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土耳其政治现代化思考
2703900000009

第9章 奥斯曼帝国的改革与伊斯兰教(3)

青年奥斯曼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19世纪中期他们曾秘密结社,预谋立宪,结果遭到打击。70年代青年奥斯曼党人再度活跃,他们于1876年5月22日在伊斯坦布尔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反对素丹的****统治。5月30日,他们又发动宫廷政变,推翻素丹阿布杜勒·阿齐兹,拥立阿布杜勒·哈米德二世继位。哈米德假意发表立宪誓约,任命青年奥斯曼党领袖米德哈特为大维齐,取得立宪派的信任。一个由政治家和乌勒玛组成的委员会负责起草宪法,年底宪法起草完毕。该宪法是以比利时和普鲁士宪法为蓝本制定的。1876年,帝国颁布了这部宪法,规定******教为国教,土耳其语为国语,实行两院制,保障全体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1877年3月19日,第一届奥斯曼议会开幕,议会由经指定的二十五名官员组成的参议院和一个拥有一百二十五名议员的众议院组成,这些人是在官方的压力下和选民漠不关心的情况下,通过和宪法相抵触的程序当选的。这样一个傀儡议会正是素丹所需要的,他可以借此给自己的政府装上一副自由与民主的门面。哈米德并非真正拥护立宪,只是在等待反扑时机。1877年4月,俄土战争再次爆发,土耳其遭到惨败,素丹乘机把战败的责任归诸于立宪运动。1878年2月,哈米德二世强行解散国会,宣布停止实行宪法,并杀害了米德哈特。国会召开过两次会议,前后存在了五个月时间,从此之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三十年内没有召开过议会。之后有些青年奥斯曼党人放弃了他们的理想,在奥斯曼政府部门中找到了职位,大多数人则遭到了流放、监禁,有的死去。纳米克·凯末尔初被囚禁在伊斯坦布尔附近,后来接受了爱琴岛上的一个极不重要的政府职务,并在那里度过了余生,于1888年12月2日去世。坦志马特时代就此告终。

阿布杜勒·哈米德二世虽然仇视自由和立宪思想,但他并不完全反对改革和西化,他认为只要经过慎重的选择,改革和西化便可以成为加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他本人地位的工具。伯纳德·刘易斯认为,阿布杜勒·哈米德二世是一个积极推行现代化改革的人,是坦志马特改革派的真正继承人。的确,在阿布杜勒·哈米德二世统治时期,坦志马特改革的各项措施都得到实现并达到了顶点,同时,帝国的****主义也达到了顶点。阿布杜勒·哈米德二世时期改革的中心人物是穆罕默德·赛义德帕夏,他曾多次出任大维齐,在他看来,教育改革是推行其它改革的先决条件,正是在这方面,哈米德政权做出了最大努力。高等教育方面。这一时期无论高等院校或者是高等院校的在校学生都在数量上有了极大的增加。1859年成立的作为文官训练中心的米尔基耶学院(Mtilkiye),在1877年经过改组和扩充,课程中增加了现代科目;其毕业生人数由1861年的33人增加到1885年的395人。其它各类学校如陆军学院、医学院等也都得到了扩充;除此之外,哈米德时期,帝国还成立了十几所高等和专科学校。为了给这些学校提供学生,帝国还开始大规模地开展初等和中等教育;同样的原因,帝国也开始广泛设立师范学院。法律方面,哈米德将所有非宗教性的法庭划归司法部管理;1879年颁布了四项法律,其中两项关系到司法及法庭的组织,两项关系到法律程序。但是在一个日益走向****和镇压的年代里,司法是首先遭殃的,而改革派的最高希望,也就变成了他们最惨痛的失望。

哈米德二世当政时,帝国的基督教臣民和基督教臣民为主的领土正在不断丧失,******成为帝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哈米德试图以一般的******纽带将帝国境内的各种******联结起来,从而使帝国不再将非土耳其******居住的地区丧失。哈米德二世转向泛******主义。泛******主义的创始人是哲马鲁丁·阿富汗尼(1838—1897年)。他以宗教为旗帜,号召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团结起来,摆脱外国的殖民统治。他把实现这个目标的希望寄托在奥斯曼素丹身上,并于1869年访问伊斯坦布尔,受到了改革派的欢迎。他在土耳其上流社会中的活动,引起了******长老猜忌,最后以“诋毁”******教的罪名被驱逐出境。哈米德二世鼓吹的泛******主义同样不切实际。当他宣称自己为全世界******的哈里发时,他的地位是极其虚弱的,不仅什叶派和阿拉伯半岛的瓦哈比派不承认他,逊尼派也不是非常支持他。为改变这种不利的处境,哈米德二世曾多次同宗教界的亲信秘密策划,向各地派遣代理人,不惜以重金来收买各宗派、教团、圣地、圣陵的宗教首领,还从阿富汗、印度、苏门答腊、伊斯坦布尔收罗了一批******王公贵族的子弟,进行专门培训。尽管他把大量的金钱与精力耗费在******宣传活动上,但收效甚微,不能挽救摇摇欲坠的帝国和他的统治。

