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当代人间佛教思潮
2706100000031

第31章 赵朴初对佛教世界和平理念的阐述与实践

“人间”不仅指大陆社会,也不限于海峡两岸与港澳地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包涵了整个国际社会。世界和平是创造人间净土的前提之一。因此,继承着太虚的全球视野与世界佛化思路,赵朴初也把佛教一贯的和平理念纳入了人间佛教理论体系,表现为唯有他强调“国际友好交流”这一优良传统,而且作为人间佛教思想的重大方面。进而,他把对佛教和平理念的深入理解化为自己的投入与行动,化为积极的领导与组织。当然,“知为行先”,赵朴初对佛教和平理念有着独到的理解与积极的阐述:

1.他从佛教的追求——涅檗寂静出发,解释“佛教的根本目的是要解脱人类的一切痛苦和灾难,使一切有情众生都能安享全面而彻底的无忧无恼的和平生活”[24]。

2.他着重指出:“特别是佛教所强调的慈悲、平等的精神,对于提高人类道德情操,促进人类和平友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5]“佛教徒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是佛陀平等护念一切众生的大慈悲心的体现。”[26]

3.他从佛教的核心思想缘起论出发,提出:“我们人类原来是一个因果相续、自他相依的整体!因此,国家与国家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都应一律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和睦相处,共同致力于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27]

4.他从最能体现佛教特色的净心观出发,认为人类心灵的净化与生活环境的净化是“互为条件、互相增进的”。而“客观环境的净化是以主观心灵的净化为前提的。道理很明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如果任何一方缺乏出自诚意的互助精神,真诚的友谊是无法建立的”。[28]相反,“要彻底消灭战争,真正实现世界和平,必须从净化人心、改造人性人手……当每个人做到了心平气和,家庭才能平静,家庭平静了,国家才能平静,国家平静了,世界才能平静,才能和平”[29]。从这里可以看出,与有些人往往从消极方面去理解佛教和平理念不同,朴老则从积极地改变现实苦难中的世界的角度阐发,因而给人以鼓舞,给人以无尽启发。然而,赵朴初对佛教和平理念的阐发的突出之处并不在于提出深奥的理论,而在于他把自己对“涅槃寂静”的理解化为处变不惊的平静心境,把对大慈悲的理解化为菩萨心肠,把对万物一体的理解化为宽大的胸怀,把对“心净则国土净”的理解化为真诚的态度,并且付诸实践。这些,都与他亲身体验战乱苦难分不开。

从赵朴初懂事开始,北洋军阀之间的混战、北伐战争、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内战以及抗日战争连绵不断,人民遭受了空前的苦难,仅仅救济战乱带来的苦难,实际上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争取和平才更为关键。因此,他后半生更把大量精力投入佛教和平理念的实践。

1949年,他作为佛教界代表,任上海临时联合救济委员会总干事,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常委、副主席,亚非团结委员会常委。1952年,朴老积极参与了在北京召开的亚太地区和平会议,并托人把一尊药师佛(一说为观世音)像转赠给日本佛教界。翌年,终于得到日本佛教界重新缔结友好关系的热烈回应。大谷莹润、管原惠庆等长老开始收集花岗中国劳工的遗骨并护送回中国。1954年,赵朴初代表中国佛教界第一次访问日本,肩负和平使命,出席了“禁止原子弹和氢弹世界大会”。与之相呼应,中国佛教徒也举行各种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各种活动。1961年,他赴印度新德里出席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1962年,在朴老的倡议下,中日两国佛教界共同举行了圆满的纪念鉴真和尚圆寂1200周年的活动。日本佛教界则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友好纪念活动。1979年,朴老率领中国宗教代表团出席了在美国召开的“世界宗教者和平会议”第三届大会。会上,中日两国代表团联名提案,建议“世宗和”领导人访问有核国家,要求这些国家领导人声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并得到大会通过。为实施这一提案,1982年,“世宗和”和平使节团在庭野日敬先生率领下,应邀访问了中国,受到中国政府与宗教界以及朴老的热情接待,圆满达成了预期目的。1980年,他推动与组织了鉴真和尚像回国探亲活动,掀起了中日民间友好交往的高潮。在朴老的推动下,1981年,中国宗教界派代表团出席了在印度召开的“亚洲宗教者和平大会”;1984年,又派代表团出席了在肯尼亚召开的“世宗和”第四届大会,同来自60个国家与地区的600多位代表共商世界和平大计。鉴于朴老为世界和平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日本庭野和平财团根据由佛教、基督教、******教等宗教的知名人士组成的审查委员会评议,决定授予赵朴初第三次“庭野******”。1985年4月,朴老应邀赴日受奖,并参加日中友好佛教协会成立40周年的活动,与日本及各国人士进行了多方面的接触与友好交流。

