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吐蕃史稿
2704300000039

第39章 吐蕃的文化(3)

可能是当地驻军用于占卜的。敦煌出土一部骰子占卜文书,收录在托玛斯的《东北藏古代民间文学》书中,所用的卜具是四面骰子,符号有,,,。文书中卜辞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诗歌体的卜辞正文;第二部分是对正文的进一步解说,其卜辞充满着浓郁的高原文化特色,是地道的吐蕃作品,试举一例:

野鸭似黄金又像碧玉,

是蓝蓝清水的美饰。

哈罗花长出来了,

是青青草原的美饰。

邦锦花开得光彩夺目,

甘美之味健人体。

美丽光彩耀人眼,

香味芬芳扑人鼻。

此卦若卜家宅和寿命,有一善神或女神,若好好供养,会保佑你。出猎,可捕获。求官职,会赐给,办事能成。卜游子,归。卜病人,愈。所求必应。丢失财物,能找回。经商获利,此卦何事皆吉。

如果没有卜辞的解说,则完全是首赞美、歌唱草原美丽风景的诗歌。把描述自然景色的诗歌与卜卦联系,是吐蕃占卜文献的一大特色。吐蕃人对自然界的千变万化做了细腻的考察,并把自然界的色彩、天空的星辰、动物的形态、草木及变化等与人事相比,认为二者有内在的关联。

占卜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吉凶祸福,得出的卦一般是两类,不是吉就是凶,吉凶鲜明对立。占卜而寻求解答的问题几乎涉及了人生的重大事件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事,首先是家庭和个人的安宁,人们关心神灵是否保佑,家庭和个人的福运如何,尤其是疾病能否治愈,通过占卜获得解答。

其次是生计问题,出门行商能否赢利,自己是否能发财,打猎是否能成功,这些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经济活动,而且往往有风险,必须慎重对待,事前进行占卜,也是心理准备。

第三是婚姻,有关吐蕃人婚姻状况的历史记述很少,而卜辞中婚姻是主要内容之一,也反映了吐蕃人对婚姻的重视。

第四是关于仇敌,吐蕃社会残存有血亲复仇的习惯,吐蕃的民风粗犷好武,氏族、部族间的争斗时有发生,路途也不安全,故很担心遇到仇敌。

第五是诉讼,从敦煌出土的法律残卷《狩猎伤人赔偿律》、《纵犬伤人赔偿律》、《盗窃追赔律》看,吐蕃法律条文的规定极为详细,吐蕃法律在解决民事纠纷等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而每个卜辞中都有诉讼能否取胜的卜问,更进一步说明吐蕃法律的权威作用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法律在吐蕃有着极高的效力。

第六是社稷大事及个人的升迁等方面,吐蕃在军政等方面决策时也打卦问卜,从藏文史书中可知,吐蕃有这方面的专业人员。

卜卦如得的是凶卜,则卜辞中提出了应对措施,比如举行一定的宗教仪式,进行禳解。因而占卜后不是消极的等待,而是积极地采取行动和措施,进行防范,通过向神灵祈求等行为,使人们获得一种希望和安慰,克服恐惧的心理,求得安宁。从卜辞中可知,人们敬仰的神灵和实行的仪轨,大都属原始苯教。在今天的藏族社会中,骰子卜还是比较盛行,卦书上也有专门的卜辞解释占得的卦象,所卜问的内容跟吐蕃时代大同小异,因而骰子占卜在藏区流行的时间是很长的。

(2)羊骨卜,即用羊肩胛骨占卜,这种占卜方法在世界许多民族中曾广为流行,羊肩胛骨占卜术的起源很早。其方法就是将羊肩胛骨放在火上烧,经烧灼后的胛骨上就会出现种种裂纹,有经验的巫师就根据裂纹来判断吉凶。新疆出土的吐蕃卜骨,大部分是在羊肩胛骨上烧灼凿洞,洞直径约1cm,成规则排列。有的卜骨上有卜辞记录,如《吐蕃简牍综录》载:

在此灵骨(羊胛骨)上占卜:吉,祈求神门启开,鬼门闭合;凶,人有生命危险。

(羊之)右肩胛骨卜询产男孩否?有无病痛?(羊)肝卜询有无麟儿?(羊)齿卜询是否恶死……墓中有无死鬼迹象?

右肩胛骨,可卜问死者鬼魂是否仍强留家中?是否离去?有无鬼魂留下之迹象?

其中上引第一条卜辞是写在羊胛骨上的,其余记在木简上。

所卜问是生孩子和病情等,而特别关注死者的亡灵。当时人们认为人死后,亡灵即鬼魂一旦留在家中,会折腾家人。或者家中发生不安之事时,又认为是祖先亡灵在作怪,故而占卜,显得十分小心。如果占卜确认是鬼魂作怪,就要举行仪式驱赶鬼魂。

