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在历史的天平上:周恩来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724500000033

第33章 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巩固统一战线(7)

11月16日下午,寿庆仪式在重庆中苏友好协会举行。到会的有沈钧儒、黄炎培、张申府和苏联来宾,还有国民党要员潘公展、张道藩。冯玉祥主持庆祝会。******在会上致词。他说:在到会的老年、中年、青年三种人中,郭沫若是无愧于五四运动中长大的这一代的。他不只是革命的诗人,也是革命的战士。无论在他的著作里,还是在行动中都燃烧着烈火般的感情。在反对旧礼教旧社会的战斗中,有着他这一位旗手;在保卫祖国的战斗中,也有他这一只号角;在当前反法西斯的战斗中,他仍然是那样挺身站在前面,发出对野蛮侵略者的诅咒。这些都是青年们应当学习的。同一天他还在《新华日报》纪念郭沫若特刊上,发表言论《我要说的话》,再次对郭沫若进行了高度评价。他指出,郭沫若在革命文化生涯中有三点最值得大家学习:第一是丰富的精神;第二是深邃的研究精神;第三是勇敢的战斗生活。这次祝寿活动是皖南事变后重庆文化界人士的第一次欢聚,显示了进步文化界团结战斗的力量,对打破皖南事变以来文艺界的沉寂局面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不仅在政治上团结教育知识分子,而且在生活中也关心爱护他们。皖南事变后,为了防备国民党当局对大后方文化界人士的迫害,******领导的南方局将大批朋友分送到香港、昆明和延安等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及时指示广东东江纵队和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相互配合,把滞留在香港的民主人士和文化界进步人士转移到内地。他们中有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刘清扬、梁漱溟、千家驹、沙千里、黄药眠、金山等许多著名人物。

五、扩大抗日国际统一战线

重庆时期,******在发展国际统一战线方面继续做出了重要贡献。武汉时期,他及其领导的长江局国际宣传组与外国朋友的交往,主要是向他们宣传介绍****中央制订和执行的全民抗战路线,坚持持久战的方针以及八路军、新四军奋勇抗击日军的战绩,以便增加国际社会对****的了解,争取国际社会对我们的同情和支持。随着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国民党的妥协、投降与分裂的危险日趋严重。为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抗日战争的继续进行,******十分注重利用英美两国政府与******的矛盾,利用苏联对******国民党施加压力,争取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扩大。

争取国际社会压制******反共步伐的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皖南事变爆发后,******一方面代表****中央向******国民党提出严重抗议,进行严正交涉;另一方面广泛开展争取国际舆论的工作,揭露******的反共阴谋,争取国际社会对****的同情与支持。在苏美英三国政府的干预下,******被迫收敛了反共的势头,与****继续合作抗日。

扩大国际社会对****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武装的了解。1944年6月,中外记者参观团和美军观察组相继到达延安,倍受世人瞩目。****中央和******十分重视他们的到来。为欢迎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亲自修改了《解放日报》社论《欢迎美军观察组的战友们》。其中“战友们”三个字是他修改时加上的。社论指出,美国观察组到达延安,“这是中国抗战以来,最令人兴奋的一件事”。

******亲自接见了中外记者参观团,与中外记者畅谈国际形势。他还抽空与外国记者进行了深入的个别交谈。在这些谈话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抗战形势和我党的各项基本政策。并根据每个记者的不同政治倾向有针对性地谈了一些问题。例如,向苏联记者普罗岑柯谈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发展,我党在抗战胜利后将要采取的方针路线及中国革命的前途等;向美国记者斯坦因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方针,批评国民党片面亲美疏苏,主张中国与美苏都保持友好关系。通过与****中央领导人的交谈和参观访问,外国记者对我党的各项政策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中外记者参观团访问延安和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第二,国际社会想要了解延安和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情况,特别是美国想要全面了解我党的情况,以便为战后美国制订对华政策做准备,这是重要原因。

第三,美国政府对******抗战不力且要价不断提高愈来愈不满,美蒋矛盾增大。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华期间曾说:“美国尽力武装******的军队,但他的军队一战即溃,而华北及华中等地的共产党军队又被封锁,不能得到美国的援助。”这是分析中外记者参观团访问延安和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不可忽视的原因。

但是,除了上述因素之外,******的努力争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作为****在国统区的主要负责人,从武汉时期就开始广交外国朋友,宣传****抗战方针和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英勇抗击日寇的事迹,这些都给外国记者和外交官留下了深刻印象。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结束了多年来中国人民单独抗击日军侵略的局面。中国大陆战场与太平洋战场形成了互相配合的战略态势。为此****中央极为重视“争取英美政府人士对****八路军、新四军之同情”,要求大力加强”对海外的宣传”。按照****中央的指示,******加强了对重庆的英美政府和军方人士的宣传工作,宣传****国际统一战线主张和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绩。同年12月10日,******致函英美两国驻华大使,表示****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愿与他们的国家并肩对日作战。1942年5月下旬,******会见随美国军事代表团来渝的美国记者斯诺,表示希望美国军事代表和美国记者去延安参观访问,并委托斯诺将有关八路军、新四军作战业绩的材料和一封信带给曾经来华访问的居里。信件表明****领导的武装力量已牵制日军在华总兵力的近半数,提出:为了更有效地打击共同的敌人,希望得到同盟国援华物资的一部分。8月6日,******再次致函居里,建议美国向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派遣军事代表。在******的积极争取和英美等国政府支持下,中外记者参观团和美军观察组先后成行。

为了接待中外记者参观团,******专门召集延安党、政、军、民、学负责人开会,介绍记者团的情况和采访的目的,交待接待的方针政策。随后他又在陕甘宁边区政府交际处全体干部大会上指出,交际处“要准备对记者团在参观访问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各种思想,多做解答解释工作,揭穿国民党的造谣诬蔑,加深他们对我们的了解,以利于进一步开展国内国外的统一战线”。

中外记者团到达延安后,******召集有关干部座谈,介绍来边区参观访问的外国记者的情况,并“要求大家向外国记者宣传、介绍根据地的情况,务使他们认识到我们军事有力量,政治有民主,建国有办法,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有把握”。

美军观察组到延安后,******多次与美国驻华使馆二等秘书、观察组成员谢伟思就国共关系、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进展、中国大陆战场的重要性等问题进行交谈。他着重向谢伟思说明:“对于美国来说,赢得中国抗日战争的决定性胜利而又避免内战的唯一办法是既支持国民党,又支持共产党。”

中外记者参观团和美军观察组到达延安,打开了我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军队与国际社会直接交往的通道,对国际社会了解****领导的军队和陕甘宁边区及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中外记者参观团的美国记者福尔曼和斯坦因后来分别写作出版了《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和《红色中国的挑战》两部书,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影响。连对共产主义一向抱敌视态度的外国记者夏汗南,参观后也认为边区是好的。而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则加强了美军与我党及其领导的抗日军队的联系。所有这些,都使得我党的抗日国际统一战线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开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