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四肢
幸福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
——[法国]居里夫人
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国王更幸福。
——[德国]叔本华
070 四肢疼痛
感冒能够引起四肢疼痛,一般伴有头痛、乏力、发热、鼻塞流涕、咽干咽痛等症状。
由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四肢疼痛呈游走性。主要发生于四肢大关节处,重者可有红、肿、痛、热或关节积液,轻者仅为关节痛,数日后转至其他关节。同时还有发热、多汗等症状。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也会引起四肢疼痛,病变常从下肢趾端开始,以后逐渐向足部和小腿发展。出现下肢疼痛,足部抬高时加重,下垂时减轻。易疲劳,伴有下肢麻木、发凉感。
若是由腰、臀部经大腿后、小腿外侧引至足部的疼痛,并呈烧灼样或刀割样,夜间更甚,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时疼痛加剧,则多是由坐骨神经痛引起的。
骨质增生引起的四肢疼痛多发生在40岁以上。相邻关节活动时,可以加重疼痛。
中风后遗症能引起的四肢疼痛,常伴有口歪眼斜、患肢活动障碍、头晕、头痛等症状。
另外,糖尿病、缺乏维生素D也会导致四肢疼痛。
071 四肢麻木
如果一个人感觉自己手足不适,经常麻木,那就要引起注意了,因为出现这种症状很可能是由某种疾病引起的。
有的人开始感觉下肢肢端麻木,逐渐向足部和小腿部发展,并伴有疼痛和四肢发凉感。痛感在足部或小腿部抬高时加重,下垂时减轻。这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征兆。
患中风后,有些人会留下后遗症,表现为四肢麻木,伴有口眼歪斜。患侧肢体活动障碍,还可能有头晕、头痛、言语不利等症状。
骨质增生引发的四肢麻木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身上,表现为病侧节段性感觉障碍,酸软无力。
有糖尿病史的人也容易出现四肢酸痛、麻木、腰痛、疲乏无力、善饥多食、多尿、烦渴、多饮等症状。
072 四肢肿胀
有些人发现自己的胳膊、腿等浮肿发胀,有的是胳膊和腿同时肿胀,有的是胳膊或腿肿胀,还有的是偏于一侧。出现这种症状,一般来讲,是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表现。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至今原因不明。表现为以关节腔滑膜的慢性炎症为特点,单纯周围型风湿性关节炎多有四肢关节肿胀疼痛症状,并可能伴有关节畸形、强直表现。本型多为早期患者,体质较好,虽有发热、关节软组织肿胀疼痛,但骨质破坏不明显。关节功能障碍是由软组织肿胀或肌肉痉挛所引起的。治疗的关键是尽快控制类风湿的发展,一般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比较有效,单纯一药一方一般不会产生效果。
风湿性关节炎所表现的肿胀在四肢小关节处较为明显,如风湿性关节炎的特征性改变多发生在中指。肿胀可出现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如果远端指骨间关节受到影响,那就应该考虑是否有其他疾病来袭了。
073 肩周、肩臂痛
肩关节在身体的所有关节中承担着比较沉重的任务,所以特别容易疲劳,因此肩周炎是常见病。而肩痛不一定是肩周炎,也可能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老年人肩周、肩臂痛可能是肺癌的先兆。
肺癌中有一种肺尖癌,发生在肺尖周边。这种癌几乎没有一般肺癌所特有的早期症状,最主要的症状表现为肩臂部疼痛,因此常常被误诊为肩周炎、脊髓病、肌腱炎、滑囊病或筋膜韧带病,等等。但是,肩周疼痛如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且伴有呼吸道症状时,则应警惕有无肺癌。
肺癌被误诊为肩周病的原因很明确,原来肺尖部的地方正好是胸腔出口部,邻近有许多神经根和神经。当肺尖周边部发生癌肿后,不断发展的癌肿组织会直接压迫或侵犯这些神经,从而使患者出现肩周炎的症状,如肩结节性肿胀、肥大、疼痛,并放射性地由肩臂部沿手臂尺骨侧向下延伸至小指,有时还可伴有上肢和肘部肌力软弱并出现感觉障碍。此时应及时诊治,避免向肋骨和椎体转移。
