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军长征在天水
2698500000008

第8章 难忘征程(1)

·历史的回顾………………徐向前

·回顾长征………………刘伯承

·红二、六军团长征记………肖克

·长征路上筹粮……………徐国珍

·胜利会师……………………董邦

历史的回顾

徐向前

[徐向前: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1955年授元帅军衔,1990年逝世。]

七月初①,二、四方面军在甘孜地区胜利会合。朱德、张国焘、陈昌浩从炉霍去甘孜,会见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王震等同志。我因要带中纵队先行北上,留在炉霍布置出发事宜,没有参加会见。

按照原定的北进部署,二、四方面军分三路纵队陆续开拔。集结在炉霍地区的九军、四军十二师和独立师、三十一军九十三师及方面军总部为中央纵队,由我率领,七月二日出动,经让倘、查理寺、毛儿盖向包座前进。集结在甘孜地区的四军十师和十一师、三十军八十八师、三十二军(会合后即编入二方面军)及二方面军为左纵队,由朱总司令率领,七月三日出动,经东谷、西倾寺、阿坝向包座、班佑前进。集结在绥靖、崇化地区的五军及三十一军九十一师为右纵队,由董振堂率领,经卓克基、马塘向毛儿盖、包座前进。

这次北上,目的很明确。正如方面军总部六月二十九日发布的政治命令中指出的,“党目前的战略方针是在创造西北广大与巩固抗日根据地(按,应为创造与巩固西北广大抗日根据地)任务之下,主力红军首先向松潘甘南行动,消灭该地区之敌王均、毛炳文部,进而与一方面军呼应,横扫而东援,(策)应两广,坚决抗日,扩大与加深民族革命战争,争取全中国人民苏维埃的胜利”。因而,广大指战员兴高采烈,精神焕发,勇气倍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军顶烈日,战饥疲,越高山,第三次过草地,经近一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胜利到达包座地区。

任弼时同志异常关心全党全军的团结。他到甘孜后,即与朱德、张国焘、陈昌浩等人交谈,了解张国焘与中央发生分裂的经过,以便找出圆满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消除隔阂,促进党和红军的团结。在草地里,他同我第一次见面,就询问这方面的情况,征求我的意见。并说,他已向中央建议召开六中全会,请共产国际派代表参加,从原则上解决以往的分歧。我赞同他的倡议,讲了几点看法:(一)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北上方针是正确的。自己当时没有跟中央走,是不想把四方面军分成两半。(二)大敌当前,团结为重,张国焘另立中央,很不应该,党内有分歧可以慢慢地谈嘛!但是我说话他不听,朱老总的话他也不听,现在取消了“中央”,对团结有利。北进期间,最好不谈往事,免得引起新的争端。(三)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我们很高兴。但中央有的同志说四方面军是军阀呀,土匪呀,逃跑呀,政治落后呀,太过分了,伤害了四方面军的感情。我和四方面军许多指战员都想不通。(四)我们从参加革命起,就表态拥护第三国际,臂章上也是那样写着的。由共产国际出面解决以往的分歧,我赞成。弼时同志很高兴,表示一定要在这方面作出努力。他给我的印象,冷静、诚恳,对促进党和红军的团结,充满信心。任弼时同志的这种态度,在八月九日他给贺龙、关向应、肖克、甘泗淇同志的信中,有充分的反映,“我这次随朱、张等行动,力求了解过去一、四方面军会合时的党内争论问题,并努力促成我党的完全团结一致,我与朱(德)、张(国焘)、刘(伯承)、向前、傅钟、卓然等同志的谈话,大家对党在组织上的统一,建立最高集体集权领导是认为迫切重要的问题,陕北同志亦同样是认为迫切需要的,在这一基础上我党团结一致想可能得到顺利的成功。我对陕北同志建议召集中央全体会议(在一、二、四方面军靠近和会合时),已得他们的同意。现国际正讨论这一问题,大概是可能批准这一次会议的召集。我现在正在这边同志中要求他们将来在六中全会上很(作)客观冷静正确的自我批评。根据目前形势与党的策略路线决议基础,重新估计过去,中央领导的六中全会应着重在目前形势与战斗任务上的讨论,对粉碎五次‘围剿’斗争经验只须在主要问题上提出原则上的讨论,而应避免一些枝节不甚重要而且争论也无良好结果的小问题。”弼时同志做的这些工作,对促进党和红军的团结,有重要作用。

甘南的守敌,是王均、毛炳文、鲁大昌等部。为阻止我军前进,王均第三军之第七、第十二师在文县、武都、天水、西固,毛炳文三十七军之第八、第二十四师在陇西、定西,鲁大昌新编十四师在岷州、洮州、西固分别固防,企图构成西固至洮州、天水至兰州两道封锁线。在青海方向,则由敌新编第二军马步芳部扼守循化至贵德和新城至湟源一线,防止红军西进。八月初,我们制定了《岷(州)洮(州)西(固)战役计划》,经红军总部批准实施。我军的具体部署是:以四方面军之三十军、九军、五军组成第一纵队,主力由包座经俄界、旺藏寺出哈达铺攻击岷州,一部取道白骨寺、瓜咱城相机夺取西固,向武都方向佯动;以四军、三十一军组成第二纵队,夺取洮州旧城,而后主力向临洮方向活动,一部向夏河、临夏发展,以保障左侧安全;以二方面军为第三纵队,出哈达铺,策应第一、二两纵队。这一战役行动,以先机取得岷、洮、西地区,主力向兰州、天水方向进展,会合一方面军为主要目的。

