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在历史的天平上:周恩来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724500000025

第25章 协调国共关系,维护统一战线(4)

国民参政会二届一次会议原定3月1日开幕的日期越来越近。共产党参政员能否出席本次参政会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中间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纷纷表示要****出席国民参政会。美国总统代表居里也留在重庆不走,据说专等观光国民参政会。此时的******更是异常焦灼,急于把共产党人拉进国民参政会,以掩饰其反共行径。为此,他拉拢中间党派做****的动员工作。于是国共以外的各党派纷纷活动,劝说****出席国民参政会。针对中间党派人士力劝****出席国民参政会的情况,******向他们说明****拒绝出席的原因,提醒他们不要上******的当,免得被各个击破。

3月1日,国民参政会如期开幕。由于国民党当局没有满足“十二条”,****参政员没有出席。同日,为争取舆论,******向张冲提交了皖南事变临时解决办法十二条,中心内容是要求国民党停止军事进攻和政治压迫,承认陕廿宁边区的合法地位,释放叶挺将军。3月8日,经用恩来指示,《新华日报》在《****参政员未出席本届参政会真相》一文遭国民党当局扣压后,用一大张增刊,将有关****参政员不出席本届参政会的全部文献公开发表,让国统区的群众能够了解事情的真相。******在政治上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立状态。

皖南事变后,******领导南方局认真执行****中央在政治上全面反击国民党反共行径的方针,组织力量实施了有力的反击,使******国民党当局陷入了空前的孤立。与此同时。也使越来越多的国际国内人士看到,是国民党当局把国共关系引向了破裂的边缘,如果******仍一意孤行,执意反共,扩大内战,国共合作破裂的责任完全在国民党方面,而不在共产党方面,人们的同情越来越多地转到中国共产党方面来。在国内外舆论形成的强大压力下,******、何应钦被迫在国民参政会上做出“以后再亦无剿共的军事”的保证。3月14日,******约见******,答应提前解决国共间的若干问题。至此,以皖南事变为标志的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在政治上赢得了重大胜利,扩大了群众影响,提高了政治地位。国共关系朝着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的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四、反击《大公报》诬蔑八路军“游而不击”

《大公报》一直标榜“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主义”,似乎是一家中立的报纸。该报早期曾有过抨击******的言论,有些言词还很尖锐,这似乎更加深人们对其“中立”的认同。但不管《大公报》如何抨击******,都不能改变《大公报》对******政权的支持政策,因为《大公报》的三巨头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与******关系都很密切,对******政权不过是“小骂”大帮忙。曾任《大公报》主笔的王芸生对《大公报》的明骂实助的两面性有过深入的剖析:“旧大公报的言论,基本上是站在******政权的立场上的,但它标榜‘超党派’,不尽同于国民党的《中央日报》或《扫荡报》,有时候也要反映一些人民的意见。到国民党政府的贪污腐败情况搞得太不成话的时候,它也会加以批评;同时又怕使得国民党太难堪了,就使出两面手法,以为掩护。先是批评国民党,紧跟着再找题目批评共产党,以事烘托,以表示自己是‘不偏不倚’的。”全面抗战开始后,《大公报》发表社评,大唱拥蒋高调,维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排斥其它政党。1938年10月26日,张季鸾发表社评,提出“我们希望过去组成抗日人民阵线最近才与政府合作的一切人士,务必真诚信任政府信任领袖,不要焦躁或怀疑,更不要倡导异见。我们可以这样说:在这生死存亡的大战中,全国一切都要统制于最高统帅部之下,一切爱国人士都应受统帅部的指挥,凡大家的意见行动不可与统帅部有出入。”12月13日,《大公报》社评又提出:“中国今后,势不容再谈各党各派,应当只成为一个党,一个派。”这番言论与CC系鼓噪的“一个领袖、一个主义、一个党”如出一辙。其后,《大公报》更是对******亦步亦趋,充当反共的急先锋。1941年皖南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全面反击下,国民党******集团陷入了空前的孤立,不得不收敛反共活动。但******反共之心没有丝毫的改变,军事上不能再对共产党大打出手,就在新闻舆论上实施更加严格的钳制,利用它所控制的报刊不断攻击、诬蔑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与《大公报》展开论战的。

