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20世纪的中国(对外关系卷)
2701000000001

第1章 进入20世纪时中国所处的国际形势和地位

一、中国沦为世界上最大的半殖民地国家

1900年,世界进入新的世纪——20世纪。

但是,东方文明古国中国是在极端屈辱和灾难深重之中进入20世纪的。

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曾经在人类历史上创造过辉煌的古代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在帝国主义侵略之前,领土面积近1300万平方公里。中国土地辽阔,名山大川分布其中;气候复杂,寒、温、热带都有;物产繁多,矿产富饶。中华民族在中国大地上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据清朝道光28年(1849年)统计,全国人口为4.26亿多人。中华各民族团结和睦,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发展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5千年的文明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4千年。中国各族人民曾经创造了世界上最领先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四大发明为世所公认,万里长城、大运河世界罕见,瓷器、茶叶、丝绸从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地;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出现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对人类文明进步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

从2千多年前中国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以后,中国一直是历史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中国历代的对外关系,直到明朝中叶以前都处于主动地位。从宋代以后,中国封建制度内的资本主义萌芽也在缓慢生长。但是,这一缓慢变化的历史进程到1840年,被从万里之遥到处开拓殖民地的资本主义国家用炮火、刀剑拦腰斩断了。

从17世纪起率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英国、法国等,为资本主义早期发展规律所推动,妄图变世界各国为资本主义的殖民地。从18世纪中期开始,人口众多、地大物博的中国就成为英国殖民者最大的掠夺目标,在用尽各种手段,包括鸦片贸易侵入中国失败之后,终于决定发动侵华战争来直接打开中国大门。在鸦片战争持续两年多之后,英国终于用炮火强迫清王朝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屈辱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法、俄、美等资本主义国家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始了中国沦为资本主义半殖民地的过程。但是,资本主义列强并不满足,为了不断扩大侵略,列强又对清政府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特别是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这一切迫使中国一步一步陷入深渊。每次侵略战争的结果,都以清王朝妥协投降而告终。到19世纪末,清政府被迫向俄、日、英等列强割让土地近200万平方公里,赔款3亿万两白银。此时的中国已沦为世界上最大的半殖民地国家。

二、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9世纪末,更大的民族危机降临到中华民族头上。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推动,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纷纷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这一过渡阶段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本完成的。在资本主义主要国家垄断集团和金融资本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也已代替商品输出而居于首要地位。这种情况使帝国主义国家迫切谋求海外扩张,争夺海外殖民地。在这一大趋势下,1894年中国被一个新兴的东方小国日本所战败,在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覆没和湘、淮军的一触即溃,使清政府的腐败暴露无遗,这就使中国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鲸吞的重要目标。从甲午战争到1899年(清光绪25年),帝国主义各国凭借日本在《马关条约》中所窃取的从事商业、工艺、制作等特权,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竞相掠取在华投资修筑铁路权,争先恐后在中国开办银行,创建工矿企业,进而霸占租借地,划分所谓势力范围,兴起了一股瓜分中国的狂潮。

沙俄在这股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起了极其恶劣的作用。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中,仅在19世纪的几十年时间内,沙俄就趁清王朝衰落之际,通过《中俄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行从中国割占了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1895年,中国被新兴的日本打败,李鸿章在日本马关与日本政府代表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中割让辽东半岛一条就使早对中国东北垂涎三尺的沙俄感到极大震动,沙俄认为,日本将威胁沙俄传统的势力范围。于是,便联合德国和法国予以干涉,强迫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使之归还清政府。由于以俄为首的三国干涉还辽,心怀叵测的俄国在清政府眼中就成了中国的“救星”。清政府幻想依靠沙俄来牵制列强,为了表示“友好”,1896年3月派遣李鸿章出使俄国,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在这期间,李鸿章屈从于沙皇政府的威逼利诱,与之签订了《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该密约中同意俄国人修筑铁路经过中国的黑龙江、吉林直达海参崴,而且同意如遇紧急之事,俄国军舰可以驶入所有中国港口。1897年12月,沙俄又以“监视德国”、“保护中国”为借口,将军舰开进旅顺口。1898年3月,沙俄强迫清政府与之订立《旅大租地条约》,条约除了使俄国成为“旅顺口、大连湾及附近水面”的主人以外,又使俄国人有权从大连湾修筑一条铁路干线以连接在1896年《********》中所规定的那条横越满洲地区的铁路干线。这样,不但清政府付出了3千万两赎回来的辽东半岛,而且整个满洲即中国的东北地区,实际上都落到了沙皇俄国的控制之下。

