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20世纪的中国(对外关系卷)
2701000000079

第79章 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和工业发达国家关系的全面发展

一、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友好关系的全面发展

1.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纷纷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1972年,中国外交获得空前突破之后,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也有了巨大的发展。中国和更多的第三世界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为发展和第三世界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首先,中国和亚洲国家的关系取得大发展。1972年10月,中国和马尔代夫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1974年5月,和东南亚邻国马来西亚建立外交关系。1975年6月,和东南亚邻国菲律宾建立外交关系。同年7月,和近邻泰国建立外交关系。10月,和南亚国家孟加拉国建交。1977年4月和5月,分别和中东的约旦、阿曼和苏丹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关系在60年代稳步发展的基础上,这段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1972年起,中国陆续和毛里求斯、多哥共和国、马达加斯加民主共和国、乍得共和国、布基纳法索、几内亚比绍共和国、加蓬共和国、尼日尔共和国、冈比亚共和国、博茨瓦纳共和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科摩罗、佛得角共和国、塞舌尔共和国、利比里亚共和国、大阿拉伯利比亚社会主义民众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和非洲的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促进了中国和这些国家友好关系的发展。

中国和拉丁美洲及大洋洲国家的关系有了长足的进步。1972年2月,中国和拉美大国墨西哥和阿根廷建立外交关系。同年6月和圭亚那合作共和国、11月和牙买加、1974年6月和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及委内瑞拉共和国、1977年5月和巴巴多斯建立外交关系。1975年11月和1976年10月,中国分别和大洋洲的斐济、西萨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建立了外交关系。使中国和拉美、大洋洲国家的关系发展得到政治上的保证。

中国和第三世界的30多个国家在短短七八年的时间里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反映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不断完善,反映了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政治上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趋势。中国和第三世界建立外交关系后,中国领导人和高级官员到这些国家进行访问,对加强接触、增进了解起了重要作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著名政治活动家和高级官员更是纷纷来华访问,相互交流,带来了第三世界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兄弟情谊,使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友好关系不断发展。

2.中国支持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和维护国家主权、发展经济的正义斗争

70年代后,虽然大多数国家都已经获得民族独立,但仍然面临着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严重斗争的任务。对于第三世界只要是争取和捍卫自己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反对外来干涉和侵略,维护本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和稳定的行动,中国都给予坚决的支持。例如,中国坚决支持朝鲜实现祖国自立、和平、统一的努力,主张让朝鲜问题在排除外来干涉的情况下由朝鲜人民自己来解决。中国坚决反对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入侵柬埔寨和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中国坚决支持阿拉伯人民和巴勒斯坦人民收回失地和恢复民族权利的正义斗争,始终反对以色列在美国支持下变本加厉推行侵略和扩张政策,同时明确表示中国并不反对犹太民族和以色列人民,也不赞成消灭以色列这个国家,只是反对以色列的扩张主义行径。中国支持非洲的安哥拉、莫桑比克、几内亚比绍、津巴布韦、纳米比亚等国家的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以及南非人民反对种族主义统治的斗争,为他们提供政治上、道义上的支持和力所能及的物质援助。对拉丁美洲、大洋洲等第三世界国家,中国始终支持当地国家和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外来干涉的正义斗争。

70年代以后,第三世界国家民族独立运动日益向经济领域深入发展。他们强烈要求发展民族经济、维护本民族经济权益,打破多少年来压迫剥削穷国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建立起国际经济新秩序。对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正义要求,中国大力支持。

1974年4月,在联合国召开的第六届特别大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中国******副总理******指出:“一个国家的人民取得政治独立,这只是走了第一步,还必须巩固这个独立;归根到底,政治独立和经济独立是不可分的。没有政治独立,就不可能获得经济独立,而没有经济独立,一个国家的独立就是不完全、不巩固的。”对于第三世界从70年代初开始维护发展中国家基本权利,例如有拉丁美洲国家带头发起的维护海洋权、宣布200海里主权和管辖权范围的斗争;对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以后,石油输出国组织中的阿拉伯产油国掀起的石油斗争等,******副总理代表中国表示坚决支持。他说:“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该建立在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国际经济事务应该由世界各国共同来管,而不应该由少数国家来垄断。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参与决定国际贸易、货币、航运等方面的大事。发展中国家对自己的自然资源应该享有和行使永久主权,他们要求改善对外贸易条件应该予以满足,他们建立的各种原料输出国组织应该得到支持。”

中国和广大第三世界共同提出改革极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对第三世界国家加速发展民族经济有重大意义,并推动了这一领域的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如联合国第六届特别大会就通过了《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

