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安东尼·罗宾五项修炼成功学(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2703200000008

第8章 远大目标(3)

如果你正在作一周计划表,可以第二象限的目标为主,再将其他重要活动列入特定时间或编入“其他重要事项”。

这样的每周计划对你有意义吗?你不妨先思索下面的问题:

(1)做完计划后,你对这样的一周生活有何感受?

(2)如果你每周都计划好每一种角色的第二象限目标,并确实实行,对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

(3)你是否认同“先放大石块”的道理?这个道理如何帮助你完成重要的事情?

在每一刻发挥诚信原则

当你将重要的第二象限目标都安排好后,接下来每天要做的就是面对不可预测的机会和挑战,同时把握住“急所当急”的原则。所谓发挥诚信原则,也主要是以自信、泰然的心态,将你的信念贯注于每一刻。具体的方法可能因人而异,比如说你可能偏重计划的实践,或依据良知去改变生活。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建议的每个步骤都是为了提升你的个性、能力、判断力,使你在面临抉择时更能够审视内在的罗盘。

每天都要先做三件事,你将更能够把重要的事列为当务之急。

(1)省思一日的生活

这与传统时间管理的“一日规则”大不相同。这是要你在一天开始时花点时间检讨行程,看清楚方向,审视内在软盘,调整心态以应付未知的机会和挑战。有些人喜欢在行事历上多留一点空间来做这项工作。

(2)安排事情的先后顺序

首先你应该认清所要做的事情究竟属于第一或第二象限,这样才能确保第三象限的事情不会以伪装的姿态溜进时间表,同时也能帮助你从时间的品质或罗盘的观点来看待一日行程,并且强化“重要性”的原则,让你更明白自己在做什么。

安排事情的先后顺序时,不要忘了某些事情是无法安排的,比如意料之外的机会或挑战。如果你对自己的角色与目标做过周详的考虑,你的一周计划自然能反映出你的用心。但人究竟无法未卜先知,有时候突发事情的确比计划中的任何事情都重要,这时候,你必须参考内在的罗盘,如此才能信守重要的事优先处理的原则,而不是拘泥于计划表。

(3)利用T形一日计划表

所谓T形一日计划表是指左边列出具体时间性的活动,右边则列出一日中随时可做的事。如此不但在时间的安排上较有效率,又可兼顾真正重要的事。一周计划表则是将这两类分列上下栏。

所谓具体时间性的事情,是指这件事必须在特定时间完成才有价值。比如说去大医院看病,安排在早上比晚上有价值。但这并不表示特定时间一到,你就应该放下所有事情去做。如果你刚好在忙一件更重要的事,原来那件事当然应该另外安排时间。关键在于你必须能分辨当时两件事情孰轻孰重。

一天中一定会发生很多事情迫使你重新评估计划的可行性,比如老板突然要开会、朋友送你两张音乐会的票、女儿在学校意外骨折、客户突然取消约会等等。

评估

完整的第二象限组织法最后必须有一个完美的句号,亦即利用这一周的经验为基础,使下一周的生活更圆满。如果我们无法从生活中取得教训,又如何避免犯同样的错误,遭遇同样的问题呢?

一周结束前,你应该先探讨以下问题,再开始下周的信念检讨与生活安排:

(1)我完成了哪些目标?

(2)我遭遇过哪些挑战?

(3)我作过哪些决定?

(4)作每项决定时,我是否把最重要的事列为当务之急了?

做完最后一周评估的步骤后,第二象限组织法便成为生活与学习的完整过程,使个人成长更上一层楼。

假设未来一年中,你每周都将花30分钟来实行上述步骤,再假设你所设定的第二象限目标只完成了一半,将来你会比现在花更多时间在第二象限上吗?多多少?如果你真的投入更多时间在第二象限上,这对你的生活和事业会产生什么影响?

要了解客观原则的存在,最理想的角度是从“农场法则”切入。在农业上,我们很容易看到耕作时序与收获多寡深受自然法则的影响。但在谈到社会或企业文化时,我们却自以为可以无视自然法则,欺骗组织,最后还能获得胜利。而且很多证据似乎也支持这样的看法。比如说你有没有临时抱佛脚的经验?整个学期都在混日子,大考前熬夜想把整学期要学的知识都塞到脑子里?

你能想像农耕时“临时抱佛脚”会有什么后果吗?假设春天忘了播种,夏天又瞎混过去,到了秋天才想努力赶上,翻土、播种、浇水、灌溉,但你能预期一夜之间就满园丰收吗?

