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漫画寻古·探幽·览胜—走进临夏
2697700000071

第71章 风格各异的服饰

诗人说:服饰是流动的春天。

画家说:三分画,七分裱。

俗语说:人要衣装,佛要金装;三分长相,七分打扮。

历史学家说:服饰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历史时代发民族学家说:不同民族的人们,从服饰用料质地、款式造型到崇尚色彩等等方面都打上民族的深深烙印。每个民族的衣着打扮都基本上反映了这一民族特有的服饰文化。

保加利亚哲学家瓦西列夫说得更直白:服饰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和人的“第二皮肤”。

设计精美而风格各异的服饰,往往能折射出一个地区乃至某个民族的个性特点、生活追求和审美价值取向。在广袤博大而又多民族聚居的河湟地区,少数民族,确切地说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回、东乡、保安、撒拉等信仰******教的******各兄弟民族究竟喜欢穿怎样的服饰?而这些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又有哪些特点呢?

1.回族服饰

从历史上看,回族并无统一的传统服饰,在全国不同地区有很大的差异。尽管如此,由于受******宗教信仰和******文化的深刻影响,全国各地居住的回族服饰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就是简洁朴素、美观大方。

西部回族生活聚居的临夏回族自治州,男性回族青年喜欢穿一件白衬衫,外套一件黑色的坎肩,头戴白色号帽。

“白布的尕汗褶,青布的尕夹夹”,看上去显得干练利索、朴素大方。相比之下,上了年岁的回族老人们则大多喜欢穿白色或黑色的长衫,头缠“太斯达尔”(头巾)或戴白号帽、编织花帽,一个个显得红光满面、童颜鹤发、精神抖擞。如今回族服饰随时代发展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仍保留着男性******的重要标志——白号帽外,衣着也渐渐地讲究起来,西装领带加各式各样的新潮休闲茄克服、牛仔服也成为中青年男性******的日常服饰。但每逢******三大节日或其他干事时,必须头戴象征民族服饰特征的白号帽,否则会被人们视为不礼貌、没修养。

回族老年妇女大都喜欢宽大至膝的长布衫,并且是带大襟、中式竖圆领和手工盘的麻花状纽扣,称之为“盘纽门”。按******教规,成年******妇女要将头发、耳朵和脖子等称为羞体的部分遮盖起来,所以老年回族妇女要头戴白色纱绸质地的盖头,看上去显得慈祥洁净、庄重和蔼;中年妇女则喜欢穿单色、素花中式夹袄和带有前襟的小短夹袄,头戴黑色或墨绿色丝绒印花盖头,显得素雅朴实、端庄秀丽;已婚年轻妇女则多头戴绿色印花纱绒盖头或彩色四方纱巾,显得清秀雅致、活泼大方;回族少女则讲究戴绿色无花盖头和新式的彩色四方纱巾。现在临夏地区的回族中,已婚青年妇女喜欢戴一顶月白色的确良布的圆顶帽,穿上色泽艳丽、新潮时尚的流行服饰,充分体现出回族人的简洁、明快、清爽的服饰特点,且色彩上崇尚洁净的白色和象征旺盛生命力的绿色。头戴白色丝巾,身着绣花黑色时尚长衫和各色巴服的妙龄回族女子,迈着轻快细碎的脚步,翩翩行走在街头巷尾,成为一道靓丽风景。

2.东乡族服饰

东乡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虽然和周围的回、汉等民族联系密切,但无论从生活习俗还是服饰都保留着自己民族的独特之处。

东乡族妇女们的服饰比较考究且别具一格,尤其是旧时那些中产以上家庭的妇女,在上衣的圆领边及中长式的衣服大襟上普遍喜欢绣花,袖子又宽又大,沿袖口处要滚上一两道绣花边。东乡族妇女下穿长裤,裤管同样也要滚上一两道绣花边,裤管的后面开一小叉,用丝带束住脚管,其形状有点像“灯笼裤”,看上去显得妩媚秀丽,极具西域民族风情。每逢佳节,妇女们讲究穿长及脚面的绣花长裙,他们把这种绣花裙子叫做“过美”。脚穿带后跟高寸许的船形绣花鞋,并且当时一般不戴盖头,只包块头巾,发髻上插有头饰,胸前喜欢佩带项圈等各种银制饰品,显得高贵而典雅,姣美而动人。至今,东乡族妇女们仍十分喜爱刺绣,许多女子擅长绣花。女子到了出嫁时,便会为自己绣出枕头、鞋垫、床单等陪嫁生活用品。旧时的东乡族妇女上衣流行假袖,有的在袖口间用各色绸布缝成数段,并在假袖各段分别绣上精美的花边,让人觉得好像同时穿着数件衣服。在传统的民族服饰中,东乡族未婚女子喜戴一种圆顶卷边带穗子的帽子。由此看来自古以来这是一个非常爱美的民族。

