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宜忌1000问
2693700000047

第47章 旅游安全篇(2)

对于烈日下的儿童,防水及抗过敏的防晒品是必不可少的,最佳的方法是再配以遮阳帽。注意每小时重复涂擦一次防晒霜,连帽檐下的耳朵、颈部也不能遗漏。不足6个月的婴儿绝对不能带到海滩去晒太阳。

皮肤已被晒伤,可利用夜间保养。选择一些具有安抚、镇定及舒缓肌肤促进细胞再生的修护液涂擦,避免用热水清洗和再次暴晒,因为皮肤有记忆功能,一旦受损,就潜伏下恶变的基础。同时不要抓挠灼伤的肌肤,以免细菌感染和留下疤痕。

维生素是维系人正常新陈代谢的营养素之一,也是皮肤健美的重要因素。外出旅行时,日程紧张,旅途劳累甚至每日三餐也无法按时保证,有时更不在乎饮食的质量。缺少维生素的皮肤会变得干燥、浮肿,暗淡无光,因此在旅行中应多吃新鲜干净的水果和蔬菜,多吃清淡食品,减少皮脂腺分泌,有利于皮肤的卫生。也可随身携带一瓶维生素营养药品,可随时随地补充维生素。

爽身粉和花露水除有芳香气味外,还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夏天天气炎热旅游时极易出汗,应常洗温水澡或用清水擦洗。洗浴后用一些爽身粉扑打在多汗部位,可使皮肤舒适、凉爽。登山野营,风餐露宿,难以摆脱蚊虫叮咬的痛苦,将一些花露水擦在蚊虫叮咬之处,能杀菌消毒止痒消肿。若被荆棘扎伤,应及时涂药包扎。

夏季气温较高,皮肤大量排出水分以调节体温,皮肤缺水会出现萎缩或小皱纹,因此旅游时随时补充水分,有益保持健康,也可擦用具润泽及保湿功效的防晒品。

为什么旅游途中宜美容?

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人们纷纷外出旅游,饱赏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但在旅途中,由于饮食无规律,身体疲倦,再加上风吹日晒,人的皮肤尤其是颜面容易遭受侵袭损坏,影响美容和健康,因此在旅途中特别需要美容。

①旅途中巧打扮。早晨起床后,先用温水洗去面部的油脂污物,再用冷水洗脸,可使皮肤增加弹性,洗后进行化妆,如搽点香脂,涂点口红,洒点花露水,不过要以淡妆为佳,不宜浓妆。

②巧选蔬菜添美容。晚上可就地取材,选用黄瓜、番茄、胡萝卜等新鲜蔬菜.切成片状,贴在脸部、颈部,片刻后取下,稍加按摩,

使皮肤吸收有益的营养物质。

③旅游途中多饮水。饮水可补充面部皮肤由于缺水而失去的营养,因此在旅途中多饮水,是美容必不可少的保障。

④多吃水果益皮肤。水果中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等,可通过机体的生化作用,为皮肤的健美提供丰富的营养。

⑤不忘山泉水洗脸。旅游途中常到有山泉的地方,不要忘记多用山泉水洗脸。因山泉水污染少,内含多种无机盐,对皮肤极为有益,可增强皮肤韧性和弹力,防止产生皱纹和皲裂。

⑥休息时按摩面部。旅途中休息时,可静心闭目养神,同时轻轻按摩面部,有利于皮肤恢复弹性,保持美容。

森林旅游三忌是什么?

一忌无准备、无向导。在森林中迷了路,又与外界联系不上.是很危险的。

二忌穿短衣短裤。通过草深林密的地带,应换上厚实的长裤、长袖衣服和高腰鞋,还应戴帽子。手持木棍手杖探路,既可“打草惊蛇”,又可驱赶咬人的蝎子、蚂蟥等,灌木丛中往往有野蜂蜜,要小心避开。

三忌对不熟悉的草木随便攀折、触摸。因有些树木、草类是有毒有刺的。也不要采食不熟悉的野果,以防不测。

旅游途中宜健身吗?