德国是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在进入中国后,大块的地区都被老牌的殖民国家所控制,这令它极为不满,千方百计地谋求在中国的利益。1895年10月,德国要求设立天津、汉口两块租借地作为干涉还辽的报酬。1896年12月,德国得寸进尺,向总理衙门指名索取山东胶州湾,进驻胶州城。1898年3月,强使总理衙门同意签订《胶澳租界条约》。根据该条约,德国不但使其对胶州湾的占领合法化,而且规定德国军队可以随时进驻胶州湾沿岸100华里以内地区。而中国政府如果要在这一地区颁布行政命令,派驻军队,须事先取得德国的同意。同时,德国还取得了在山东境内修筑铁路和开采矿产的特权。从此,胶州地区成了德国的殖民地,整个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与此同时,法国也加紧在中国南方扩展势力。它在参与三国干涉还辽和俄法大借款时,已经迫使清政府订立了有利于法国进一步侵入云南、广西的补充条款(对于中法战争后订立的有关条约的补充)。这使它除进一步取得某些商务特权外,还取得了云南、广西的矿产开采权和把它在越南的铁路延伸到广西境内的权利,从而确立了法国在西南三省的影响势力范围,西南三省于是成了法国向中国进行政治、军事、经济渗透的据点。1897年2月,清政府又应法国方面的要求,宣布“海南岛决不割让与他国”,承认了法国在海南岛享有特殊权利。1898年,法国又趁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强占旅顺、大连之机,以“保存均势”为名向总理衙门提出4项无理要求。即不得将云南、广西、广东等省让与他国;中国邮政局总管由法国人充任;由法国修筑自越南至云南昆明间的铁路;把中国南部海岸的广州湾(今湛江港)租借给法国。懦弱无能的清政府照例不敢违抗,对这些无理要求在原则上给予承认。1899年11月,在法国军舰入港威胁下,被迫缔结了中法《广州湾租界条约》。

就在此时,最早的侵华国家——英国政府认为,俄、法等国在华势力的迅猛扩张,威胁了自己的在华利益。为维持其在华势力的优势,便于1898年2月向总理衙门提出了关于长江沿岸不得割让他人的照会。《中俄旅大租约》签署后的翌日,英国便向清政府要求租借威海卫,以与俄国在渤海湾对峙。1898年7月在北京签订了《订租威海卫专条》,将山东威海卫及附近海域租与英国。同年在清政府原则上同意把广州湾租借给法国之际,英国又提出租借香港对岸的九龙半岛的要求。6月,由李鸿章经手,完全按照英国的旨意,签订了关于租借九龙的条约,强租九龙半岛199年,并不付1分钱租金。

在“甲午战争”一战得胜、大发战争横财的日本,由于得到了相当于日本30年政府收入的战争赔款,实力大为膨胀。在中日甲午战争后最初几年间,当英、俄、法、德4国任意宰割中国的时候,日本正在消化其所占领的台湾,并且以从中国得到的巨额战争赔款来壮大自己,加紧发展军事力量。虽然它被迫吐出了辽东半岛,但仍以贪婪的目光盯着中国大陆。1898年4月,日本正式向总理衙门提出不把福建割让或借与他国的要求,也就是要把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作为它的势力范围。

在这个过程中,当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美国来到中国时,这里已被几个殖民国家所占,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为了使美国资本打进中国,进一步使中国变成美国的殖民地,美国提出了为其侵华需要服务的“门户开放”政策。

