片,美国不得不从土耳其、波斯等地到处购买鸦片,再到中国来与英国人竞相兜售。因为是走私,人们无从得知其确切数额。有资料表明,1816年~1833年间美商走私鸦片总额为6,495,901美元,约为输华货物总值42,705,871美元的13%。据东印度公司估计,公元1817年各国输入中国的鸦片中,美国占了42%的份额。美商的鸦片走私活动是早期美中关系中的一个重大污点。
沙俄自19世纪30年代起,也由中亚向中国输入鸦片。他们无法像英、美那样在中国沿海贩运鸦片,但俄国人自己独享内地陆路贸易成了他们没有可能参加海上贸易的一种补偿。
正是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策划下,在西方殖民者的积极参与下,鸦片大量涌入广州,造成广州输入的鸦片供过于求。于是大规模的鸦片走私活动,由广东向全国蔓延,广州成为了中国的鸦片贸易中心。鸦片由水陆两道进入福建,水路直达厦门、福州等地,而陆路则从广东经饶平、澄海转售于福建各地。内地省份也已被鸦片贩子所控制。广东的鸦片经由梧州、浔州等地转销于广西;北经乐昌、连州等地流入湖广;由南雄、大余而转售于江西。北方沿海,几乎均被鸦片黑潮所侵入。鸦片在山东登陆后,除部分在原地销售外,大部分转销于河南,并由潼关、太庆关进入陕西等地。这样,鸦片烟毒就在神州各地泛滥开来了。
(二)1840年前对华鸦片贸易的三大时期
第一大时期,从16世纪欧洲人东来开始到1800年前为止。葡萄牙人和荷兰人是最早从事对华鸦片贸易的欧洲人,澳门在这一时期是最主要的对华鸦片贸易基地。进入18世纪,英国人逐渐成了鸦片贸易的主要经营者。在这一时期,英国人在积极探索着各种现实可行的对华鸦片贸易方式。由于这一时期是对华鸦片贸易的开创时期,东印度公司及自由商人对鸦片贸易尚处于探索之中,所以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