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崖湾的秘密:1978年陇西率先实行包产到户实录
2698400000018

第18章 一位地委书记和两位省委书记对陇西县实行包产到户的指示

张全有

下面是不同时期,一位地委书记和两位********对陇西实行包产到户的三则指示,现摘录出来,与大家共享。

一、1980年6、7月间,定西地委书记在一次会议上对陇西的包产到户说:“我们研究了,陇西的事,我们既不赞成,也不反对”

据张自强对我回忆,在实行包产到户中,陇西县委与他本人的压力一直很大。他总是千方百计地在合适的场所向上级领导汇报此事。在一次地委的扩大会议上,他一点不保留的把陇西县实行包产到户的情况作了汇报(应该是1980年6、7月间,地区召开的一次比较重要的包产到户的经验交流会——编著者注),可是,有人在地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了反对意见,说包产到户破坏集体经济等。在这次会议结束时,地委主要领导人当着他的面说:“我们研究了,陇西的事(指包产到户),我们既不赞成,也不反对”。这是什么话呀?会后,他问地委主要领导:这到底是反对还是支持。地委主要领导说:反正你们搞就成了。他才明白:看来地委是在以默许的方式支持陇西县的所作所为,只不过是不好明确表态罢了。

(见2009年2月23日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张自强口述、张全有整理《陇西县实行包产到户的前前后后》一文)

二、1980年9月29日,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对陇西实行的包产到户说:“调动积极性,有多种办法,不同情况应有不同的政策、不同的办法,”“不要一刀切”

听到省、地委领导的不同的话后,陇西县委的压力依然很大。他们继续等待,继续期盼。

1980年9月29这一天,****从武山来到陇西,这是他第六次来陇西。这次的主要来意,一是调查研究农村改革问题,二是检查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他听取了县委的工作汇报后,就农村改革问题同县委的张自强、陈得录、张子芳等人进行讨论。****说:进行农村改革,势在必行,是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改革不仅要积极,而且要稳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刀切。他指出:“川水区(群众)生活好些,集体经济好的(社队)要搞各种责任制,如三定一奖责任制等。不然,都搞包产到户,有的社队土地面积少又全划成小条条,你种庄稼他种菜,你要灌,他不灌,会出现扯皮现象,还有电力提灌收费等具体问题要处理好。要看具体条件,总不能条件都一样。留不留?不是留多少的问题,而是要看条件,要区别情况。”他强调说:“包产到户,解决口粮问题,用钱的问题也要解决。搞得好,口粮解决了的队,花钱问题要解决。要搞好副业,既种地,可以责任到户,又搞副业,超产归己,这样,既有钱又有粮;当然,这是说有条件的队,要分析情况,特别是一般潮流来了的时候。”“情况很复杂,不能一个调子,这总要注意,要分析,不能百分之九十九,全一个样,真正困难的队搞包产到户,问题是川区相对困难小,集体又有家底,生产也搞得好的队也要分,这样副业、多种经营都怎么搞?”最后,****对陇西县委的同志讲:“你们要去了解、分析研究。说是情况分三类,实际成了一类,百分之九十九。调动积极性,有多种办法,不同情况应有不同的政策、不同的办法,这个工作比较难做,要搞试点,在好一些的队了解些意见,不要一刀切。”(见陇西县委党史办公室2008年10月编印的《奋斗的足迹》一书崔云海、张渊写的怃尽陇原情——****七赴陇西记事》)。

****书记是全国各********中最早最坚决支持农业生产实行责任制的领导人。他对陇西包产到户的指导是以如何更好地推进农业生产责任制为大前提的,核心意思是在水川区实行包产到户要稳妥、要试验,要把包产到户解决吃饭的问题与解决增收问题结合起来。

三、1981年4月4日,甘肃省委代理第一书记冯纪新在陇西调研了包产到户后说:“陇西的干部思想解放得早些,放得开些”,稍后几日又说:“我看陇西的那个********干得好”

