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智慧故事会:感动一生的70个人生故事
2718900000009

第9章 真情(1)

“真情”是什么?是坦诚是挚纯,是谦和是包容,是付出是给予,是默契是理解,是支持是鼓励,是心与心的接触,是灵与灵的交流。人间有了真情才有了山水的妩媚,有了真情才有了惊天动人的喜怒哀乐。寻找真情、渴望真情,其实真情就在我们身边。

30.门口的棉衣和玫瑰

老人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圣诞快乐!平时总是受你们的帮助,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

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约翰和妻子珍妮。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以补贴家用。生活是清贫的,但他们是相爱的一对。

冬天的一个傍晚,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珍妮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冻僵了似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

“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街。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黯然了。“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胡萝卜很新鲜呢。”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激动:“谢谢您了。”

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

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傍晚的时候,珍妮提着一罐热汤,踏过厚厚的积雪,敲开了对街的房门。

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圣诞节快来时,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衣:“他穿得太单薄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约翰点头默许了。

珍妮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铺着厚厚的棉絮,针脚密密的。平安夜那天,珍妮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处理玫瑰,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趁着老人出门购菜,放到了他家门口。

两小时后,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珍妮一边说着圣诞快乐一边快乐地打开门,然而,这回老人却没有提着菜篮子。

“嗨,珍妮,”老人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圣诞快乐!平时总是受你们的帮助,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袋,“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棉衣呢。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送给约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还有,”老人略带羞涩地把一枝玫瑰递到珍妮面前,“这个给你。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

娇艳的玫瑰上,一闪一闪的,是晶莹的水滴。

31.他就是我男朋友

以后的日子里,小偷没事就去老宅陪少女。他后来才知道她患的是尿毒症,虽然是早期,但那却是个令人心惊胆寒的绝症啊!他能做得只是抽时间陪她,给她讲外面的世界,小偷的出现让少女黑白的世界变得多彩起来,她每天都盼望他的出现。

小偷被人追赶,他跑进一个小巷,跳进一座老宅。老宅很大,很静,也很荒凉。正当他想该藏在什么地方时,一个柔弱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

“你是谁呀,你找谁?”小偷吓了一跳。转身一看,只见一个少女正睁着一双大眼睛盯着他问呢。

“砰……”院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小偷的脸都吓白了。

少女一把抓住小偷的手,拉着他来到门口,打开了门,一群人闯了进来。

“你看见一个小偷进来了吗?”

“没有呀。”

“真的没有?”

“我和我男朋友在院子里,没见到什么小偷呀。”少女一脸天真的样子。

为首的男子仔细打量了少女,看她不像是在说谎。但他的目光却紧紧地盯着小偷。

“他是你男朋友?”

“那还有假?”少女说着,把身子靠在小偷身上。

那些人看没什么异样,就都走了。

“你,你为什么帮我?”小偷知道少女一定知道他就是他们要找的小偷。

“你一定有你自己的苦衷,谁都不是天生就想作小偷的。”

居然有人会为小偷辩护,小偷不禁又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少女,她不像一个脑子有问题的人。

“你坐一会吧,估计他们还没走远。”少女居然邀请他坐一会。

“就你一个人在这?”

“是的,我家不在这儿,房子是我外祖父留下来的。”少女伤感地说,“我身体又不好,很少外出的,你能常来陪我吗?”

“好吧。”小偷犹豫一下答应了。

以后的日子里,小偷没事就去老宅陪少女。他后来才知道她患的是尿毒症,虽然是早期,但那却是个令人心惊胆寒的绝症啊!他能做得只是抽时间陪她,给她讲外面的世界,小偷的出现让少女黑白的世界变得多彩起来,她每天都盼望他的出现。

这年情人节,小偷带着一朵玫瑰出现在少女面前,向她示爱。她虽然知道那天以后他再也没有偷过东西,但她却是身患绝症的人,怎么能接受他的爱呢。

可小偷没有放弃,每个情人节,小偷都会带来一朵玫瑰向她求爱。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小偷一天天地消瘦。

一天,小偷惊喜地告诉少女,她有救了,他为她找到了肾源。

这年情人节前夕,少女换肾手术的准备工作已就绪。这时少女才知道,她要换的是小偷的肾。他瘦得那么快是因为他每天不仅要卖血,而且还要干很多重活,为的是早日凑够她的手术费用。

换肾手术非常成功,少女身体接受了小偷的肾,可小偷却因身体太弱而没能下手术台……

以后的每个情人节,小偷墓前都会有一朵玫瑰,并附着字条:永远爱你的妻!

32.伟大母爱真情宁波

“每天来妈妈病房的人络绎不绝,宁波这些天气温高达40度,是什么力量支持着这么多善良的人顶着烈日为我奔走、为我呼号?是爱,是一颗颗滚烫的不肯漠视生命的心!”