1941年5月初,日军调集5万余人兵力,进攻集结于晋南、豫北中条山地区的25万国民党军队。由于国民党军队对日军的进攻缺乏准备,在日军进攻时又采取避战方针,在不到20天的时间内。损失兵力7万余人,大片国土沦入敌手。虽然八路军在同蒲路、平汉路、正太路、白晋路等地袭击日军,截断交通线,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但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国民党军队的溃败之势。国民党在中条山地区的溃败遭到了国内舆论的强烈不满。

本来,日军在进攻的同时,为离间国共关系,有意散布谣言,说八路军集中晋北地区,故意不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八路军乘机扩充地盘,等等。******政府为了推卸失败的责任,竟然拾人牙慧,诬蔑八路军不配合国民党军队的行动,坐视友军失败。国民党顽固派报纸大肆重复日军对八路军的诬陷之词。国民党参政员许孝炎甚至公开向新闻界造谣:中条山激战时,八路军拒不遵命配合对敌作战。

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攻击,******进行了坚决回击。5月10日,在同国民党军令部次长刘斐谈话时,刘提出要华北八路军配合对敌作战。周反驳说,配合友军打击敌人,“即使皖南事变以后也未停止过”,最近敌人扫荡,我军也在苦战。如果敌军进攻中条山,“我必打无疑”,但给我方造的谣言必须揭穿。******严肃地说,华北我军作战业绩妇孺皆知,而国民党却反诬我不打敌人。还到处打人、捕人、杀人。一席话驳得刘斐无言以对。第二天,******邀约******谈话,表示:“能配合行动就好,只要有成绩,我绝不会亏待你们,饷弹自然发给,捉的人我会命令他们放的,根本的问题也可以谈。”为了用事实来回击顽固派,******要求参谋部和八路军总部提供在前方作战的消息。13日,针对许孝炎对八路军的攻击,******列举事实向中外记者驳斥了许散布的谣言。第二天,他写信给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张冲,对许孝炎“身为参政员,且任贵党要职,何亦袭‘谣言重于宣传’之技”,表示“不胜遗憾”,将“当根据事实予以驳斥”。他质问张冲:“作战行动属于军事秘密,许先生造此谣言,是否欲弟将晋谒委座经过公诸新闻记者之间,以证明其言之诬,抑故欲使之传播于外,俾敌寇据以为进攻之机邪?”并请其代为转告******和刘斐。18日,******再次向美国通讯社声明:外传所谓“八路军不抗日,打中央军”之说,全系日寇造谣中伤。

《大公报》无视******代表****中央所作的实事求是的说明。加入了顽固派的反共合唱。1941年5月21日,《大公报》发表了由王芸生执笔的社论《为晋南战事作一种呼吁》。

文章一面说日军的宣传是“离奇的”,是“敌人的捏造”:“尤其离奇的,是它对于第十八集团军的种种说法:(一)敌人广播:‘以中条山为中心盘踞于山西省东南部之第十八集团军主力,于我军攻击重庆军时,不但始终持对岸观火态度,且出动游击队威吓重庆军侧面,并乘机解除败残军之武装。’(二)上海16日合众电,敌陆军发言人秋山盛夸日军在晋南之战绩。并称:‘日军与共产军素不彼此攻击。’(三)华盛顿18日同盟电,华盛顿《明星报》发表社论一语道破:‘中国共产党可以背弃蒋委员长,转而帮助汪精卫。’这些说法。固然大部出于敌人的捏造”;但另一面又指责说:“晋南战役,业已过半月之久,我军苦战,全国关切,而十八集团军集中晋北,迄今尚未与友军协同作战,则系事实。”接着,他呼吁:“现当晋境敌军求逞之际,近在咫尺的十八集团军岂能坐视敌军猖獗而不抗?岂能坐视国军苦战而不援?在国家民族的大义名分之下,十八集团军应该立即参加晋南战役;在其向所服膺的团结抗战精神之下,十八集团军更应该立即赶赴中条山。十八集团军若这样做,不但敌谣全消,忠勇大彰,而坚持团结的信条也完全做到而实践了。”

《大公报》在国民党统治区内有相当的影响。这篇社评不顾八路军艰苦作战事实,重弹顽固派诬陷八路军的老调,有较大的蒙蔽性。当晚,******就写了《致大公报书》给《大公报》张季鸾、王芸生。

在信中,******用了多种手法来驳斥八路军不配合友军作战的不实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