1899年(清光绪25年)9月6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列强各国首次提出了“门户开放”的主张,并以照会的形式先后呈送英、俄、德、法、日、意六国政府。所谓“门户开放”政策的基本内容是:

1.各国在中国的任何所谓势力范围或租借地内的投资事业或任何既得利益,他国不得干涉。

2.各国运往上述势力范围内各口岸的货物,均按中国现行关税率收税,税款概归中国政府征收。

3.各国对于进入自己势力范围内的他国船舶,不得征高于本国船舶的港口税,在其势力范围内所建筑、控制或经营的铁路上运输他国货物时,不得征收高于本国商品的运费。

此外,还要求各列强在北京采取一致行动,以赞助为巩固清政府及维持中国完整所急需的行政改革。

1900年7月3日,八国联军已攻占大沽,严重威胁京津地区,沙俄又大举入侵中国东北。这时,美国政府向各国发出第二个关于“门户开放”政策的照会,除了重申“机会均等”的原则外,又提出“保持中国领土与行政的实体,保护各友邦受条约和国际法所保障的一切权利,并维护各国在中国各地平等公正贸易之原则”一项。将这些内容归纳起来,简单地说就是:在经济上准予美国在各国的势力范围内利益均沾;在政治上列强联合支持作为其侵华工具的清政府。由于“门户开放”政策并不反对列强继续在华进行侵略扩张,因此各国政府对于美国的建议,都表示了基本上予以肯定的态度。1899年9月29日,英国外交大臣索士培里向美国驻英大使发出复照,表示英国始终拥护各商业企业利益均沾的政策,毫无放弃此政策的意向。接着,法国外交部通知各国必须共同执行;日本外务大臣青木也表示,倘使其他有关系国承认该项原则,则日本决不犹豫,赞同美国公平正当的创议。德、俄两国政府也都如此表态。上述列强对美国的复照有一共同之点,即都以其他有关系国表示接受这项建议为条件,因为他们担心他国势力渗入自己的利益范围,而自己不能分享他国势力范围内的权益。

“门户开放”政策是从美国殖民利益出发提出的,是中国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狂潮中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发生矛盾的产物,它并未阻止帝国主义侵略进程的加深,更未减缓中华民族危机的加重。

三、面临亡国危险的清政府风雨飘摇

到19世纪末,统治中国的清王朝已经到了它的统治末期。

清朝政府是由处于中国东北的中华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清王朝在经过几十年战争之后于1644年定都北京,建立清王朝。这个政权在维护中国版图、抵御外来势力侵略方面,在18世纪前基本上尽到了责任。但由于这个政权既要维护满族少数民族上层统治者利益,又害怕统治不了广大的中华民族,因此采取了封建****方法的统治政策。在长达200多年的历史中,压制一切使中国政治和社会有所进步的趋势,一味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地位。这使中国失去了进步的动力,在和西方的竞争中,中华民族落后了,衰落了。

在1840年以后,在以英国为首的西方殖民者依仗船坚炮利侵略中国时,清王朝不能采取有效的自强措施,而是继续排斥人民和压制人民。在西方强列的炮火逼迫下,顺从帝国主义的意愿,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据不完全统计,主要帝国主义列强从1842年——1894年共有英国、美国、法国、瑞典、挪威、俄国、德国、丹麦、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奥地利、秘鲁、葡萄牙、西班牙、巴西等国在中国享有片面最惠国的待遇。在西方侵略者的重压下,清王朝统治者为维护一己之统治,在对外关系上不断地割地、赔款,妥协退让。而对广大人民对外国侵略者的反抗斗争,清政府总是曲意迎合外国侵略者的意愿,进行镇压控制。而对于像太平天国这样近代的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清政府又依靠列强的支持,采取残酷镇压政策。所以,到了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时的清王朝政府,完全是一个卖国的、极端腐败的、扼杀中国生机的垂死政府。在清政府的统治下,人民受到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侵略的双重压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依靠清政府这样的政权根本不可能保护中国权益和进步,它只能是帝国主义侵略和奴役中国人民的工具。

进入20世纪时,展现在中华民族面前的是一片濒临灭亡、悲惨黯淡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