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安东诺维奇为彼得一世的侄孙女安娜所生,其父是德国不伦瑞克一罗尼堡公国的安东·乌尔利希亲王。1740年10月,还在襁褓中的伊凡当上了俄国沙皇。因伊凡六世才出世3个月,便由其母摄政,总管国事。他们以这个尚在吃奶的婴儿的名义颁布法令、任免大臣、发动战争、鱼肉百姓,招致社会各阶层的不满,婴儿沙皇只是在每逢大典或外国使节来访,才被抱到阳台上,供人瞻仰。1741年11月24日,俄国宫廷再次发生政变,彼得一世的女儿伊丽莎白依靠皇族和禁卫军的支持,逮捕了伊凡六世及他的父母,自立为皇,于是“执政”仅13个月的伊凡六世又成了阶下囚。为防止有人假借伊凡六世名义叛乱,伊丽莎白女皇又下令将他从母亲怀中夺走,将这个只知哇哇大哭的婴儿单独看押。从此,小伊凡离开父母,终日与牢房为伴,他自小到大从未见过天空和白云,也没听过鸟鸣虫叫,除看守他的士兵外,也从未见过其他人。1756年,年满16岁的伊凡被头套口袋,秘密押送到施利色堡,编号为“一号囚徒”,并单独关押,任何人都不知道他的姓名和真实身份。奉命看守伊凡的两个禁卫军军官弗拉谢夫和车金直接向伊丽莎白女皇宣誓,每半个月还要向帝国枢密院呈报一份有关一号囚徒情况的秘密报告。监禁伊凡的牢房长年不通风,也见不到阳光,阴暗,潮湿,污秽遍地,除了偶而有神父前来为伊凡祈祷外,伊凡从未听到过他人的声音。每当佣人来牢房打扫卫生时,伊凡都要躲在屏风后面。即使他生了重病,也不许派医生治疗,只能在屏风后面听神父的祷告。长年的牢房生活,使伊凡的体质、心理、性格都发生的严重畸变。他头发蓬松,脸白如纸,身患多种疾病,呆滞的双目不时露出愤懑之光。他每天除了读《圣经》和《使徒列传》,就是在沉思遐想。他经常痛苦地喊叫:“我是谁?我是从哪里来的?”但是看守者除了告诉他,他的名字叫“格里高里”外,再也不告诉他其他事情。就这样,小伊凡在牢房里长大了,他不知道外边的世界已发生巨变,不知道伊丽莎白女皇死,彼得三世和叶卡特琳娜二世相继做了沙皇。彼得三世和叶卡特琳娜二世执政期间都曾秘密来施利色堡要塞看过他,但躲在屏风后面的伊凡六世并不知道来者的身份。1762年叶卡特琳娜二世踏着丈夫的尸体登上了沙皇宝座。在彼得三世死后,她又害怕有人拥戴伊凡六世而危及她的统治,于是她亲下手谕,命令看守者弗拉谢夫和车金:任何人未持有女皇的手谕或枢密院的命令而企图闯入一号囚犯牢房,一律格杀勿论。另外在伊凡六世被叛乱者抢走前,弗拉谢夫和车金有权提前杀死伊凡六世。1764年7月5日晚,人们发现“一号囚徒”身着数剑,倒在血泊中,且已气绝多时。这样年仅24岁的伊凡,在度过了23年的铁窗生涯后,终于成了俄国宫廷政治的又一牺牲品。四天后,叶卡特琳娜二世得知此事,惊喜地说:“天意可真是神奇得不可思议呀!”8月17日,枢密院宣布:前沙皇伊凡六世因病去世。
伊凡六世死于何因?他死于凶杀已为众多史书所证实。但他死于何人之手?又因何而死呢?争议颇大。
一种说法认为是看守者弗拉谢夫和车金所为。理由是:自1756年伊凡六世被押送到施利色堡要塞,这两人就奉命看守伊凡。按照上边命令,他俩住在伊凡牢房外边的小屋,不能与家人通信,不能离开要塞一步,不能与亲友见面,也不能上街寻欢做乐,因此他们无异被判处了终身监禁,只要“一号囚徒”不死,他们就永无自由之日。他们曾多次向枢密院请求调换他人,但上边除了不断给他们加官增薪外,对他们的请求置之不理。因此他们在度过“八年监禁”后,终于忍无可忍,而杀死伊凡,寻求解脱。
