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晚之后,有网友在新浪发帖子:“满台的肚脐眼,不知道这台戏是给哪国人看的。”言下之意是说,这是西方人闹出来的玩意儿,不是咱们中国国情——中国人的肚子,无分男女老少,几千年遮得紧紧。这个评说有不少情绪昂扬的跟帖,嬉笑怒骂,哄闹一番,似乎点中的不是肚脐眼,是我们的笑筋。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露脐装,源自印度中亚的肚皮舞。鲁迅说过:时髦总是从舞伎传向街头。不过,春晚把中国人的审美之脉把得很准,绝对不会超前。中国人现在有没有独立的审美观念?可能有,但是在如何看待身体上,现代中国人一向接受全球一致的看法。这肚脐眼与西方文化帝国主义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因为中国人自己的身体观也是沿着同样线索演变的。
在原始社会,部族的生存和延续,是必须用全部力气,全部符号,为之奋斗。因此生殖是必须崇拜的:几乎全部发掘出来的史前文物,女性形象都有怀孕的大肚子,像多子多产的蛙和鱼一样,要顶礼膜拜。人类社会多少万年,人们总是笑话扁平肚子,女人们自己也羞愧难忍。
人类社会开始期文明与征服的漫长过程,身体崇拜转到男性身上,而且必须是具有征服力量的雄壮成熟男性,足以慑服不顺从者,鼓动胆怯者,随时准备砍杀外敌。希腊有宙斯,中国有关公,这样的降魔大神必须有肌肉膂力。另一方面,面容祥和,有充分的魅力调节内部关系,如佛陀,如耶稣,也是受崇拜的。此时的女性,已经降级为陪衬,以对待婴儿的慈祥为最佳,所以有圣母,有观音,为配享崇敬的母性形象。
人类开始进入所谓现代,生产和“进步”成为民族地位的标记,这是青春崇拜的年代,青年男性,才是生产和创造能力的象征。伦敦白金汉宫前面的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前的塑像,有手持大锤的工人,有健壮丰满的农妇,除了鬈发鬈须,与长江大桥桥头的工农塑像,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生产与创造的符号,总是雄性的,女性依然是配角(不少女性主义者早就深恶痛绝地指出这一点),不过这配角,从慈祥变成艳丽。玛丽莲·梦露,碧姬·芭铎,她们略微丰满的性感身躯,是这一代女性中最受崇拜者,男人的梦中情人,少女的秘密希望。
然后我们到了当代,这个新时代以消费和消闲为文化活动中心,生产效率已经太高,生产力已经太多,一个国家的繁荣,指数是失业率低,消费意愿高。不再是社会需要生产,现在是商品争夺顾客。因此,欲望的对象也变化了,不再指向生产与丰裕。生产人,与生产物品,其实是相联系的。
无怪乎中国的女明星一个比一个娃娃脸,40年代,50年代,女明星群体,以白杨秦怡那样成熟的女性为首,现在却越来越小相。中国人审美观出了问题吗?不过看看西方,似乎也一样朝少女化进军。现在最当红的女演员,在美国是尼科尔·基德曼,在英国是凯特·文思雷特,在法国是裘利也特·比诺西,全是一式娃娃脸。
不知是中国学西方,还是西方学中国?我看都不是,是消费时代自动的选择。娃娃脸加扁平肚皮,就是前生殖的女性形象。女性不惜一切代价,留住自己转瞬即逝的前生殖形象。美容化妆业的繁荣,岂是人类的无妄之灾?
这时的男性,成了配角。请女性主义者不要误会妇女已经大翻身,我说的只是娱乐业中的男性形象。现在男明星歌星也一而再再而三地“小生化”,前生殖生产化。例子太多,就看40年来近20部007电影,那位风流成性的人类救星,起先有希昂·康拿利的体魄和魅力,然后是勇武有余而气概略少的罗杰·莫尔,然后是布罗斯南,俊美迷人,开打时却总让人有点不放心。10月里等来了报道:下一位007已经找到,长相更为年轻,新007要能配得上始终露肚脐眼的娃娃脸邦德女郎,小生就必须更加奶油。
所以春晚的一台肚脐眼,是世界的也是中国的。那个发帖子的老夫子,好像从来没有在街头溜眼看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