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十五军包围天水城后,即发起攻城战斗。副军长徐海东亲率一个营,出天水北面向城内突击,消灭守敌一百多人,一举攻克天水北关。守城的敌人一面报警告急,一面凭借城防工事顽抗。红军几经突击,受到抗击,终未克城,遂于次日拂晓,退至西十里铺,以养精蓄锐,准备再举攻城。这时,驻守在甘谷、武山一带的敌第三军第十二师补充团闻讯后,即沿天靖山一线回援天水,驻守在清水的国民党第五十一军一一四师也迅速向天水进发。红二十五军面临两面夹击的危险,便放弃攻占天水的计划,撤至凤凰山、沿河镇(今天水市北道区新阳镇)一带,打垮了当地民团武装,击毙了国民党新编第一军军部秘书温庭杰,尔后决定乘胜渡过渭河,袭占秦安。
渭河是流经天水的大河,河水不深,但水流湍急。过河时,全军只有一只小木船,除了军指挥部几位领导同志和七名女护士乘船之外,其余人员均沿着一条绳子徒涉而过。过了渭河,红二十五军即向秦安开进。
红二十五军西出甘肃,袭击敌人的后方据点天水,使敌人异常恐慌。******于八月初连电陕军各部,“不分省界,跟踪追击”,并命令第五十一军于学忠部派一部向凤(县)徽(县)方向轻装截堵,以围歼红二十五军于两当一带。八月十日,******又通电各部,声称“查徐海东匪西窜原因在策应****,我军应采用内线作战要领,先以优势兵力迅速解决徐匪,再行以全力回击****”,命令薛岳、王均、于学忠、杨虎城等部,各抽一部兵力“统归朱绍良负责统一指挥”,对付红二十五军。于是,敌军一部由四川江油北上甘肃文县;一部东移天水原准备南下堵击中央红军的敌第六十师和中央补充第一旅也只好暂时滞留在文县碧口一带,以防红二十五军乘虚再击其后方。由此可见,红二十五军西出甘肃之举,确实打乱了敌人的部署,减轻了敌人对主力红军的压力。
红二十五军渡过渭河之后,遂沿千户、西川一线向秦安县城疾进。八月十一日十时进抵并包围了县城。当时,秦安县城仅有一百四十多人的保安队,守备薄弱。红军兵临城下,刚一发起攻击,伪县长杨天柱和保安队便拖枪溃逃。红二十五军进城后,立即打开县监狱,释放被关押的群众一百多人。接着在街头张贴标语,并在县城体育场召开群众大会,宣传红军的革命主张,当众枪决恶霸梁颜、马长世、王爵一等三人。为了扩大红军的政治影响,加强红军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红军还向到会者每人发了一块大洋。人民群众目睹红军军纪严明,除暴安良,纷纷称赞红军是人民的救星。此时,红二十五军入甘已经十天,但仍未探知中央红军的确切消息。省委负责人根据当时所处的情况,初步决定如果接不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就进军陕北,同******领导的红军会合。
八月十二日晨,红二十五军离开秦安,继续北上,以截断敌西兰公路交通,牵制敌人,继续配合中央红军的北上行动。十三日,红二十五军经通渭新景乡来到静宁王家堡子一带。十四日,逼近静宁县城,毙伤敌人数十名,守敌国民党新编第一军第十一旅十分惊慌,急电求援。从此,横贯陕甘两省的交通大动脉——西兰公路,即被我军切断。
八月十五日,红二十五军来到隆德县的兴隆镇、单家集(今属宁夏)一带。这里是回民聚居区,由于****的统治和约束,群众生活较为安定。省委决定于此休息三天,恢复体力,以便继续行动。为了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搞好军民团结,军政委吴焕先指示部队,大力开展民族政策教育。他说:“我们一面行军打仗,一面还要做好回民地区的工作,扩大红军的政治影响。要争取革命的成功,必须团结和发动各族人民群众,反对大汉族主义。”为了能有一个具体的规定来约束全军指战员的行动,他亲自主持制定了“三大禁令四大注意”,即:禁止驻扎清真寺,禁止打回民中的土豪,禁止在回民家吃大荤,注意尊重回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注意用回民水桶在井里打水,注意回避青年妇女,注意实行公买公卖,不准在回民面前说“猪”、骂“猪”等等。通过教育,广大指战员对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意义有了明确的认识,大家都自觉遵守“三大禁令四大注意”,切实做到秋毫无犯。部队到回民的井里打水,都借用回民的水桶而不用自己的水桶。有些单位的猪肉未吃完,就送出回民区,给了汉族群众,绝不在回民区吃猪肉。
