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城下有一条大河,叫北大河,原名叫呼蚕水。这条大河的河床宽有一千米,深有一百米。它从祁连山蜿蜒而下,像从山上飘到山下的一条淡蓝色的绸带。祁连山顶常年积雪,不断融化,便形成了这条河,由于山顶的积雪经常和天上飘浮的白云叠在一起,于是便有了呼蚕水自天上来的传说。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国家很穷,人们整日过着衣不遮体,食不饱腹的日子。有一天,一个叫塞琉古的小伙子在街上看到一个人穿的衣服五光十色,闪闪发光,塞琉古就好奇地去问:“先生,你这衣服是用太阳光芒织成的吧?”那人笑笑说:“太阳光尽管有七种颜色,可不能织衣服,我穿的是丝绸,是一种叫蚕的小虫子吃了桑树上的叶子后,吐出的丝织成的。”
塞琉古想,我们国家满山遍野都是桑树,要是能有蚕,我们也就能织成这样的五彩衣,那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富起来,想到此,他又追上去问:“先生,哪里有蚕?”那人说:“中国,只有中国有。”
塞琉古从小就听说过中国,那是东方一个古老的国家,他决心要到中国去,把蚕种带回来。他凑集了一些钱财便出发了。穿沙漠,越河流,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中国。他在中国,用一年的工夫,学会了养蚕;用一年的工夫学会了缫丝;又用了一年的工夫学会了织绸。三年以后,他向师傅求得了巴掌大的一纸蚕卵。他要回国了,师傅很同情他,告诉他:“蚕丝是中国的宝物,皇帝有旨,任何人不得把蚕丝技术外传,嘉峪关卡盘查极严,你带着蚕卵是决出不了关的。”塞琉古一听作了难。他的国家在嘉峪关的西边,要回国,嘉峪关也是必经之路。塞琉古恳求师傅出个好主意,能让他把蚕种带回去。师傅想了许多天,才对他说:“要想出关,就得借助一个字。”塞琉古问什么字?师傅用小棍在地上大大写了个“风”字,塞琉古记下后,便上路了。到了嘉峪关才看到关卡查得果然极严,不要说蚕了,就是一泣沙子也休想带出去。这时他真的发愁了,愁得他三天没合一下眼。师傅写的那个“风”字,到底是何意,他反复琢磨也弄不明白。这天他刚睡着,就被一阵风惊醒,塞琉古脑子一下开了窍,师傅不是叫我借助于风么。对,把蚕纸吹过关去,他试了试风向,果然东风。他高兴极了,当时便打点东西,快到关卡时,他把蚕纸一扔,风卷着蚕纸打了个旋儿,便飞上了天,越过城门,一直向西刮去。塞琉古通过关卡,出了城,跑呀,跑呀,却怎么也找不见蚕纸了,塞琉古急得哭了起来。正在这时,只听有人呼唤,“蚕呀,蚕呀!”塞琉古寻声望去,原来是一条河里发出的声音。塞琉古便跟着河向前跑去。跑呀,跑呀,塞硫古实在跑不动了’刚要歇下来,河水便又唤道:“蚕呀,蚕呀!”就这样,塞硫古跑了三天三夜,河水终于呼着“蚕呀,蚕呀”停了下来,塞硫古也只好停了下来。就在这时,他看到地上有许多小点闪着光,像天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塞硫古拾起一看,正是自己那张蚕纸。塞硫古高兴极了,当他想到是大河引他找到了蚕纸,要感谢大河时,河水早已呼着“蚕呀,蚕呀”一蹦一跳地向西回跑了。
塞硫古向着奔腾的大河虔城地深深地鞠了一个躬说:“呼蚕水呀,呼蚕水呀,我永远忘不了你的恩情。”
从此,这条本来没有名字的大河便叫“呼蚕水”了。
(张天和 讲述 嘉峪关市志办 焦炳琨 焦巍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