由肺癌产生的肩臂症状有以下特点:
1.初期轻度酸胀,以后以痛为主,剧烈时则呈放电样疼痛,用止痛药不能阻止。
2.多伴有肢体乏力或麻木,不能抬举,不能持重物。
3.大部分疼痛发生在癌肿的同侧肩臂,少数为双肩臂痛。
4.常伴有颈部或锁骨上的淋巴结肿大,甚至上腔静脉会出现综合征,如脸部浮肿、颈粗等。
5.多数伴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咳血痰等。
老年人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尽快拍片,进行CT扫描或做纤维支气管检查。
最常见的引起肩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关节疾病和冠心病。
关节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症、肩胛肌劳损等疾患和黏液囊炎、肌腱炎等,都会引起肩部的疼痛。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导致的心脏病。在发作时,心肌会因为缺血、缺氧而出现代谢产物的聚积。冠心病病人常会出现肩痛、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样不适症状,有时甚至会出现肩痛掩盖其他部位疼痛的现象,所以肩痛要引起高度警惕。
074 腿痛
不管是间歇性还是持续性的腿部疼痛,都可能是由以下疾病引起的:
小腿部肿胀并有压痛感,髋部疼痛且有同侧体部僵硬。初起时症状并不明显,只有小腿后方疼痛,足踝部水肿胀,压迫小腿两侧肌肉,可引起小腿剧烈疼痛。这种疼痛往往是因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而产生的。
如果腿部静脉明显异常,会出现腿久站后感觉疼痛,自觉小腿沉重发胀,容易疲劳。但有的病人并无此症状,只是可见到明显的静脉血管,这是由下肢静脉曲张产生的。
如果只有一条静脉表面发红并出现炎症反应,患病部位可能突然出现跳动性疼痛,皮肤发红,有局限性皮下水肿,多伴有全身不适、脉率加速、体温升高等,那就要考虑血栓性静脉炎了。
除此之外,在未发生损伤的情况下,咳嗽时疼痛向腿背部放射,有可能是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肌肉疲劳或腿部骨折会造成行走时腿疼。
075 双腿发凉、抽筋
不少广告商说,“老年人腿抽筋是缺钙的表现”,其实,夜间腿抽筋在很多情况下也可能是由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所引起的,与腿部的血液循环障碍有关。如果属于后者,患者还常会伴有双腿发凉怕冷的感觉,在夜间更为明显。
如果老年人动脉硬化,腿部的血液供应就会相应减少。白天活动时,由于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腿部血液基本正常,而夜间休息后,腿部的血流减慢、减少,一些代谢物质不能被血液带走,积累于腿部肌肉中。当代谢产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刺激肌肉产生收缩,于是便会发生腿抽筋的现象。
一般来说,因低血钙引起的小腿抽筋,常见于老年妇女和孕妇;而患有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者,常有吸烟史或存在高血脂症。由寒冷造成的夜间小腿抽筋者,在加强了保暖措施后症状即可消失。
自我诊断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方法是:将患肢抬高45度,3分钟后观察足趾、足掌皮色,若转为苍白、蜡黄,压之有麻木或疼痛感,当下肢下垂后皮色又转变成潮红或斑块状紫绀,此时就基本上可以提示所患病症为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多发生在50~70岁的男性肥胖者中。若任由病情发展,皮肤将因营养障碍而变薄,脚趾甲变形,肌肉萎缩或者形成溃疡。
如果仅属于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也可出现一走路腿就痛的症状。
如果仅仅是下肢发凉,除了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可能之外,还有可能是雷诺病多发性大动脉炎、血栓闭合性脉管炎,以及由神经衰弱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症。