另一种说法颇为流行,认为是米罗维奇少尉准备拥戴伊凡六世为沙皇发动政变,看守者被迫杀死伊凡六世。米罗维奇少尉是施利色堡要塞的驻守军官,当他了解了“一号囚徒”的真实身份后,就准备推翻叶卡特琳娜二世统治,拥戴伊凡六世为王。7月5日晚,他带兵冲进伊凡六世牢房,发现弗拉谢夫和车金已尊叶卡特琳娜二世的手谕,用剑将伊凡六世刺死。
孰是孰非,难下结论,有待历史学家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5)亚历山大一世
①弑父篡位
亚历山大一世是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第13位沙皇,后人称他为“神秘沙皇”、“北方的斯芬克斯”。他统治的时间尽管不长(1801—1825年在位),但却给后世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亚历山大一世究竟是不是弑父篡位者,即是一个多年未解之谜。
保罗是亚历山大一世的父亲,也是叶卡特琳娜二世的儿子,是女皇与情夫萨尔蒂柯夫一夜风流后的产物。自保罗出生后,叶卡特琳娜二世就对这个不该出生的儿子极其冷淡,甚至对亲生儿子从未有过亲昵之情。保罗成人后,母子关系更加紧张。保罗怨恨母亲给了他一个“不光彩”的出身,也怨恨母亲久占皇位,使他不能成为显赫的沙皇,因此终日颓废消沉,不事政务,热衷于操练军队。母子双方长期“冷战”,相互避免在公开场合见面。孙子出生后,叶卡特琳娜二世身上的母性突然复苏,她认定这个新生儿将取代保罗成为真正的皇位继承人,因此她亲自为孙子取名亚历山大,希望他将来有俄国古代英王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性格和功业。她为孙子的教育倾注了全部心血,百忙中还亲自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随着年龄的增长,亚历山大逐渐懂得自己是生活在一个虚伪荒谬的环境中,在表面豪华阔绰、歌舞升平的宫廷里实际上充满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和阴谋争斗。他也逐渐察觉到父亲与祖母间的严重不和,从而被迫在两人之间周旋。尚未成年的亚历山大清楚,头戴皇冠的祖母可以给他一切,而卑下猥琐的父亲对人则是无足轻重的。因此尽管他对年过六旬、气喘吁吁的老祖母仍与面首眉来眼去,甚至躲进密室幽会的行为感到恶心,但他还是努力讨取祖母的欢心,以自己的聪明和机智博得祖母的夸奖,而且几乎每天都要给女皇写一封信,“我最亲爱的祖母,我已经领略您对我们的厚爱有多深沉,我对您的敬爱也一样深厚……”少年时代的宫廷生活和特殊的环境已造就成亚历山大多疑敏感、虚伪善变的性格。
叶卡特琳娜二世到了垂暮之年,更将皇位继承人的选择看成是件大事。由于对儿子保罗的厌恶和失望,她决定另立孙子亚历山大为自己的皇位继承人。她私下秘密起草了一份诏书,宣布废除保罗的皇位继承权,立亚历山大为未来的新沙皇。她准备在1796年11月24日,即俄历圣叶卡特琳娜日正式公布这份诏书,晓谕天下。在宫中她公开表示:只有孙子亚历山大继位才能善掌朝纲。亚历山大知道此事后,立即给祖母写信,表示心领神会:“女皇陛下崇德宏恩,陛下所赐御笔手书,孙儿一经拜读便茅塞顿开。陛下如此厚爱,孙儿深明御意。对陛下隆恩,孙儿虽以肝脑涂地,也不足报答万一,惟有励精图治以不负陛下重望。”同时他也给父亲保罗写信,在信中提前称他为“皇帝陛下”,表示宫中所传,实为谣言,“儿臣无意继承皇位”。
