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素质教育论
2705900000016

第16章 德育:塑人工程的基础(3)

应当承认,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总体上是好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助人为乐,自觉维护社会公德,表现出了一个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少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基础文明修养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损坏公物现象比比皆是;墙上脚印成为一大“景观”;“课桌文学”、“厕所文学”内容格调低下;男女学生交往不文明,恋爱越轨行为屡有发生;不爱惜校园环境卫生,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现象随处可见;寝室脏、乱、差成为顽症等等。产生这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大学校园里道德功能弱化,特别是学生自我道德评价功能弱化,使学生的道德观念淡化、道德意识缺乏,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用社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对周围的不道德行为熟视无睹。要抑制这些消极现象,就必须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真的、善的、美的,什么是假的、恶的、丑的,什么是“应当”的,什么是“不应当”的,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哪些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是符合社会规范的,哪些是不符合社会规范的,防止大学生的道德观误入歧途,产生不道德的行为。

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当然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改善。但是,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等学校,不能消极、被动地等待大环境的改变,而应着力于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德育环境。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和灌输。

育人环境——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阵地。大学生既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又受高校小环境的影响。学校应注重建设文明、健康的校园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高校育人环境主要包括校园环境、学生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三个方面。首先是“硬件”建设,指学校的物质环境。也是学校的外在标志。其主要内容包括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资料;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等。它是我们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必备条件,因此,学校应适当增加投入,让高校这个精神文明的主阵地呈现出一派整洁优美、高雅文明的新景象。其次是“软件”建设,也叫精神建设,要让能够体现大学生风貌的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占领大学阵地。学校应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主题班会、辩论会、学术讲座、演讲会、美术书法大赛等等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校园文明的层次。第三是制度建设。高等院校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群体行为准则、校纪校规等,促使学风建设根本好转。制度建设作为校园文明的一个方面,体现了校园文明的价值取向。在制度建设方面,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奖惩分明,从严把握执行制度的尺度,使之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优良传统教育——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深层背景。在高等院校要大力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先烈为夺取革命胜利而献身的英雄主义精神;发扬艰苦创业,自力更生,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提倡“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的团结奋斗精神。教育大学生以张思德、白求恩等英雄人物为榜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在教育形式上采取多种形式。可组织学生观看反映革命战争年代的电影;泛读中国革命史和革命战争时期的优秀作品;参观革命纪念馆等等。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当代大学生,以优秀的作品鼓舞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思想基础与内在动力.它以道德品质为主要内容,升华为一定的价值取向,是沉淀于民族心理、文化结构中的思想道德本质,代表中华民族整体的思想道德风貌和精神特征。当代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知之甚少,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体现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孝顺父母”、“抚养子女”提倡的人伦价值和强调的人伦关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追求的高尚的精神境界和理想的人格等,这些都属于宝贵的精神遗产,大学生一定要吸取其精华。

学生干部的修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千头万绪。必须突破一点。而这个突破口就是学生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学生干部的教育作为先导和突破口,这既是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工作中的骨干地位决定的.又是学生干部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决定的,同时也是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决定的。

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对象是直接面对广大青年学生,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的骨干力量,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教育和培养,充分发挥其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在普通学生中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威信和号召力,在一定的意义和程度上,代表着广大学生的利益、要求和愿望。学生干部与广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在一起,又都是同龄人,在思想感情、喜、怒、哀、乐、情趣、爱好等方面,都有十分广泛的共同语言。学生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如何发挥广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的作用。没有学生干部的积极参与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感、使命感就调动不起来,学生工作也无法进行和深入下去;没有学生干部队伍的坚强有力的骨干作用和表率作用的发挥,大量的具体工作就无法落到实处。没有学生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学校领导及学生管理部门就必然耳不聪、目不明,对学生到底在想什么、关心什么,其思想状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都会不甚了解。心中无数,也难于寻找行之有效的、切合实际的措施和办法。

提高学生干部思想道德修养,是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学生干部既是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象,又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干部的思想道德状况,对广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搞好了,对广大学生有明显的示范和表率作用。“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因此,要教育学生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学生干部要首先做到;凡是学生不可做的,学生干部首先不做;凡是学校倡导的道德风尚,学生干部要积极身体力行。这样,以学生干部良好的道德示范促进全体学生良好公德的形成,推动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促进高校校风、学风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

