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坐骨神经痛。
③下脚端(交感)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端与耳轮内轮内侧交界处。
主治:消化、循环系统功能失调,急惊风,哮喘,痛经等。
(4)对耳轮部的穴位
①腹
部位:在对耳轮上,与对耳轮下缘同水平处。
主治:胸胁痛,乳腺炎。
②胸
部位:在对耳轮上,与屏上切迹同水平处。
主治:胸胁痛,乳腺炎。
③颈
部位:在屏轮切迹偏耳舟侧处。
主治:落枕,颈部扭伤,单纯性甲状腺肿。
④脊椎
部位:对耳轮的耳腔缘。以直肠下同水平与肩关节同水平为分界线将脊椎分为三段,自上而下,上1/3为腰骶椎、中1/3为胸椎、下1/3为颈椎。
主治:头痛、神经系统疾病等。
(5)三角窝部的穴位
①子宫(精宫)
部位:在三角窝耳轮内侧缘的中点。
主治:月经不调,白带异常,痛经,盆腔炎,阳痿,遗精。
②神门
部位:在三角窝的1/3处,对耳轮上下脚交叉之前。
主治:失眠,多梦,烦躁,炎症,哮喘,咳嗽,眩晕,麻疹,可镇静,镇痛。
(6)耳屏部的穴位
①外鼻
部位:在耳屏外侧面的中央。
主治:鼻疖,鼻炎。
②咽喉
部位:在耳屏内侧面的上1/2。
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
③内鼻
部位:在耳屏内侧面的下1/2,咽喉下方。
主治:鼻炎,上颌窦炎,感冒。
④上屏尖
部位:在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
主治:各种炎症,疼痛性病症。
⑤下屏尖(肾上腺)
部位:在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
主治:低血压,昏厥,无脉症,咳嗽,哮喘,感冒,中暑,疟疾,乳腺炎。
⑥外耳
部位:在屏上切迹微凹陷中。
主治:耳鸣,耳聋,眩晕。
(7)对耳屏部的穴位
①缘中(脑点)
部位:在对耳屏尖与轮屏切迹间的中点。
主治:遗尿,崩漏,急惊风。
②平喘(腮腺)
部位:在对耳屏的尖端。
主治:哮喘,咳嗽,痄腮,遗尿,急惊风。
③脑(皮质下)
部位:在对耳屏的内侧面。
主治:失眠,多梦,疼痛性病症,智力发育不全,哮喘,眩晕,耳鸣。
④****(卵巢)
部位:在对耳屏的内侧前下方,是脑穴的一部分。
主治:生殖系统疾病,头痛。
⑤枕
部位: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后上方。
主治:神经系统疾病,皮肤病,昏厥,后头痛,失眠等。
⑥额
部位: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前下方。
主治:前头痛,头昏,失眠,眩晕。
⑦颞(太阳)
部位:在对耳屏外侧面,枕与额之间。
主治:偏头痛。
(8)屏间切迹部的穴位
①目1
部位:在屏间切迹前下方。
主治:青光眼,近视。
②目2
部位:在屏间切迹后下方。
主治:屈光不正,外眼炎症。
③屏间(内分泌)
部位: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底部。
主治:生殖系统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征,皮肤病等。
(9)耳轮脚周围的穴位
①口
部位:外耳道口的上缘和后缘。
主治:面瘫,口腔炎。
②食道
部位:在耳轮脚下方内2/3处。
主治:恶心,呕吐,吞咽困难。
③贲门
部位:在耳轮脚下方1/3处。
主治:恶心,呕吐,贲门痉挛。
④胃
部位:在耳轮脚消失处。
主治:胃痛,呃逆,呕吐,消化不良,胃溃疡,失眠。
⑤十二指肠
部位:在耳轮脚上方1/3处。
主治:胆道疾病,十二指肠溃疡,幽门痉挛。
⑥小肠
部位:在耳轮脚上方中1/3处。
主治:消化不良,心悸。
⑦大肠
部位:在耳轮脚上方内1/3处。
主治:痢疾,腹泻,便秘。
⑧阑尾
部位:在小肠与大肠穴之间。
主治:阑尾炎,腹泻。
(10)耳甲艇部的穴位
①膀胱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大肠穴直上方。
主治:膀胱炎,尿闭,遗尿。
②输尿管
部位:在膀胱与肾穴之间。
主治:输尿管结石引起的绞痛。
③肾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小肠穴直上方。
