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FBI教你超级藏心术
2688400000008

第8章 镇定!——藏住想要逃离的心理(1)

太多时候,我们显得不太镇定。而慌乱无措的行为,想要逃离危险的心态,则是暴露我们内心的罪魁祸首。我们想要藏心,就必须让自己变得镇定一些。

想要让自己变得镇定,变得更有城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这需要调动我们太多的精力,所以,我们需要有步骤有计划地改变自己。在本章,会给大家指出一条明路。让大家知道:“我可以通过这样的办法,来让自己变得更镇静。”请耐心读下去吧。

逃跑的那一刹那

在上一章中,我们讲到人的冻结反应。在本章中,我们要讲一种和冻结反应一样,拥有“悠久历史”的人类本能——逃离反应。

所谓逃离反应,就是人在感受到厌恶或恐惧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反应。造成这种反应的源头是,那些对人构成威胁的刺激源足够强大,人没有改变局面的信心,所以会造成人的逃避心理。远古时代,逃离就是简单的跑,但是在现代社会中,逃离则多数比较隐晦。

如果你出现了逃离反应,那么别人就可以判断出,你对眼前的东西产生了厌恶或者是恐惧。和冻结反应一样,这也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值得人真正逃跑的事情越来越少了。可是我们的逃离反应依然发生着作用,更可怕的是,它随时都有可能暴露我们的内心。

某次,FBI特工在机场巡查,他们的目标是找出一个潜逃中的连环杀手。FBI特工知道,这个人很可能已经易容改装,想要抓到他可不是那么容易。所以他们擦亮了眼睛,四处寻找。

可是在找了将近半个小时之后,FBI特工依旧一无所获。

这时候,从机场外面进来一个人,看起来和其他人并无区别,向着登机口走去。此时,一个机场的安保人员从他身边经过时,不小心撞了他一下。那个安保人员立刻向他道歉,他仅仅是点点头,并未说话。

这一切都被FBI特工看在眼里。FBI特工注意到,在安保人员和他身体接触那一刹那,他的脚立刻摆出了一前一后的姿势,类似于运动员在起跑线上所采用的起跑动作,这是最典型的逃离反应。FBI特工立刻前去“请”他谈一谈,果不其然,此人正是FBI要找的那个连环杀手。

FBI特工之所以判断那个人有问题,是因为对于一般人而言,机场安保并不能对他们形成威胁,所以不会因为安保人员碰他一下就产生逃离反应。而这个人却表现出了明显的逃离反应,只能证明他心里有鬼!

采用这个案例只想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逃离反应确实可以暴露我们的内心。

大家不要以为只有“心里有鬼”,才可能产生逃离反应。事实上,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即便我们的内心坦荡,但是在受到某些刺激的时候,还是会产生逃离,进而暴露我们当时的心理状态。

在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令狐冲在知道师傅岳不群是个伪君子之后,对他产生了极度的厌恶感。所以当岳不群过来想拍一下令狐冲的肩膀时,令狐冲自然而然地闪避了一下。而岳不群则哼了一声,走开了。这就是典型的逃离反应出卖一个人真实想法的案例。

当一个我们非常厌恶或者是害怕的人试图接近我们时,我们会产生逃离反应。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当我们内心对一个人非常厌恶或者是害怕的时候,这个人若是试图接近自己,我们也可能会产生逃离反应。由于逃离反应很容易被人看穿,进而让人意识到:这个是讨厌(害怕)我,所以逃离反应经常会暴露我们的内心想法。所以,要藏心,必先控制自己的逃离反应。

事实上,我们的父母很早就在帮助我们克服自己的逃离反应。由于每个人天生对陌生人都有一定的恐惧感,所以在小的时候,在见到陌生人之后,父母会教我们:去主动和叔叔阿姨问好。这其实就是一种克服逃离反应的培训。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培训,我们在成年后,在面对陌生人时,会较少出现眼神逃离或者躯干后仰等明显的逃离反应。我们因此被人视作是有修养的人。

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虽然在大部分时候,我们比较好的克服了逃离反应,但是在面对某些情况时,我们还是难以克制自己的这种反应,因而暴露了自己的内心。所以,在接下来的叙述中,我们将阐述逃离反应的“终极控制”。

克服目光的逃离反应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我们的很多情绪都是从眼睛中显露出去的。在之前介绍如何应对冻结反应时,我们就讲了如何控制自己的眼神,以做到藏心的目的。而在本节中,我们将不得不再次提到眼神控制,因为眼神控制也是克服逃离反应的一种手段。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以下情况:在会场里,领导在讲台上喋喋不休,而你对这个领导还有他所讲的话充满了厌恶,这时候,你的目光就开始四处飘荡了,这就是典型的逃离反应。你不能阻止对方讲话,又不能转身离开,所以逃离反应便体现在你的目光上。