然而突然的事变使亚历山大的希望落空。淫逸无度的67岁的叶卡特琳娜二世突然于1796年11月4日中风,御医诊后告之命在旦夕,亚历山大忧心如焚,整日守候在祖母身旁。保罗闻讯后也立即赶到女皇宫中,但不是为了给母亲送终,而是搜查宫中谣传已久的废除他皇位继承权的秘诏,最后终于在女皇的梳妆台里找到,他立即付之一炬。11月6日,显赫一时的叶卡特琳娜女皇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而此时宫里小教堂早已摆好了供皇帝登基宣誓之用的双头鹰皇座,保罗在苦苦等待34年后终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保罗一世即位之初,便大反其母叶卡特琳娜二世的政策而行之,削弱军人地位及其作用,加强书报检查,实行恐怖统治,致使全国上下怨声载道。
在封建****制度下,如果最高统治者积怨太深,并且又不愿自行让位,那么取而代之的办法只有密谋政变,况且这在俄国宫廷已成惯例。于是一个以禁卫军官为主,有朝廷显贵参加和外国使节插手的反对保罗一世的密谋集团便自然形成。1801年3月11日,密谋集团主要成员朱波夫、本尼格森、帕伦聚会,认为事不宜迟,必须当夜动手,晚上11时,朱波夫、本尼格森带领亲信冲进皇帝卧室,面对满脸杀气的众人,保罗一世惊恐问道:“你们想对我干什么?为什么上这里来?”本尼格森宣布:“陛下无力掌管国家,您使生灵涂炭,请在逊位书签字。”保罗一世死命拒绝,在众人推操之间,烛灭光息。黑暗中,有人将军官绶带套在保罗脖子上,几分钟后,保罗就一命归西。当夜,亚历山大面对百官,带着哭音宣布:“我父不幸中风身死。在我治理下,一切都将保持我深深挚爱的祖母、叶卡特琳娜女皇生前所为。”俄国开始了亚历山大一世统治时期。
保罗一世死于非命,但亚历山大是否参与此活动,众说纷纭。主要有三种说法,其一认为他直接参与密谋策划活动,甚至其弟君士坦丁还亲自参加3月11日晚的暗杀活动。其二认为亚历山大事先了解反对保罗的密谋活动,理由是副首相潘宁曾隐晦地将计划向他透露,遭到他的拒绝,但未加制止,而是置身其外,静观事态发展。其三认为无论出于人伦纲常,还是出于父子亲情,亚历山大都不可能参与密谋活动,理由是亚历山大与保罗父子关系一直不错,而且保罗即位之初就颁布嫡长子皇位继承法,并已在法律上确定了亚历山大首席皇储地位,因此亚历山大没有理由违反天条。
亚历山大一世究竟是不是一个弑父篡位者,至今尚无定论。
②恋妹之好
亚历山大一世一生有众多未解之谜。他与胞妹叶卡特琳娜的关系是纯洁的兄妹之情,还是违背人性的乱伦之爱,就是其中一个。
保罗一世与皇后玛丽姬·费多罗夫娜共生有三子二女。长子亚历山大、长女叶卡特琳娜。也许是老祖母叶卡特琳娜二世放荡生活的影响和宫内****空气的熏陶,亚历山大少年时代就已通谙男女****之事。在祖母的一手包办下,1793年9月28日,年仅16岁的俄国皇太子与巴登王国的14岁的小公主路易莎(后改名伊丽莎白)结婚。新婚燕尔,亚历山大沉湎于妻子的温柔和美丽之中。但时过不久,亚历山大便开始拈花惹草,移情别恋,尤其在他即位后更为甚也。因为以他至高无上的地位,身边自然是美妇娇娃成群。