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再忙也要去旅行
27045600000140

第140章 找北之旅03----抵达红河村

20180205 等到再睡醒的时候,已经五点多了,回头看看对面的姑娘还在睡,这火车卧铺十四个小时,前两个小时都补票了,十二个小时里我有一半在睡觉,那姑娘,能一直在睡觉,睡十个小时以上,真是一个人才,我看着时间,把秋裤脱了换成了两个保暖裤,这也许是我在漠河能穿的最厚的衣服了,看手机和相机都冲满了,去洗洗脸,到火车接着处发现这里布满冰雪,,有几个姑娘排队的时候冻的不行,又回去暖和去了,等洗漱完了,见下铺半夜上的三个男的都收拾完东西了,我才开始收拾东西,一边看着表,玩玩手机。

想着外面太冷,反正是终点站了,不着急,我是最后一个离开车厢的。车厢外与别处完全不同,站台上白茫茫的一片全是雪。游客们都着急着出站,我却好奇的看着这陌生的一切,忙着把我的单反拿出来拍照,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东边的天边有一条红色的长纽带,就算在太阳再努力的照射着大地,也抗不过这高纬度。这跟假太阳一样,没有任何让人暖和的气息。我拍照的时候无意间拍到了这一喽红霞,我回头走到站台的另一边,希望能拍一些有漠河两个字的站台名。回头站台都没有人了,几个工作人员还在一直的赶人,我也就离开了,虽然是最北车站,这里却有很多拉煤的火车厢,后来我们的司机告诉我说这里有煤矿,几十年了,我才想起来,到哈市坐火车的时候一块喝洒的朋友就这个煤矿干过,至于这个煤矿绝对没有不倒班的说法我没有得到证实。至于为什么车站的人为什么一直急着把人赶出车站,多拍一张相片都不行,我也就不着了,真是奇怪也。

出站后,有一大群本地人过来接人,这都是漠河三日游,或是两日游,四日游包的车,车接车送的司机,我联系的包车司机昨天晚上都和我打电话确认过一次,今天又打了一次,没接信,再打打不通了,我就只顾着拍照了,这车站不是很大,完全是刚建的没多久的,由于雪的作用,又没有污染,显的特别的干净,除了台阶和一小片水泥广场外,一眼望去全是雪,站前两边各有一大片空地,停着好多私家车,出租车,拍照的时候遇到好多拉客得大妈大姐,一听说让帮我拍一个照,都不理我了,我拍完图片以后站前都没有游客了,拍完相片的时候,我手也基本上快冻废了,这是才有一个年轻人举着电话找我,我随他到了车边,发现车里就剩我一个位了,在他的招呼下我上车走人。

据拉客的大妈说,到漠河县城,一个人十块钱,我见到了这里有一趟公交车,火车站的人都被私家车接走完了才来,我都觉得这是故意的。我们车上六个人,黄建哥一家三口,和两个西安大学的学生(爱好摄影的沐尘,和爱好旅游的丁雨名,),一路上相互打打招呼十分种就到了县城的一个早餐点,各要各的菜,一个人花了十多块钱,点菜都要抢,因为开早点的地方太少了,我差不多等到大家都买完了,我才买到饭,虽然有一点贵,还是可以接受的。到车上,等了一会儿后,司机提前把车发动着,一直吹着暧风,大家玩着手机,车是前后三排座,我和两个学生坐在中间一排,我在右边车门,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三天,每次嫂子和小女孩上车,我都要先下来,一家三口到了,一起去了九曲十八弯。我们离开的时候,早餐点门口的车差不多都快走完了,沿着全是雪的公路,一直前行,司机放着音乐,这就像是一个车队,前前后后百余辆,达到九曲十八弯的时候,车早停满了,我们只好找了一个地方停下。

