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弗罗姆行为研究讲稿(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2702900000036

第36章 人的天性(1)

从希腊的哲学家以来,大部分思想家都认为确实有这么一种东西叫做人类的天性,有这么一种构成人之本质的东西,并且认为这个看法是不证自明的。究竟是什么东西构成了人的本质,众说纷纭,但大家都同意,确实有这么一种本质存在——也就是说,有这么一种东西,由于它,人才是人。这样,有人把人定义为理性动物,或社会动物,或者能够制造工具的动物,或者可以制造象征的动物。

到了最近,这个传统看法遭到怀疑。原因之一,是大家对人类史的研究越来越注重。从历史的研究看来,现代的人跟以前各个时代的人是那么不同,以至于,如果认为每个时代的人类都共同具有这么一种东西,叫做“人的天性”,似乎是很不实际的看法。人类史的研究受到文化人类学的助阵,这一点在美国尤甚。研究原始人的结果,发现在风俗、价值、情感与思想上,不同时代的是那么不同,以致许多人类学家产生了这么一个概念:人生下来是一张白纸,每种社会文化在上面各写上它的文采。另外还有一种因素,使人反对人有固定的天性,因为“人性”常被滥用,把它用来作为屏障,掩饰种种非人性的行为。比如说,自亚理斯多德直至18世纪的大部分思想家,都以人的天性之名来为奴隶制度辩护。有些学者则为了证明资本主义社会是合理的、是必须的,因此拐弯抹角的证明贪得心、竞争心与自私心是人类的天生特点。一般人则冷嘲热讽的供认人类一些不可避免的不善行为,如贪婪、谋杀、欺诈、谎言,说它们是“人类的天性”。

另一个原因也许是进化论的影响。一旦我们把人看做进化过程中的一种渐进的发展,似乎就不可能再认为他的本质中有什么不变的实质。然而我却相信,正是从进化论的立足点,我们才能期望对人的本性问题有一种新的看法。依这个方向而提出思想贡献的,有卡尔·马克思,布克,泰尔哈德·杜·恰定,杜布金斯基,这里所采取的立场也与前面这几位相似。

从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和神经学上来看,人类确实有他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地方;这有助人有天性的假说。事实上,从人的体态,头脑的结构、牙齿、食物和许多别的因素来看,人类显然跟别的灵长类不同。除非我们仍旧认为身体与心灵完全不相干,我们就必须假定,人类不但在生理上可以界定,在精神上也可以界定。

达尔文也很了解,人不仅在生理上有他的特点,在心理上也有他的特点。在“人的遗传”中,他把人类最重要的特点列述如下:

人的行为是比较有适应性的;反射性或本能性较小,这与他的高等智慧成正比。

人有好奇心、模仿性、注意力、记忆与想像力等复杂因素,其他相当进化的动物也有,但人的程度较高,而运用它们的方式也更复杂。

人至少比别的动物更会推理,并且用比较合理的方式改变他行为的适应性。

人会制造工具和运用工具,变化极大。

人是自我意识的;他反省过去、未来、生、死等等。

人会做精神的抽象思考,并发展出相关的象征;这些能力最基本最复杂的成果是语言。

有些人有关感。

大部分人有宗教感,广义地说,包括敬畏,迷信,相信有关灵魂之说,超自然的或精神的事物。

一般人有道德感;用后来的术语说,人会做伦理思考。

人是文化与社会动物,并且发展出既特殊又复杂的种种文化与社会。

如果我们细察一下是达尔文所列述人类心理特征表,几个元素便突现出来。他提到的各单元,有些是人类特有的,如自我意识,象征与文化的制造,美感,道德感与宗教感。这些固然都是人类特有的特点,但他却只是分条列点,描绘性的说一说,是没有系统的,而且没有分析它们共同的条件。

最重要的是他没有提到像关切、爱、恨、残忍、自恋、虐待症、被虐待症等等感情与激情。这跟达尔文的本能概念有关。在他看来,所有的人与动物:尤其是灵长类,共同具有某些少数本能。具有相同的感觉、直觉,相似的热情、****与情感,甚至有更复杂的状态,如妒忌,猜疑,竞争,感谢和慷慨;他们会欺骗与报复;他们有时候容易觉得受到愚弄,甚至有幽默感;他们会觉得惊奇与好奇;而且具有相同的模仿能力,观念的联想和理性——尽管程度非常不同。

我们原先认为最重要的一些人性热情是人类所特有,而不是从动物祖先遗传下来,这一点显然得不到达尔文的支持。

达尔文以后,进化论学者在思想上有渐进的发展,辛普森,当代最杰出的进化论学者之一,就表现出对进化论的新思想。他认为人具有动物所没有的特点。他写道:“人是动物,这固然是重要的认识,但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人的特殊本质正在于他与别的动物不相同的一些特点上。他在自然界的地位,和他至高的意义,不是由他的动物性来定义的,而是由他的人性。”

辛普森认为人的基本特点,是智慧、适应性、个体性与社会性的交织状态。这虽然不算圆满的解答,但他已经看出来,人的特点是从一个基本因素发源的,而且他认识到,人与动物的不同不是量的不同,而是质的不同,这一点比达尔文前进了很重要的一步。

