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邢澍诗文笺疏及研究
2726800000035

第35章 邢澍交游考述(1)

邢澍在为政之余,常邀集江南名流俊儒,唱酬论史,极一时之盛。他的交游从时间上可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中进士前在北方的交游,一是入仕后在江南的交游。

一、在北方的交游

邢澍于乾隆四十四年(1799年)考中举人后,到了京城,前后近十年时间,这一时期的交游, 就目前所能看到的文献而言,仅限于和亮和年景鹤二人。和亮,又名和惠畴,系本长白满族旗人,后居京城,先世多为朝中大僚。其父曾任秦州州牧,因事吏议戌云南。和亮随侍父亲左右,“日探讨书籍,兴至则为诗歌,家空怡如也”(《和惠畴涛稿序》)。邢澍在京师时,经长安人年景鹤引荐,曾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和五十四年两次馆于和家,情谊甚笃。暇时,两人“论经史疑义,乃人品邪正,政治得失之故,意气不少挫”。后来,邢澍出仕江南,入京考绩,惠畴已殁数年。其子和衍昌,贡士出身,整理其父遗诗2卷,邢澍撰《和惠畴诗稿序》。邢澍在《序》中对和亮的志气和作品都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说:“以惠畴之才,使不遭家厄,必致身贵显,树功疆场。以余事为辞章,抑或侍从清华,矢音高远,其诗虽非专门,然托志之高,气骨之雄健,适如其人。”和亮才气奇高,他的诗俱有汉魏风骨,雄健昂扬,气势强劲,丰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年景鹤,字丹崖,陕西长安人。《长安县志·选举志》云:年景鹤为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举人。《经籍志》云:年景鹤著有《雪堂诗集》1卷。后世未见有刊本行世。年“以诗称关中,其人亦高爽有志行”,年龄长于惠畴而卒于其后。年景鹤可能和邢澍初识于西安乡试时,后在京城相遇,又与和亮相识。邢澍对和、年二人的人品气节非常推崇,尝打算遍选二人诗作,一并刊行,大概未能付诸实施。

二、在江浙的交游

邢澍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考中进士后出宰两浙,在才子济济的美丽南国, 度过了他名垂青史的大半生,结识了一大批闳通淹博的文人学士,如章学诚、钱大昕、 钱大昭、孙星衍、洪亮吉、阮元、张廷济、胡虔、秦瀛、吴兰庭、何梦华、瞿木夫、 施希闰等。 我们通过对其交游的考察,可以了解到邢澍主要的学术活动和文学交流的概况。

章学诚,字实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于乾隆三年(1738年),卒于嘉庆六年(1801年)。《章氏遗书》卷28收有一篇章学诚写给邢澍的信《与邢会稽》。在信中,章氏就《全秦艺文志》的编订谈了自己的意见。章曰:“鄙意终以先定《全秦人物表》为主,如《人物志》已有底稿,必须草一副本,交小儿处,则将来史考局中,但有所见,即须凭《表》摘录,易为攻矣。”章学诚藏书丰富,邢澍在会稽时常去检索阅读,《艺文录》的编订与章氏的帮助是分不开。从两人的交情来看,邢澍应有书信或题赠给章氏,今诗集中不见有录。

钱大昕,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钱氏长邢澍三十余岁,虽然两人交情深厚,但邢澍对钱大昕非常尊敬,奉为师长。钱大昕则始终把邢澍作为自己的朋友看待,对邢澍的人品、学问、政绩都称赞不已。尤其钱氏精于考据的治学方法,对邢澍的学术道路影响很大,而且两人的文学主张也基本相同。钱大昕的诗具有以考据入诗,重汉学轻理学的特点,邢澍的诗也是如此,尤以前期作品最为明显。