我们不顾寒冷的下了车,看到有一个大院,门口石牌坊上写着九曲十八弯,几间简易房算是景区工作人员工作的地方了,数块牌板诉说着九曲十八弯的来龙去脉,一道绳子把游客和景区隔天,两个工作人员检票,算是我见过的最简意的景区了,景区的院子里周围用铁丝网拦着,走一百多米就到了尽头,最北边有一个四层木制楼阁孤立在这片雪原之上。信步拾级而上,每个一层,都会到边的拦杆处看一会,远跳前方,拍拍相片,到第三层上,才发现我们走的路前方出了车祸,造成了堵车,一辆和我们一样的旅游车侧翻。到四层后远望周围,可以看到东侧有一条小河,弯弯曲曲的像银带一样盘居在这一望无际的雪原之上,由于冷的缘故,只能看到雪,可以想想到雪下面是冰,冰下面自然是水了。也许九曲十八弯,指的就是这条河了,同行的沐尘打开背包后看到了一整套摄影设备,数个景头码放着,才发现他是一个摄影发烧友,在这里换着景头各种拍,直到我们的司机用微信崔了,我才离开,而他们还是拍照。

景区的院子里,阁楼上到处都是游客,看起来很多,其实只是一阵儿,等这一波车过去了就没有了,返回的路上才注意到还是有办法到那条河上去看看,那里有脚印,只是司机是不可能让我们这么干的,拍了几张人像也就回到车上了,在堵了二十分种后,车子才渐渐的走向远方。

从这里开始才用手机一直录像,在最冷的地方,手机费电快是真的,插着充电器,走一路,录一路,那最美的雪原,随着车流,正一寸一寸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沐尘和丁雨名有时候也在录,我们的下一站很快出现在我们面前,那远方就像就是一个区大的带着许多黑点的白色画布一样的白桦林,随着我们的前进画面遂渐分解,无数棵白桦林树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到跟前的时候,我都不敢相信,无数棵本来很平常的树集中在一起,都能在这么美,周围到处停的都是汽车,走过了一点我们才停下来。带着相机向白桦林走去,眼前的树木树皮完全是白一,个个有二十多米高,笔直笔直的,都很少有树杈,都不是太粗,我们兴奋的像个孩子一起奔向林区,拥抱白桦林。

雪下面有数条人工修建的行人步道断断续的可以看到。沿着步道一直走到没有脚印的地方,留下一个自已独有的印记。这里的天空极篮,极其空旷,拍照时他们是最好的背景,就像西藏一样。有同行的摄影师在,我学着他的样子,去拍了好多雪地里的特写,雪地里露出的一棵干草,各种形像的树干,由于雪地阳光的反射,显的特别的亮堂,返回时,看到一个很大的一个树树,明显不是白桦树,,但它露出土地的部分都被游客给磨明了。

走到公路边的时候,我才注意到有一个很大的倒在地上的树干,树皮已经不知所向,只能看到祼露着的暗红色的树干,一群游客让我帮忙拍照,我欣然同意。之后我他在这里拍了一张,同行的黄建一家都开始上车了,而我提意去路对面的树林里看看。

有一条伸向远方没有修筑的土路,边个有一个石牌,上面写着,分水岭白桦林景区,向北边的雪地深处走去,一脚下去就下就到了腿弯深的雪,冷让人猝不及防,拍了几张相片很快返回,边个有一棵被挂满祈福红布条的村,下面有一个红色的木架子搭的平台,还有数个台阶可以上去,我向来不信这个,也没有上去看看,沿路向西走去,这里不通车。仅仅只有几个脚印。两边都是沟,积雪很深,我和小伙伴在特意拍了了几张躺在雪地里的相片,站在路中间举着相机拍了几张后,才不舍的返回了车上。司机说这几天温度高了,上个月零下四十多度的时候,人下车一会儿就上车了,不用喊回回来了。

