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是一场修行
2717800000021

第21章 修炼幸福,享受人生的苦与乐(3)

快乐和幸福更多地来源于良好的人际关系、愉快的工作环境、知足常乐的自我满足感、对生命的感受和珍惜、对社会各种慈善活动的参与以及对家庭的关注。你是否曾想过,如果自己买彩票中了一大笔钱,那么自己以后一定会很快乐。但是,1996年伊利诺伊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许多中大奖的人在一年后,变得比以前更加不快乐、不幸福,有很多人甚至因此患上了忧郁症。调查报告写道:虽然他们突然拥有了大量金钱,可以实现许多他们以前因为经济实力不够而无法实现的梦想,但是这些金钱却并不能真正让他们幸福,甚至还因获得大奖而出现一系列问题。如因为嫉妒,原本要好的朋友找出种种理由与他们断交;因为身负巨额财产,他们又很难交到新朋友;因为财富的分配问题,使家里人的神经变得紧绷,家庭成员经常产生争执。

由此可见,金钱不能带给人们真正的安全感,也不能带给人们幸福。事实上,世界上根本没有绝对的安全,没有人可以预知明天将会怎样。即使是富人,拥有再多的金钱,他们也会因为缺乏自信和真爱而感到不幸福。许多富人的身体状况甚至比不上穷人,许多富人的家庭甚至没有普通人的家庭更加和睦与温馨。因此,金钱至上的观念是错误的,认为金钱是人们得到快乐的唯一来源的心理更是可怕,它会让人成为以钱作为惟一衡量标准的人。这样的人,即使坐拥巨额财富,也不会感到满足,更不会感到快乐。

所以说,金钱并不是人们幸福和快乐的根本。幸福和快乐实际上是人们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的表现。一个人如果懂得知足常乐、懂得给予、懂得放弃、懂得清理自己的心灵空间,那么他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并且时时身在幸福和快乐当中。

享受过程,幸福的最终答案

幸福到底是什么?幸福就是有家人相伴,温馨和睦、衣食无忧;有三两知心好友,在伤心或快乐时,有人和自己分享;在力所能及时,帮助他人。这就是大多数人们对幸福的定义。

在很多时候人们都可以体会到幸福,那么什么时候的人最幸福呢?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曾经播出的一期节目或许能够带给人们一些启发。

在节目中主持人着重介绍了两个人。这两个人都郁郁不得志:一个考了10年研究生都没能被录取,另一个写了300多万字的作品却得不到发表,但是他们都在锲而不舍地坚持着,精神令人敬佩。考了10年研究生的人说:自己不会放弃,因为国家规定考研究生可以考到40岁,而他还有4年的时间可以考,即使自己最后没能考上也没关系,因为知识是学不完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就是一种收获。写了300多万字的人说:他还会继续写下去,争取让自己的作品获得人们的认可。

随后,现场嘉宾和许多观众对这两个人的做法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上海某公司CEO说道:这两个人如果能够从考研究生和写作的过程中得到快乐,那么他们应该坚持下去,因为这是他们获得幸福的源泉;如果他们是为了名利地位而做的话,那么不如及早放弃。这位CEO的话与主持人构建的节目主题并不吻合因此被主持人打断,但是这位董事长却道出了最实际的问题。

一个人考10次研究生和写300多万字的文章需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不是一星半点的,如果在实现梦想过程中,他们感到不快乐,只凭借毅力和出人头地的欲望支撑,那么他们的人生是可悲的。因为他们人生中最宝贵,最美好的时光是在暗无天日地满足欲望的过程中度过的。如果经过这样的艰辛依然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那么他们一生也就再无快乐、幸福可言。相反地,如果他们是因为喜欢挑战和写作,并且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觉得很轻松、快乐,那么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怀着希望和喜悦心情的人写出来的文字也是会笑的;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学习的过程并不像翻越一座座大山那样艰辛,而是像欣赏道路上风景般闲适。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已经体会到最幸福的时刻。

人是为了生活而活,而不是为了成功而活。人是独立的个体,不应该成为事业、理想、成功等的附属品。人生的真正目的是:在生活的过程中,让自己感到快乐和幸福,享受到最快乐的人生。