主治:泌尿、生殖、妇科疾病,腰痛,耳鸣,失眠,眩晕,颈、腰椎肥大。
④胰(胆)
部位:在肝、肾穴之间,左耳为胰,右耳为胆。
主治:胰腺炎,糖尿病,胆道疾病,偏头痛,疟疾。
⑤肝
部位:胃、十二指肠穴的后方。
主治:肝气淤滞,眼病,疟疾,胁痛,月经不调,痛经等。
(11)耳甲腔部的穴位
①脾
部位:在肝穴下方,耳甲腔的外上方。
主治:消化不良,腹胀,慢性腹泻,胃痛,口腔炎,崩漏,血液病等。
②心
部位:在耳甲腔中心最凹处。
主治: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暑,急惊风。
③肺
部位:心穴的上、下、外三面。
主治: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感冒。
④气管
部位:在口与心穴之间。
主治:咳嗽,哮喘。
⑤三焦
部位:在屏间穴的上方。
主治:便秘,浮肿。
(12)耳轮部的穴位
①直肠下段
部位:在与大肠穴同水平的耳轮处。
主治:便秘,痢疾,脱肛,痔疮。
②尿道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下缘相平的耳轮处。
主治:尿频,尿急。
③外生殖器
部位:在对耳轮上缘相平的耳轮处。
主治:阳痿,外生殖器炎症,会阴部皮肤病。
④耳尖
部位:将耳轮向耳屏对折时,耳廓上尖端处。
主治:发热,高血压,目赤肿痛,睑腺炎。
⑤肝阳
部位:耳轮结节处。
主治:肝气郁结,肝阳上亢。
⑥轮1、轮2、轮3、轮4、轮5、轮6。
部位:自耳轮结节下缘至耳垂正中下缘分成五等份,共六点,自上而下依次为轮1、轮2……轮6。
主治:发热,扁桃体炎,高血压。
(13)耳轮脚部的穴位
耳中(膈)
部位:在耳轮脚上。
主治:呃逆,黄疸,消化不良,皮肤瘙痒。
(14)耳垂部的穴位
①升压点
部位:在屏间切迹下方。
主治:低血压,虚脱。
②牙痛点1
部位:在耳垂1区的外下角。
主治:拔牙,牙痛。
③舌
部位:在耳垂2区中央。
主治:舌肿痛,舌强语塞。
④牙痛点2
部位:在耳垂4区的中央。
主治:拔牙,牙痛。
⑤上颌
部位:在耳垂3区正中处。
主治:上牙痛,下颌关节痛。
⑥下颌
部位:在耳垂3区上部横线之中点。
主治:上牙痛,下颌关节痛。
⑦眼
部位:在耳垂5区的中央。
主治: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近视眼等眼病。
⑧面颊
部位:在耳垂5、6区交界线之周围。
主治:三叉神经痛,口眼歪斜,痤疮等面部疾病。
⑨内耳
部位:在耳垂6区正中稍上方。
主治:耳鸣,听力减退,中耳炎,失眠,耳源性眩晕。
⑩扁桃体
部位:在耳垂8区正中。
主治:喉炎,扁桃体炎。
(15)耳廓背面的穴位
①上耳根
部位:在耳根的最上缘。
主治:头痛,腹胀,哮喘。
②降压沟
部位:在耳廓背面,由内上方斜向外下方行走的凹沟处。
主治:高血压。
③上耳背
部位:在耳背上方的软骨隆起处。
主治:皮肤病,头痛,坐骨神经痛,腰痛。
④中耳背
部位:在上耳背与下耳背之间最高处。
主治:皮肤病,背痛,腹胀,腹泻,消化不良。
⑤下耳背
部位:在耳背下方的软骨隆起处。
主治:皮肤病,背痛,咳嗽,气喘。
⑥耳迷根
部位:在耳廓背与乳突交界处(相当于耳轮脚同水平)的耳根部。
主治:胃痛,胆道蛔虫症,腹泻,气喘,鼻塞。
⑦下耳根
部位:耳垂与面颊相交的下缘。
主治:头痛,牙痛,咽喉痛,哮喘。
7.耳部按摩手法
耳穴按摩法是用手或棒进行按摩操作的。棒针一般用于耳穴较密集的部位。可选直径在0.2厘米左右的普通编织棒针或大号三棱针,将针端用细砂纸磨成钝面圆滑状使用;或用直径约0.2厘米铜、不锈钢丝制作的棒针,长度以8~10厘米为宜,也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制作金质或银质按摩棒针。以下介绍几种基本按摩手法。
(1)按法
用手或棒针紧压操作部位,按而留之,着力点不移位,称为按法。按法又分指按法和棒按法两种。
①指按法:用手指操作,压力0.25~3千克。
②棒按法:用棒针操作,压力0.05~0.25千克。
(2)推法
用手或棒针紧压操作部位,着力点不移位(手或棒针着力点与施术部位皮肤的接触处不分离),进行单方向直线推动,称为推法。
①指推法:用单手指或双手指重叠进行操作,压力0.25~0.5千克,频率每分钟60~90次。
②棒推法:用棒针操作,压力0.05~0.25千克,频率每分钟60~120次。
(3)拿法