1986年6月,中国作为东道国承办了“世宗和”国际理事会会议,赵朴初在会议上作了主题发言与闭幕词,他针对当时存在战争危险与国际危机,也仿佛预闻了所谓“歼灭撒旦是天职”,强调“维护和平是所有宗教徒的天职”。[30]在他与出席政协会议的宗教界委员以及中国佛教协会的倡议下,北京、天津、上海、山西以及全国佛教徒都举行了规模不等的和平祈祷活动。1987年朴老代表中国佛教界,出席了在日本比睿山举行的世界宗教首脑会议,在发言中强调了世界和平与各宗教之间合作的关系。1994年,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成立,朴老以其卓著勋劳,被推为主任委员。1995年,他又在首都佛教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祈祷和平****上发表讲话,“希望人们相互理解,相互宽容、互相帮助,反对任何贪婪、歧视和仇杀”[31]。其时,朴老已年届八十八岁,但他仍为实践佛教的和平理念不懈精进。1993年,他提出了中日韩三国友好交流的“黄金纽带”构想,1996、1997及其后多年,他继续为落实这一构想而积极活动,直至逝世。

祖国的和平统一与海峡两岸佛教交流也受到朴老终生关注,1984年,台湾佛光山住持星云法师与赵朴初在曼谷首次会晤,揭开了两岸佛教恢复交往的第一页。1988年11月“世界佛教徒友谊会第十六届大会暨世界佛教徒青年会第七届大会”在美国洛杉矶西来寺举行。在朴老的推动下,中国佛教协会派代表团出席,使得断绝了关系近五十年后,海峡两岸佛教组织正式恢复了密切联系。1989年,星云应赵朴初之邀,以“国际佛教促进会中国大陆弘法探亲团”名义,组团到大陆弘法探亲。该团一行僧俗二众共200余人,在北京机场,受到赵朴初会长与北京僧俗的热烈欢迎。朴老与星云互有诗文赠答,表达了两岸佛教的同根情谊。朴老晚年接待的中国台湾佛教各宗派代表团难以胜数,在他生命垂危之际,还念及台湾的故旧老友,心系祖国和平统一。

朴老对佛教和平理念的伟大实践具有普遍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他与丁光训主教等国内外基督教、******教及教外人士在致力于世界和平事业方面结成了真正的“同志”与朋友,他以伟大的人格感召了无数的义工与平民百姓热诚投入,他推动建立与助成了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中日韩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协调机构等许多组织,他领导中国佛教协会与号召中国佛教徒为世界和平事业做了甚多大事,他致力于佛教与各宗教间的对话与沟通,他在海峡两岸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东亚、南亚地区到处播下了和平的种子……

十多年前,朴老曾经语重心长地指出:当前的世界“有不少迹象预示着人类社会深伏危机……核军备竞赛、危险的军事冲突以及恐怖活动横行、种族主义的猖獗、国际金融体系的不稳定、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失调、社会财富占有的不合理……”[32]“今天的人类依然为重重烦恼所困扰。无论是自然生态,还是精神生态,都面临着种种危机;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仿佛比以前更加困难;核战争仍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33]进入21世纪,这些危机的迹象更加明显,尤其是恐怖主义活动已经扩展到世界各地,局部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重重苦难……没有和平,就没有人间净土!