像农耕这样的自然体系是不能靠临时抱佛脚的。这也是社会体系与自然体系的根本区别。社会体系建构在价值观之上,自然体系则是建构在原则之上。在社会体系中,短期内也许可以靠临时抱佛脚。只要技巧得当,下一番猛药表面上往往会有立竿见影之效。

但到头来生活的每个层次还是要受农场法则所主宰。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曾懊悔在学校时临时抱佛脚:即使拿到了学位,却没有真正受到教育。我们终究会发现,学校社会体系中所认可的成功,与真正的心灵发展是有别的,后者代表我们能拥有分析、创造、高度抽象的思考能力,能够以语言或文字与别人沟通,能够跨越障碍,处理事情时能抛弃陈规,寻求较好地解决方法。

个性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你很难“临时抱佛脚”后立刻改头换面,变成一个正直、勇敢、富有同情心的人。体能也一样。如果你多年来都是吃马铃薯片、巧克力,又从来不运动,总不能今天在健身房运动一个晚上,就希望明天可以参加马拉松比赛。

短期内我们也许能够靠走捷径得到表面的成功。尽管我们可以让人印象深刻,甚至讨人喜欢;我们可以学会察言观色,八面玲珑,知道说什么话会得到什么效果,但是收获是无法伪造的。诚如布瑞姆博士在《阿波罗精神》一书所说的:

“自然自有其均衡,这是人力所无法破坏的,因为我们知道因果律是自然界最无情而又报应不爽的。然而,无论是国家或个人常常不知自己的均衡点,这是因为我们仍然执迷不悟,不知道我们的人生与社会一定躲不过自然的规律:怎么栽种,必怎么收获。”

注:第一象限活动是指急迫的且重要的事;

第二象限活动是指不急迫的但重要的事;

第三象限活动是指急迫的不重要的事;

第四象限活动是指既不急迫又不重要的事。

4.改变自己的行为

她才慢跑了半个多小时就出事了,不知从何处冒出十来个年轻人堵住了她的去路,在她惊魂尚未甫定之际,便被这群人架到树林内,一阵拳打脚踢使得她血流满面,随之又被轮暴,等这群人离去时她已奄奄一息。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过这则新闻,因为它就发生于数年前的纽约中央公园内,当晚我刚好也因业务而待在纽约。对于这令人发指的暴行我不仅感到震惊,更痛心的是这件事竟然是由一群家境不错的十来岁年轻人所犯下。跟我们所想的相反,他们都不是来自于破碎的家庭,反而念的是昂贵的私立学校,有的是棒球队队员,有的是铜管乐队队员。当天他们会犯下滔天大罪,并不是因为行为偏激,也不是因为吸毒而神智不清,只是因为好玩而使一位二十八岁的女性几乎丧命,对于这件暴行他们还沾沾自喜地起了个名字:找乐趣。

就在离华府四百公里远的国际机场发生了一场空难,有一架民航客机在暴风雪中起飞而失事,撞上了波多马克河上的一座桥,当时正是下班的高峰时刻,立时造成大乱。只见救护车在人群中来回穿梭,救护人员忙着为伤者包扎急救,现场一片狼藉,令人惨不忍睹。就在岸边有一个人,默默地抢着将救生衣递给落水的乘客,结果救了不少人命,但并未包括他自己,当救难直升机从河底捞出他的躯体时早已冰冷。这位义行可感的人士,为了救助那些全然不认识的人,结果却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重视别人的生命—一那些人和他素昧平生——却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个家境不错的人犯下不可饶恕的重罪?又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个人为了救助全然不认识的陌生人,勇敢地奉献自己的生命?是什么因素,造就出一位英雄、一位罪犯、一位义士或一位懦夫?是什么因素,决定了每个人不同的行为?在过去的日子中,我一直都在探索上述问题的答案,让我认识了一点:人不是个无从捉摸的动物,他所做的每件事都必然有他的原因。或许我们还不能完全确定其中的原因,但是毋庸置疑地,每个人的行为背后,必然有一个主要的推动力量,这个力量影响了我们生活中的每个层面。各位可知道这个影响你目前并将来的力量是什么吗?那就是“痛苦与快乐”,我们可以说人生中所做的每一件事,不是为了逃避痛苦便是为了寻求快乐。

经常我们会听到有些人谈起,希望人生有所改变,可是就是做不到,结果徒然使自己失望、沮丧、甚至于生起自己的气来。虽然他们知道要有所变,可是就是拿不出行动来,其中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弄错了对象,因为要想改变得从“因”找起,而行为仍是“果”,本末倒置怎么会有效呢?

了解并利用痛苦和快乐这股力量,你就能立即且永远地改变自己的行为,追求到所企望的人生。然而你若是不懂得利用这股力量,未来就注定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只能像动物或机器人般地受环境摆布。或许你会觉得我说的没有道理,然而不妨想一想,为什么有些事你明知道该去做而没做呢?