超声波血管检查和动脉造影可帮助确诊动脉阻塞的确切部位和范围。
健康小贴士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防治:1.少吃含高胆固醇和高脂肪的食物,限制糖类食物,饮食不宜过咸。多吃含有植物蛋白的食物,如大豆等。2.宜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3.适当的体育锻炼也是积极的防治措施。
076 熟睡后骨头酸痛
有研究表明:“老来瘦”者发生骨质疏松的人明显高于身体较胖者,与骨质疏松症有关的胫骨骨折、脊椎骨折、腕骨骨折的发生率也相对增高。
“老来瘦”者要避免骨折的发生,除了积极用药物治疗外,平时还应加强营养,增加户外日光照晒和体育锻炼,保持一定的体重,减缓或防止骨钙丢失。
特别是在老年妇女中,如果发现腰背经常酸痛,特别是夜间熟睡后骨头酸痛甚至痛醒,也要警惕骨折。因为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的老年妇女,整个骨骼系统都已疏松,而尤以脊柱、盆骨和股骨颈部的疏松最为明显,常可能会由于很轻微的外力作用,就发生一个或几个椎体压缩性骨折。如多个胸椎变形而产生驼背后,常会出现身体其他部位的骨折。
人在熟睡后处于极度安静的状态,绝无外界干扰,因此自身的病痛和折磨对感觉器官影响最大。椎体因疏松而受到压力后会产生某种损伤,在熟睡后如果发生这种损伤或轻微骨折,患者就会很敏感,而这种感觉的表现就是骨头酸痛。
077 关节疼
关节疼痛一般有急性关节疼痛和慢性关节疼痛两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其原因除了关节本身的病变外,很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征。
引起急性关节疼痛的疾病有急性感染性关节炎,如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关节炎,自身免疫与变态反应性关节炎,如风湿性关节炎。
另外,多发性关节炎一般表现为多个关节出现疼痛和肿胀,但关节不红也不变形。有的妇女在月经来潮前几天会出现膝关节肿胀、疼痛,走路时加重,休息后减轻,常伴有腹泻、乳房肿胀、肢体水肿等症状,月经结束后上述症状均可逐渐缓解至消失。这是月经性膝关节疼痛的表现。
引起慢性关节疼痛的疾病主要有自身免疫性慢性关节炎,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感染性关节炎,如结核性关节炎等也会引起关节疼痛。代谢障碍性关节炎,如骨质增生等也会引起关疼痛。
除此之外,血液病、外伤所导致的关节炎,以及神经系统疾病,也是引起关节疼痛的重要原因。
§第二节 手部
078 手颤
人们常常见到有些人两手抖个不停,甚至进餐时也不能将饭菜准确地送到嘴里。这是手颤的表现。
那么,手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试验证明,手颤往往是某种疾病的表现。
动脉硬化可导致自主运动不协调,症状之一就是手颤,严重时还可发生头部震颤。应针对动脉硬化的病因治疗及对症处理。
中脑或小脑发生病变时,往往会出现手颤,难以完成特定的动作,如举杯进口时,手抖得厉害,常伴有走路蹒跚、说话口吃等现象。
还有一种书写性震颤,表现为握笔写字困难,但从事其他手部精细动作时,手并不颤。一般认为,这种情况是由于大脑皮层功能失调所致。
079 手心发热
在体温没有上升的情况下,人的手不会自觉发热。如果出现这种症状,就要防范多种疾病的侵袭。
1.肝病
病毒性肝炎(乙肝等)和肝硬化均可能产生手心发热现象。这些病一般还伴有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腹胀、肝区隐痛、失眠等。
2.肺结核
肺结核是最常见的手心发热的原因,特别是青年人,同时伴有盗汗、乏力、咳嗽等。
3.结缔组织疾病
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虽可引起手心发热,但发生率不高,而且一般伴有明显全身发热症状。
4.慢性肾盂肾炎
大多数中青年女性,慢性活动期一般有持续性或间歇性手心发热,或全身发热,且常伴有腰酸、乏力、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尿液检查能发现异常。
080 手指异常
你仔细观察过自己的手吗?其实手指异常也可能是疾病的征象。