①颈部伸展法。坐姿,双手抱头,两肘内夹,稍用力压使颈部前屈,然后颈部再用力尽量后仰,做9次,每次持续1~2秒。

②肩部伸展法。坐姿,十指交叉上举,然后掌心转上,再由慢渐快用力后摆10次。

③胸背伸展法。坐姿,两臂屈肘前举至胸,低头,然后两臂向侧后平行伸展,抬头挺胸,反复10次。

④体侧伸展法。坐姿,一手叉腰,另一只手臂直上举,上体稍前屈,手臂用力向上伸展5次,每次持续1—2秒。然后换手再做。

⑤腰腹伸展法。坐姿,两手抱头,体前屈,然后上体后仰,肘关节外展,尽量把身体伸直,保持3~4秒。用慢速做5次。

⑥腿部伸展法。坐姿,双腿屈膝置胸前,然后再同时伸直,脚尖前伸,做10次,每次持续1—2秒。

不宜旅行的人有哪些?

1.脑出血、脑血栓或脑塞形成的急性期或遗留偏瘫后遗症者。

2.患有各种慢性病的高龄老人。

3.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患者。

4.近期内不时发现有脑卒中先兆,如高血压病现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5.各种晚期癌症患者。

6.患有胃溃疡,有大出血、胃穿孔可能或先兆者。

7.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紊乱,如病发性室止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房扑动、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频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频发的室性期前收缩等。

8.心绞痛频繁发作或心绞痛呈持续状态,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房纤颤、室性期前收缩等。

9.慢性肾衰竭者。

10.患有各种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和患有多种传染病者。

11.伴有食管静脉弯曲、腹水和肝硬化患者。

12.发生急性广泛性心肌梗死后,休息、治疗不足6个月的。或者度过了危险期,并已休息、治疗6个月以上,但仍有严重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发作频繁,或并发心室壁瘤、Ⅱ度及Ⅲ度房室传导滞阻、频发的室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

旅游迷路时的禁忌是什么?

游者如果对游地环境、地理不熟悉,在没有导游的情况下,极易迷路。一旦发生迷路,则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忌慌乱。一旦陷入迷境,切忌惊乱失措,要保持冷静,回忆可能偏错的方向方位,偏离道路的时间、地点或原因,从而回忆起重要的路标,辨清了地形,也就能判断出正确位置,找原路返回,解脱困境。

二忌不肯问路。如果明知已迷路而自己又找不到回途的方向,就应该勇于向别人询问而不要怕“丢面子”。同时,向人询问时也要注意态度和礼貌,否则有可能“越陷越迷”而陷入险境。

三忌盲目冒进。如果临近傍晚,人迹稀少的深山区迷路,切忌盲目冒进。此时如果硬是找不到回途,则干脆停止不走,等待询问过路人。如果在急躁慌乱中不辨方向,则会越走越错甚至步入深谷、悬崖或猛兽出没的危险境地,或误入“危洞”、“死洞”,到时就真的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了。

野外旅游事故对策有哪些?

野外旅游时,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事故,以下介绍几种应急措施:

①骨折或脱臼。用夹板固定后再用冰冷敷。从大树或岩石上摔下来伤到脊椎时,将患者放在平坦而坚固的担架上固定,不让身子晃动,然后送往医院。

②外伤出血。在野外被刀等利器割伤,可用干净水冲洗,然后用手巾等包住。轻微出血可采用压迫止血法,1小时过后每隔10分钟左右要松开一下,以保障血液循环。

③食物中毒。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除会腹痛、腹泻外,还伴有发热和衰弱等症状,应多喝些饮料或盐水,也可采取催吐的方法将食物吐出来。

旅游途中遭遇雷电时怎样进行自我保护?

在室内遭遇强雷电时,迅速关好门窗。远离门、窗、电器设备和易导电物体。

尽量不在雷电中用电视、电话、电子计算机或收听音机。

尽量不在雷电中接触自来水管道、煤气管道、火炉及各种电装置。

在旅游途中及室外遇到强雷电时,不要众人聚堆,要各自找最低处蹲下,努力缩小目标,并迅速弃去身上所有金属和导电物体,如手电筒、手机、刀子、开罐器等。

不要靠近孤立的高楼、高大电线杆、高塔、铁塔、大树、烟囱等,至少应保持2米远的距离,不要靠近土墙和避雷针的接地装置。要远离水池、电线、火车轨道。

身体别靠在带水、带湿的物体上,注意双脚并拢站立或蹲下,以减少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千万不要坐在地上。

骑自行车遇雷电时,首先要把车子放倒,人远离车子,并将手中的金属物如车钥匙等扔在一边,以避雷电。

夏天旅游坐火车应注意哪些事项?

