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20世纪的中国(对外关系卷)
2701000000094

第94章 在和平共处基础上全方位发展对外关系(5)

双方一致同意,为了把两国各领域的合作全面推向新世纪,要继续发挥元首互访、总理会晤及合作委员会等机制的作用。******邀请叶利钦总统明年访华,举行两国元首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叶利钦总统愉快地接受邀请。******总理将于第二年春天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以进一步推动两国在经贸、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此外,两国将进一步加强民间交往。在这方面,两国领导人共同倡议成立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可以发挥桥梁作用。

关于两国边境问题,******说:来年两国东、西两段已勘定的边界首次在实地得到标示,这是对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历史性贡献。同时,我们达成了边境裁军和信任措施协议,共同在亚洲大陆创立了一个崭新的边境安全模式,这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他对叶利钦总统为此作出的贡献表示赞赏。

叶利钦总统对两国在解决边界问题上所取得的重大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双方作出的努力有利于建设一条长期和平稳定的边界,中俄之间的这种新的边境安全模式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关于台湾问题,江****说,我们这次会晤将发表一个联合新闻公报,俄方在公报中进一步明确了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即不支持“********”和“********”,也不支持********,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及其它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不向台湾出售武器。他说:“我高度赞赏阁下和俄罗斯政府对中国统一事业的支持。中国也同样坚定地支持俄罗斯的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叶利钦总统表示,俄将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不会有任何偏离。俄与台只有非官方的经济、文化联系。

27日上午,中俄两国元首非正式会晤后,发表了《关于中俄边界问题的联合声明》和《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两个联合声明。在《关于中俄边界问题的联合声明》中,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元首满意地指出:根据1994年9月3日签署的中俄国界西段协定进行的中俄国界勘界工作野外作业已经结束。至此,中俄国界东、西两段已勘定的边界在两国关系史上首次在实地得到准确标示。双方将在商定的期限内完成全部勘界工作。

双方同意以有关目前两国的条约为基础,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继续就尚未协商一致的个别地段的边界线走向问题进行谈判,以求得公正合理的解决。

在《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联合声明中:

两国元首一致认为,应在下列重要原则基础上不断加强和充实中俄伙伴关系。

国际关系具有建设性的多极化进程有助于建立一个平衡、稳定、民主、不对抗的新秩序。这一趋势客观上符合所有国家的根本利益。

当今世界的丰富多彩,多种文化的并存与互补,是人类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承认和尊重世界文明的多元性是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必要条件和客观要求。历史、文化、经济及社会政治制度的差异不应成为冲突或相互疏远的根源和理由,而应成为相互增益和相互完善的动力。21世纪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单一的欧美世纪或者亚太世纪,不应该由某种宗教或者意识形态价值体系来主导。21世纪应该、并且能够成为各国家和各地区的文明和传统兼容并蓄、共同繁荣的时代。中俄两国在相互关系和与其它国家的交往中将坚持上述态度,并为明确这一趋势作出自己的贡献。

世纪之交,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化正在成为决定世界经济状况的重要因素。中俄支持并积极参与这一进程。同时,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已发展到了必须将保护主权国家的经济安全列为最迫切的问题的阶段。因此,尤为重要的是必须在经贸关系中恪守平等互利和地区开放原则,消除国际贸易中各种形式的歧视,摈弃利用货币金融杠杆将有利于某国合法民族利益的政治条件强加于人的企图。一系列地区和国家出现金融危机的教训证明,困难时刻应该相互支持,同舟共济,而不应该借机谋取私利。

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核心作用。通过联合国的行动能够充分和更加明显地体现出日益增长的世界多极化潜力,并在处理国际事务中逐渐排斥单方面的或狭隘的民族主义的行径。同时,支持和全面加强联合国的方针是中俄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

1999年2月24日至27日,中国政府总理******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此行主要目的是落实江****主席同叶利钦总统达成的重要共识,全面促进中俄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特别是推动两国的经贸合作,双方就经贸、能源、核能、科技、运输等领域合作作了务实的探讨,并签署了16项协议。

中国和东欧其它独联体国家关系的发展

1989年起,东欧的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这些国家出现了社会制度和国家体制的巨大改变,基本上都放弃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对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改变后出现的多采用资本主义制度的这几十个国家,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尊重这些国家人民的选择,社会制度的变更是这些国家的内政,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双边友好国家关系。

中国对苏东巨变的这一正确立场,受到这些国家政府和人民的支持。因此,在政局急剧变化的同时,中国和东欧国家、独联体国家的外交关系未受影响,或维护或建立了完全的外交关系,并使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双边关系在90年代不断得到发展。

1990年8月,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田曾佩访问了阿尔巴尼亚。1991年******外长访问了波兰、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1991年和1994年,罗马尼亚总统伊利埃斯库两次访华。1993年,阿尔巴尼亚外长访华。1994年7月,****总理访问罗马尼亚,并重申了中国对东欧国家的政策:尊重东欧国家各国人民根据不同的国情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不干涉他国的内部事务;发展传统友谊,和平友好相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繁荣;支持和平解决争端,促使地区稳定。1998年7月上旬,中国国家主席江****对匈牙利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匈,受到匈牙利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1996年1月中旬,阿尔巴尼亚总统贝里访华,4月中旬,斯洛伐克总统科瓦奇访华。1997年9月中旬,罗马尼亚总统埃米尔·康斯坦丁内斯库访华。11月中旬,南斯拉夫联盟总统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6月中旬,马奇顿共和国总统基罗·格利戈罗夫对中国进行首次访问。除政治关系之外,中国和东欧国家在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势头良好。

中国和其它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发展正常。1991年12月下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李岚清和外交部副部长田曾佩访问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1992年1月,白俄罗斯部长会议主席维亚切斯拉夫·克比奇、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理谢尔盖·亚历山大·捷列先科、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总统卡里莫夫、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总统阿卡耶夫、亚美尼亚斯坦共和国副总统兼总理阿鲁秋尼扬、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总理成吉雪夫、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摩尔多瓦斯坦共和国总统涅古尔、土库曼斯坦共和国总统亚佐夫、格鲁吉亚元首谢瓦尔德纳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等先后访华。1994年4月中下旬,****总理访问了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9月6日,中国国家主席江****访问了乌克兰,签署了《中乌联合声明》。1996年,******访问了吉尔吉斯斯坦。1997年9月,****总理访问了哈萨克斯坦,并出席了中哈石油合作协议的签字仪式。1997年乌克兰总理普斯托沃伊坚科访华。中国和这些国家的经贸关系、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向前发展。

三、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发展

中国一直把同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重点之一,在90年代更是如此。中国的周边国家,包括陆地接壤和隔海相邻的国家共有30余个。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大多数都有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同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是长期的友好国家,同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不丹、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关系都很好。同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关系也很好。

对于过去和中国国家关系不太友好的国家在90年代有很大的变化,建立了友好合作的正常国家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