1.拇指
健壮的拇指标志着其人身体健康、意志坚强。健康人的拇指圆润,指节的长度相等。最理想的拇指是长而健壮。
如果拇指过分瘦弱,表示其人脾胃虚弱,营养不良。若还兼有拇指弯曲的现象,则表明其人有神经衰弱和头痛、失眠等症状。不过拇指过分粗壮也是不好的,因为那表明其人性情偏激,易动肝火。
如果拇指头部粗大,表明肝火较旺,如指尖肿胀像鼓槌一样,则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征象。如果一个人拇指指节较短且过于坚硬,不易弯曲,表示其人容易发生高血压、心脏病、头痛与中风等症。
如果纹线异常,比如第二指节有许多散乱的纹线,且纹线紊乱不清者,则表明其人易紧张,易患头疼、失眠等疾病。拇指靠食指一侧多纹者,为气管炎患者的征象。
新生儿如出生数日后,拇指仍收在四指内侧,则表示身体虚弱。一周以后仍无变化,则表示小儿精神可能有缺陷。
2.食指
健康的食指圆润健壮,三段指节长短均匀,但由上至下逐渐缩短也属正常。其异常状态有:
食指指形瘦弱且指色苍白,表示此人肝功能较差,平时易疲劳。指节大而纹络散乱,指头偏曲偏粗,说明其人肝功能不强,且消化系统有病。
食指过长或过短,一般是少年时期营养不良或多病所致,从上往下,如第一节过长,则表明其健康状况较差。第二节过粗过长,则表明其人钙质吸收不平衡,具有该症状者其骨骼和牙齿均易被蚀坏。若第三指节较短,则此人易患神经方面的疾病。
当你伸开五指时,可从手上观察出便秘的征兆。食指根疼痛是便秘的征兆。如手不能轻松地张开,并且食指靠近中指内侧的根部有酸痛感,这就是便秘的表征。
3.中指
如果一个人的中指苍白,外形细弱,则说明此人身体较虚弱,心脏功能失调。
如果中指过长或过短,则表示心血管功能不全,是心力衰竭、冠心病或心律失常、贫血等症的征象。肝火盛者的中指多短粗;肝部气滞患者的中指一般细长。
如果中指偏曲,则是心血虚弱、小肠出现疾患的表现。
4.无名指
无名指素有“药指”之称。健康人的无名指以圆润健壮为最佳,指形无偏曲。无名指的状况可反映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状况和筋骨的强弱。
无名指太短,表明此人体力不佳,元气不足,肾虚不孕。第一节代表性功能的强弱,第一节过于瘦弱,表明生殖系统比较弱。过于粗壮,可能有内分泌失调症状。第二节代表筋骨的强弱。第二节指纹散乱的人,筋骨较细小而衰弱,大多体能较差,第二节边缘有纹存在时,表明健康状况较差。第二节过长的人,骨骼和牙齿的功能较弱,钙质的吸收能力较差。
5.小指
如果小指出现疼痛的现象,是心脏或小肠有毛病。靠无名指一侧的小指指尖有少冲穴,另一侧有少泽穴。少冲与心脏有密切关系,所以心脏病发作时,用力按压小指指尖,可使发作缓和些;少泽是小肠的经穴,小肠情况不佳时,可用力按压此指尖。
指头偏曲、指节漏缝的人,表明除泌尿系统较弱外,此人烦恼较多,易出现头痛、神经衰弱、失眠等症。
081 手掌颜色异常
据一项报告显示,人体80%的疾病可以通过手掌的颜色进行自测。一旦手掌颜色出现异常,身体多会出现某种不适。
手的肤色变深,常见于色素失调症、肠胃疾病。
手掌呈淡白色,常见于贫血、慢性失血。
手掌呈青绿色,常见于血液循环障碍。
手掌呈黄色,常见于慢性病症。手掌呈金黄色,通常为肝脏疾病。
手掌呈黑色,常见于肾脏病。手掌中间呈黑褐色,常见于肠胃病。
手掌出现红色网状毛细血管,常见于维生素C缺乏。手掌表面,尤其大拇指根部和小指根部下面鼓起的地方发红,似手掌红斑,常见于肝硬化和肝癌。
手掌呈红色后又逐渐变成暗紫色,常见于心脏病,并预示病情在逐渐加重。掌色过红者,有患中风的倾向。高血压患者如果整个手掌呈红茶色,可能是脑溢血的前兆。
手掌皮肤像缎子样柔软红润者,易患风湿热或痛风。
082 手指麻痛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手指在没有受到外力挤压的情况下,感觉又麻又痛?手指为何会出现这种异常现象呢?这种症状又能说明什么呢?引起手指麻痛的常见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末梢神经炎
手指末梢神经由于中毒、感染、B族维生素缺乏、手指供血障碍等原因,引起炎症反应,都可产生手指麻痛。且一般是两手的手指同时发生,原因去除后常可恢复,口服或注射维生素B1、针灸等治疗方法可促使恢复。
2.尺神经损害
前臂和上臂的尺神经受外伤,压迫或患肿瘤时,可引起同侧的小指和无名指麻痛及部分手指活动障碍。在肘后部尺神经沟处较易受损伤或压迫。多数在损伤后半年左右会逐渐恢复,若患肿瘤、完全断裂或严重受压常需手术治疗。
3.正中神经损害
前臂和上臂的正中神经因外伤、肿瘤、受压等引起掌面、大拇指、食指、中指麻痛。腕部最易受损伤或受压,称腕管综合征。治疗原则同前。