当时,红二十五军是进入隆德回民地区的第一支红军部队。由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回民对红军不大了解,一些群众甚至怀有戒备和恐惧的心理。在十六日这天,军政委吴焕先召集当地知名人士和阿訇开座谈会,宣传我党抗日救国的主张和红军的政策纪律,并讲明红军到此只是稍作休息,不征粮要款,不拉夫抓丁,以解除回民群众的思想顾虑,安定人心。接着,吴焕先、程子华、徐海东等领导同志,在一片欢腾的军号、锣鼓、鞭炮声中,热情而隆重地拜访了清真寺,并赠送了绣有“回汉兄弟亲如一家”八个大字的锦缎匾和一些银锭、肥羊等礼品。清真寺的阿訇看到红军如此敬重回民,心情十分激动。他们按照民族礼节宴请了军领导,并且赶着一群染着红色的肥羊,喜气洋洋地来到军部做了回拜。在此期间,全军还开展了为回民兄弟做好事的活动。指战员们清早即起,把街头巷尾打扫得干干净净,收拾得整洁如新。军医院的同志,在院长钱信忠的带领下,热情为群众送医送药,治疗疾病。由于我军身体力行地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扩大了红军的影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回民群众宰牛宰羊热情慰问红军。许多回民青年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的行列。十七日中午,当红二十五军离开兴隆镇和单家集时,回民群众齐聚街头,在街道两旁设了香案,摆上点心油果,依依不舍地为红军送行,情景非常感人。此后,红军尊重回民风俗习惯的消息不径而走,广为流传。红军每到回民地区,都能得到回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
(摘自甘肃省军区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编著《三军大会师》)
红军女诗人廖佳慧
在张家川县阎家乡的巍巍青山中,长眠着一位至今尚不为人知的红军女英雄,她就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直属总队宣传队队长、军中女诗人廖佳慧。
廖佳慧同志是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她在坎坷半生中用激扬的文字、浓郁的情感和大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抒发了长征路上“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诗情,堪称一位名副其实的“红军女诗人”。
廖佳慧是湖北省襄阳县人,生于1916年。她擅长绘画和诗词,热心宣传革命道理。1933年高中毕业后,她和五十多名同学一起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于1934年元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廖佳慧和其所在的红四方面军全体官兵一道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春,她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直属总队宣传队队长。在最艰苦的岁月里,廖佳慧以澎湃的激情和热情洋溢的诗歌与快板词鼓舞着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走沼泽,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1936年6月,她在毛儿盖写下了《草地怀春》一诗:
草地春光似酒浓,裁红剪翠费天工。
清香喷破胭脂国,红军装点锦绣丛。
歌声响彻摩天岭,笑言传语胜敌人。
杜鹃唤醒东风面,红旗温卷梦幻同。
再起抗日歌一曲,队伍万紫又千红。
在漫漫征途中,廖佳慧带领宣传队的同志头顶烈日,穿云过雾,为行军队伍做宣传鼓动工作。她在笔记本中写道:
打竹板、响连天,红军走在云里边。
一口吹开黑云雾,柳暗花明笑开颜。
姐妹手挽手儿走,那怕敌机空中旋。
千斤担子身上担,北上抗日英雄汉。
一脚踏开千条路,黄河岸上红旗展。
1936年秋,部队进入甘肃省河西地区。红四方面军之五军、九军、三十军及总部直属队共两万一千八百余人西渡黄河,于11月10日组成西路军。
当时,国民党南京政府得知西路军的动向以后,急令国民党西北军调集四个旅、一个宪兵团、十五个保安团、四个民团分别围攻西路军于山丹县,高台县,张掖县的甘浚堡、西河堡、龙首堡,临泽县的倪家营、梨园口和肃南县的康龙寺。一场血腥的“围剿”与反“围剿”战斗打响了。
经连日激战,红军失利,部队被打散,总队宣传队的五十多名男女队员大多数被俘。廖佳慧和几个女战士逃离虎口,藏身于当地民间。1938年3月,她不幸被张掖县国民党保安团清乡队搜捕关押。国民党军统特务认定廖佳慧是总队宣传队队长,一定知道司令员陈昌浩的下落,便以要犯关押在兰州监狱。1941年夏,兰州监狱奉令将廖佳慧解往南京。他们用敞篷卡车先将廖佳慧押往西安。当汽车行于天水地界时已至夜晚,廖佳慧趁押解的士兵昏睡之际,跳车逃跑。次日她碰到一位讨饭的老妈妈,便随其到了清水县王家河村,后被一户苏姓的老两口收留。几个月后,廖佳慧便决定回湖北省襄阳县老家。当她途经马鹿镇时,在关山顶老爷岭遭遇土匪,情急之下的廖佳慧逃入树林中隐藏。廖佳慧在万般无奈中又辗转流落到张家川阎家乡草川梁村。有一位丁姓老妈妈是河南来的难民,收留了她,此后两人相依为命。老妈妈有个儿子,前几年被迫在国民党军队中当兵,后来又升为排长。在廖佳慧的启发下,老妈妈认识到为国民党当兵没有出路,不是长久之策,决定写信叫儿子回来种地,于是便让廖佳慧写了信。儿子接信后正设法回家,不料消息走漏,被当作逃兵捉拿,惨遭枪决。不久,老妈妈也离开了人世。
此后不久,她又流落到乱石沟村,为****地下党员马麒当了干女儿。马麒知道了廖佳慧的身世后,于1943年12月向张家川地下党组织汇报了此事。陇东工委曾上报上级党组织,大约因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被审查而将此事搁置。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后,廖佳慧准备筹集路费回家,但她于12月份突患急性传染病白喉症,不幸病逝。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1年乱石沟村****党员马麒在病故时,将廖佳慧唯一的遗物——一个行军包交给了当地党组织。这个行军包内藏有廖佳慧在流落期间写成的一份自传和遗留的诗稿。这些珍贵的革命文物,真实记录了一位革命英雄光辉而短暂的一生,读之令人动容。
1986年,襄阳县人民政府追认她为革命烈士。
廖佳慧的诗歌豪迈悲壮,催人泪下,意境深远。她把革命理性和形象思维贯穿在诗篇中,使其诗歌具有极强的感召力,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1987年,《人民公安》杂志发表了她的《草地怀春》二诗,表达了对这位革命者的怀念与崇敬。
过天险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
堪媲当年花木兰,雪山草地一肩担。
在诗中,她把红军女儿比作花木兰,表示要用豪情壮志把人间禁区——雪山和草地一肩担起来,表现了她那大无畏的壮阔襟怀。
叹红军姐妹离别
红军浩气冲破天,气宇轩昂祁连山。
敌军重重如乌云,我自笑谈马列传。
西风瑟瑟朔风寒,姐妹互看心转酸。
自古红颜同一哭,落入虎口多少怨。
芳姿憔悴三分鬼,恨之入骨偷花汉。
生成薄命已如斯,遥望父母两重天。