2005年6月,浙江宁波这个原本平静的城市,因为一个身患绝症的女老师、一个3岁男孩的母亲的命运而变得沸腾起来。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里,这个陌生城市的无数市民不约而同地演绎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拯救行动,短短7天捐款60万元……

2005年3月3日,青海省乐都县高店乡河滩寨学校29岁的语文教师罗南英突患白血病病倒了。由于病情严重,医生建议罗南英到医疗条件好的城市治疗。于是罗南英带着家里的全部积蓄,再加上借来的、学生捐的共两万多元踏上了看病的路。

2005年4月19日,罗南英住进了宁波市第一医院。诊断后,主治医生说,只能通过骨髓移植手术来治疗。十多天后,苏州的那家医院传来好消息:罗南英和姐姐的骨髓完全相配,但罗南英马上又发愁了,因为骨髓移植手术前后总共要60万元左右,到哪里去弄这一大笔钱啊!即使把自己价值10来万元的房子卖掉,自己和丈夫双方父母的房子都卖掉,也根本凑不齐这么多钱啊。

经过数个辗转反侧的不眠长夜,罗南英不顾丈夫的劝说,无奈却毅然地决定放弃治疗。

罗南英知道自己不久就将离开这个人世了,这时,她想得最多的是可爱的儿子。鹏鹏只有3岁啊,学会喊妈妈只有两年多一点。鹏鹏啊,我的孩子,妈妈能为幼小的你做些什么?她决定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给儿子写信。

6月16日,躺在病床上的罗南英随手翻开了一张《宁波晚报》,她被一则“给孩子的一封信”的征文启事吸引了。她找出给儿子写的那些信,央求丈夫帮她送到报社,如果可能,请编辑们在最近两三天内登出来,等一拿到报纸他们就启程返回老家,权作给自己留一个纪念。

6月26日,《宁波晚报》第九版以《让爱超越时空成为永恒》为题,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罗南英给儿子鹏鹏的饱含着无限母爱的4封信。

这一期的报纸在当天下午出现在报摊之后,报社的电话就开始响个不停,不少人是边打电话边哭着说话的。所有人都表达了一个同样的意思:为罗南英那种深深的母爱而感动,为了鹏鹏,要千方百计挽救她的生命,不能让3岁的小鹏鹏失去妈妈。

一时间,爱心“传染”了,罗南英成了宁波的“公共亲人”,更多的爱心直接送到了罗南英的病床边。短短7天,2000多位捐款人纷至沓来,有许多钱是硬币,这些钱来自孩子们的储蓄罐和衣兜里的零花钱。到7月2日,罗南英夫妇在病房里收到的现金达15万元,《宁波晚报》编辑部代收到的捐款超出45万元。翻开厚厚的捐款记录本,2000多人中署名大都是某先生某女士,绝大部分都是化名。

7月1日,西宁的《西海都市报》在转载了罗南英给儿子的4封信和她的感人故事后,引起当地读者的强烈反响,纷纷捐款。

面对宁波市民的热情和爱心,罗南英和丈夫每天都感动得泪流满面,一谈起宁波人的善良和慈爱,便止不住泪眼婆娑。她无法控制自己激动的心情,提笔给好心的宁波市民写了一封信。

善良的宁波市民:

请接受我——名普通教师、一名平凡母亲最诚挚的谢意!我和我的家人将永远铭记在宁波这座充满爱心的城市的所有经历。

自从《宁波晚报》刊出我写给孩子的4封信后,我那小小的病房几乎成了爱的海洋。我的初衷只是想给孩子留下一些爱的纪念,却引来了你们如潮的爱心!一张张陌生却又真挚的笑脸消融了我绝望中的悲哀,一双双温暖和真诚的手扬起了我希望的风帆!

几天来,我和我的爱人常常是泪水纷飞如雨,因为深深的感动,因为强烈的震撼!哪一个父母不怜惜自己的儿女?而我却因为这样朴素的理由获得了你们的资助和抚慰,我怎能不深深地感恩!

7月7日,罗南英又给儿子写了一封信:

“在过去的一个星期,妈妈被一座城市感动了,这座城市2000多位与我们素不相识的市民,用博大的爱心替你留住了妈妈。你一定要记住这个充满爱心的城市,它叫宁波。”

“每天来妈妈病房的人络绎不绝,宁波这些天气温高达40度,是什么力量支持着这么多善良的人顶着烈日为我奔走、为我呼号?是爱,是一颗颗滚烫的不肯漠视生命的心!”