敦煌发现的P.T.1047号占卜残卷,现存192字占卜的记录,一般认为其卜具是羊肩胛骨。卜辞显示占卜的内容十分繁杂,而最为突出的是内有许多有关吐蕃赞普和王室的占卜,似为官方卜辞。吐蕃王室内专门有占断吉凶的巫师,他们最重要的职责是预测赞普和社稷的安宁,卜辞涉及吐蕃赞普的病情、寿命、住地、对外出征等。有时卜问者是吐蕃高级官员,例如:“邦色苏孜与当聂闷忠心耿耿于赞普驾前,卜问:如向李迷聂征讨,能否获胜?得此卦卜:以后,属地将扩增一倍,途中遇大财运,大吉。问个人,亲属生命安危?问敌人是否来犯?均吉,唯求事缓成”。卜辞中也多次提到赞普面临危机,“国王疼痛不已,被箭射中”;“国王被奸计所害,一切皆凶”。除外,卜辞中还涉及能否得财运、病人是否能痊愈、野牦牛撞人等,几乎每个卜辞中都提到了妖魔或鬼神对人施加的影响。

(3)鸟卜。这是一种比较独特的占卜方法,东女国有鸟卜,以鸟腹内的谷物等来断吉凶。吐蕃的鸟卜法与此不同,鸟卜主要是根据鸟的鸣声来占断。敦煌出土的P.T.1045号卷子是一份珍贵的鸟卜的文献,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用诗歌体写的前言,指出乌鸦是天神的使者,向各地传播神的旨意,飞翔于九方,人们要给乌鸦恭敬地奉献祭品,这跟女国用咒语招乎鸟的做法有点相似。最后说明了声音的象征性,“咙咙(之声)表吉祥,嗒嗒(之声)表无恙,咂咂(之声)表事急,卓卓(之声)表财旺,依乌依乌(之声)危难降。”

第二部分是鸦鸣占卜表,表格内容有供献的祭品,包括牛奶、芥籽、净水、白芥子、鲜肉、花朵、黑白安息香、大米、粟米;方位有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天空,共九个方位;时间为十时,鸡鸣、破晓、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甫时、日入、黄昏,卦辞内容有财运、自然灾害、鬼怪作祟、死人、来客、来猛兽、斗殴等。其表格形式如下:根据鸟飞来的方向、时间和鸣叫声来占断,列成表格,具有占卜书的性质,这也是多次经验的总结。此处的乌鸦,藏语称“颇若”,《藏汉大辞典》“颇若条”的藏文释文直译为“比乌鸦大的黑色鸟”。而对汉语中的乌鸦,藏文释义直译则为“比颇若小的黑色鸟”。因此将颇若直译为乌鸦似有不妥,或者可译为“大乌鸦”。

时至今日,藏族地区将这两种鸟分得一清二楚,颇若的数量较少,飞行高度高于一般的乌鸦,二者的鸣叫声也有所不同。当代藏族仍有以喜鹊、乌鸦等鸟类来判断吉凶的习惯。另外,该卷子中十个时辰的划分等,可能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

(4)绳卜

又译为“线卜”,也叫象雄占卜法,上引土观的著作中认为此卜法在“上丁二王”时期传入吐蕃。苯教的“恰辛乘”派就以绳卜为主来断吉凶,而且这种占卜法在藏族地区得到了延续,著名史诗《格萨尔王传》内也多处提到了绳卜,有专职的占卜师。《西藏的神灵和鬼怪》一书,对绳卜的卜法有所介绍:从没有阉过的公羊右肩胛剪下的羊毛,然后织成由五股线组成的无色粗毛线。占卜之前,要给占卜师依次祈请的护法神供奉朵玛,祈请护法神应验占卜。祈请完毕,占卜师坐在占卜桌前,将五股拧紧的毛线一圈圈放松,用右手抓住毛线较粗的一端,抬起胳膊将五根细线徐徐抛到背后,以便毛线搭在占卜师的肩上,然后用手迅速地将毛线打在占卜师面前的桌子上,仔细观察毛线由于和桌面撞击所自然形成的曲线结节。最后,占卜师可以查阅线卜卦书,从中找到相应的占卜结果。

十九世纪末期的宁玛派著名学者居·弥旁嘉央南杰嘉措对绳卜进行了系统研究,编写出了《象雄幻化绳卜大法考》和《世间幻化绳卜辞·明灯》,第二本著作藏文木刻本共有407页,堪称是绳卜方面的皇皇巨著,内有三百六十个线结图案,并有详细解说。

除上述占卜术外,吐蕃社会尚有幻化德乌卜(用四十二颗水晶卜石或水晶珠来占卜)、金钱卜(用铜钱的正反面卜,见于P.T.1055号残卷,记录有94行卦辞)、五行占算法等等占卜法。

占卜活动反映出了苯教在吐蕃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等,与苯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历史著作

因藏文应用的普及,吐蕃人开始记录发生的重大事件,也开始编写以往的历史,将口头传说记录成文字,藏族史上的第一批历史著作就出现于吐蕃时代。二十世纪初,藏于敦煌藏经洞内的藏文卷子被伯希和、斯坦因等人运往海外,分藏于英国伦敦印度事务部图书馆(后改归大英博物馆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其中较重要的吐蕃历史文献,经法国学者巴考、杜散和英国学者托玛斯三人通力合作,整理成《吐蕃历史文书》,于1940年以英、法译文及拉丁文转写原文刊布,使千年古籍重见天日。《吐蕃历史文书》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赞誉,该书公布的吐蕃历史著作,一直是研究吐蕃历史不可缺少的参考资料。如果没有这些历史文书,吐蕃历史的许多方面将永远无从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