赵朴初晚年,直至九十岁高龄以后,仍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等领导职务,其实他的精力已不济。但由于浩劫造成的大陆佛教青黄不接的严重断层,只有他保持着并能充分利用与社会各界良好的关系等原因,中国佛教界历来任期有定的制度并未得到贯彻,这也招致了有人不满。然而回首依然不可否认,赵朴初担任中国佛协会长并以人间佛教理念指导各项佛教事业的一段时间,仍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佛教界相对最为团结向上,大陆佛教恢复发展最快,与海外各界交流最有实质性进展的历史时期。无疑,这为今后中国佛教走向广阔的新时代奠定了基础。

海峡两岸都约在20世纪80年代后,人间佛教思潮终于崛起,成为引领当代佛教的主要潮流。

注释:

[1]太虚:《我的佛教革命失败史》。

[2]转引自文杰《太虚大师在重庆》,载《宁波佛教》1995年第4期。

[3]赵朴初《挽太虚》一诗补注,转引自《说不尽的赵朴初》(《中华儿女》1991年第1期)。

[4]朱洪:《赵朴初传》,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56页。

[5]1983年4月,朴老在接见其家乡太湖县政协办公室的熊旌旗、余维和来访时感言:“我的一生也是坎坷的。”1990年11月22日,在回复亲属赵锡厚来信时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些无奈,有助于人们更深地全面理解与评价朴老。(朱洪:《赵朴初传》,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70、373页)

[6]赵朴初:《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法音》1983年第6期。

[7]即国际交流、学术研究、农禅合一。以信仰建设为根本,以道风建设为核心,以教制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建设为关键,以组织建设为保障。(赵朴初:《中国佛教协会四十年》,《法音》1993年第12期)

[8]李家振:《将此深心奉尘刹:赵朴初居士佛教生涯一瞥》,《法音》2005年第6期。

[9]释茗山:《茗山日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20页。

[10]赵朴初:《宗教工作当前应抓好三件大事》,《法音》1988年第6期。

[11]丁光训:《互相尊重的朋友》,《中国宗教》2001年第3期。

[12]朱洪:《赵朴初传》,人民出版社,2004年,416页。

[13]赵朴初:《佛教常识答问》,第112页。

[14]赵朴初:《佛教常识答问》,第113页。

[15]赵朴初:《佛教常识答问》,第113页。JDD

[16]印顺:《人间佛教要略》,《印顺法师佛学著作集·佛在人间》,印顺文教基金会电子版。

[17]赵朴初:《佛教常识答问》,第113页。

[18]赵朴初:《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法音》1983年第6期。

[19]赵朴初:《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

[20]释正果:《人间佛教寄语》,载释净慧主编《佛法在世间》(中国佛教协会印行本)。

[21]参见赵朴初《中国佛教协会四十年》,《法音》1993年第12期。

[22]丁光训:《互相尊重的朋友》,《中国宗教》2001年第3期。

[23]赵朴初:《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

[24]赵朴初:《亚洲佛教徒团结起来,为世界和平作出积极的贡献》,《法音》1982年第1期。

[25]赵朴初:《佛教与和平:在接受庭野******仪式上的讲话》,《法音》1985年第4期。

[26]赵朴初:《世界和平与宗教合作:在日本比睿山宗教首脑会议上的讲话》,《法音》1987年第6期。

[27]赵朴初:《佛教与和平:在接受庭野******仪式上的讲话》,《法音》1985年第4期。

[28]赵朴初:《世界和平与宗教合作:在日本比睿山宗教首脑会议上的讲话》,《法音》1987年第6期。

[29]赵朴初:《在首都佛教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祈祷和平****上的

讲话》,《法音》1995年第9期。

[30]赵朴初:《通过工作和祈祷争取世界和平》,《法音》1986年第4期增页。

[31]赵朴初:《在首都佛教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祈祷和平****上的讲话》,《法音》1995年第9期。

[32]赵朴初:《世界和平与宗教合作:在日本比睿山宗教首脑会议上的讲话》,《法音》1987年第6期。

[33]赵朴初:《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开幕词》,《法音》199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