33.天使在人间

他自己常常吃不饱穿不暖,却一直风雨兼程,乞讨不止。因为在他心中有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一定要让孩子们读书,乞丐的孩子决不能再做乞丐。

汪会旺是铅山县青溪镇银村人,今年41岁。他生下来就患有先天性眼疾,视力只能达到2米远。2岁时,母亲病逝,8岁时,父亲病逝,从此,无依无靠的汪会旺就开始了乞讨生活。而他10岁那年,又不幸染上了骨髓炎,右腿肌肉萎缩,落下了残疾。

汪会旺一次在行乞休息时,发现屋里有人行窃,他立即大叫起来,他赶走了窃贼,并拿着窃贼惊慌而逃时掉下的一袋钱,坐在紧锁的家门口等着主人回来。主人被汪会旺诚实高尚的品德所感动,就让出一间老房子给他住。

随着这个故事的不断流传,汪会旺在行乞的时候,乡亲们都越来越乐意给他热腾腾的饭、旧衣物、旧雨伞……

1989年农历8月16日,汪会旺在庙会街头发现人们围着一个竹篮指指点点,走上前一看,里面有个瘦弱的女婴。围观的人们都在议论着,却没有人来领走这个女婴。

到了第二个晚上,还是没有人来认领这个孩子。可怜的女婴被饿得奄奄一息。汪会旺用乞讨来的钱买了一包奶粉,把这个可怜的女婴抱回了家。

第三天,他抱着女婴到庙会上问了很多赶庙会的人,既没有人知道这个女婴的来历,也没有人愿意收养她。汪会旺只好自己来抚养这个孩子。因为添了一张小嘴,汪会旺更是不辞辛劳地四处乞讨。

汪艳5岁时,汪会旺把她送进幼儿园里,汪艳7岁时,汪会旺又送她到镇中心小学上学。这些都是他辛苦行乞攒下来的一点少得可怜的钱。

不久,汪艳的亲生父母找上门来了。汪艳当然舍不得爱她养她的乞丐父亲。可是,为了孩子能有个好环境,有个正常的家庭,汪会旺还是劝汪艳跟她父母回家了。

汪艳走了以后,汪会旺在1995年7月又将一个弃婴抱回了家,他给这名女婴儿取名为汪晓燕。于是,汪会旺又开始了更为艰难的生活。

1998年7月,汪会旺又领回了一个弃婴,也是像前两个一样,送到别人家照顾,由他出生活费和抚养费。不过这个孩子5个月大的时候生了场重病,汪会旺没有钱为她医治,正好有人愿意收养她,汪会旺就把她交给好心人抚养了。

2003年8月,汪会旺在行乞时又捡到了一个被人弃在街头两天两夜的女婴,于是,汪晓燕就多了一个叫汪菜锦的妹妹。

1995年春天,汪会旺乞讨时看到一个女人坐在屋檐下哭泣。女人向他哭诉着自己的困境。

她叫何莲仙,丈夫患有精神病,长年在外疯走。她自己的身体也不好,疾病缠身,做不了重的体力活。两个孩子又在读书,生活十分艰难,现在连买酱油的钱都没有了,两个孩子的学费也都没有着落。

听到何莲仙的遭遇,侠骨热肠的汪会旺当即把自己刚乞讨来的35元钱全部给了何莲仙,并要她别着急,过几天,他再送钱来给孩子交学费。3天后,汪会旺果然送了500元钱来,那全是1角、5角、1元、2元凑成的500元,是汪会旺积攒了多年,准备修一修自己那残破的老房子的钱。此后,汪会旺每年都会去何莲仙家两次,为两个孩子送去学费。

很快,十里八乡的好心人知道汪会旺的善举后,也都纷纷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孩子们在汪会旺的照顾下,一天天地长大了。

2000年,何莲仙的丈夫去世了,自己又旧病复发,无法下地干活,一家人顿时又陷入了断粮的窘境。汪会旺知道后,在征得何莲仙的儿子吴溯恒、女儿吴小芝的同意下,他把何莲仙和她的一双儿女都接到自己家。汪会旺就这样和重病缠身的何莲仙结了婚,组成了一个大家庭。

有了家庭温暖,有了汪会旺的精心照顾,何莲仙的病渐渐有了起色,不久,她就能下地干活了。她是个勤快的女人,汪会旺外出乞讨,她就在家中操持家务,把这个曾经破烂不堪的家整理得干干净净。

何莲仙的两个孩子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初中,这个家庭的3个孩子的读书费用和一个婴儿的奶粉开支,全靠汪会旺乞讨来维持。

但汪会旺从不后悔。他自己常常吃不饱穿不暖,却一直风雨兼程,乞讨不止。因为在他心中有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一定要让孩子们读书,乞丐的孩子决不能再做乞丐。

34.听见你在天堂的笑声

第二天,阿敏收到园妈妈的短信:昨晚园园走了。阿敏和义工们上门帮助处理后事,妈妈说,园园去的时候很安详,临走时跟爸爸说了最后一句话:“爸爸,我会乖,我会听话!”几个义工听着,泪流满面。

阿敏是医疗组的一名义工。2003年5月的一天,阿敏不经意读到了这封让她不能自禁的“绝笔书”。

爸爸妈妈:你们好吗?

很感谢你们把我带到这个世界来,谢谢你们的养育之恩,谢谢你们这么多年来的照顾。我得了病,我知道我是没有救的,我真的很辛苦,我再也坚持不下去了,我也知道你们为了医治我的病很累,也到处借钱,家里穷,没有钱了。请放弃我吧!我真的很辛苦,我想放弃了。我最后的愿望是想吃最后一餐“M记”。

很谢谢你们。希望下辈子能继续投胎再做你们的孩子。

女儿: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