日本著名的禅师临济,在圆寂前,数千名门徒聚集在他的床前为了听他最后一次传道。可是临济却只是面带微笑地躺着,没说一句话。临济的一位老朋友提醒他说:“临济,你是不是忘了还要嘱咐大家一些事情,大家都在等着呢。”

这时,临济说:“请听!”说完这句话,屋子一片宁静,大家只听到两只松鼠在屋顶上奔跑、尖叫的声音,临济说道:“多美!”说完这句话,临济便圆寂了。临济大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给所有人讲了一个很重要的“道”:不用将人生的事情分成大事或者小事,重要或者不重要,因为人生的每一件事都是很重要的。

在临济大师看来,自己的死和屋顶上两只松鼠的奔跑一样重要,没有任何差别,所有存在的东西都是合理的,并且是平等的,这就是临济大师的哲学。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就要有什么样的心态,这一切完全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幸福就像是一只蝴蝶,当你追逐它时,它总是飞舞在前方不远的地方,带给你希望,让你满心欢喜;当你决定坐下来休息时,这只调皮的“蝴蝶”也许会偷偷落在你身上。

很多人认为奋斗的动力来自于对幸福的憧憬,实际上人类意志力的本源是意义。也就是说:人类生存的最大动力,在于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一个人如果想要拥有一份幸福的生活,想要最幸福的感觉,就必须学会追逐快乐。

幸福的人懂得为自己建立一个长期的幸福目标,让自己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享受到源源不断的快乐,这样这个人才能在不断的快乐中变成最幸福的人。经历困难和遇到消极、负面的思想,可以让人们更加懂得快乐、幸福的不易,不再认为幸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同时会对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情有所感动,对生活存在感恩之心,让自己一点点融入到这个温暖的社会中去,不断发现可以让自己感动的事情,而不是面对社会的世态炎凉,变得麻木,丧失了对幸福的追求。少一点抱怨,就多一点快乐

有这样一种人,在他眼中,天天都有让他抱怨的事情:从孩子到爱人,从家庭到工作,似乎没有一件事情让他顺心。在他看来,这个世界就是和他对着干,因此生活每天都是乌云密布,笑容也鲜少在他脸绽露。久而久之,朋友们对他产成了“恐惧”心理,担心自己和这种人在一起的时间长了,也会变得心态不平衡,对生活充满抱怨,变得不快乐。

人之一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当人们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能够改变的就只有自己。

要追逐快乐,首先要停止抱怨。有些人把抱怨当成了他们每天的“例行公事”。这些人并不一定是坏人,他们就像是怨天尤人的“祥林嫂”,常常受到别人冷遇。偶尔的抱怨很正常,任何人都需要一个发泄的渠道,但是经常抱怨,就是将别人当做自己“吐口水”的垃圾桶,这种人的抱怨是自私的表现。他们认为别人就该听自己的抱怨,从来不管别人是否想听,是否有时间去听,因此他们抱怨的越多,身边的朋友越少,人生路也越走越困难。

抱怨就像是个小偷,不断偷走人们的快乐。当人陷入不断的懊悔、悲伤中时,就感受不到一丝生活的美好,人们生活中的快乐已经被抱怨这个小偷偷得一干二净。佛说:“有漏皆苦,无漏则乐,打破执妄,无所求行……”也就是说,人们只要有烦恼就会感到痛苦,只有抛弃烦恼才能感到快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负面情绪左右自己的生活,因为一时激动,令自己口出抱怨,不仅不能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愉快,甚至还可能在无所顾忌地抱怨中不知不觉得罪自己的同事、上司,对自己的人际关系造成很大阻碍。

减少自己的抱怨,让自己多一些时间感受生活的美好,享受清晨的新鲜空气,鸟儿的欢唱,家人的笑脸和温暖的灯光。减少抱怨,自己就有时间审视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不断完善起来。

段飞是北京一家公司业务部经理,他到南京谈一笔生意。在南京路上,他坐上一辆出租车,上了车后,他发现自己随手拦截的出租车和别的车相比,不仅外观光鲜亮丽,车内还散发着淡淡的香草味,司机的穿着也比其他出租车司机正规得多,虽然天气十分炎热,但是他仍然穿戴得十分整齐。段飞发现这辆出租车显然是经过精心布置的,里面有一些其他出租车没有的靠枕、头枕等小物件,并且车内被装饰得十分温馨,让人看了就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