他曾与彼得堡上流社会的名流巴加拉夫人、克来默夫人、塞米特夫人有过暖昧关系,还曾为法国女歌唱家菲利斯小姐、乔治小姐的姿色倾倒,他甚至在访问普鲁士期间,还曾与普鲁士王后路易莎眉目传情,使得王后芳心大动。但是亚历山大一世在情迷神醉的时刻仍很有节制,一般都将其限制在谈情说爱和精神恋爱的范围里,因此他的亲信说:“这位皇上所迷上的女人,其中多数不必为自己的名声担心,因为她们并没有遇到危险。”另外那些贵妇人的丈夫们,对自己的妻子与皇帝的暖昧调情,非但不以为耻,反而以此为荣,甚至乐意保持这种关系。宫廷上下对于亚历山大一世的风流韵事也早习以为常,大家私下议论纷纷的倒是亚历山大一世与其胞妹叶卡特琳娜女大公之间神秘的关系。
叶卡特琳娜女大公美艳照人,当时的御用历史学家卡伦金赞美她“眼睛明似火,蜂腰似女神”,利文亲王夫人说她“肤色鲜润,秀发美艳”。大家公认女大公美艳绝伦,才华横溢,但孤傲自负,举止唐突,有时甚至行为放肆,令人惊奇。亚历山大一世与御妹叶卡特琳娜的关系非同一般,经常与她单独闲坐,长谈入夜,有时亲昵动作过分,令宫中随从侧目。俗话说兄妹不避闲,但他们兄妹关系确实令人费解和猜疑。亚历山大一世和女大公同住宫廷,朝夕可见,但却几乎每天都要相互写信,如若亚历山大一世外出巡视或出国访问,兄妹问的书信往来就更加频繁。亚历山大一世给妹妹的信中经常可见这样的词句,颇耐人寻味,“别了,我眼中的娇娃,心中的爱神,你这本世纪的光彩,大自然的尤物,或勿宁说扁鼻子的比西安·比西安夫娜(女大公的绰号)”,“我亲爱的小鼻子在做什么呢?我多喜欢压扁和亲吻你的小鼻子,……”“你要算个疯子,至少是世间绝无仅有的可爱的疯子,我为你疯狂了……”“知道你爱我是我幸福的源泉,因为你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尤物之一”,“我像疯子一般爱你!……看到你,我高兴得如痴如狂,我像个着魔的人,四处奔波,多希望能在你的怀里甜蜜地松懈下来”,“可惜,我已不能像过去那样(是你的双脚,你明白吗?),不能在你的卧室里最温柔地亲吻你”。这些“软话艳词”究竟是纯真无邪的兄妹情谊的表露,还是变态心理驱使下的苟合乱伦的写照?当亚历山大一世的惟一保持长期关系的“铁定”情妇玛丽亚·纳里金身怀皇子后,亚历山大一世将消息第一个告诉给女大公,信中写“我在家里给你写信,我的伴侣的孩子都向你致意……我在这个小家庭里的幸福和你对我的深情,是生活对我仅有的吸引力”。1808年威镇欧洲的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在《提尔西特和约》签订后突然向俄国女大公叶卡特琳娜求婚,使亚历山大一世非常不快。他不能忍受将偏爱的御妹下嫁法国的“食人怪物”,他强压怒火,婉言拒绝说:“如果仅仅由我一人做主,我很愿意同意。但我不能独自做主,我母亲对自己的女儿仍然享有权利,对此我不能表示异议。我将试图劝导她同意。她有可能接受,但我不能担保”。女大公知道此事后的反应却大不一样,她一方面表示不愿意离开“亲爱的哥哥”去异国他乡,另一方面又埋怨兄长回绝得太早。亚历山大一世怕拿破仑再来纠缠,立即将叶卡特琳娜许配给相貌平常、地位一般并性格怯懦的德国奥登堡公爵,并于1809年1月匆匆为妹妹妹夫举行了婚礼,婚后,叶卡特琳娜仍常住在圣彼得堡。1812年可怜的奥登堡公爵一病不起匆匆去世,兄妹问的亲情又恢复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