当然,会场中那么多人,你即便产生了逃离反应,也没什么关系。但如果你独自面对一个人,在倾听对方谈话的时候,把头转向一边,目光的聚焦也不在对方身上,那么很可能引起对方的极度反感,因为这是逃离反应的典型动作,代表着厌恶或恐惧。这就不仅仅是一种暴露自己内心想法的行为了,还是一种没有礼貌的体现。

在倾听对方谈话的时候,目光的聚焦不在对方身上,这是逃离反应的典型动作。

警方抓到一个在逃多年的逃犯,他手上掌握着关于犯罪集团的重要线索。但是不管警方如何审问,他始终闭口不答。无奈之下,警方只好求助于FBI审讯专家。

审讯专家到了现场之后,看到的是这样一个人:多年的逃犯生活,让他显得有点神经质,似乎总是在悄悄地观察四周的动静,神情猥琐。

审讯专家对警方说:“你们先审问,我在旁边观察一下。”

和前几次一样,警方的审问依旧一无所获,警长对专家说:“还是由你出马吧。”

专家也没有推辞,搬了把椅子,坐到逃犯的对面,开始审问。

警方惊奇地发现,专家的审问方式和自己完全一样,甚至连每一句话都非常接近。但是,逃犯似乎被施了魔法,老老实实地说出了线索,到最后甚至还留下了忏悔的眼泪。

事后,警长好奇地问专家:“我们的方式完全一样,为什么效果截然不同?”

专家笑了一下说:“这个逃犯已经潜逃多年,受尽别人的冷眼与嘲笑,现在他有了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其实他自己也非常想和警方配合。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你的下属在审问他的时候,在离他非常远的地方坐着,甚至连正眼都不愿意看他一眼;即便是看了,也是鄙视和厌恶的目光。这激起了他心中的反感,所以你们才徒劳一场。而我,虽然对这样一个曾经犯下滔天罪行的人非常鄙视,但是自始至终都没有表现出来,而用柔和的眼光看着他。对于一个亟需别人尊重的人来讲,还有什么方式能比这样更打动他呢?所以我成功了。”

在这个案例中,审讯专家通过眼神,成功的隐藏了自己内心的厌恶和不满,更杜绝了自己的逃离反应,所以他才能获得对方的认可。

在与人交谈的时候,我们的目光也应该始终聚焦在谈话者身上,即便是你对他有些不满,有些厌恶,你也应该这样做。因为这不仅能够让你藏住自己的厌恶心,更是一种社交中的基本礼仪,是每一个懂礼之人应有的素养。

克服肢体上的逃离反应

之前我们介绍了从眼神控制这个层面来克制逃离反应,那么本节,我们将从肢体语言的角度探讨如何克服自己的逃离反应。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逃离反应在肢体动作中的几种体现。

第一个,也是最明显的逃离反应,就是躯干的转动。

这种逃离反应比较容易出现在多人对话的场景,和在比较开放的空间环境中对话。当不喜欢当下正在说话的这个人时,很多人都会将身体转向另外一个人,尽管脸上可能没有表现出厌恶之情,但是这种肢体语言已经将此人的内心暴露了。

FBI曾派遣特工M潜伏到某犯罪组织,试图瓦解这个犯罪组织。

M特工发现,这个犯罪组织结构严密,犯罪行为隐蔽,要想一举破坏对方,只有从内部下手。但是,他缺少这样一个契机。

某一天,这个犯罪组织搞聚会,许多头目都来参加。在聚会中,M特工敏锐地察觉到,在他们老大讲话的时候,组织中的副手虽然一脸堆笑,但是身体却转向了别处。M特工意识到,副手对老大有所不满,这也许是从内部瓦解对方的一条好路子。所以从那以后,他开始刻意挑拨二人的关系。

果然,没过多久,这个犯罪组织就开始了内讧。内讧大大削弱了这个组织的实力,很快他们就作鸟兽散了。一个让警方头疼了很久的组织,就这样被瓦解了。

案例中的M特工,就是敏锐的观察到副手一个小小的肢体动作,从而洞悉了对方的内心想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肢体语言也同样会被有心人所观察到,我们的内心所想也可能会因此而暴露。所以,在面对一个人的时候,无论你内心是如何想的,在还没必要摊牌之前,请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他。而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转开身体。

第二个肢体上的逃离反应就是你的脚。

从科学角度来看,想要控制自己的脚要比控制身体其他部分更难。因为脚是离中枢神经系统最远的一个器官,所以最难控制。美国有位前FBI特工就曾经在书中总结过:“从头到脚,可信度逐渐增强。”

