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盘江西北岸的李家屯村有位民国时期的显赫人物李晓炎。
此地属于贞丰县平街乡,当我路过这里时,一行“民国时期曾任贵州省主席(固然是为了旅游宣传)李晓炎”的宣传标语引起了我的注意,打听得知,这位李晓炎可惜命运不济,刚刚当上贵州省主席18天就被******调离,不从,前往香港,结果客死他乡。
骨灰从香港送回家乡安葬在李家屯村旁,并竖有一厢高大的石碑。因无后,坟墓由李氏家族照护。
7月30日下午,翻山越岭几个小时后,我来到了李家屯村。这个村子的确不一般,背靠青山,面对田坝,房屋建筑可与街镇媲美。
在贵州,叫什么屯的村寨可谓少有,而李家屯的村名是不是跟李晓炎有关,跟军事有关?我无从知晓,但了解得知,这个村寨聚居的都是汉族。作为北盘江岸汉族聚居的村寨并不多见。
村寨里的房子大多是青砖楼房,很多房子贴有瓷砖,整个村子都显得漂亮干净。村前的一坝稻田里,秧苗正长得茂盛,一波碧浪奔来眼底;田坝边沿是一座青山,青山上还有一座小山,小山上又长着一个小山,远远看去活像个猿猴站立的姿势。当地人说,那不是猿猴,那是狮子,叫狮子山。
村头有棵古树,古树枝繁叶茂,伞似的遮住了一片树荫,树脚聚集着乘凉的男女老少,闲聊中,他们的脸上充满着幸福和快乐;古树下有条小溪,清澈透亮,汨汨流淌,溪岸上走动几个人,说他们是在钓鱼,还不如说他们是钓鱼之意不在钓,而在于玩耍。
然而,我的到来却打破了他们谈天说地兴致,他们瞪着眼睛看我,问我做什么的?卖蚊帐的?
我说我是走路的,路过这里想了解了解李晓炎。
他们说李晓炎的故居就在村民们的房子中间,我朝他们手指的方向看去,虽然看出了房子的破败,但仍不减旧年趾高气昂的派头。飞檐亮角,亭台楼榭,非大户不可修造。
可当我走近这幢往日飞黄腾达,门庭若市的省主席故居时,迎接我的是几只乱窜的鹅、鹅、鹅,曲颈向天歌。圆形的拱门斑驳残损,两根砖木混铸的门柱锈迹斑斑,门柱上的对联虽然模糊不清,但仔细辨认仿佛是这样写的:青莲学问高唐氏,大树勋名溯汉家。围墙外壁,很多地方的火砖上刻着的“民国十五年丙寅吉日晓炎、文波、曙炎建造”等字样还十分显目。整座建筑约1000平方米左右。其气魄和豪迈非同凡响。但,往日的大户人家,如今门里门外不是门可罗雀,而是一派脏乱和悲凉。正房和两边的砖混厢房斑驳残败,暗黑无光,整栋房子没有一丝生气。
走进天井,才发现右边厢房里有一位老人正埋头编织背篼。我问他是不是李家后人,他说不是。他说他是穷人,是政府叫他住到这里来的。我再问他别的,他就一概不知道了。
从这栋曾经辉煌的房子里走出来,有些许的失落感油然而生。这让我想起那首流传民间而具有教化功用的诗句:“千里修书是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昔日的辉煌大宅虽然残败,但始终还存在着,而当年声威显赫的主人,却连李家屯80多岁的老人都没有记忆。因为李家屯这个大人物早在1930年就灰飞烟灭了。
据史料记载,李晓炎祖籍湖南邵阳,其十四祖李茂才于明初以八部指挥使至贵州贞丰。
李晓炎出生在贞丰县李家屯村,幼读私塾,攻四书五经,擅书法,常为人书写匾联。李晓炎原欲以科举走仕途,不料科举废除。光绪三十三年(1907),李考入贵阳陆军小学第四期,次年寒假结束后,因病未能按时到校而被退学,后在故里小学任教。辛亥革命前夕,李晓炎进入地方军队,与军队里的袁祖铭结为知交。民国元年(1912)冬,因部队内部发生分歧,李被迫回天台山任教。1914年秋,李前往贵阳准备报考师范学校,知交袁祖铭已在部队升任为副营长,得悉李到了省城,将其拉入部队委任为营部文书。1915年,袁祖铭选派李到贵州模范营第一期培训,李以优异成绩结业返袁部,并升任为连司务长。
从此,李走上了戎马倥偬的人生道路,打打杀杀,倒戈顺从,经历了数十次斗争和战斗,同时也得到了不断升迁。1924年李从北京前往四川,并升任为旅长,1925年升任为师长,1926年升任为暂编第七军军长,后改为第四十三军。
三年连升三级,前途可谓如日中天。
1929年,******与桂系军矛盾浮出水面,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李晓炎受命回到贵州配合云南军阀龙云部攻打贵州军阀周西成,周西成在黄果树一带战败,带伤过河而亡。李夺得了贵州省的政权,于6月13日当上贵州省的省主席。岂料,周西成旧部迅速从黔北南下攻打李晓炎,由于李部在与周的直接较量中损失惨重,面对来势迅猛的劲敌,李自知不敌,适逢滇军后院起火,龙云部撤退,李晓炎自认无力支撑,遂随滇军西行。周的二十五军夺回贵阳,毛光翔任省主席兼二十五军军长。
******见形势不妙,下令撤销四十三军番号,调李晓炎到军事参议院任职,可李不从,遂前往香港,是年冬客死异乡,由手下将领又是外侄的刘德一扶柩回黔。据李家屯的村民说,解放后刘德一直在云南工作,直到寿终正寝。
李晓炎从当上省主席到离位,前后只有18天。后来,因为贵州老百姓对李伙同龙云攻打周西城不满,便给李晓炎编了首流传盛广的民谣:“民国十八年,汉版十八圈,来了十八子,坐了十八天”。指的就是李晓炎坐镇贵州省主席游戏般的狼狈相。
“汉版十八圈”是什么意思?在李家屯时,我没弄明白,后来查找资料才知道原来是有典故的。当时贵阳市面上流通的货币以四川铜元为辅币。四川铜元与银元大小相差无几,其中一面上有十八个小圆圈。其实,“汉板十八圈”不仅有铜元,还有银元。民国初期的壹元银币,有“孙大头”、“袁大头”,有的省还自铸主币、辅币。这里的“汉板十八圈”的意思主要指的是四川省自铸的“汉版”。据说,周西成驻兵赤水时也自铸过“汉板十八圈”,当时称“周板”。
为何是十八个圆圈围绕一个“汉”字?而不是十七圈、十九圈?有资料分析为,辛亥革命时,孙中山等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最初是指恢复汉族的天下,而以汉族为主的省份当时只有十八个。银元、铜元上的十八个圆圈,就是代表这十八个省的含义。
“汉板十八圈”既隐藏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又充分显示了“十八”在四句中的韵味。
对于历史人物来说,是非功过都不好评说,我们所说的历史,实际都是正史,而正史往往又是成者王侯败者寇的历史,其客观性和公正性都经不起考证。真正的历史也只是个大概、线条,个中细节历史学家也难把握。
李晓炎外侄刘德一的记述里说,李不仅是一个好长辈,还是一名好司长,爱兵如子,爱民如亲;可有的资料却认为李晓炎是不善之辈,勾结外敌攻我黔地,当为兵痞匪官……
是是非非,李晓炎是不可能从土里爬起来辩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