在这一大群向北点前进的汽车中,我们又拉到了最后,汽车沿着公路向阿木河大桥前进,随着车窗外的树木不断后退,我们离最北点越来越近,一直用手机录着视频,从这里开始,路两边全是断断续续的白桦林,除了树木就是雪,这在东北雪原上,大地只有一种颜色。沐尘用一个专门录像的摄像头放到了车子前排,还带有一个稳定器,据说买旧的也1000多块钱,我的手机也让黄大哥拿了一会,录点视频,路过一个伐木林场,两排几十间房子,据司机讲,这里现在已经不再伐木了,国家在这里又给他们开发出了新的项目让他们的工作生活。中午时分,我们到达了,就是一个很破的大桥符近,长度有一百多米,早就不能用了,附近有一个很大的空地可以用的滑雪,或是用其它娱乐设施,我都看看,就去了东北角的饭店吃饭了。

饭店里到处都是人,几个桌子都满着,我们找到了最后一个空着的,离一个火炉子很近,烧的是木材,很就就感觉到他的温度了,大家都大外衣脱了挂在南边的挂衣架上,随便点了几个菜,看起来都不便宜,唯一不变的是,手机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充电宝,等菜的时候大家都低头玩手机,等饭菜一上,很快都被我们消灭完了。司机建义我们玩玩这里玩雪的项目,都没有人玩,就直接发车了,本来我还想近距离拍拍大桥呢,末果。

坐了一段车以后,一路上继续录视频,沿着一条河一直前进,司机说,这就是黑龙江,一直到过龙江第一弯,车子停在路边后,我们一起下车,看到有路南有几间房子,写着各种驴友聚乐部,面前就是一个小山,一个人工修建的木制栈道,北边就是黑龙江的,黑龙江到了这里就是一个大湾,我看到这里河道边有长长的布条拦着,边个有一个牌子,写着此处国界,严禁越界,我就沿着小路下去看看,太滑,只好把我在哈市买的防滑链用上,转了一圈后独自上了客栈,每一个台阶上,都是冰,十分的滑,我还亲眼看到有人滑倒了,一种上走的很快,最终也没有追上我们的小伙伴,栈道沿着山体拐了几个弯后上到了山上,有一个观景点,一大片空地,看起来上面还是可以行车的,满满的全是雪,有一个挡车的栏杆,我还是一直以为这山再往里走走就出国界的,一个游客告诉我,河的对岸才是俄国,这边都是中国,我让他帮我在这里拍了两张相片,我似懂非懂的回到了观景台,这里可以看到龙江第一湾的全部,整个江面都是雪,江面的中间一条用绳子串起来的红旗隔开,中国这一面因为有好多游客的缘故到处都是脚印。对岸没有一点人烟的气息。

下台阶的路上,中间有一个台阶,才注意到有一个牌板,上面对龙江第一湾做了简单的介绍,有四季不同的第一湾相片,忽然发现第一弯可以这么美,我把这几张图拍下来了以后,又返回到观景台,又拍了一些相片,这时候我都忘了,我手机或是相机也有全景拍摄就下去了,看到有一个人滑倒了,走的很慢,到路上的时候,我又随着两个小伙伴一起下到了黑龙江里。下坡的路很滑,好在我有防滑链,有国界边拍一张相片,我还觉得不过隐,和我同行的一个小伙伴商量,我们两个去向对岸的方向,走一段,想在江心拍照,因为那里没有脚印,效果会更好的。让另一个小伙伴帮我们拍照,我们还没有走到地方呢,就有人在叫我们,说我们过界的,快点回来,以免被抓着。我们赶紧拍了一张相片,就返回了,到公路上的时候,也没有找到究竟是谁叫我们的。

转了一圈才找到车,一家三口因为太冷,早已在车上了,司机还不到,我和小伙伙一起去小房子里找他,顺便一探究竟,这唯一的几间挂满各种户外群的旗,我特意拍了好多旗来,进入后以为我啥特别的,原来除了房子中间有一个大火炉子以外,一圈坐满了司机,见到我们,司机就站起来,与他们作别,我们就出发了。

