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20世纪的中国(对外关系卷)
2701000000088

第88章 中国和世界各国关系继续发展(2)

1985年,中日贸易总额为164.4亿美元。1986年为138.6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23.2%。中日经济贸易方面的主要问题是贸易不平衡,中方存在着大量的逆差。1985年中方逆差为52.2亿美元,1986年为51.35亿美元。1987年中日经济贸易总额有所增加,达164.8亿美元,中方逆差比前一年有了大幅度下降,但仍达37亿美元。

1988年中日贸易总额在190亿美元左右,达历史最高水平,是1980年的2.1倍,占外贸总额的18%。1989年略有下降,为188.97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外贸总额的16.9%。中方逆差继续下降,还有约21.72亿美元的逆差。

中日之间存在的问题

在中日双边关系中,在这期间各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经济方面,80年代初由于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调整的原因,出现了宝山钢铁工程计划和部分大型化工项目停、缓建问题,影响了一部分和日本厂家订立的合同,后经过中日双方的共同努力,采取多种办法使这个问题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还有一例重大问题是“东芝机械公司事件”,这件事本与中国无关,但由于“巴黎统筹委员会”对东芝公司的制裁,使东芝公司应于1987年上半年执行的9亿美元的技术设备合同也不能如期履行,使中国无故成为这一事件的最大受害者。事件发生后,日方虽表示遗憾,但处理结果中方不甚满意,使中国经济受到损失。此外还有日方对华技术出口的限制问题、经贸合作中中方逆差长期过大等。

在政治方面,日本右翼反华势力不断干扰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例如:在1982年和1986年两次出现“教科书事件”。起因都是日本右翼势力力图在日本中小学教科书中篡改历史事实、推卸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责任、美化日本军国主义引起的。这两次事件虽然由于日本人民和中国、东亚各国政府的共同努力而被遏制,但由于日本右翼势力的存在,在教科书修改问题上的斗争并没有停止,并在90年代发展成历史认识问题。还有在1985年出现的现任首相中曾根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日本司法当局企图制造“********”的光华寮审判问题,中日之间存在的******领土问题等。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希望日本方面能切实按照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精神以及国际法准则,从中日人民世代友好的大局出发,予以合理妥善的解决。

三、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关系的发展

80年代,中国在发展同亚洲各国,特别是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方面,分别采取积极步骤,这个时期是建国后关系比较好的时期。

中国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是亲密的兄弟邻邦。两国领导人友好访问不断,中国支持朝鲜为实现自立、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建立高丽联邦共和国的主张;建立“朝鲜半岛无核和平”的倡议;支持南北对话,支持一切有利于缓和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主张,中国希望朝鲜半岛和平与独立。

中国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关系得到改善。两国领导人有了互访,1986年签订了《中蒙领事条约》,1989年中蒙两党恢复了关系。同年两国签订了经济、贸易、科技合作协定。

中国同南亚的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的关系很好。中国领导人和这些国家的领导人互访不断,经贸联系增加,在国际政治中互相支持。1989年“****”事件后,中国接待的第一个外国代表团是巴基斯坦外交国务秘书胡马尔·汗率领的政府代表团,中国领导人出访的第一个国家是****总理率团访问巴基斯坦。中国不承认印度对锡金的非法合并。中国对阿富汗人民怀有深厚的友好情谊。

中国人民同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中国同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都保持良好的关系,领导人之间访问频繁,经贸联系增加,人民之间来往不断,中国同印度尼西亚从1985年后关系逐渐改善,经贸联系增加。同文莱在这时虽没有建交,但也保持着友好的交往。中国同老挝的关系从1986年以后有了改善,双方同意互派大使。1989年10月,老挝部长会议主席凯山·丰威汉访华。中国同柬埔寨有着传统友谊,面对80年代末柬埔寨复杂的国内外因素,中国一贯主张全面、公正、合理地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并积极地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促使柬埔寨问题的政治解决,获得重大进展。中国同越南的关系,由于越南的反华政策,这十年一直处于恶化状态之中。1980年,越南通过载有反华内容的宪法。在中越边境造成几千次冲突,非法占领中国南沙群岛的20多个岛屿。但1990年以后,中越关系稍有松动。中国十分重视同东南亚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这一地区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80年代后,中国对外政策进行战略调整,国内走上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道路。中国需要扩大同西欧、大洋洲、加拿大等工业发达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联系。在这10年中,中国同这些工业发达国家的双边关系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一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在国际政治中都认为对方是重要的因素。中国认为,西欧、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的重要力量。中国支持西欧联合自强和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主张。西欧等发达国家认为一个强大繁荣的中国是国际上一支重要的平衡力量,它有助于世界摆脱两极格局,建立一个多种力量均衡又互相制约的多极世界。因此,中国和西欧、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为进一步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分别访问了这些国家。这些国家的政府首脑、议会党团领袖也纷纷访问中国。双方高层领导的频繁互访和多层次、多渠道的政治磋商,促进了政治关系的不断发展。