仅就文字记载而言,钱大昕与邢澍的交游始于嘉庆三年(1798年)。邢澍考订谢安墓后,钱竹汀作《谢太傅墓在长兴之三鸦冈见于〈太平寰宇记〉或疑墓当在建康佺山明府引〈南史·陈始兴王叔陵传〉证徙葬本末作辨一篇既确不可易矣阮芸台秦小岘诸君皆有诗予亦继作》七言诗一首,赞扬了邢澍的考辨之功。嘉庆四年,邢澍筑桓上草堂,钱大昕以八分书署额。嘉庆六年(1801年)三月二十六日,邢澍邀请钱大昕、瞿木夫、何元锡、杨素存一行游顾渚山。顾渚山,在长兴县西北21公里,有明月峡,茶生其间,尤为绝品。傍晚,邢、钱、杨三人返回县署,何元锡和瞿木夫留在山中,并于次日入明月峡,访得唐人颜真卿、杜牧、杨汉公和宋人汪藻、韩允寅的碑刻。

瞿木夫作《顾渚纪游图》描绘此次游览胜况,钱大昕、 邢澍均有题诗。钱大昕《题顾渚春游图》七绝五首,其中第五首是写邢澍的。 诗云:“一月蚕忙判牍稀,寻山留客暮忘归。城头姑射真相似,好与闲云作伴飞。”邢澍的题诗为《题顾渚春游图同游者钱竹汀宫詹何梦华上舍瞿木夫杨素存两秀才》,诗系五言古体。

瞿木夫,名中溶,字苌生,号木夫,江苏嘉字(今上海嘉定)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 年)生,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卒。13岁聘钱大昕长女为室。生平著述丰富,精通金石之学,善书画,尤工花卉。瞿木夫曾多次随岳丈钱大昕到长兴,协助邢澍编纂《长兴县志》。《清史稿》卷486《文苑传》有传。

顾渚山游,时钱大昕年七十有四,当天返回长兴县署留宿官斋鉴止亭,他对邢澍的热情款待非常感激,对邢澍耕读并举的生活也赞赏不已。他在七律《辛酉暮春访佺山明府官斋留宿鉴止亭》诗中表达了自己的这种感情,他说:“一榻肯容吾辈住,清风如见古人情”,“文章政事其兼美”,“六时不废读书声”。

嘉庆七年夏,邢澍招请钱大昕、钱大昭兄弟到长兴,商讨编纂《长兴县志》的体例门类等。他们一边举杯饮酒,一边高谈阔论,其乐融融,常秉烛至午夜。邢澍在后来回忆时云:“余每见先生口讲指画,不惮精详,常与余商论,或秉烛至午夜。由是体例门类举邑志而更新之,而是书顿为改观。”邢澍对钱大昕的敬佩和感激之情发自肺腑,见于言外。钱大昕有《壬戌夏再至长兴宿鉴止亭赠佺山明府》七律二首,他称赞邢澍是“水精帘外无留牍,翰墨香中数举杯”,“才兼八半方成富,业可千秋不自尊”的仙吏和才子。在钱大昕眼中,邢澍不仅是一位勤恳敬业的清官,而且是一位治学严谨勤勉,谦逊好学的学者。钱大昭先生亦有《鉴止亭即事呈佺山大令》一诗。钱庆曾《竹汀居士年谱》记述:辛酉六年,“长兴令邢澍延公及可庐先生总修县志,可庐先生留馆邢署”。《年谱》将嘉庆七年的事误记到了嘉庆六年。邢澍《重修长兴县志序》云:“壬戌之岁,始延请嘉定宫詹钱辛楣先生至署,稽旧之失,汰旧之繁,增旧之阙,订旧之讹。”《序》说得很清楚,首次请竹汀先生总修县志是在嘉庆七年。是年重阳节后,钱大昕在女婿瞿木夫陪同下再次到长兴。《瞿木夫先生自订年谱》云:嘉庆“七年壬戌34岁,九月复随外舅往长兴与邢明府商订编修县志,嘱余佐辑,遂出南浔。”又《十驾斋养新录》卷14载:“嘉庆壬戌重阳后三日,访佺山大令于雉城官署,乞宿东斋。”瞿木夫留馆鉴止亭,帮助邢澍纂辑《县志》,钱大昕数日后去吴兴南浔镇。