①谨防烫伤。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用茶缸去打开水,在列车运行时,端着开水在人行道上行走,会因突然停车或被别人碰挤,烫伤自己或别人。二是将盛满开水的茶缸放在茶桌上,在遇到紧急停车时,茶缸晃倒或掉下茶桌,烫伤坐在旁边的旅客。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加以防范。

②预防中暑。夏天坐火车,特别在列车满员或超员的情况下很容易中暑。因此衣服要穿得宽松些,以利于汗液的排泄和蒸发;多喝些开水或茶水,喝点淡盐水或清凉饮料,效果更好;适当带些人丹、清凉油等解暑药物,不时使用有好处。

③注意饮食卫生。在火车上吃饭,不可吃得过饱,并应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④优选车次及座位。夏季每天最热的时间是11点到15点。买车票时,要尽量选择在15点至次日11点之间运行的火车,以免在火车上度过一天中最炎热的时刻。如果旅客多,找不到合适的座位,则应该把车内的电扇和车窗打开,拉上窗帘,以尽量减少太阳的照射强度,改善车内的通风条件。

⑤乘坐卧铺要选择好睡觉的方向。夏天睡卧铺,尤其应该头朝人行道的一端。因为人行道的空气比较流通,气温较低,有利于睡眠;也避免一排排的脚丫子暴露在人行道旁边,显得不文明礼貌。夜间行车,睡下铺的旅客要适当盖些卧具,不能把头靠车窗一端睡,以防受凉。

境外旅游宜注意什么?

目前,国门打开,许多好东西进来,一些传染病也来了。所以,外出旅游一定十分注意卫生,千万别贪一时的懒惰,带来传染病。具体的作法是:

①出门前,自己尽量准备好长睡衣或大被单,不用旅馆提供的贴身卧具。

②临时性住宿,没有准备,应要求服务员更换被套、床单,清洗消毒用具。千万不要图省钱,而去住卫生条件极差的旅店。

③在旅店洗澡,无论旅店看上去多么干净,都不要盆浴或坐浴,因为表面看上去干净而细菌是否清除干净您看不见,所以,应该用淋浴。旅店无淋浴,您先将脸盆用消毒剂洗净,用脸盆淋水洗。

④外出旅游,一定随身携带消毒液,用塑料紧口瓶装好,并不增加多少重量,可是健康却有保障。

怎样进行登山应急救护?

旅途中常见的突发症状、疾病及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

(1)出血

登山中如发生外伤,就会面I临出血的问题。有些人对血液很敏感,一见到血就昏过去,其实,并非所有出血都很严重,而且见血就昏的人也并不说明其出血很多。一旦出血首先可鉴别一下是动脉破裂还是静脉破裂?前者出血殷红(色泽鲜艳),且呈搏动性喷射;而后者血呈暗红色(或紫色),向四周满溢出来。动脉出血是极危险的严重状况:因为一个人如果在几分钟内失血达1000毫升以上.就可危及生命。静脉出血相对要缓和得多,所以危险性也明显减少。

常用止血方法:

①一般止血法。凡伤口较小的出血,可在清洗局部后盖上一块消毒纱布,并用绷带或胶布固定即可。

②指压止血法。可以拇指按压伤口上方的血管,借以阻断其血流。

③明胶海绵止血法。可在伤口处涂敷明胶海绵,外用纱布、胶布固定。

④加压包扎止血法。此法最为常用,并适用于全身各部位。一般用纱布、棉花等垫放在伤口上,然后用较大的力进行包扎,以借用压力来达到止血的目的。当然加压时力量也不可过大或扎得过紧,如发现肢体有发紫、发黑现象即应适当放松,以免引起局部因缺血而造成坏死情况。

(2)毒蛇咬伤

登山者去的地方。总是有山,有水,有树木,有森林,而这些地方往往也会有蛇虫出没。蛇有毒蛇和无毒蛇之分,常见的毒蛇有眼镜蛇、五步蛇、金环蛇、银环蛇、蝰蛇、蝮蛇等。被毒蛇咬伤后最关键的是时间二字,如延误治疗,常可危及生命;反之,若能及时急救,则可避免或减轻中毒。