4.桡神经损害
在上臂外侧的中下段处,桡神经较易受损伤,出现大拇指、食指的背面麻痛及手指、手腕下垂。治疗原则同前。
5.臂丛神经损害
在腋窝部或颈前部的病变或损伤,可引起尺、正中、桡神经全部或部分损害的混合症状。治疗原则同前。
6.颈椎病
由于颈椎肥大增生或颈椎间盘变性突出等压迫颈神经根或颈髓,可以引起单侧或双侧手指麻痛,并逐渐发展至上臂、前臂,甚至上肢活动障碍。
综上所述,手指麻痛大多和神经受损有关系,如果手指出现麻痛症状,那最好去看神经科。
健康小贴士
末梢神经炎的治疗应以预防为主,如加强劳动保护,预防金属和农药中毒,尽量少用呋喃类药物。如发现有神经症状和体征时,应尽快解除病因,改善神经营养功能,增强体质。如重金属所致,可使用解毒剂;营养代谢障碍所致者,应对症治疗。
083 指甲异常
人的指甲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常人的指甲红润、坚韧而呈现弧形,平滑而有光泽,指甲根部的甲半月呈灰白色。
如果指甲形状和颜色出现异常,表明人体可能患了某种疾病。
1.杵状膨大
指甲显著地向上拱起,而且围绕手指变曲。指甲杵状膨大可能表示患有气肿、结核病、溃疡性结肠炎或肝硬化等。
2.蓝新月
指甲根部的新月形白痕若有一层蓝晕,表示可能有下列病症中的任何一种:血液循环受阻、心脏病、雷诺氏症、手指和脚趾的血管痉挛。通常是由于曾受冷冻所致。但有时也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有关。
3.匙状甲
指甲中间下陷,整片指甲变得平坦或呈匙状。这种指甲与缺铁性贫血、梅毒、甲状腺障碍、风湿热等病症有关。
4.林赛氏指甲
指甲近甲尖的一半呈粉红色或褐色,另一半呈白色,这种指甲又名两截甲,可能是慢性肾衰竭的一个迹象。
5.博氏线
指甲上出现横沟,是表示营养不良或得了某种会暂时影响指甲生长的严重病症,如麻疹、腮腺炎等。
6.泰利氏指甲
指甲下面的皮肤大部分变成了白色,只剩下近指甲尖处的一小部分仍然呈现正常的粉红色。这可能表示肝脏出现问题。
7.黄甲症候群
指甲生长速度减慢,而且变得又厚又硬,呈黄色或绿色,成因包括慢性呼吸疾病、甲状腺病或淋巴病等。
8.不规则凹点
很多牛皮癣病人有此现象。
9.成行的凹点
指甲的表面变成如打铜师傅锤成的铜器表面,有时是因为患了簇状秃发症所致。这是一种医学界还不甚了解的身体免疫病,会造成头发部分或全部脱落。
另外,指甲的颜色也能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黄色:多见于甲癣、黄疸、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胡萝卜血症等。
青色:见于急腹症。此外,指甲出现青色淤斑,可见于中毒或早期癌症。
绿色:部分或全部变绿,可能是长期接触洗涤剂或肥皂所致,也可能是感染绿脓杆菌所致。
灰色:多见于营养不良、类风湿性关节炎、偏瘫或黏液水肿等。
棕褐色或黑色:多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黑色素斑、胃肠息肉综合征,或服用环磷酰胺等抗肿瘤药物所致。
青紫色:常因为缺氧所致,多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或大叶性肺炎、重度肺气肿等。
紫色与苍白色交替出现:多是肢端动脉痉挛症。
白色:多见于低色素性贫血症。呈毛玻璃样白色,甚至连指甲根部的淡色半圆形部分也分不清,或在指甲远端处横贯一粉红色线条,可见于肝硬化患者。
084 手臂痛
手臂痛,在人们的生活中常出现,引起手臂痛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
1.骨折
骨折引起的手臂痛,非常剧烈并会出现手臂畸形。当然也有可能是该部位的肌肉或韧带受到了损伤。
2.心绞痛
心绞痛引起的手臂痛,一般发生在活动之后,休息数分钟后就会消失。有时伴有胸痛。
3.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会引起手臂疼痛,一般伴有高烧,全身有不适感。女性较男性多,早期无明显症状,患者活动后可出现心慌、咯血、咳嗽,以及夜间呼吸困难等症状。
§第三节 足部
085 足部异常
如果一个人的趾甲变得不平,薄软,有纵沟,甚至剥落,说明此人营养不良。趾甲苍白则为贫血。趾甲嵌入肉中或呈钩状说明患有多发性神经炎、神经衰弱或脉管炎。
趾甲凹凸不平时,应检查一下肝、肾有无慢性疾患。足踝部水肿为心肾疾病的表现,有凹陷则可能为肝硬化或肝癌。