哈米德二世推行绝对的君主****,实行严格书报检查制度。但他还是未能阻止各种欧洲思想在帝国的各大城市流行,也不能阻止正在孕育的革命发生。

五、青年土耳其与政治现代化

青年土耳其时期可以看作是凯末尔改革的序幕。这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更多的改革由于不断对外战争和国内问题而停留在纸面上。然而,对凯末尔时期一些重要问题的研究,需要我们对青年土耳其时期的各种变化进行考虑。

1.青年土耳其革命和宪法的恢复

哈米德二世的独裁统治使奥斯曼帝国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1889年4月军事学院的学生在伊斯坦布尔组成了第一个反对哈米德****统治的秘密组织——同盟与进步委员会。该组织受到迫害被驱散。1894年,“奥斯曼统一与进步协会”成立,艾哈迈德·里扎等人为其骨干,《协商》半月刊为其喉舌。进步与统一协会很快便提出了自己的纲领,其内容主要是立宪主义、奥斯曼主义和自由,他们希望通过推翻哈米德二世的统治来实现他们的主张。立宪主义就是恢复1876年宪法;奥斯曼主义则要求所有帝国臣民不分种族与宗教一律平等,包括适用相同的法律和在政府及军队中被提升的机会均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和哈米德的泛******主义相抵触。自由意味着结束哈米德二世的****统治。

1907年开始,帝国各地普遍存在着对哈米德****统治的不满。安那托利亚的欠收使政府财政更加紧张,工资拖欠,大多数人的提升被停止,许多士兵、军官和政府官员以离职表示他们的不满。这种情况下,深受进步与统一协会影响的驻在马其顿的第三军不断举行起义。“革命实际上是1907年以来由于财政而非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导致的一系列起义最后事件。”1908年素丹派去镇压起义的军队彻底失败。7月23日,得到军队、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游击队支持的进步与统一协会向素丹发出了恢复1876年宪法的最后通牒。反对****、恢复宪法的革命运动在全国掀起。哈米德二世只好宣布恢复宪法和议会。结果,******和非******走上伊斯坦布尔街头相互拥抱庆祝革命的胜利。但实际上,各民族和各个政治派别的要求无法统一和实现,这又导致了新的不满。

宪法被恢复了,1908年11—12月,帝国议会进行选举。帝国各民族都派代表参加了选举,结果里扎当选为议长。议会代表分为三种势力:一是来自进步与统一协会的统一主义者,一是萨巴赫丁领导的自由同盟;另外一派是******主义者。

自由主义革命者希望一个自由民主的政体将帝国的所有臣民包含在一个奥斯曼民族之中,萨巴哈丁提出了半联邦式的地方分权主张。统一主义者反对他们,主张维护帝国统一,加强中央权力。自由派观点的缺陷是,奥斯曼民族这个概念几乎没有任何吸引力,因为帝国的非土耳其民族正在进行各种民族独立斗争,反对奥斯曼主义;统一主义者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他们最终转向了土耳其民族主义,但土耳其民族主义却是非土耳其民族无法接受的。意识形态的第三个港湾是******主义,而这对基督教少数民族没有吸引力,阿拉伯人也不支持。由于******主义者和哈米德二世的联系,所以这个派别与自由主义者及统一主义者都是对立的。

军队的态度可分为四种,即******保守主义者、统一主义者、自由主义者、中立派。许多士兵和下层军官忠诚哈里发,坚持传统秩序,反对任何偏离******教的改变,他们受到被称为“阿莱利”的(从士兵中提升上来的)军官的支持。而军校毕业的军官多倾向革命。

1908年底到1909年春天,帝国内各种政治派别的斗争是非常激烈。1909年4月12日夜,驻扎在伊斯坦布尔的第一军的部分士兵叛乱,他们高呼“打倒宪法”和“神法”万岁的口号,受到“阿莱利”军官和宗教学校学生的支持。哈米德二世求之不得,很快免去了艾哈迈德·里扎的职位,政变取得成功。但青年土耳其党人很快进行了反击。马哈穆德·席夫克特和穆斯塔法·凯末尔指挥的第三军从马其顿开往伊斯坦布尔,保卫宪法。1909年4月27,叛乱被平定。经******长老同意,议会废黜哈米德二世。新素丹穆罕默德五世完全听命于进步与统一协会。

经过长期争论,1909年8月21日,1876年宪法被修改,同时加进了许多新内容。例如将主权无条件属于奥斯曼王室改为素丹必须宣誓效忠沙里阿和宪法,并忠于国家;素丹任免大臣的权力被取消;他签订条约的权力要受议会限制;素丹驱逐对国家安全有危险的人的特权不再存在。不难看出,宪法使素丹从拥有绝对权力的君主变成了名义首脑。素丹已再不是“安拉在地上的影子”。这是世俗化和政治现代化的重要进步。

2.青年土耳其时期的改革

前面提到的1909年宪法,实际上是青年土耳其时期帝国发生的最重要的政治变化。此外,青年土耳其时期,帝国也进行了其它方面的改革,尽管收效甚微,但其影响却十分深远。

1908年8月,麦哈麦特·加米尔担任大维齐时,他的政府签署了一项进行教育改革的详细计划。这个计划旨在扩大现代世俗教育机构,促进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倡导******和非******的平等。为完成这些计划,颁布了许多条令和法律。但由于帝国内部的政治斗争,这个计划并没能付诸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