你可知道拖延是什么意思吗?那就是你知道应该去做而迟迟未去做。何以会有这样的行为呢?答案很简单,那是因为觉得此刻去做会比日后去做来得痛苦。因此便拖延了下去。然而你是否又有这样的经验,一件事拖到某个时候,忽然发现再不去做,压力就会大到痛苦的地步,于是你就赶忙去做了。为何你会有这样的改变呢?那是因为痛苦和快乐在你心目中的位置互易之故,突然之间你觉得再不采取行动将会比拖延下去更令你痛苦!

是什么原因让你不敢去接近朝思梦想的人?是什么原因让你不敢着手进行计划已久的事业?为什么你一直迟迟不节食?为什么你不赶陕完成论文报告?是什么原因妨碍了你实现美梦的行动?

答案很简单,就算是明知道那些行动对你绝对有好处,能带给你许多的快乐,却未去行动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你有些瞻前顾后,以致于错失大好机会。难道你担心想接近的人会给你吃闭门羹吗?难道你害怕新事业若失败会连累到目前的工作吗?难道你担心节食会使肚子饿得难受,最后受不了而吃得更多,结果体重反而更增加吗?难道你怕投资失败而蒙受金钱的损失吗?如果所担心害怕的都不幸猜中,那为什么又要去尝试呢?

对于大部分人的感受来说,“得到”所会带来的快乐远不如“失去”所能带来的痛苦。请问,尽力防止十万元被偷跟努力去赚十万元,你会选择哪一项?事实上大多数的人宁愿多花精神守住他们已有的,而不愿冒险去追求心里所希望的。

对于这股孪生力量,经常有人会问起我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既然痛苦对我们的影响较快乐为大,那么为什么有的人已经吃过苦头却仍不改呢?答案是他所吃的苦头还不够,也就是说他所承受的痛苦尚未达到“临界点”。因而不足以使他改变旧有的行为。如果你曾经因某种行为让人受不了,后来却改掉了这种行为,那很可能是你感受到没有朋友的痛苦达到了临界点,而不想再承受下去的结果。当痛苦能把我们的感受带到这种地步时,它就成为我们的朋友,促使我们为得到快乐而拿出新的行动,终于产生新的结果。

这种现象并不限于人际关系方面,在生理方面很可能你就有过这样的经验。譬如你因为身体胖得挤不进飞机的座位、穿不下过去的衣服、上楼梯就猛喘,终于有一天你气急败坏地喊道:“我受够了!”然后就作出了个减肥的决定。是什么原因让你作出那样的决定呢?是不是因为你不想再受这样的痛苦,而想得到未胖之前的快乐所致呢?

当然,痛苦和快乐尚有程度之分,譬如说“屈辱”就是一种较强烈的痛苦,而“不痛快”就是一种较轻微的痛苦,然而不管痛苦的程度是强或是弱,总都是我们作决定时得考量的一个因素。同样地,快乐在我们作决定时也扮演着和痛苦一样的角色,我们生活中的许多行动就是因为对快乐有所期望而展开。

快乐也有程度强弱之分,然而什么样的快乐是强、什么样的快乐是弱,那就有赖各人的主观认定。譬如说午餐时间你要到外头去吃饭,途经公园时正好有一个交响乐团在演奏贝多芬的曲子,你是不是会驻足聆听呢?这很可能得看你对音乐的喜好而定了。你若是喜欢古典音乐,就有可能坐下来而顾不得去吃饭,因为能听到这样的音乐,对你而言实在是一件再快乐的事不过了;然而你若是喜欢热门音乐,很可能只是瞄一眼便走了,因为那提不起你多大兴趣;然而若是你的肚子实在是饿得难受,此时就算是你对古典音乐再有兴趣,很可能多待一会儿都是痛苦了。在我们每日的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类似这样的事,而我们得不时想一想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算一算它会给我们事业带来何种后果。

5.人生最高的情操

就是痛苦与快乐这股力量,影响了唐纳德·特朗普和德丽莎修女的人生。或许你会说我是不是弄错了,他们二人怎可以相提并论,事实上我说的一点都没错,他们都是被这股力量所驱使,只不过二人的价值观分别处在两个极端,二人对于痛苦和快乐都有不同的诠释。人生中我们所学到最重要的一课,便是懂得什么使我们快乐、什么使我们痛苦,就因为每个人所学到的不同,因而才有不同的行为。

到底是什么力量驱使了唐纳德·特朗普的整个人生呢?是那追求快乐的力量。他希望拥有世界上最大且最豪华的游艇、买下最昂贵且最雄伟的办公大楼及精明地成交每一桩生意,说得简单一些,就是他一心想赚得巨大的财富。在他的心目中什么是最痛苦的呢?他认为在任何事上屈居第二把手是最痛苦的一件事,那无异于就是失败。推动他不断往前冲的主要动力,乃是因为他极力想避开这样的痛苦,这个推力远大于他想追求快乐的推力。见到特朗普从他的王座上跌落下来,他的对手都非常快乐,因为这是特朗普最大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