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智慧故事会:感动一生的70个人生故事
2718900000004

第4章 亲情(3)

那天晚上,我跟父亲聊了很久,跟他说我的事业,我的爱情……在灯光下,我看到父亲真的老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白头发渐渐爬到了他的头上,皱纹一条条肆无忌惮地延伸着,曾经很有神的眼睛,也少了几分锐气,多了几分慈爱;就连儿时我最眷恋的认为永远很直的背,竟也有点驮了!

我的眼泪扑扑地流了下来,父亲笑道:“怎么这孩子这么大了,还哭,还男子汉呢!”我抱着我的父亲,我好想跟他说:“在你面前,我永远是你的小孩子!”

爸爸,对不起!

9.用心去感受

护士小姐走了过来,她告诉蒂姆,他的母亲早已完全失聪。蒂姆睁大眼睛,直到这时,他才知道了真相:原来,那次毒气泄漏事件中损坏了听觉神经的不止是他,还有母亲,只是为了不让蒂姆更加绝望,母亲才将这个痛苦的秘密隐藏到现在。

蒂姆在父母离婚后跟了母亲。

蒂姆喜欢拉琴,新家附近有很多樱桃树,他便每天拿着心爱的小提琴来到院子里的樱桃树下演奏。几年过去了,他的琴技日渐提高,悠扬的乐声是他们生活中最美妙的伴奏。

然而不幸再次降临。居住区附近的化工厂发生了严重的毒气泄漏事件,距离化工厂最近的蒂姆家受到严重的污染。蒂姆经常呕吐,最可怕的是他的听力逐渐下降,医生遗憾地表示蒂姆的听觉神经已严重损坏,仅存有极其微弱的听力。

母亲狠下心把蒂姆送到了聋哑学校,她知道要想让儿子早日从阴影走出来,就必须尽快接受现实。医生提醒,由于年纪小,蒂姆的语言能力会由于听力的丧失而逐日下降。因此,即使在家里,母亲也逼着蒂姆用手语和唇语跟她进行交流。

在母亲的督促和带动下,蒂姆进步很快,没多久就能跟聋哑学校的孩子们自如交流了。樱花树下又出现了蒂姆歪着脑袋拉琴的小小身影。

看到儿子的变化,母亲很是欣慰。和以前一样,每次只要蒂姆开始在樱桃树下拉琴,她都会端坐在一旁欣赏。不同的是,演奏结束后母亲不再是用语言去赞美,取而代之的是她也日渐熟练的手语和唇语以及甜美的微笑和热情的拥抱。

可蒂姆的听力太有限,他很想听清那些美妙的旋律,但他听到的只有很轻的嗡嗡声。蒂姆很沮丧,心情也一天比一天坏。

看着儿子如此痛苦,母亲不禁也伤心地流下泪来。一天母亲用手语对蒂姆“说”道:“孩子,尽管你不能完全听清楚自己的琴声,但你可以用心去感受啊!”

母亲的话深深印在了蒂姆心里,从此他更加刻苦地练琴,因为他要用心去捕获最美的声音。为了让蒂姆的琴技更快地提高,母亲还想了一个妙招——镇上没有专业教师,母亲就用录音机录下蒂姆的琴声,然后再乘火车找城里的专家进行评点,为了避免有遗漏,她还麻烦专家把参考意见一条条地写下来,好让蒂姆看得清楚。

可蒂姆发现,只要自己演奏较长的乐曲,有时明明超过了50分钟,磁带早到换面的时候,可母亲还看着自己一动不动。蒂姆提醒母亲,母亲忙说抱歉,笑称自己听得太入迷了。后来,只要录音,母亲就会戴上手表提醒自己,再也没有出现过任何漏洞。

