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漫画寻古·探幽·览胜—走进临夏
2697700000112

第112章 大坝雄姿峡中藏

凡是有山有水相伴的地方就会产生许多美丽而动人的神话传说。

相传古时,巍巍积石山,蜿蜒数十里,挡住了滚滚东流的黄河水,因而每到雨季,这里的黄河便会泛滥成灾,给百姓生灵带来巨大灾患。尧帝便派禹王爷来治理黄河,由此留下了关于大禹治水、劈斩恶龙及其凿山开峡的种种神话传奇,至今在此地广为流传……

然而,这个传说只是告诉人们在远古时期我们的先民们战胜水灾的强烈愿望,真正降服黄河这条巨龙的是几千年后大禹的子孙后代们。是啊,千百年来,曾经有过多少像大禹那样的英雄豪杰,想治服泛滥成灾的黄河水,但谁又能真正治服得了这条如怒狮般咆哮的浊浪激流和狂羁不驯的黄龙呢?当历史的步伐到了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太多太深黄河灾难的黄河儿女终于听到了伟人******从心底发出的吼声:“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这声音犹如雷霆万钧,又似巨浪滔天,盖过了黄河咆哮!从此,近半个世纪前的1958年,一座根治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资源的大型工程——举世闻名的刘家峡水电站在黄河上游的炳灵峡谷之中破土动工了。

来自全国各地的技术人员、工人和当地的百姓,组成了一支数以万计的水电建设大军,他们以前所未有的大无畏勇气和非凡胆魄向凶猛的黄河开战,也给贫瘠荒凉、寂静了数千年的刘家峡神秘峡谷带来了喧闹欢腾的春天!

“十年磨一剑”。经过十个春秋的艰苦奋战,1968年,一座长达840米、主体高达147米的灰色雄伟大坝犹如一个巨人拦腰截住黄河巨龙,将峡谷两岸的奇山险峰紧紧相连在一起,真可称得上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由此在大坝上游出现了黄河上罕见的“高峡出平湖”,万顷碧波荡漾的壮美景致来。难怪在上世纪70年代初的金秋时节,当郭沫若先生兴致极高地登上刘家峡大坝时,诗兴大发,当即挥笔题写了《满江红》一诗:

成绩辉煌,叹人力真真伟大。回忆处,新安鸭绿,都成次亚,自力更生遵教导,施工设计凭华夏。使黄河驯服成电流,兆千瓦。

绿水库,高大坝;龙门吊,千钧闸。看奔腾泄水,何殊万马。一艇飞驰过洮口,千岩壁立疑巫峡。想将来高峡出平湖,更惊讶。

郭老那种中国诗人的自豪感也深深地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黄河儿女们。是啊,只要亲眼目睹了深山峡谷之中这座雄伟大坝的中国人,都会从心底产生出一种从未有过的强烈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刘家峡电站的建设,不仅表现在这座神奇的大坝上面,更在于它的自行设计和辉煌技术成就上。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水电建设除了日本人留在松花江上的丰满水电站外,几乎是一片空白。从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浙江黄坛口和福建古田水电站及新安江水电站,其规模、发电量远不及1974年竣工的这座年发电量达57亿度的水电站。如果说50年代建造的水电站尚有外国人帮助的话,那么,刘家峡水电站则是完全出于我国技术人员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建造和安装的国产品牌水电站,并且一经建成就驰名中外,获得了“亚洲之冠”的美誉。它一年的发电量比旧中国全国一年的发电量还要多呢。同时,它还兼有防洪、灌溉、防凌、养殖等多种综合功效,可把黄河水在洪涝季节的8000多秒立方的流量降到6000多秒立方。电站通过33万伏和22万伏输电线路向陕、青、甘三省送去了光明,不愧为黄河上游一颗耀眼夺目的“夜明珠”。走进宽约25米、长约170多米、高达20层楼高的机房大厅,五台大型国产水轮发电机组排列有序地昼夜隆隆运转。

走进凿山而建的宽大厂区,犹如步入了一座幽深奇妙、灯火辉煌的龙宫宝殿。隐藏在“迷宫”中的子洞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洞的形状布局随机器的大小变化自成格局。

蜿蜒曲折的深深峡谷,碧波荡漾的浩浩湖水,乃至陡峭挺拔的奇怪石林,艺术明珠炳灵寺石窟,使刘家峡具有了一般水库所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即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美妙融合,现代文明与古代艺术的彼此交融,使刘家峡堪称为享誉全国的天造地设的旅游观光胜地。来此游览观光的人们在饱览了黄河三峡的奇妙风光后,又陶醉于江南水乡的情韵之中。沿万顷碧波顺流而下,去追寻大禹治水的足迹,去聆听古丝绸之路的悠悠驼铃,更多更好地领会闪烁其间的古今文明之奇异光彩。如果说黄河是传说中那条个性十足、桀骜不驯的巨龙的话,那么刘家峡和此后跟你而来的盐锅峡、八盘峡就是你脖领上最为抢眼而亮丽的“夜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