手指对称用力,在操作部位进行撮捏提拿,称为拿法。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对用力进行操作,压力0.1~0.75千克,频率每分钟60~120次。
(4)揉法
用手或棒针紧压操作部位,着力点不移位,进行上下左右回旋揉点,称为揉法。
用棒针操作,压力0.1~0.3千克,频率每分钟60~150次。
(5)擦法
用手附于操作部位,着力点随动作而移动,进行直线往返推擦,称为擦法。
①指擦法:食指、中指并拢,中指在上或在下,在患者手指或鼻部进行直线推擦,频率每分钟120~240次。操作时用力要轻快,动作应连贯。操作部位可涂适量芝麻油、液状石蜡等,以增透热效果并避免操作部位的皮肤受到损伤。
②掌擦法:手掌自然伸展,以肩关节为支点,通过肘关节的屈伸运动,带动手掌往返擦动。频率每分钟120~180次,连续推擦至皮肤发烫。操作部位可涂适量润滑性物质。
(6)振法
用手紧压操作部位,着力点不移位,由轻到重进行连续不断地振颤,称为振法。用手指端着力,频率每分钟150~240次。
(7)扯法
用食指和中指的中节,屈指使劲夹提操作部位的皮肤,一夹一放,向上向外扯拉,压力0.2~1千克,频率每分钟60~90次。
(8)摇法
对身体某部位进行回旋或环转运动,称为摇法。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耳廓外缘做环转摇动,酌情用力,频率每分钟60~90次。
摇法操作时动作要和缓,用力要均匀,摇动幅度要从小到大,不可超越患者关节正常的生理范围。
(9)点法
用手指或棒针在操作部位进行一起一落的点按,如鸡啄米,称为点法。
①指点法:用手指端操作,压力0.2~1千克,频率每分钟60~120次。
②棒点法:用棒针操作,压力0.05~0.2千克,频率每分钟90~180次。
(10)掐法
用指甲在操作部位进行掐按,酌情用力,以产生掐痕而又不掐破皮肤为度,称为掐法。
(11)弹法
用拇指扣住食指或中指指端,发力弹打操作部位,酌情用力,频率每分钟60~120次,称为弹法。
(12)拍法
用指背以轻轻的弹力拍打操作部位,酌情用力,频率为每分钟60~180次,称为拍法。
(13)刮法
用食、中指弯曲后的中节外侧缘或指甲、头梳、汤匙等光滑边缘,沿操作部位表皮自上而下进行刮动,至局部皮肤发红为止,称为刮法。
(14)揉捏法
拇指和食指相对用力夹住操作部位进行移动或不移动的揉捏称为揉捏法。压力0.1~1千克,频率每分钟60~90次。
8.重听的按摩
重听是听觉障碍,多由听觉功能不同程度损害所致。人的听觉功能在20岁左右比较灵敏,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耳的传音器官和感音器官则逐渐老化,听觉功能也就逐渐衰退,并需要逐渐加大音量才能听到。疾病、外伤、噪声及不良嗜好(如嗜烟、嗜酒)等均可导致听觉障碍。
(1)捏揉耳凸法
双手拇、食指捏揉两侧耳廓前方隆起部,依耳轮、耳轮脚、对耳轮、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下脚、耳屏、对耳屏的顺序进行,共2遍。
(2)刮耳凹法
手指端刮耳廓前方凹陷部,按耳甲腔、耳甲艇、三角窝、耳舟的顺序进行,共2遍。
(3)拉耳垂法
双手拇、食指捏住两侧耳垂向外侧拉,并同时缓缓向上、下、后方移动,共3遍。
(4)揉耳孔法
揉耳孔法双手中指端按住两耳孔揉5圈,然后压紧,再突然放开,共5遍。
(5)鸣天鼓法
双掌压紧两侧耳孔,十指置于头后,两食指叠放两中指上;再骤然滑下,敲击枕骨5次;然后掌心压紧耳孔,再骤然抬离,共3遍。
9.耳鸣的按摩
耳鸣是指一个人在外界无任何音响的刺激下,却听到有节奏的“吱吱”响的声音,各种各样的频率、各种声响都存在,使人夜不能寐。耳鸣的原因很复杂,原发性耳鸣,90%以上的因素与内耳变化有关,而且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耳鸣往往与某些噪声、社会环境、心理因素有关;也与疾病,如高血压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维生素缺乏、内分泌紊乱、头部外伤等有关。另外,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嗜烟酒、疲劳、生活紧张、睡眠不足等也是产生耳鸣的原因。
人的听觉是音波经外耳道震动鼓膜传到中耳,再由中耳传导到内耳,经过耳液体传导直至大脑听神经中枢。这一系列传导如某一环节发生障碍,均可引起耳鸣。
