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素质教育论
2705900000060

第60章 素质教育的外力——优化育人环境(2)

在日常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中,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着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它深刻地影响、规范着大学生的一言一行,对大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的养成及生活方式的选择具有滴水穿石、润物细声的独到作用。通过开展色彩缤纷、层次多样的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能够从活动和交往中渐渐学会宽容和尊重,寻求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真诚,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按照正确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锤炼自己的意志,净化自己的心灵,铸就高尚的品格;在金钱与事业、奉献与索取、物质文明的创造与精神文明建设等人生重大问题上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同时,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开放的文化,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商品经济给社会带来了许多消极因素,但总的来说,积极的因素是主要的。如竞争观念使大学生锐意进取,抛弃平庸;等价交换使学生树立以真才实学去换取报酬和社会地位的观念;开放观念使学生走出闭关自守、划地为牢的狭小圈子,促使学生开拓视野、从习惯的纵向思维方式向横向思维方式转变等等。这些积极因素潜隐在文化中,犹如涓涓细流,终归大海,各种知识通过各种渠道最终进入大学生的脑海中,洗炼学生的心灵,锻造学生的品格。

第二,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养成。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显性教育,又是一种隐性教育。它具有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特点,而校园文化的作用则恰恰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更为充分。首先,建设校园文化可以营造一种文明、健康、高品位和高层次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氛围;其次,校园文化阵地和一些知识性的文化活动,能够向学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再次,大学生自发组织的某些文化娱乐活动,如文化艺术节等,对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对文化学习的感受力、领悟力确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建没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让大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消除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同时,适当地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还可以冲淡某些低沉、不愉快的情绪,于潜移默化中振奋精神。在美的享受中愉悦身心。

校园文化建设还有利于构筑大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大学生在系统地接受正规课程教育的同时,总能够在活动和实践中去发现美和创造美。如校园里的文学社团、影评协会、书法协会、艺术团等等,学生都可从中获得美的体验,提高审美情趣。艺术美对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读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看一部优秀的影视片,唱一首优美的抒情歌曲,都可以使其美的形象感染力震撼人们的心灵。经过这些艺术的熏陶,能逐步增强大学生真善美的心理体验,启迪理性思维,从而获得对社会和人生的真谛。马克思说:“劳动创造美。”人们对美的追求,也就是对创造性劳动和尊重劳动成果的追求。学校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学生在这里生活、学习,就要亲自去创造一个优美的环境,如植树、栽花、打扫卫生等。通过劳动锻炼,学生既获得了审美愉悦,又形成了劳动创造美的生活美德。

第三,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校园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外在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环境的影响往往比被动地接受教育来得更快。建设校园文化,最根本的就是优化育人环境。因此,我们建设校园文化,不能再停留在仅仅是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上,而是要喊响环境育人的口号。校园文化的集中表现是校风,最高表现是校园精神,建设校园文化的核心问题是提倡一种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校园精神。当前,在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的同时,强化校园精神,把爱国、爱校统一起来,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有着积极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大学生的素质。由于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参与主体,学生既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同时又是受益者。大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可以培养多方面的技能,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弥补课堂教学重知识、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弊端,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多少年来大学生单纯追求知识为主的单元取向,向以知识、能力为主.兼顾其他多元取向发展。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树立新观念,接受新思想,创造新才能,而且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怀,增强对生活的热爱。使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相协调,更好地发挥个人的特长和兴趣,培养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必需的优良素质。

3、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等娱乐活动,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德育的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具有重大作用。

首先,学校必须给校园文化建设以足够的重视,从思想、人力、财力上给予倾斜.增加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既要抓文化设施、师资队伍、社团建设等“硬件”,也要抓校风、教风、学风等校园精神的培育等“软件”,并且在教学计划中予以体现。要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学生参加健康的格调高雅的文化活动,鼓励师生创造更多的具有校园特色的文艺作品。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机构(学生处、团委)要改进和完善各类文化组织的功能和特性。做到政治性、知识性、专业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建立主旋律的校园文化精神导向。要达到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不仅要依靠学生主体,而且还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一方面,教师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言谈举止、精神风貌以及日常生活方式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从教师的职业角色来看,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关心学生的学业,更要指导学生治学、律己、交友、待人、处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不仅获得了学业上的收获,而且更能引起情感的共鸣。因此,能否调动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其次.校园物质文化是体现一定价值目标、审美意向的物态文化。校园建设为人才成长提供了“硬件”条件,这些“硬件”都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学校要增加校园建设的投入,改善学生开展文化活动的设施和条件。如搞好绿化,栽花种草,改造学生食堂,维修教室,办好图书馆和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基础性工作。并且要调动全体师生,积极投入到校园建设中去,开展“文明教室、文明宿舍,卫生先进集体”等评选活动,保持教室、宿舍及环境整洁卫生,使师生置身于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良好的文化氛围之中。同时,加强宣传设施建设,利用广播、宣传栏、标语等弘扬校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