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赢在细节,成在执行
2719100000028

第28章 思考力:具备超前的眼光才能完善细节(2)

想要预见未来,要有思考力,能做到有计划,有根据。要盯好自己也要抬头看路,盯好自己是要对自身的条件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做到心中有数;抬头看路是要对竞争对手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做到心中有数。要多调查,多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要靠主观判断,更要靠客观的数据,主观判断的来源只能是直观数据和行业经验。要注重实事,而不是感觉,人的感觉往往没有数字和实事更准确。

果断执行不等于盲目冒进。做出决定后,执行前需要想好、做稳,并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果断执行的前提是计划正确无误,切不可在计划尚未完善的时候就立即实施,这样只能造成事倍功半的结局。盲目冒进的后果有时比原地不动更坏,不但损失人力、物力,影响团队士气,更容易将你带入无法掉头的窘境,让别人后发先至。

自我管理充电站

执行前的“三忌”

1.忌视角狭隘

要扩展自己的视野,眼界有多远,路才会有多远。有些时候,你缺少的未必是精湛的技术、广博的学识、良好的机遇,而是一个可以俯瞰的良好视野,当别人还在仰望和平视视时,你要先人一步,洞悉全局和未来。

2.忌决策犹豫

无论做什么事,犹豫都是要不得的。要么不做,要么当机立断。如果有了目标,就要迅速行动,这不仅是生存原则,也是制胜的关键。机遇来之不易,只要有了机遇,就应该尽全力地付诸实践,别让它在犹豫中溜掉。

3.忌盲目冒进

做事切忌盲目冒进,果断执行的前提是计划要正确无误。切不可在计划尚未完善的时候就立即实施,这样只能造成事倍功半的结局。盲目冒进的后果有时比原地不动更坏,反而会让别人后发先至。

§第三节 从细节中发现机会

一个小青年到北京打工,凭着一身力气,成为一名送奶工。很快,他靠自己的努力,成立了一家送奶公司。他诚实守信,服务周到,经过几年的打拼,公司很快发展到拥有20万家庭订户的规模。

一天,他与一名从事广告业的朋友聊天时受到启发:我的公司现在拥有20万家庭订户,这不就是一个庞大的网络吗?这个网络只用于送奶实在太浪费,为何不以此为载体,在送奶的同时兼做广告投递业务呢?于是,他又成立了一家广告传播公司,让送奶工兼做广告投递工作。

初战告捷,他决定以客户网络为载体,兼营更多的业务。随后,他与一些商场合作,进行电子商务配送,还创办广告杂志。这些新业务都依托公司的客户网络展开,其利润远远高于送奶的利润。

订奶客户很快发展到30万户,公司员工从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2800人;公司资产由最初的2000元猛增到1.5亿元。这名已成为亿万富翁的年轻人叫吴作仁。2001年,他的公司获得“第三届全国文明社区贡献”大奖,他本人也获得“北京市十佳外来青年”称号。

机会对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它在我们身边的时候,不是打扮得花枝招展,而是普普通通毫不起眼。我们要有智慧的眼光,在细节中发现机会,并牢牢把握机会,从而让成功之花开得格外绚丽。19世纪90年代,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彬彬有礼的日本人到美国之后没有选择到旅馆居住,他以学习英语为名跑到一个美国家庭里居住。奇怪的是,这位日本人除了学习英语外,每天都要做笔记,连美国人居家生活的各种细节,包括吃什么食物、看什么电视节目等,全都记录下来。

3个月之后,这个日本人回国了。也就在他回国不久,日本丰田公司就推出了针对当时美国家庭需求而设计的价廉物美的旅行车,因而大受美国人的欢迎。该车最大的特点是在汽车设计制造的每一个微小细节都考虑到了美国人的需要。

日本丰田公司正是通过上述故事中的“卧底”,掌握了美国汽车消费的第一手材料,然后设计制造出了美国人需要的汽车。经过努力,日本丰田公司在美国市场上获得了辉煌的业绩。到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丰田车就已经占了美国进口车总额的25%。

日本丰田公司在美国家庭中“卧底”的故事告诉我们,日本人研究市场,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日本作为物资非常匮乏的一个弹丸岛国,能够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是有其必然性的。这种必然性表现在他们在做生意时为了贴近顾客,不惜采取对客户“卧底”的方法,了解他们对每一个微小细节的需求,使产品越来越人性化,这是我国一般的企业想不出来,更做不到的。故事虽小,但是对我们启发很大。看到差距,我们才能迎头赶上。

意识力强化

1.发现机遇是一种能力

许多人在追求机会的道路上,虽穷尽心力,但终究得不到幸运女神的青睐,对于这种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另辟蹊径从细节中找寻机会。

机会虽然比比皆是,但追求机会的人更是多如繁星。在人们所熟知的行业中,机会和追求机会的人之间的比例是严重失调的,可惜,许多人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却还是拼死要往里钻,结果不但没能得到命运的垂青,反而浪费了自己的大好青春。

事实上,在每一个地方,都有机会的存在,善于抓住机会的人,就懂得往人少的地方走,如果某个地方只有你一个人,那岂不是意味着这里所有的机会都只属于你一人吗?