泪珠湿透手中丝,凄惶手中没盘缠。
漫漫浪迹信天游,身死异乡何人怜。
同行苦命欲肠断,日自经天月自圆。
革命队伍春风草,叶落枝折根未断。
我死游魂向北斗,改写中华五千年。
驱逐豺狼有限时,红旗插遍大江南。
此诗作于张掖和高台惨案发生之后,全诗意境深远,比喻含蓄,情感动人,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催人奋进。字里行间寄托着对战友的热情和对敌人的愤恨,表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贞不渝和坚信红军必胜的信念。
有奋斗就会有牺牲。长征途中,不少战友相继离去,她为了表达内心深处的革命感情,哀悼战友的英灵,于1937年11月挥笔写下了《追忆》一诗:
巧推今古事堪愁,贵贱同归土一丘。
秦月汉关人已去,石家舍谷水空流。
得意顷刻化乌有,树大招风风损树。
劫匪纵有覆灭日,天亮红军将出头。
1936年12月,廖佳慧目睹自己的同窗女友雒梦媛被敌人在高台县活埋时大义凛然,振臂高呼“共产党万岁!”口号,这口号一直在她耳边回响。她以无比悲愤的心情,含泪写下了以下诗句:
秋风一别人隔世,堪怜归情添新愁。
阳关未到人已去,只留丹心报党恩。
记得春风吹碧树,雄关天险空悠悠。
忠勇魂魄远万里,幻景烟云辞敌土。
愿将钢枪擎天立,横扫千军再复仇。
从这些诗篇中可以领略其悲壮豪迈的诗情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此处,引用一位中央领导人在高台县为红军英烈立碑时所赋诗歌告慰廖佳慧的英灵:
青山有幸埋忠骨,壮志唤醒后来人。
无名英雄无名榜,革命事业奠基人。
红军女战士、革命诗人廖佳慧将随其不朽的诗篇永生。
(张家川县史志办)
红军长征在武山活动情况
从1935年9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由漳县新寺镇进入马力镇包家柯寨一带,到1936年10月1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离开榆盘进入通渭县的一年多时间里,红军三大主力部队先后经过现在的马力、鸳鸯、榆盘、高楼、桦林、山丹、滩歌、龙台、四门、沿安、杨河、温泉、郭槐、洛门、龙泉、咀头等16个乡镇,传播马列主义,宣传抗日的主张,发动群众,减租反霸,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组建县、区苏维埃政权,在我党我军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陕甘支队)
1935年9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胜利到达甘肃哈达铺,部队整休后改编为陕甘支队。9月23日,主力红军从哈达铺出发。声东击西,佯攻天水,东进四十五公里,宿营于岷县闾井。敌人害怕红军攻破天水,进而威胁西安,故集结主力于天水,占领武山、漳县等地,封锁渭河沿线。24日晨,红军突然掉头转北,25日拂晓,到达新寺附近。为了迅速突破渭河封锁线,红军仍未停步,跨越龙川河进入武山,经苗庄、杨坪、王家门、付家门,行军20公里,中午前后到达鸳鸯镇南的丁家门。红军一昼夜又一个半天,强行军170里。抵丁家门后,除派少数警戒外,部队全部休息。26日拂晓,司令部命令全军上午9时前全部抢渡渭河。部队即离开丁家门沿榜沙河北进,越支锅石峡,行程近15里,到达渭河之滨的鸳鸯镇,分两路纵队渡过渭河。之后,武山、漳县之敌赶到,红军立即投入战斗,击退敌人,从容不迫地上了北山,到达费家山、水家沟一带,露营休息了一夜。
9月27日晨,红军离开费家山、水家沟一带,越祁家岘,沿着武山、陇西交界的山路继续向北挺进。经武山榆盘,过庙儿沟、下堡东一带,进入通渭县榜罗镇。部队纪律严明,晚上生着火在露天宿营,借用群众的东西,临走时都放置得很好,一物一件不差。侯堡大队杨万清给红军带路,红军还送给他90元川币。
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