樱桃树几度花开花落,在法国一次少年乐器演奏比赛上,蒂姆以其精湛的技艺和高昂的激情震撼了在场的所有评委,当之无愧地获得了金奖。而当人们得知他几乎失聪时,更觉得他的成功不可思议,有许多人把他称为音乐天才。更幸运的是,蒂姆的听力问题受到医学界的关注,经过巴黎多位知名专家的联合会诊,他们认为蒂姆的听觉神经没有完全萎缩,通过手术有恢复部分听力的可能。

手术很快实施了,术后的效果很理想,医生说再戴上人造耳蜗,蒂姆的听力基本上就能与常人无异了。

那段时间,母亲一直陪伴在蒂姆身边,戴上耳蜗的这天,蒂姆表现得很兴奋,他用手语告诉母亲:“从现在起,我要学习用口说话,您不必再用手语和唇语跟我交流了。”他甚至激动地拉响了小提琴,用结结巴巴的声音说:“母亲,我能听见了,多么美妙的声音啊!”然后他又问道:“母亲,你最爱哪首曲子,我现在就拉给你听,好吗?”

但奇怪的是,母亲似乎根本没听见他的话,她依然坐在那儿含笑看着他,保持着沉默。蒂姆又结结巴巴地问:“母亲,你怎么不说话啊?”

这时,护士小姐走了过来,她告诉蒂姆,他的母亲早已完全失聪。蒂姆睁大眼睛,直到这时,他才知道了真相:原来,那次毒气泄漏事件中损坏了听觉神经的不止是他,还有母亲,只是为了不让蒂姆更加绝望,母亲才将这个痛苦的秘密隐藏到现在。

母亲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和蒂姆用手语交流和唇语交流的。因为很少开口,如今都不怎么会讲话了。蒂姆想起年少时对母亲的种种误解,不由地抱着母亲痛哭起来。蒂姆和母亲回到了家中,初春时节,在开满粉红花瓣的樱桃树下,伴着柔柔的和风,蒂姆再次为母亲拉起了小提琴。

他知道,母亲一定听得到自己的琴声,因为她是用心去感受儿子的爱和梦想。虽然他当年在母亲那儿得到的只是无声的鼓励,但这其实是一个伟大母亲奉献给儿子最震耳欲聋的喝彩!

10.一袋父母心

“爹,娘,我改!”那是儿子在爹娘来看望他期间说的惟一的一句话,那简短的4个字响彻天际,重重地砸在每一个犯人的心里。

那年,他在劳改农场服刑。当他看到别人的家人隔三差五地来看望时,他十分羡慕,于是他开始往家里写信,每月几块钱的劳改金都用在买信封和邮票上。

可是,半年过去了,他的家人还是没有来,最后他终于急了,给家里写了一封绝交信。他的爹娘就他一个娃儿,其实早就想来看他了,只因为家中实在太穷,几十元的路费都借不来。当他们接到娃儿的绝交信的时候再也坐不住了,经过一番认真的考虑和准备,决定去看儿子。

爹娘借来了村里的板车,仔细检查轮胎有没有漏气。感到没有什么大问题了,就把家里仅有的一条稍新点的被子铺到车上,然后向劳改农场出发。

在路上,老两口始终保持一个拉车,另一个在车上休息,谁累了谁歇,但板车不能停。他爹不忍心让他娘累到,就埋头拉车,被催得急了,才换班歇歇。

因为走的路远,他爹的鞋子很快就磨破了。出现这种意外他们当初可没有想到,当他娘给他爹挑扎在脚中的刺时,气得直摇头,嘴里不住地叹气,可是路还是要赶。从清晨到晚上,一直走到天黑看不清楚东西才找个木棍把车一支,两人在大地里睡一会。等天刚蒙蒙亮,又开始赶路……就这样,100多里的路程,他们走了三天两夜才到达。

