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崖湾的秘密:1978年陇西率先实行包产到户实录
2698400000043

第43章 坚持年年植树走上致富之路

陇西县昌谷公社十户社员烧柴用材自给自足,林业收入可观。

陇西县昌谷公社贾兴汉等十户社员充分利用当地山地广阔的特点,坚持年年植树造林,初步走上了致富之路。现在这十户社员共有树一万七千五百一十八株,总价值达七万五千二百元,户均一千七百多株,价值七千五百二十元。

这十户社员分布在昌谷公社的三个大队,他们依靠植树造林发家致富的共同特点是:

一、植树造林永续不断,年年栽,年年用,长流水,不断线。越胜大队小菜子生产队的贾兴汉全家十口人,只有两个劳力。他家早在一九三六年就开始植树,年年植树不断头,光今年春天就新栽树五百株。全家现有树一千九百二十株,已成材的五百六十株,按当地价格折算约值一万一千三百元。二十年来,他家烧柴用材自给有余,盖房九问。一九八0年林业收入八百元,占全家总收入的百分之四十八,相当于集体分配收入的四点二倍。

二、以四旁植树为主,营造少量的果树等经济林。他们充分利用房前屋后,河滩地边、后沟前坡荒山等地,到处植树造林,弥补农业收入不足。在树种上主要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小青杨、北京杨、河北杨,以及旱柳等速生林木。种苗都靠自繁自育,基本不花钱。在种植方法上,有稀有密,育用结合。现在,这些社员栽的树已绿树成阴,郁郁葱葱。按面积算,每户社员有十亩到几十亩不等。一般在造林后六年到十年间便可收益,实现烧柴、用材自给,十五年后开始大量受益。崔湾大队六沟生产队徐学信一家有树二千二百七十株,已成材五百五十一株,价值一万二千三百元。仅八〇年一年林业收入就达二百元,甩掉了救济户的帽子。

这十户社员的实践表明,植树造林是山区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当地群众说:“家有百棵柳,烧柴不用山上走;户有千株杨,赛过小银行。”陇西县委在总结了他们的经验后认为,山区社员个人植树造林,潜力很大,值得大力提倡和扶持。

——摘自1981年9月8日《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