从心理学这一方面,亚伯拉罕·马斯洛,对人类的特有需要做过最有有名的一次研讨;他把人的“基本需要”列述如下——生理与美感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爱、尊敬、自我实现、知识与了解的需要。这当然是比较没有系统的,而且可异的是马氏并没有想去探究这些需要在人性中的共同根源。

要想从人类生物学的与心智的特殊条件来给人的天性下定义,我们必须先考虑一下人的诞生。

一个人什么时候才开始存在?这个问题初看简单,但事实上并不那么简单。下面几种都可能是答案:在受孕的片刻,当胚胎长成人形的时候,在生产的时候,在断乳的时候;或者,我们甚至可以说,大部分人在死的时候还没有完全诞生。某天某时是某人“诞生”的时刻,这种想法显然有问题,我们最好是把它放弃;人的诞生是一个历程。

如果我们问道,人类在什么时候诞生的?回答就更困难。关于进化的历程,我们知道得更少。这个历程是数百万年的一历程;而我们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却只有一些偶然发现的骨骼与工具,而且它们的意义是什么,到现在还在争论之中。

我们的知识虽然不足,却仍旧有一些资料让我们可以看出人类诞生的历程。我们可以认为在单细胞生命开始出现的时候,人类就孕育在其中了,这大约是在两亿亿年以前;也可以说,在最早的哺乳动物开始存在的时候,人类就孕育在其中了,这大约是在两亿年以前,我们可以说,人类在人科祖先开始存在的时候,便开始了发展,这大约是在一千四百年以前,或更早一些。我们可以说,人类是在最早的人出现的时候诞生的;从亚洲发现的品种来看,他们大约生活在一百万至五十万年(北京人)以前;或者,我们说,只有到了四万年以前,人类才诞生,那时真人出现,他们在生物学各方面与今日的人是一样的。事实上,如果从历史时间来看,我们可以说,能够称为人的这种人,不过是在几分钟以前才诞生的。甚至可以说,他还在诞生的历程中,他的脐带还没有剪断,而诞生的过程出现了种种困难,他是否会诞生,还是将要成为死胎,到现在犹难断言。

大部分人类进化论学者都以一个特别的事件来确定人类的诞生时期,即是工具的制造,这是由本哲明·弗兰克林开其先例。他把人定义是“扬基王国”的特色。美国现代人的作家中,蒙夫特对工具制造者人这个定义,做了最叫人心服的批评。

要对人的本性有一个概念,我们应当从人类的进化历程中去求取,而不应在某个孤立的层面上去求取,从工具的制造来给人下定义,显然是现代人的看法,因为现代人受着生产制造观念思想所驱迫。人的出现有两个生物学上基本的条件,必须从这两个条件的相互作用上,我们才能了解人的本性。其一,人的行为越来越不受本能的决定。“本能”的性质到底是什么,固然还有种种不同的争论余地,但一般说来,大家都承认,在进化的阶段上越高的动物,行为越不是一成不变的,越不受严格的限制,由种族发生史上所演化出来韵行为模式也越不占分量。

我们可以制一个图表,表明本能对行为的决定逐渐降低的情况。在进化程序上最低等的动物,本能决定性最高;跟着动物的进化,本能决定性逐渐降低,到了哺乳动物,已经降低到某一个平面;动物发展到灵长类时,更低,可是就在这个大阶段里,我们仍旧可以看到猴子与猿人类有很大的差别,两位耶尔基氏在这方面提供了证据。到了人类阶段,本能的决定性减到最低程度。

在动物进化中的另一个趋势是头脑的成长,尤其是新皮质层。这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制成一个连续变化图。图表的一端是最低等动物,具有最原始的神经组织,较少的神经原;另一端是人,有比较大、比较复杂的头脑结构,尤其是新皮质层,即使是他的人科祖先都比他小三倍,而神经原之间的连结实际上已经大到叫人不可思议的地步。

从这些资料来看,我们可以把人做这样的定义:在进化历程中,本能决定力达到最低量而头脑发展达到最高量时,所出现的一种灵长类。最低量的本能决定力与最高量的头脑发展,两者的结合在动物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从生物学上来说,这种结合构成了一种全新的现象。

当人类出现的时候,他的行为很少受到本能配备的引导。除了对危险号陛刺激等基本反应外,他没有什么得自遗传的蓝图,让他可以作为凭据,使他在生活中大部分的事情上作出正确的决定。因此,从生物学上来说,人似乎是动物中最无助、最脆弱的。

他特别发达的头脑没有补偿他本能上的缺陷吗?

就某种程度说,有。人由智力引导,作正确的选择。但我们也知道这个工具多么弱,多么不可靠。它容易受人的欲望与激情所影响,而向它们投降。人的头脑不仅不足以替代削弱了的本能,而且会把生活的重任弄得极端复杂。我所说的并不是手段性的智力——用思想做工具,操纵物体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为在这方面来说,人究竟跟别的动物相同,尤其是跟灵长类相同。我所说的是人的思想中获得了一种完全新的性质,即是自觉。人不仅具有手段性的智力,而且具有理性,具有能力用思想去做客观性的了解——就是说,依照事物本身的样子去认识事物,而不仅把它当做满足自己需求的东西;动物里只有人具有这种能力。由于禀赋了自觉与理性,人察觉到自己是同自然、同他人分开的;他察觉到自己的无能,无知,察觉到自己的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