劳改农场和监狱不一样,在那里,一个犯人的家属来看望,一圈犯人围着看情况,早已司空见惯。所以,那天他们来时,很多犯人都在场。

犯人们得知老两口从百里之外徒步来看儿子,都震惊了!尤其看到那双磨破的鞋中探出的黑色脚趾,围观的犯人都掉了泪,连管教干部也转过身去擦眼泪。

这时,只听“扑通”一声,儿子重重地跪在了爹娘面前。见此情景,几个犯人赶忙上去拉他,可无论如何,他就是跪在地上不起来。管教干部说话了:“谁也别管他,他也该跪跪了。”说完撇下了他,硬拉着老两口到干部食堂,并吩咐做饭的师傅赶快做些汤面。

片刻工夫,满满两大碗汤面端了上来,看样子老两口是真的饿坏了,也没有多推让,也不往椅子上坐,原地一蹲,便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就把面条吃得精光,直吃得满头大汗。

吃完之后,管教干部又过来了,手里握了一大把零钱:“大爷大娘,这是我们几个干部凑的120元钱,钱不多,算我们一点心意。”然而不管怎么说他们就是不肯收,嘴里还直念叨:“这就够麻烦的了,咋能要你们的钱呢!”他们转过身对仍在地上跪的儿子说:“娃儿,你在这里千万好好改造,等明年麦收了,我们还来看你……”

本来,一般家属看望时间只有半个小时,管教干部觉得老两口来一次不易,就尽量放宽时间。最后,他们无声地端详了娃儿好久,才依依不舍地上路了。临走的时候又费力从板车上拖下来一个大麻袋,说是怕娃儿在这干活改造吃不饱,给他留点吃的,等儿子饿的时候慢慢吃。

看着老人一步三回头渐渐远去的背影,儿子在地上跪着,满面泪痕。犯人们心里一阵发酸,同时也纳闷,这么一大麻袋都是什么吃的?既然他们带吃的了怎么还饿成那样?有两个犯人上前帮忙拾起麻袋。其中一个不小心,手没有抓住麻袋的扎口,“砰”地一声麻袋摔在地上。

一下子,一堆圆圆的东西欢蹦乱跳地滚了一地!仔细一看,满地骨碌滚动的都是馒头,足足有几百个!大的,小的,圆的,扁的,竟然没有一个重样的……显然,它们并非出自一笼,而且这些馒头已经被晾得半干了。

看到这些,犯人们的脸好像被人狠狠地扇了一记耳光,火辣生疼!这些在“道上”素以“铁石心肠”著称的犯人,在这刹那间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他们就在儿子的身边,“扑通扑通扑通”地一个个跪了下去……

跪在地上的儿子不敢想象,老两口徒步百里看儿子的情景。更不敢想象,老两口是怎么挨家挨户讨要这么多的馒头!最让儿子心痛的是,怕他一时吃不完坏了,他们一人拉车,一人在车上晾馒头……

其实他们哪知道劳改农场的饭菜量,劳改农场的“杠子馍”一个就有一斤重……这麻袋里装的不是馒头啊,分明是一袋鲜活的心,一袋父母心!它刺痛着儿子的眼睛,更刺痛着儿子的灵魂!

儿子撕心裂肺地嘶喊:“爹,娘,我改!”那是儿子在爹娘来看望他期间说的惟一的一句话,那简短的4个字响彻天际,重重地砸在每一个犯人的心里。

11.未上锁的门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伟大的,它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无论你优秀还是普通,甚至是……父母的爱之门永不会关闭。

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一个小女孩像今天许多年轻人一样,厌倦了枯燥的家庭生活和父母的管制。

她离开了家,决心要做一个自由的人。可不久,在经历多次挫折打击后,她日渐沉沦,终于能走上街头,开始出卖肉体。许多年过去了,她的父亲死了,母亲也老了,可她仍在泥沼中醉生梦死。

这期间,母女从没有什么联系。可当母亲听说女儿的下落后,就不辞辛苦地找遍全城的每个街区,每条街道。她每到一个收容所,都哀求道:“请让我把这幅画贴在这儿,好吗?”画上是一位面带微笑、满头白发的母亲,下面有一行手写的字:“我仍然爱着你……快回家!”