另外,钱大昕有一函写给邢澍的信,从信中“兹读大制,知有《晋书辨惑》之举,窃幸先得我心”看,邢澍曾有信札函告钱氏自己将著《晋书辨惑》一书,故钱氏在信中就《晋书》中《束皙传》和《戴洋传》的谬误列举一二,勉励邢澍寻检驳正。在邢澍的交游中,对其治学影响最大的人要数钱大昕,钱以一位年长的学者身份曾给邢澍许多勉励和教诲。

何梦华,名元锡,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生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卒于道光九年(1829年)。监生出身,官主簿,精于金石簿录之学,家中所藏金石书籍多稀世珍品,阮元、钱大昕等许多名流都曾借读于何家。何梦华与邢澍交往的文字,仅存一篇《金石文字辨异后序》,叙述了该书成书过程,并对此书的学术价值作了充分肯定, 认为是文字学家、金石学家不可多得的一部著作。何氏云:“太守以予好萃聚金石,遂属以校雠,反复终篇。窃叹是书之成,集腋成裘,因一合十。详时代以定真原,辨歧分以识厥体,譬之问津得要,求异斯同,洵为小学家不可少之书。”大概《金石文字辨异》编成之后,邢澍交与何氏校订,何反复终篇,仔细订正,使此书增色不少。

洪亮吉,江苏阳湖(今常州市)人。乾隆十一年(1746年)九月初三生,嘉庆十四年(1809年)五月十三卒于家中。洪亮吉与邢澍为同榜进士,两人建立交情大概也就在此时,但有文字记述的交游时间最初是在嘉庆戊午三年(1798年)十一月。洪亮吉在嘉庆六年赋赠邢澍的诗中说:“前年西子湖,同访孤山鹤。”并自注云:“戊午冬仲,在西湖把晤。”又清吕培编《洪北江先生年谱》:“嘉庆三年戊午……十一月至杭州,访阮学元、秦观察瀛,寓西湖漱石居而归。”洪亮吉此次到杭州和邢澍一道拜访了阮元和秦小岘,并同游西子湖孤山鹤。阮元、秦小岘二人题赠邢澍考订葺复谢安墓的贺诗可能就作于拜访之时。

嘉庆四年(1799年)八月,洪北江因批评朝政远谪伊犁,五年闰四月初三大赦,五月初一东还,九月初七抵里。嘉庆六年夏,孙廷壁总戎招请洪亮吉游太湖东西二山,又至消夏湾观荷。洪亮吉欲乘船往长兴与邢澍相见,因风高浪急未能成行,遂作《寄长兴邢大令澍二首并柬李司马赓芸》诗,表述了自己对邢澍的思念之情。诗云:“故人久宰长兴邑,逐客新游消夏湾。甚欲牵船远相访,斜阳景外浪如山。”第二首诗云:“年前寄我长笺好,峬峭文章擅一时。更忆南荒李司马,同官同榜两经师。”洪亮吉谪归抵里后,邢澍大概前去拜访,洪亮吉有《邢大令澍松林读书图》诗。时间不长,邢澍又“寄质经说数条”,求询于洪亮吉,故洪诗曰“年前寄我长笺好”。诗中的李司马即李赓芸,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生,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卒,尝受学于钱大昕,与洪亮吉、邢澍皆为乾隆五十五年进士,历任浙江孝丰知县、处州府同知、嘉兴知府、福建布政使。《清史稿》卷478《循吏传》有传。

洪亮吉游罢太湖,乘船沿荆溪到宜兴,在宜兴与邢澍意外相遇。故人相逢,开怀畅谈,洪氏即席而作《自吴江归取道宜兴舟次值同年邢大令澍话旧即席赋赠》,诗系歌行,长达48句,凡328言。洪亮吉从著述、藏书、金石、政治等方面高度评价了邢澍的成就。诗云:“吟诗不已复著书,万卷总为秦风储。精心复辑《宋会要》,俗吏百辈谁得知。迩来述作殊难说,往往著书成顷刻。惟君毕力究经史,余事又能及金石。”邢澍著有《全秦艺文志》,该书对西北诸贤自三代迄于有明的述作进行了精心搜集考订,脱稿后曾交洪氏校证,洪氏审读并弁序言。邢澍辑《宋会要》一事,除本诗题记外,洪亮吉《全秦艺文录序》也有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