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支撑点。在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学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的大厦是以每个学生的道德行为支撑起来的。学校德育工作在培养和引导学生如何做人过程中,怎么体现德育自身的特点,把握学校德育工作的规律,真正使学生吸纳更多的营养以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仍然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突破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使学校德育有实效性。这就要求学校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要求学生人人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不妨碍别人的人,做有责任感的人,做有贡献的人。

做不妨碍别人的人。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立足点就在大学生自身,起点在与人交往的一切活动之中。要求不高,又实在可行,使学生始终在主体自律之中。“不妨碍别人”的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并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不妨碍别人”看似行为道德的内容,其实也包含了人与人关系最本质的一面,其内涵是相当丰富的。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一条看作德育的基础。一个人真正做到了不妨碍别人,从内心深处形成这种思想,从行为举动上形成这种表现,就意味着具有了做社会人的基本资格。

做有责任感的人。一个素质较高的人,首先是有责任感的人。深入思考下去,人的一切成就和成长的得失,都与责任感有关。这里所说的责任感是指大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朋友与同志、对社会、对国家和民族以及对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自觉义务要求。做有责任感的人对大学生既有处理好对人对事关系的具体意义.又有成长的奠基意义。一旦责任感成为大学生的一种品质,也就是他们逐步成熟的开始。更进一步来理解,有责任感的人,首先必须是不自私自利的人,凡事为个人打算、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不可能形成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因此培养责任感,必然使德育工作注重大学生对他人、对集体、对国家的自觉义务要求,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责任心。其次,责任感又是一种社会态度。关心社会、关心社会的发展、关心社会的要求并把社会的兴衰荣辱与自身的表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这种态度的体现。只有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才能使他们投身于社会的事业,而不是做社会的“局外人”和“裁判者”。第三,责任感是一种信念和情感的体现。有了信念才会产生实现信念的追求和实现信念的愿望,信念越深,责任感越强;有了某种情感才会产生满足情感的需要,产生一种驱动力和激情,这时才会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因此教育和帮助学生确立某种信念,使他们形成实现这种信念的需要和志向,永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第四,责任感又是主人翁感。它既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又是发挥主体积极性的表现。大学生主人翁意识越突出,反映在责任感上就越有主动性。做为德育的内容,注重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从正确的需要出发,树立主人翁精神,正是培养有责任感的人所不可缺少的。

教育大学生做有责任感的人,是大学生做人做事的一种基本要求。依此作为大学德育的一个要求能扩展到大学生做人做事的各个方面。教育大学生做有责任感的人,根本意义是使大学生成为“主人”。当这种意识一旦在大学生身上生成,就会产生极大的能量和教育效应,并成为他们做人的又一基础。

做有贡献的人。所谓“贡献”是对社会的付出,这种“付出”价值的大小,决定了对社会贡献的多少。大学培养人的最终目的是让这些人对社会有用,对祖国有用,对人类有用。有贡献的人不是呼之即出的,要有个培养、准备过程。这个过程又是漫长的、艰巨的。得益于多种作用因素,又受制于多种条件。这就要求大学能够充分地“给予”学生,为使他们贡献于社会打好基础。即给大学生贡献于社会的意识和为他们能贡献社会创造基本条件。如果没有本事、没有实力.要想在现代社会立足是很困难的。本事和实力的大小强弱又是与自身的奋进和刻苦努力分不开的。所以大学德育就要培养大学生为了将来有所作为和作出贡献而建树一种进取精神,这种精神对大学生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永远是不可缺少的。做有贡献的人是一种思想境界,没有一定思想高度的人,对自己的人生定位不会这么高。

自律与他律——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不仅要靠教育,还要靠纪律的约束。只有把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与纪律、制度建设有机和谐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思想道德建设朝着法制化、规范化、有序化方向发展。

对一个社会、一个学校来说,秩序是至关重要的。秩序的建立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规则有两个基本的方面:客观的规则和主观的规则,他律的规则和自律的规则,前者是法律、纪律,后者是伦理、道德。校规校纪是把人们的行为限制在一定的范匿内,它是建立基本秩序、使学校得以正常运行的基本前提。仅仅靠纪律约束虽然能取得成效。而其缺陷也是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