几个月后,没有什么变化。桀骜的女孩懒洋洋地晃进一家收容所,那儿,正等着她的是一份免费午餐。她排着队,心不在焉,双眼漫无目的地从告示栏里随意扫过。就在那一瞬间,她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那会是我的母亲吗?”

她挤出人群,上前面看。不错!那就是她的母亲,底下有行字:“我仍然爱着你……快回家!”她站在面前,泣不成声。这会是真的吗?

这时,天已黑了下来,但她不顾一切地向家奔去。当她赶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了。站在门口,任性的女儿迟疑了一下,该不该进去?终于她敲响了门,奇怪!门自己开了,怎么没锁?!不好!一定有贼闯了进去。记挂着母亲的安危,她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卧室,却发现母亲正安然地睡着。她把母亲摇醒,喊道:“是我!是我!女儿回来了!”

母亲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擦干眼泪,果真是女儿,母女俩紧紧抱在一起,女儿问:“门怎么没有锁?我还以为有贼闯了进来。”

母亲柔柔地说:“自打你离家后,这扇门就再也没有上锁。”

12.女儿的跪求

如果不接受她的肾移植,她就辞去工作,日日夜夜跪在父亲病床前,直到父亲离去。

现在的韩远德,看上去很健康、很开心。提到女儿为自己捐肾的事情,48岁的韩远德满眼泪水……

1997年初,韩远德开始无缘无故地感到疲惫,腿脚也有些浮肿。经检查是慢性肾炎晚期,极有可能转化为尿毒症。为了不影响3个儿女读书,韩远德和爱人将病情的严重性隐瞒了下来。从此,中药、西药伴随着韩远德度过着每一天。

孩子们看到父亲每天大把的吃药不禁产生了疑问,每次韩远德都骗孩子说只是身体有些不舒服。看着父亲每天坚持上班,每天满脸笑容,孩子们没有往别的方面想。

1999年4月的时候,韩远德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每周都要靠透析维持。而单位也面临困境,工资发放都很困难,更无力给他报销医药费。

就在这一年,女儿韩瑜考上了钦州民族师范学院,3年的学费要一万多。韩远德决定放弃治疗让女儿上学。为了让父亲继续治疗,两个儿子决定一起打工来支付父亲的医药费。

4年后,韩瑜师范毕业,在当地的一所小学当教师。此时,韩远德的病情已经进一步恶化,每周要做两次透析。三兄妹的收入已经不够支付父亲的治疗费。惟一的希望是换肾,但巨额的费用家里又无法承担。一天,哥哥韩伟在电视上看到,如果亲体捐肾的话,就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费用,而且成功率很高。他打电话叫回了在广东打工的弟弟韩果,但三兄妹在商议之时产生了矛盾。

11月,韩伟和韩果趁妹妹上班的时候,哥俩骗父亲说桂林一家医院的一种偏方很有效,将父亲偷偷带到桂林解放军181医院做检查,岂料这次检查让哥俩大失所望:韩伟的左肾偏小,韩果携带有乙肝病毒,他俩的肾都不能移植。

但知道了实情的父亲却松了一口气,他为儿子们的孝顺感到高兴,但他也不愿为了自己伤害孩子的身体。回家后他们将检查的事情对妹妹隐瞒了。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妹妹韩瑜也悄悄到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是:双肾非常健康,并且配型也和父亲非常吻合。但韩远德拒绝了女儿的孝心。

为了让父亲接受换肾,兄妹3个在父亲病床前求了一个多月,但父亲始终不肯答应,最后韩瑜在地上“要挟”父亲:如果不接受她的肾移植,她就辞去工作,日日夜夜跪在父亲病床前,直到父亲离去。

几个小时的跪地“自罚”终于打动了父亲的心。韩远德含泪默认了。2003年1月24日,父女俩成功地进行了移植手术。在知道他们的感人故事后,一家药厂联系到了韩远德,优惠为他提供所需药物,广州的一家高尔夫俱乐部也为韩伟安排了工作,母亲也在广州做起了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