东乡族妇女的服饰也随着时代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般都同回族一样戴起了盖头。中老年妇女大都穿黑蓝色或藏青色衣服,青年妇女也有穿红戴绿的,上衣宽大齐膝盖,并且是带大襟式的,袖长及手腕处,有时也在外套上加一件齐膝的布坎肩,长裤一直拖到脚面。由于受回族服饰的影响,东乡族妇女的头饰同回族妇女基本一致,根据年龄,也分为白、黑、绿三种颜色的盖头。

早期的东乡族男子喜爱穿宽大的长袍,束宽腰带,腰带上讲究佩挂小腰刀、荷包、眼镜盒一类的饰物。以后随着时代发展,改为着短中式外套、中式制服和黑色布大衣等,头戴平顶黑或白色圆号帽,也有用六块布缝成的黑色号帽,中年和老年男子喜欢穿一种叫“仲白”的长袍。现在,一般很难从穿着及其服饰上判断他(她)到底是回族还是东乡族,只有在传统节庆活动和民族影视舞台中才能偶尔看到传统而古老的东乡族服饰,但依然是那么光彩耀眼,别具一格。

3.保安族服饰

保安族由于居住地理环境的缘故,男女在冬季都喜欢穿一种御寒保暖性好的长皮袍,头戴着各式各样的皮帽;夏季则爱穿上夹袍,头戴白羊毡制成的喇叭形高筒帽,男女均喜欢系各色鲜艳的丝绸腰带,佩带小件装饰。受周围藏、土等民族影响,他们的服饰后来也有所变化,男女在春、夏、秋三季穿长衫,戴礼帽;女子的服饰较为鲜艳,上身内穿花绸斜襟软衬衫,外套长袍或夹夹,长袍长至膝下,斜大褂,和尚领,袖边和襟提处有绣花,并喜欢穿绣花鞋。随着与回、东乡、汉等族群众密切往来,保安族服饰又有了很大变化。男子们平时头戴或白黑颜色的号帽,喜欢在白布的衬衫上面套一件青布的背心。遇到喜庆节日之时,则喜欢头戴一顶深色礼帽,身穿翻领大襟长袍,腰间系上长达一丈多的绸子腰带,足蹬牛皮做的长筒马靴,腰上再佩带一把工艺精湛、美观大方的保安腰刀,甭提有多么的英俊洒脱!保安族男子喜爱的这种袍子叫“肉拉”,看上去很像藏族同胞穿的“藏袍”,但实际上又有别于“藏袍”,那就是其长度比藏袍要短一些,为低领,右衽,布带,不开叉。并且饰有不同宽度和色彩的“加边”。这种“镶边”色彩单一简洁,线条流畅,造型粗犷。到了冬季,保安族男子们喜欢穿翻领皮袄,脚穿靴子。这种服装穿起来既轻便又保暖,在保安族中流行了数百年时间。在不同的季节里,保安族妇女们则喜欢穿着各式各样色泽艳丽的衣服。中老年妇女上衣多半是大襟袄上套上一件深色“坎肩”,也有花边装饰,长度一般长过膝盖处,并在衣袖和裤边上都有不同花色的“加边”点缀。旧时保安族的服饰不论男女都很宽大,加有各色花边,即使是男子冬季穿的白皮袄,也会加上红色“边子”,显得十分独特而又别致。中年妇女们往往喜欢穿用彩色丝线绣有花卉图案的绣花布鞋,讲究佩带一对金、银耳坠,玉石手镯和金、银戒指等等饰物,走起路来耳坠摇曳、玉镯丁当,显得格外光彩照人而又倩丽活泼,而老年妇女则喜欢穿深色衣服,头戴白色盖头,相比之下,显得更加庄重而又慈祥。

4.撒拉族服饰

撒拉族服饰同临夏州境内的其他******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保留了一些本民族特点。

早期的撒拉族男子喜欢头戴羊羔皮卷沿帽,上身穿一件无领长衫,腰系红、绿两色的布带或丝绸腰带,脚穿布鞋或“洛提”(一种用牛皮缝制,船形的棉靴,结实、防湿)。同保安族男子一样,身材高大的撒拉人也喜爱在腰带上挂一把3~5寸的精美小腰刀。由于生产活动的需要,撒拉族男子的服饰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平常头戴白色或黑色平顶号帽,身穿白色的“汗褡”(衬衣)加黑色坎肩。老年人则喜爱穿青黑色长衫。冬季,男子大多爱穿白板老羊皮袄,一般用黑、白羊羔皮做大襟,有的还穿带有布面或毛料子面的羊羔皮袄,皮袄较藏袍短些。老年人做礼拜时,头缠“太斯达尔”,身穿“仲白”礼拜服(长衫)。

撒拉族妇女的民族服饰崇尚色彩鲜艳,内穿红、绿色料子或花布、花绸做成的大襟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坎肩,下穿各色长裤。喜欢穿自己绣花的花布鞋,并根据年龄界限,头戴绿、黑、白三色盖头和尼龙纱巾。年轻女子们还喜欢在发夹上插上几朵绢花,显得格外地俊俏而又妩媚。中青年女子还喜欢佩带金银戒指、耳环和玉石、铜、银制手镯,在老年妇女中至今还保留着穿大襟半长衣衫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