八月五日,我军从包座地区出发,向甘南挺进。九日,一纵队之八十八师抢占天险腊子口。十日,八十九师攻占大草滩、哈达铺,歼敌千余人。继后,我率三十军一部进克漳县,陈昌浩指挥九军、五军围攻岷州。在此同时,第二纵队之四军经野狐桥、新堡向洮州旧城进攻,十师克旧城,十二师占洮州,并继向临洮方向发展。十师占洮州旧城后,遭马步芳骑兵旅猛烈进攻,激战一周,将敌击退。下旬,八十九师克渭源。唯岷州鲁大昌部凭坚死守,我军久攻未下。我率前敌指挥部驻漳县,陈昌浩在岷州前线,红军总司令部驻岷州三十里铺。

进入甘南,我们才知道党中央与张学良有个通盘计划。这个计划,是根据日本帝国主义者进逼绥远和蒋介石处理两广事件尚未脱手的形势,以首先造成西北的抗日局面,逼蒋抗日为出发点而制定的。其要点为:

第一,一、二、四三个方面军有配合东北军打通苏联、巩固内部、出兵绥远、建立西北国防政府之任务。由此任务之执行,以配合推动全国统一战线的形成,达到大规模抗日战争的目的。根据一、二、四方面军会合西北,东北军与我们联盟,日本指挥蒙伪军进攻绥远、内蒙,企图割断中苏关系及蒋介石注意西南而暂时无法顾及西北等情况,上述任务可能而且必须在较短时间内实行之。

第二,打通苏联为实现全国抗日战争,首先是造成西北抗日新局面的主要一环。打通苏联分两步走。第一步,配合东北军进据甘西。二、四方面军尽可能夺取岷州,以甘南为临时根据地,休整补充。继而以有力一部出陇西,攻击毛炳文部,威胁兰州,以便东北军于学忠部三个师向兰州这一战略枢纽地带集中;另以有力一部出夏河,攻击河州,威胁青海,吸引河西走廊马步芳部东援,以便东北军乘虚接防甘、凉、肃三州,接通新疆。这一步骤,约一个半月内实现之。第二步,三个方面军合力夺取宁夏。第一步骤实现后,一、二、四方面军在甘北会合。十二月起,以一个方面军留守陕甘宁苏区,两个方面军趁结冰期西渡黄河,消灭马鸿逵部,占领宁夏,完成从北面接通苏联的任务。

第三,巩固内部,形成陕、甘、宁、青四省的抗日革命发展新阶段。任务包括,新老革命根据地及红军的巩固与扩大,使之成为西北局面的坚强领导中枢;东北军的加强;陕、甘、宁、青各部统一战线的完成,反动分子的肃清,民主纲领的初步实现等。

第四,东北军与红军联合组成抗日先锋军,出师绥远,抵御日伪军的进攻,推动全国抗日运动的发展。

第五,与南京政府谈判,逼蒋抗日,争取停止内战,一致对敌。为此,我军目前暂不出河南,实行“你不来攻,我不去打”的策略,如蒋介石派兵来攻,则一面坚决作战,一面争取议和。

根据中央上述战略行动计划,西北局放弃了原定乘虚向东南发展的作战企图,作出了二、四方面军在甘南建立临时根据地的部署。为攻克岷州,陈昌浩指挥九军、五军连日攻城,部队伤亡不小,但未获进展。我四军一部克渭源,三十军一部逼近陇西,造成了威胁兰州的态势。

东北军那边,迟迟不见动作,不知是何缘故。八月下旬,中央来电征求西北局领导人的意见,依据现时力量,假如以二方面军在甘南、甘中策应,而以四方面军独立进取青海及甘西,联系新疆边境,四方面军有无充分把握?如在冰期前西渡黄河,能否解决渡河工具?张国焘打电话来,征求我的意见。我答复说,问题不大,四方面军有这个力量夺取甘西。事后,我即着参谋人员搜集河西的地形、民情资料,考虑出青马敌后,进据河西走廊的问题。