沿着来时的沿江公路,返回了一段路,一个拐弯向乌苏里江浅滩走去,汽车在广阔的雪原上奔驰,在这最北的林海雪原里,除了几个景点,有人类居住的地方以外,户外一个人也见不到,到达地方以后,我们车下路停到了一片雪地里,拿好相机,手机下车后,就跑向最北点的石碑,一大群人围着拍照,我们排队排了好久,才在这个最有纪念意义的界碑上留下影像,其它车上的驴友为了更装比一点,特意脱光膀子,光上上身在这里拍照,那可真叫一个透心凉,然后以极速的方式穿上了衣服,回车里去了,也许他的找北情怀这里在体现到了极致。看起来河岸相对于河面也没有高多少,河道里有十几辆雪地摩托在出租,我顺了一下价格,玩一次半个小时,100块钱,巨贵。返回的时候,才注意到在最北点石牌坊的背面,那里有一个简易的中国地图,标明了目前所在的位置。很有创意,我特意拍了下来。回头我看到有一辆汽车开到了江面上,然后直接开走了,这时才注意到江面的,在国际线以内,还停着几辆和我们一样的旅游车,回头问了一下司机,司机说里我们也走河面上过。每年的12月初开始,一直到来年三月的几个月里,汽车都直走在了冰面的过的,过完年,开了春,还真有车在冰快化的时候,有汽车掉到冰里,只是没有掉多少,然后大就不走那里过了。

冬天的天气里,北方黑的更早,前往红河村的途中,汽车沿着国际线以内的雪面上前进,由于长时间过车的缘故,河面上都被压出一条路来,我们兴奋的不停拍着河的对岸,司机放着音乐,身上也可以慢慢的回暧了,只有同行的一个小女孩实在是走累了,感觉都快睡着了。到达村子的时候我们才上了岸,沿着村子的主衔,感觉一直走了好久,走到了劲头,才在最后一家停了下来。

农家院老板很快就出来了,安排了房间后,我们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到房子里,真心觉得暖和,然后司机说的,先点菜,然后去坐马拉雪橇,农家院老板也不客气,一上来就给我说了一个***鱼,推荐的,一斤要180元,一下子就吓到我们了,一家三口倒是无所谓,我和两个学生真心觉得贵,就只好点了几个别的菜,一个也是好几十,下来300块左右,女孩他妈总怕我们心里过不去,又专门让我们看看菜单,又拉下了一个比较贵的菜,算是定下来了。

就在我们出门的打算坐马拉雪橇,又来了一个车,说是和我们一块的,他们进门。门口来了两个马拉雪橇,各有一个老岁很大的老子牵着马,拖拖拉拉的,等了好一会,人者出来完,按照马上雪橇老板的说法,坐在那个木制的车的,好个预备了两个破被子,一个铺,一个盖,我们躺上以后,老者帮帮我们盖好就好开发了,两个雪橇一块儿,沿路门前的路向西走去。带相机的我们一脸兴奋,也顾不上冷了,没有走多远,就拐弯向北,往黑友江河道里走去,雪橇随着路面起起伏伏,每路过一寸土地,雪就会发出咯吱吱的声音,到河堤以后,由于坡度太大,容易发生危险,老者牵着马依次沿坡斜碰上下去,雪橇依然会随着惯性在地上滑行几十厘米才会停下来。这时候,我才回头注意到,后面还跟着一匹小马了,据老者讲,他是一家三口他们坐的那个马拉雪橇马的孩子,到了江面上以后,我会坐好,盖上被子,接着前进。