二、中国和工业发达国家关系的发展

1.中国和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建立外交关系

在1972年以前,中国和西欧一批工业发达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但其余的一大批国家是在这一时期完成建交任务的。

中国和英国、中国和荷兰过去建立的是代办级非正式外交关系。1971年,英国向中国表示愿意撤销它在台湾淡水设置的领事馆,并改变它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态度,希望就两国外交关系升格问题进行谈判。1972年3月,中英达成了正式建交的协议,并发表建交联合公报,英国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荷兰在1971年第26届特别联大上投票支持中国恢复代表权,经过谈判,中荷于1972年5月达成建交协议,荷兰表示尊重中国关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的立场,并重申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中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1964年曾就两国建交问题有过接触。1970年1月,联邦德国外交部主管中国事务的官员又表示愿意和中国外交部就双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会谈。基辛格首次访华后,联邦德国各界要求同中国建交的呼吁日益高涨。1972年7月,联邦德国议会外交委员会主席、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施罗德访华。周总理亲自会见了他,双方都认为两国建交的条件已经成熟。双方签署了一项促进两国早日建交的书面谅解。此后,中德两国外交部官员通过各种渠道的进一步磋商,于同年9月在波恩草签了建交公报。10月,联邦德国外交部长谢尔访华,双方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建交公报。

1972年11月,卢森堡在表示愿意同中国谈判建交,拒绝台湾当局原“驻比利时大使馆”迁到卢森堡办公,声明不维持同台湾当局的外交与领事关系,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后,双方谈判代表达成协议,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这样,在当时欧洲经济共同体9国中,除爱尔兰外都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欧洲经济共同体不少成员国的官方人士都希望中国能同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1974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向中国递送“同共同体贸易国家贸易协定大纲”,建议同中国签订贸易协定。1975年5月,欧洲经济共同体委员会副主席索姆斯访华,同中国外交部部长乔冠华达成一致协议,中国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

葡萄牙1971年在第26届联大投票赞成恢复中国的席位,并表示希望同中国建交。1974年,葡萄牙独裁政权被推翻后,1975年1月,新政府发表声明: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澳门领地问题可进行谈判,而在谈判前,葡萄牙政府保证严格尊重住在澳门的中国居民的权利。1975年以后,葡萄牙停止了在非洲的殖民战争,承认非洲各葡属殖民地的独立。1979年2月,中葡就建交问题达成了协议,并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会谈纪要,中葡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9年6月,中国和爱尔兰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这样,到70年代末,除了安道尔、列支敦士登、摩纳哥、梵蒂冈以外,中国同所有西欧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澳大利亚工党在1971年4月就在国会上要求政府采取行动承认中国。7月,工党领袖惠特拉姆访华时对中国外交部代部长姬鹏飞说,澳大利亚工党从1955年以来,就一直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支持中国加入联合国。1972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惠特拉姆出任总理。12月21日,中澳发表联合公报,澳大利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中澳当天起建立外交关系。

1972年新西兰工党上台,开始同中国进行建交谈判,12月21日,中、新发表建交公报,决定从22日起建立外交关系。

2.中国同西欧、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政治经济关系的不断发展

70年代,中国和工业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关系不断发展,高层往来加强。1973年9月11日至17日,法国总统蓬皮杜到中国访问,这是西欧大国中第一位应邀访华的国家元首。同年10月10日至17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来华访问,******总理对他说:“加拿大是70年代首先承认我们的国家,支持我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影响很大。”这次访华中,中加签署了贸易协定。同年10月31日至11月4日,澳大利亚总理惠特拉姆访华。1975年10月29日,联邦德国总理施密特访华。1976年4月28日至5月5日,新西兰总理马尔登访华。同年6月20日至27日,澳大利亚总理马尔科姆·弗雷泽访华。1978年1月19日至24日,法国总理巴尔访华。同年6月16日至21日,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访问中国。

中国高级领导人也去这些国家进行访问。如******副总理1975年访问了法国。******1979年访问了法国、联邦德国、英国和意大利。在双方领导人的互访过程中,就重大国际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在不少问题上有相同或相似的观点。中国方面认为两个超级大国在加紧争夺,形势紧张,存在爆发大战的危险性。西欧领导人认为大战估计一时打不起来,但也认为对国际形势过分乐观是危险的,应有所准备。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支持西欧、加、澳、新等国独立、自强、加强团结,反对霸权主义。

在双方领导人相互接触过程中,都希望能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中发展关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在这个时期,中国同西欧、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在经济、贸易、科技、文化、航空、海运、体育等许多领域都签订了合作协定,双边往来发展迅速,领域扩大,为80年代的友好关系开辟了广泛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