当循环系统出现障碍时,趾甲常会有变为青紫色的现象;第四趾侧苍白、水肿者可能患有高血压或动脉硬化。
脚趾麻木为心血管疾病的表现。足背的足趾根部出现小白脂肪块为高血压的征象。患糖尿病时,大脚趾经常肿胀。
如果右足第二与第三趾间有鸡眼,则表明右眼有视力障碍;如第二、三趾的足底侧水肿,往往伴有眼底病。
足背部趾关节部水肿常表示患有盆腔炎或胸膜炎。足背部出现隆起多表示患有泌尿系统结石。有妇科疾病的人,内踝常会出现紫色斑点。
086 手足皲裂
在冬季,许多成年人的手、足部皮肤由于皮肤干燥和线状裂隙而出现皲裂。
手掌、足跟、足外侧及足底等经常受摩擦或牵引处为好发部位,皮肤破损为深浅、长短不一的裂口,与皮纹方向一致,甚至会出血,常有疼痛感。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找出导致手足皲裂的原因,以减少疼痛。
在气候干燥、寒冷的环境中工作,尤其是清洁工人、农民、经常受到机械摩擦的机械工人、搬运工人等容易发生手部皮肤增厚,失去弹性,再加上冬季汗腺分泌减少,皮肤干燥,失去滋润,当局部活动牵拉时,就会导致皮肤皲裂。
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性因素的刺激和摩擦,使较厚的皮肤变干、变脆、失去弹性,当局部活动或牵拉力较大时,即可将其拉破而发生皲裂。刺激也易发生皲裂,如经常接触酸、碱的工人就容易出现该症。
一些皮肤病如鱼鳞病、手足癣、冻疮等均可在病理条件下发生皲裂。
087 足跟痛
跖筋膜炎是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往往发生在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工作的人身上,是长时间、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近处可能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
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愈。垫高足跟,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缓解跖筋膜的张力,都可使症状减轻。
跟骨后滑囊炎:最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由不合适的高跟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若滑囊肿胀不消,可以穿刺吸引,并可注入氢化考的松。
跟骨下关节炎: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负重时疼痛加重。若保守治疗失效,则应进行跟骨关节融合术。
陈旧性跟骨骨折或少见的跟骨肿瘤或结核也是足跟痛的原因。足跟以外的疾病引起的足跟痛,有类风湿性脊椎炎、压迫骶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和发生在小腿的胫神经挤压等。
088 鸡眼
鸡眼指足生老茧,根陷肉里,顶起硬凸,疼痛,妨碍行走,又称“肉刺”,多因穿窄鞋远行或走崎岖道路伤及血脉所致。
擦伤在足跟旁的,形似枣栗,肿起色亮、化脓,称作“土栗”,多因擦伤后风热邪毒外袭所致。
鸡眼多是由长期摩擦和受压引起的圆锥形角质层增厚,有角质中心核,尖端深入皮内,基底露于外面。
鸡眼多见于青年人,好发于足底及足趾,如果鸡眼尖端压迫神经末梢,则行走时感觉疼痛。
预防鸡眼首先要矫正足畸形,穿着宽松、大小合适的鞋,减少局部摩擦和压迫。
治疗时可在医院进行激光烧灼。如各种方法均治疗无效,则可行鸡眼挖除术。
089 嵌甲
有的人的趾甲(一般是拇指)前端两角或两边向肉内生长,插入两侧的皮肤内,引起嵌入两侧的皮肤处发炎,趾甲的两侧也会出现疼痛等症状。这种症状叫嵌甲。出现嵌甲除了鞋子太紧,还有细菌感染的原因。
为了预防嵌甲的发生,可以在趾甲前端中央处剪一个V形的切口,来减轻趾甲两端插进皮内的压力。还可拿小块纱布浸入酒精后,塞在趾甲角下,每天两次即可。
另外,平时剪趾甲应横平剪,不要穿太紧的鞋,不要挖趾甲两侧等。如果患处化脓或出血,若在家护理无效,可求助医生。
健康小贴士
嵌甲的治疗:患者常因嵌甲长期不愈养成了修甲的习惯,导致不断剔甲、不断嵌入的恶性循环。较好的办法是,让趾甲自然生长至甲缘以外,每月只把末端平剪一次,其侧缘虽有暂时嵌甲之痛,也不要将甲沟内的侧缘剪除。经常涂碘酒预防甲沟炎或甲癣复发,半年后嵌甲可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