预防蛇咬伤的方法:

①在野外露宿,必须住在帐篷之中。将周围野草拔除,乱石搬走,并在外围四周喷洒杀虫类药物。

②在爬山,过草地、森林时,随身携带树枝、棍棒或手杖,边敲打边前进,可事先赶走蛇虫。

③夜间行走时必须穿上靴子、套鞋或球鞋,并带好手电。

④随身携带蛇药以备急用。

毒蛇咬伤后的紧急处理:

①毒蛇咬伤后切勿惊慌失措和竭力奔跑,以免加快血液循环而增加毒液的扩散和吸收。

②应迅速用绳子或撕下的衣片在靠近伤口的上方(近伤口5厘米处的近心脏一端)紧紧缠绕住,以防毒液蔓延,但必须隔20分钟放松一次,否则会引起肢体坏死。

③结扎完成后,立即用冷开水、冷茶或自来水冲洗伤口,然后用小刀在伤口处作“十”字形切开以帮助毒液流出。

④可用拔火罐的方法,或在紧急时用嘴吮吸伤口,以将毒吸出(口腔破溃者忌用)。吸毕后必须用清水反复漱口。

⑤使用解毒药,如将南通市生产的季德胜蛇药涂敷在伤口周围,其他还有上海蛇药、群生蛇药等均可备用。

⑥最后别忘了到医院检查。

(3)蜈蚣及蝎子蜇伤

一般蜈蚣越大,其毒性也越强。被蝎子蜇伤后,局部有烧灼样疼痛,数小时后毒素在体内蔓延,产生全身中毒症状,如烦躁不安、出汗、流涎、发热、呕吐等,严重者还可出现肌肉疼痛、抽搐,甚至因呼吸肌心肌麻痹死亡。处理方法是立即用碱水、石灰水、氨水等碱性物质来冲洗伤口,也可用肥皂代替。冲完再涂上较浓的碱水或3%的氨水。预防措施为:不要在林间、山石旁露宿;不要赤脚在草地上行走或玩耍。

(4)骨折和脱臼

发生骨折和脱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必须鉴别是骨折或脱臼,在鉴别不清时应尽可能先从骨折考虑,千万不要把骨折当作脱臼来处理!

②必须弄清骨折或脱臼的部位。有开放性创口的,应清洗创口,包扎止血。

③无创口的应尽快进行简单固定。固定物可就地取材,如树枝、竹片、硬质厚纸、塑料板等均可。

④应该把骨折肢体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

⑤怀疑颈椎或脊柱骨折时,必须让病人平卧在门板上,头部两侧垫上沙袋或衣服,使之固定,搬运时必须轻巧平稳,防止剧烈颠簸。千万不能搬肩抬脚运送伤员,造成生命危险。

(5)飞沙入眼

用脸盆盛清水,将头部浸入,然后眨动眼睛,借助水流使异物脱落。

(6)中暑

体温升高在38.5℃以上,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恶心,呕吐等,严重的有昏迷、痉挛,或长达一天内仍不能恢复。患者应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服清凉饮料。也可服用仁丹、十滴水、解暑片等。用冷敷或冷水擦身,以帮助散热。

为何旅游中撞伤宜分别对待?

(1)头部被撞击

①同别人相撞或跌倒撞击到头部而起个大包也许不用太担心,但若出现高烧、呕吐、痉挛或流出透明的体液(血清、脑积液),要赶快送医院!

②除了肿的地方,头部的其他地方也应冷敷。但有伤口时则不能这样处理,以免助长细菌繁殖。

③从耳、鼻或口中流出血或透明的液体(血清、脑积液)时,要将脸部摆向流出的方向。注意不可用纱布或其他东西将其塞住,以免细菌感染。

④呕吐时,将头部侧放,以防呕吐物窒塞。

⑤发生痉挛,勿任意压迫伤患肢体,用手帕卷成筒条,塞在患者口中,使其安静下来。

⑥搬运伤者时要将头部固定,不要移动。

(2)颈部被击伤

①颈部有气管、食管以及神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被撞伤应赶快送医院。

②为了抑制内部出血,必须将撞击处加以冷敷。

③发现有外出血现象,用消毒纱布置于伤口处止血。

④躺卧时,把身体放平,绝对不要使用枕头。

⑤移动时,将头部固定。

(3)背部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