耳鸣的按摩方法如下:
①指压按摩听宫穴、翳风穴、下关穴:施术者用双手中指指腹分别压迫患者左、右侧听宫穴约1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36次,再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摩36次。再用同样手法依次指压与按摩翳风穴、风池穴、下关穴,每天进行2~4次。
②指压按摩合谷穴、内关穴:患者正坐,施术者用右手的拇指指腹压迫患者左手的合谷穴约1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36次,再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摩36次。再指压按摩内关穴,手法同上。然后再换另一手的合谷穴与内关穴。
③指压按摩阳陵泉穴、三阴交穴:患者正坐,施术者用一侧手的中指指腹压迫阳陵泉穴约1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回旋转按摩36次,再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摩36次。再以同样手法指压按摩三阴交穴。然后换另一侧手,指压按摩对侧的阳陵泉穴和三阴交穴,手法同上。一日按摩数次效果更佳。
④叩压按摩外耳道:患者两脚平行站立,两眼轻轻闭合,双手掌相对举到胸前,对掌相互摩擦至双手掌有热感时,然后紧紧地叩压在耳廓上,双掌根部紧压在耳道上,用食、中、无名指及小指斜行并拢叩在后头部,再用食指有节奏地反复叩击头部,使耳部有“空、空”之声,继用手掌根起伏并有节奏地按压外耳道。坚持每天早、晚各做1次,每次坚持做10分钟左右。
⑤指压按摩推拿前臂:患者用一手的拇指、食指指腹,从另一侧手的无名指、小指指尖开始,沿着手指到指根部并沿着内侧到腕部,再推拿到前臂外侧至肘部,推拿5~10遍,使前臂有灼热感。同样的方法按摩另一侧,一日数次,效果更佳。
10.突发性耳聋的按摩
早晨起床后,突然一瞬间耳朵听力不佳,渐渐地就听不到声音,最长不超过48小时耳聋达到高峰,多为单侧,也称侧耳聋。突发性耳聋发生原因有两种情况:一是受冷或过度劳累、强度精神刺激、过敏、内分泌失调等情况下,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内耳的耳蜗及蜗后部分血管痉挛,使血流不畅,出现供血不足,发生水肿、出血等病理改变,称不感音性耳聋。二是由于病毒感染,如低热或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带状疱疹、风疹、腺病毒感染等,可使内耳听觉感受器损害而发生耳聋。此外,酗酒、妊娠、手术(包括拔牙、扁桃体手术等)、头部外伤、耳部疾病等均可引起耳聋。
突发性耳聋的按摩方法如下:
①患者正坐,施术者站立于其身后,在施术前先将双手拇指挑起,食、中指伸直分开,双手拇指与食指中间的虎口对准耳垂,拇指指尖压准风池穴,食指尖压准左右率谷穴,中指尖压准左右太阳穴。然后双手六指同时边压迫边用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以上各穴位,由表及里,缓慢用力,动作要轻巧、柔和,每天3~5次。
②指压按摩印堂穴、太阳穴、耳门穴、听宫穴、听会穴、翳风穴、风池穴:患者正坐,用双手中指指尖压迫印堂穴约1分钟,再改用中指指腹顺、逆时针各按摩36次。再沿着眉弓上行至太阳穴,再下行至翳风穴,至后头部的风池穴。每穴重复按摩数次,每天要早、晚各进行1次。
③指压按摩外关穴、支沟穴、三阳络穴、四渎穴:患者正坐,用右手拇指指尖压迫外关穴约1分钟,改用指腹顺、逆时针方向各旋转按摩36次。然后依次指压按摩支沟穴、会宗穴、三阳络穴、四渎穴,指压按摩手法同上。然后再回压按摩以上各穴至外关穴,重复按摩各穴位3~5次。再换另一手也同样指压按摩对侧各个穴位。每天早、中、晚各进行1次,10天为1个疗程。
11.耳部的日常保健按摩
①两手掌根分别按揉两侧太阳穴,顺、逆时针转揉各半分钟。
②两手食指指端分别点按睛明穴1分钟,然后向鼻根方向逐渐挤压约1分钟。
③两眼微闭,略露一丝光线。两手食指指端置于眼内角,沿眼眶的下缘,慢慢向眼外角分推;再沿眼眶的上缘慢慢推回眼内角。反复推摩约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