中国同西欧、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这些资本主义工业发达国家的良好政治关系促进了相互之间互利互惠的经济贸易关系。80年代以后,中国同上述国家达成一系列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经贸总额不断增长。以西欧国家为例,1985年的贸易额达95.75亿美元,比1984年增长40.7%;1986年的贸易额达113.39亿美元,比1985年增长39.3%;当年中国同西欧国家的贸易额已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8.6%,居日本之后占第二位;1987年的贸易额为129.95亿美元,比上一年又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双方在经济技术合作方面更突出,西欧在中国技术设备进口中保持着最大伙伴地位。即使在最困难的1989年,中国和西欧国家的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合作仍在发展,贸易总额为158.45亿美元,比1988年增长了7.9%。加、澳、新和中国的贸易也是如此,1985年,中国和加拿大的贸易额为13.45亿美元,1990年发展到19.08亿美元。1985年,中国和澳大利亚双边贸易额为12.59亿美元,到1990年发展到18亿美元。此外,这些国家还向中国提供了财政技术合作及各种形式的贷款援助。如1984年,加拿大出口发展公司同中国银行续签了20亿美元的贷款协议。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有力的支持。

中国同西欧、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在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也在增长。据中国国家教委统计,1987年中国在西欧19国的留学生和进修人员为6831名,这19国在华的留学生为599名。到1990年中国在这些国家的公派留学生已达12431名。在文化交流方面,每年中国同上述国家都有大批舞蹈、戏剧、音乐、体育及其它文化团体互访互演,如1987年,西欧国家来华访问、演出、举办展览的共有61起,中国赴西欧访问、演出、展览的共71起。

这10年中,中国和上述国家关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经贸关系中,中国方面还有较大的贸易逆差。在政治关系中,某些工业发达国家利用“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在台湾问题上,向台湾出售武器,提升台欧关系中的政治规格。到1989年,中国国内发生“****”事件,这些西方国家追随美国对中国进行所谓“制裁”,致使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双边关系出现倒退。这是不符合西欧、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人民根本利益的,不利于这些国家和中国长远关系的发展。中国政府认为,走上改革开放道路的中国和西欧等工业发达国家在政治、经济、技术、贸易上的合作前途十分广阔,只要双方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平等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和西欧等工业发达国家的双边关系会在原有的良好基础上迅速恢复并更快地发展。

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双边关系不断发展。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属于第三世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中,始终奉行重视加强同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真诚援助、互相尊重、平等互利的外交政策。在国际政治斗争中,中国和第三世界站在一起肩负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促进经济共同繁荣的崇高使命。中国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正义事业。中国支持第三世界提出的改革旧的不合理的政治经济秩序的要求,并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在这10年中,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继续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在发展与非洲国家经济技术合作方面提出了“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发展和拉美国家经济技术合作方面提出了“和平友好、互相支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江****主席提出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三条原则:即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支持这些国家维护政治、经济权益的正义事业;不把自己的做法强加于人。由于中国重视和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并希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所以,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互访频繁。来华访问的发展中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在1982年有20位,1983年有14位,1984年有19位,1985年有25位,1986年有13位,1987年有19位,1988年有21位,1989年有19位。中国领导人也访问了许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这些互访对推动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双边关系的发展,加强在国际政治中的相互支持起了很好的作用。

中国非常注意同发展中国家广泛地发展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签订了为数众多的双边协定、议定书和换文等,尽可能多地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到1985年为止,中国已同80多个第三世界国家建立了经济援助关系,共建成了1000多个各种项目,已同52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签订了1800多项合作项目的协议,总金额达30多亿美元。同22个国家和地区兴办了70多项合营企业。1988年,中国同104个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总额为139.56亿美元。在这个阶段,中国向第三世界国家援助的工作重点也从过去的单纯提供援助转到互利基础上的经济技术合作,并提出“守约、保质、重义、薄利”八字方针,因此,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科技合作前景更加广阔。

从1980年到1989年上半年,第三世界国家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增加了18个。到此为止,全世界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共139个,其中第三世界国家就达到了10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