据甘肃大事记记载,1981年1月,省委第一书记****调离甘肃,冯纪新代理第一书记。

1981年4月4日,省委代理第一书记冯纪新到陇西县视察工作。据张自强回忆,他觉得了解省委看法的时机来了,迫切渴望得到冯书记明确支持陇西的包产到户。他重点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情况,尤其是就陇西实行包产到户的情况汇报了两个小时。他特别强调了自己总结的几句话:包产到户做到了“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余下都是自己的”。

冯纪新听了陇西的汇报后讲:“同志们把落实农村经济政策问题放开,这个好,说明三中全会的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党的政策一旦变成群众的行动,就能显示其作用和威力;陇西的实践充分说明三中全会的政策符合实际,深受农民拥护,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接着说:“贯彻中央会议精神,学习1、2号文件,核心是继续清理‘左’的思想和流毒。陇西的干部思想解放得早些,放得开些。群众怕变政策,与多年来农村‘左’的思想起主导作用分不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处理得不当,生产关系跑得太快,脱离生产力水平,起到了某种作用的破坏,实际是这种情况。人民公社、学大寨,群众内心不欢迎,却举手拥护,真心实意是不拥护。形势坏了怨政策,形势好了变政策,运动来了批政策。农民怕变,是有道理的。有的说政策才好了两年,值得我们深思。几十年‘左’了,有的干部自觉不自觉地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就表现出‘左’的东西了。‘左’的思想清除要继续比较长期的、细致的思想工作。而且要反复教育,清除思想的‘左’的影响。就全省看,有的干部不敢放开让群众讨论,顾虑这个那个。放不开有两个原因:一是老的观念,认为大包干只能在困难地区办,认为是解决困难的权宜之计,实际结果已突破了这个界限。还有一个框框是不敢突破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禁区,实际情况是在有的地区已经突破了。这不是唯一的形式,还有其他的模式。清除‘左’的思想方面还要大做文章,要宣布群众欢迎的责任制形式不变,要明确地表态。群众欢迎拥护,大家能富裕起来,有何不好?共产党的政策是致富政策,如果是致穷的政策,要共产党干什么?群众就会脱离我们,反对我们。”对于具体如何做好农业生产责任制,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如何超前谋划做好农村工作,他强调说:“要进一步地去完善生产责任制,发挥生产责任制的威力。生产责任制才一年,还有些遗留问题,如土地划分、林木管护、工副业生产经营、财务清理等,要同群众商量,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解决,要把合同完善起来。完善生产责任制,要抓粮抓钱。实行责任制,劳动力要找出路,要向生产的深度广度进军,要在土地上精工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粮食,还要大力发展多种经营。要引导农民有长远打算。小康水平是人均收入2800元,我们换差得远。不要怕,有的人怕,是极左的东西在头脑里起作用,是致穷的思想。过去搞什么?搞主观唯心主义,脱离实际。现在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调查研究,解剖麻雀,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出现问题,实事求是地加以解决。要选择不同的典型,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各县由各县的具体情况,要从实际出发。”(见陇西县委党史办公室2008年10月编印的《奋斗的足迹》崔云海的《冯纪新关怀陇西记事》)。

对于冯纪新书记的这次讲话,张自强有他的认识。他很重视,非常注意观察和判断。他对我回忆说:“尽管当时冯书记没有明确肯定我们,但从他讲话的语调、表情和态度看,始终是良好的。我的直觉告诉我,冯书记不反对我们的做法,而且还比较感兴趣。”

没有明确说陇西清一色搞包产到户是对还是错,这仍然让张自强和陇西县的其他领导心神不安。说来也巧,过了三、四天后,省上一个熟悉张自强的同志突然给他打电话说:冯纪新同志在兰州召开的地厅级干部会上讲“我看陇西的那个********干得好”。这时,张自强的心才踏实了一大半,压力也减轻了很多。

其实,冯纪新书记不但支持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经常深入基层调查包产到户,认真研究和推广包产到户的经验,亲自召开落实责任制的专题会议,而且支持群众喜欢的各种各样的责任制。1981年7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他题为《势在必行——农村生产责任制的调查》的文章,表明他所有的观点。

改革初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