学会独辟蹊径,并从人生的细处开始经营,将使你的人生柳暗花明。

一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换个角度去看去想,往往会发现其中隐藏了许多机遇。

机遇是那样广泛地存在,它又是那样公平与客观。当你失去机遇时,你不能怪谁,只能怪自己。它一直在那儿,你却没发现。别人发现了,那是因为脑筋转得快,要知道机遇可不会主动投怀送抱。

2.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

当所有人不断地告诉你要竭尽全力抓住那转瞬即逝的机会时,或许让你苦恼的是:成功的机会究竟在哪里?成功为什么都是别人的?好运气怎么都与我无缘?我又该如何才能够抓住这转瞬即逝的大好机会呢?

许多人总是抱怨说,我之所以一事无成,就是因为一直没能找到机会。没什么了不起的,只要有了好机会,我也会为成功一搏。但实际上,机会虽说是无处不在,但机会却又并非是一桌美妙的宴席,可以很轻易就能享用。

我们常说“见缝插针”,指的就是抓住那转瞬即逝的机会。“见缝插针”的本质就是抓住时机,尽量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机会,采取行动,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倘若把“缝”看做是一种机遇的话,“见缝”就是要善于发现机会,捕捉机遇,然后不失时机地“插针”,充分利用机遇,实施自己的宏伟蓝图。

在商业领域里,“见缝插针”便一直是那些精明的生意人信奉的成功之道。

同时,你也应该明白,别人的不成功或许也正是你的机会所在。

世上总会有这样一些人,当他们碰到一点困难的时候,有时甚至就只有那么一步之遥,他们却半途而废,从而使自己的事业功亏一篑。

对于一个正在建功立业的人来说,必须秉持着自己坚定的决心,深入开掘,锲而不舍,从而最终走向成功。

自我管理充电站

培养发现机遇的能力

1.另辟蹊径

有时候,同一个办法用得多了,取得的成绩也就大同小异相差无几。事实上,在每一个地方,都有机会的存在,善于抓住机会的人,就懂得往人少的地方去。如果意识到了这一点,你采用的做事方式就会有想法,有新意,取得的成绩也会令人刮目相看。

2.主动积极

许多人总是抱怨说,我之所以一事无成,就是因为一直没能找到机会。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机会只青睐于有准备敢行动的人,它不会呆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等待着你去发现。要积极主动地挖掘机会,机会自然会浮现在你面前。

3.坚定信念

世上总会有这样一些人,当他们碰到一点困难的时候,有时甚至距成功就只有一步之遥,他们却半途而废,从而使自己的事业功亏一篑。对于一个正在建功立业的人来说,必须秉持着自己坚定的决心,深入挖掘,锲而不舍,从而最终走向成功。

§第四节 开启细节的创新功能

“创新”这个在企业界非常时髦的字眼,备受宠爱。但现实工作中,一些员工错误地认为创新是始于宏伟的目标,终于倍受瞩目的结果,认为管理创新是现代化大企业的事情,技术创新则是专家、科技人士的任务,与我们这些普通的员工关系不大。其实不然,创新在于关注细节,创新常常蕴含在我们最普通的工作细节中。

1952年前后,日本东芝电器公司积压了大量的电扇卖不出去。为了打开销路,公司领导和7万多名职工想了不少办法,但是效果依然不明显。

有一天,一个细心的小职员闲暇逛商场时突然发现,商场内所有电扇的颜色都是黑色的,东芝公司生产的电扇也不例外。他认为,如果将公司的颜色改为浅色,看起来应该比黑色要舒服一些。于是,这个小职员便向领导建议把电扇的颜色改为浅色。这一建议引起了公司领导的重视,经过研究,公司采纳了这个建议。

第二年夏天,东芝公司推出了一些浅蓝色电扇,大受顾客欢迎,市场上还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短短几个月内卖出了几十万台。从此以后,在日本以及其他国家,电扇的颜色越来越多,越来越鲜艳,越来越漂亮。

东芝公司只是改变了一下产品的颜色,就推出了一种面貌一新,很畅销,且使公司渡过难关的新产品。这一改变颜色的设想,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增!而提出这一想法,既不需要渊博的科学知识,也不需要有丰富的商业经验。为什么东芝公司其他的几万名职工就没有想到,没有人提出呢?为什么日本以及其他国家的成千上万的电器公司,在以往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竟都没有人想到,没有人提出呢?原因就在于,那个细心的员工善于留意生活中的细节,并且善于思考创新。

创新并不单纯是惊天动地的重大发明,很多时候,创新的灵感只源于某个细节,创新本身就是开发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小细节。

历史记住的往往不是那些发明家,历史记住的是那些发明家的后来者——那些善于创新的人。以互联网为例,没有会记得第一个发明了电脑的人,但是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这些名字却为人所熟知。他们找到了细节的创新功能,通过对电脑、互联网的创新赢得了时代的尊敬。开启细节的创新功能需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多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意识力强化

1.体验式创新更具人情味

在细节处创新更多的是体验式的创新,这种创新更具有人情味,实用性以及操作性都很强,更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要摒弃一种思想,不要认为创新只能在实验室才实现。其实创新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做的,而且往往比实验室里的创新更简单,也更容易转化成商品和财富。

创新不一定是“以大为美”,绝不能忽视我们工作和活动中那些既不相同却又相互关联的细节。我们的经营管理,只有重视细节,并从细节入手,才能取得有效的创新。记住,创新始于关注细节。

在企业中,最受欢迎的员工往往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对工作勤勤恳恳,细致入微,真正做到“眼里不容沙子”。不仅如此,他们还善于观察并能够抓住那些对于工作有利的细节,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出意想不到的成绩。这不仅使他们的工作更上一层楼,也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