八月底,中央鉴于蒋介石在解决两广事件后,已令胡宗南部回开兰州,并有分化东北军、撤换张学良的企图,因而变更了原来的行动计划。

新的行动方针,要求把甘南发展为战略根据地之一,与巩固和发展陕南根据地和陕甘北根据地相呼应,并迫使胡宗南部停止于甘肃以东,准备冬季打通苏联。九至十一月的具体部署是:一方面军以一部主力南下,占领海原、靖远、固原及其以南地区;四方面军控制甘南,尽可能取得岷州、武山、通渭地区;二方面军速向陕甘南交界地区出动。中央指出:“三个方面军的行动中,以二方面军向东行动最关重要。”一方面是吸引从郑州回开甘肃的胡宗南部钟松旅于陕甘交界,使之无法西进,威胁和控制兰州;另一方面又可伺机给王均部以打击,把陕南与甘南的根据地联系起来。据此,我三十一军九十三师北出,于九月七日占领通渭;红一方面军一师,由聂荣臻、左权、陈赓率领南下,直插静宁、隆德地区,逼近西兰公路;二方面军于哈达铺地区东出,九月一目占领礼县,继向陕甘边发展,连克成县、徽县、两当、康县等城。任弼时同志去二方面军随军行动,刘伯承同志亦调往二方面军工作。

这时,中央又将陕甘宁根据地的困难情况向我们作了通报。“陕甘宁苏区版图颇大,东西长约一千二百余里,南北亦六百里,现有盐池、定边、靖边、安定、安塞、延川、保安、环县、豫旺九城在我手中”。“各县论地情则山多、沟深、林稀、水缺、土质松,人户少,交通运输不便,不宜大部队运动。人口总数只四十余万,苏区内当红军的已超过三万。物产一般贫乏,农产除小米外,小麦及杂粮均缺,不能供给大军久驻”。彭德怀也给我发过一个电报,内容和中央的电报差不多,我印象很深。我军在甘南占领的地区,人口约八十万,而陕甘宁根据地的人口,才四十余万,相比之下,我们的处境还好些。

西北局根据当时的情况,提出了两个战略行动方案,一是红军出西北,据黄河以西的甘宁青三省地区;二是出川、陕、豫、鄂。中央复示:“我们向国际提出亦是出西北与不得已时出东南两方案。”并称已派邓发同志经新疆向莫斯科,正等待共产国际批准。

为配合二方面军向陕甘行动,朱总司令和张国焘令四方面军抽出两个军,东出西和、礼县,消灭王均部。陈昌浩认为,派两个军出西、礼作用不大,不如集中主力于现地区,伺机北出通渭、静宁,与一方面军合力夹击西进的胡宗南部,更为有利。将来四方面军主力应向陇东北发展,与陇东南的二方面军呼应作战。为此,他从岷州前线,赶回三十里铺,与朱、张磋商。结果,于九月十三日共同向中央提出了新的作战方案。

电称:“我军为先机打破敌之既成计划,争取抗日友军,造成西北新局面,一、四方面军乘胡在西兰公路上运动之时机,协同消灭其一部。二、四方面军尽力阻止和迟滞胡敌西进。”具体部署为:“(一)我一方面军主力由海原、固原地区向静宁、会宁以北地区活动,南同四方面军在静、会段以袭击方式侧击运动之胡敌,并阻止其停止静宁以东。(二)我二方面军以主力在徽、两、凤以北地区,并以一部进到宝鸡活动,虚张声势,扬言:二、四方面军即直出汉中,一方面军(向南)会合,以牵制王均于天水地区相吸引胡敌不敢长驱西进为目的。二、四方面军除以九十三师主力即向静、会段以南地区活动外,以一部机动兵力集结陇西、武山,并适时以八团以上兵力打击静、会间之胡敌,相机打通一方面军。”

我仔细考虑了这个方案,认为主要问题是在西兰通道地区与敌决战,我们占不到便宜。据情报说,胡宗南的第一师、第十八师十八日即可抵咸阳,第四十三、四十七两师随后跟进,再加上王均第三军和毛炳文师及川军的兵力,敌优我劣的态势相当明显。而战场选在西兰公路附近,敌人运输方便,调兵迅速,我军南北夹击不成,反会遭到敌人的左右夹击。同时,三个方面军都向陕北集中,那里人口稀少,筹粮困难,不便大部队久驻,也是严重问题。因此,我向朱、张建议,以一部兵力速围马步芳的家乡河州,吸引马敌,主力乘虚从永靖以南的莲花渡过黄河,战据古浪、永登、红城子一带,与兰州的东北军配合,控制这一战略枢纽地区,休整补充,为策应一方面军西渡黄河,共取宁夏,打通苏联,创造有利条件。但是,我的建议没有被接受。

共产国际批准了红军夺取宁夏和甘西的计划。中央认为,第一步应由一、四方面军合力夺取宁夏;第二步进据甘西。鉴于一方面军兵力有限,需固守现有根据地,抽不出更多兵力与四方面军共同夹击胡敌,故决定派红一师向静宁、会宁一带出动,策应四方面军主力北进,控制以界石铺为中心的有利基点,在通渭、庄浪、静宁、会宁地区迎敌。九月十日,朱德、张国焘、陈昌浩发布了通庄静会战役纲领。我们开始行动,拟向静宁、会宁地区前进。这样一、四方面军主力南北夹击敌人的计划,就变成了四方面军北进,在西兰通道地区,独立迎击胡敌。我明白这一仗很难打,但准备硬着头皮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