马拉雪橇几乎在这段路上走过了无数次,把原本几十厘米厚的积雪都压成路了,其实这段路,也不长,只有几百米而已,到了一个冰面上有两个露着洞的地方停下了,听老者讲,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冬捕,洞口各插着一个长长的木棍,老者拉一侧的木棍,然后就拉出来网了,有十几米长,可惜只有一只很小的鱼,想着也不会有大的,老者不停的拉马上雪橇,一会拉一次,哪有那么多鱼儿上沟呢。不时的我们去摸摸马,马表现的特别友好。返回的时候,还是盖着被子和来的时候一样,到河堤上坡的地方了,小马也不过来。一直在渴水,天马上就黑透了,我们还会担心马会找不到家呢,小马一直在冬捕的地方喝露出来的水,等上了坡,才缓缓走了过来。

回到房间的时候,饭都快做好了,去厨房看看,和老家差不多,烧的都是木材,感觉特别的暖和,回房间赶紧把衣服,帽子脱了,等着吃饭,饭菜不错,和我黄建哥一人要了一小杯白酒,他们都是喝的啤酒,可不便宜,一瓶十块,其乐容容的,等我们开始的时候,另一个车的人也开始上菜了,

返回房间收拾一下东西后,我就惦记着沿着大衔去最东边转转去,丁雨名和我一块,走到一个院了里挂满彩旗的地方,实在是太冷了,又返回加了一次衣服,再次出发,沐尘带着他的相机,三角架,他要去拍星轨,向东走了一段距离以后,他们在一处老房子处停下来了。同行的大学生都要去拍星得了,我也不懂什么是星轨,我就一直走了,看到路南两家都有篝火晚会,我才想起来我们报名时介绍的,够十五个人,才有篝火晚上,这一次我们报团的人太少了,在微弱的灯光下向东不知道走了多远,到了最东边那一家国际青年旅社,有一大群人在那里围着一大堆火,边个有一个大音箱播放着强劲的DJ,年轻人们用无线话筒一直在唱歌,我也跟着转了一圈儿,默默的拍了些相片后,独自离开了。

返回的路,才注意到里有好几个商店,我一个一个的进去看看,商量都不是很大,里面卖了不少户外用口俄国货,各种烟,酒外,还有可多烟花,衔道上也经常看到有人放烟花来拍照的,我对于烟酒没有兴趣,顺便我也买了二十块钱的烟花,一脸兴奋的回到了客栈,后来发现,其实每家商店里,都卖烟花的,把客栈里的小伙伴都叫了起来,七八个人在院子里,我看本来院子里也有和种彩灯的,老板不着为什么也不开,四五个人,一人分了十几个小烟花,两台照像机拍照,这一会,谁也不记得寒冷了,

沐尘要接着去西边拍星星了,丁雨尘出来玩的时候,居然来的时候,没有带相机充电器,一脸的不高兴,丁雨尘又把手机在乌苏里江浅摊弄丢了,他有一万个不开心,那么多的雪,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的,我带着我提前淮备好的手电,沿着门前的公路一直向黑龙江河堤走去,黄建他们一家三口走的慢,跟在了后面,后来黄建哥到在我电灯照明的情况下,到跟前看看,看到拍出的的相片,一阵惊呀后,回客栈了。路面跟河堤之间有一条沟,我们过去的时候,一脚下去,都到膝盖了,架好相机三角架,用最慢的镜头开始拍了。丁雨名用的相机拍的,没想到,我的相机在调好的状态下,也是可以拍到星星的,只是没有沐尘拍的好,没一会儿,同一个客栈的另一个车上的老番,也跑来特意看看沐尘拍的星昨一,那真叫一个漂亮,他几乎惊呆了,他带的也有一个一万多的相机,可以他不会用。

我呆了一会后,就和丁雨名一直回客栈了,沐尘留下,续续他的星轨梦,把所有的东西都充上电,洗了洗澡,没想到热水还不错,床上也是相当的暖和,沐尘回来的时候,都已经是两个小时以后了,从头到脚都雪,一头的冰,这哥们,为了拍星星,简直不要命了。我用相机的无线功能,试了好多次后,下载到我的手机上,同时也给另一个房间的美女也下载了一次。已经很晚了,我们收拾了一下扔了一床的东西,才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