如果两个人是站着说话的,无论身体其他部分是怎样的状态,双脚脚尖一定是指向对方的。如果是坐着说话,双腿延伸线形成的扇形区域,会把对方涵盖在中间。

但是当一个人产生逃离反应之后,脚会立刻改变方向。这是典型的“准备逃走”的表现,也是逃离反应最直接的体现。

如果两个人是站着说话的,当一个人产生逃离反应之后,脚会立刻改变方向。

发生在脚上的逃离反应,虽然很难被人观察到,但是一旦被人发现,那么对方就可以确定你此时的心理状态了。所以,如果你想藏心,就要控制住自己的脚。

第三个逃离反应的肢体表现就是手。

我们之所以把手上的逃离反应放到最后一位,是因为手的反应是最不直观的。这是因为,手部的逃离不是通过动作体现出来的。

在我们有了逃离反应的时候,其实我们的神经系统已经开始为逃跑做准备了。这时候,身体里的血液会向腿部集中,而手部则供血不足,所以会冒冷汗,手上发冷。之所以说手部的逃离反应不太明显,就是因为这些特征是观察不到的。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比如正式场合需要握手,这个特征就会显得十分明显了。

由于手部的逃离反应完全是生理上的反应,不能用理智加以有效克制,所以,若是你感到自己手心冰凉、冒虚汗的时候,就要避免和他人握手。

这里介绍几个礼貌拒绝握手的小窍门:在需要握手时,你可以先把手伸出来,掌心向上,做出“请”的动作,并且说:“有失远迎,这边请。”或者是,在握手之前,假意打喷嚏,用手捂一下自己的嘴。这样的话,你不和对方握手,反倒显得你彬彬有礼。

总而言之,逃离反应在肢体上有多种表现方式,但是你可以通过一些小方法一一化解,以达到藏心的目的。

熟悉让你更镇定从容

一个歌星,在自己熟悉的舞台上,往往表现出无比自信的气质。一个企业老总,在自己的企业中,往往体现出超出一般的王者之气。就算是一个普通人,在自己家里,也肯定会从容不迫……

在你熟悉或者是你能掌控的地方,你不会产生任何逃离反应,会显得镇定从容、落落大方。

相反,一个贫困潦倒的人进入到富丽堂皇的酒店中,会显得手足无措。而员工在强势老板的办公室,也会显得有点不自在……

为什么我们在有些时候、有些地点,总能保持镇定,而在某些时候,却又显现出难以抑制的窘迫呢?

其实,这都是逃离反应在作祟。在你熟悉或者是你能掌控的地方,你感受不到威胁,所以不会产生任何逃离反应,你显得镇定从容、落落大方。但是在有些地方,你会感到自己的弱势。而这时,由于逃离反应的产生,你会显得缩手缩脚,不够自信。

很显然,我们都想成为一个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表现得落落大方的人。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也都希望能够藏住自己心里的不安和局促。若想真正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培养自己的“熟悉”。

每一个资深的FBI特工,在被派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执行任务时,都会先熟悉这里的地形。他们会到附近的街道随意的逛一圈,在逛街的同时,他们还会特别留意这里的一些具体情况:比如人群的密集程度、当地的地形等等。

FBI特工斯威夫特说:“其实,我们所做的这些观察,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更是为了能够对这个地方形成一种熟悉的感觉。要知道,熟悉在很多时候等同于安全。有了这种感觉,我们会显得更加从容镇定,就不容易暴露自己。”

通过案例我们可以知道,熟悉这种感觉来源于我们心中的防范或是进攻意识,在熟悉之后,人就相对更有安全感

在自身绝对熟悉的一个范围内,人会体现出极度的自信和松弛(当然,也可能表现出如炫耀、骄傲等特点,这是熟悉的负面效应,对藏心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我们更加镇定,所以能够更好的藏心。

所谓藏心,其实关键在于人对自己情绪或者是状态的熟悉。如果一个人对一切已经熟悉,那么他首先就具有了“掌控一切”的意志和心理基础。而拥有掌控心态的人,对于任何突发事件都会呈现出比较平淡的反应。这是因为他们心中自认为有控制一切的能力,所以在“大事”面前,他们显得比较淡定从容。

因此,对一切熟悉的人往往表现出另一种见惯了大场面的自信,在任何时候,他们都保持着松弛的状态,这种松弛的状态其实是我们内心的一层保护膜。因为你松弛,所以你没有破绽和漏洞,别人也就更难以看穿你的内心,这类似电影中高手们所说的“无招胜有招”。

1987年,4名FBI特工在追捕一名逃犯时,被狡猾的逃犯引入到危险的南美丛林里。在那里,他们迷失了方向。

在原始丛林中迷失方向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为那里潜藏着无数的危险和杀机,稍有不慎,就会丧命。

即便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FBI特工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经过一番寻觅,他们终于抓获了那名逃犯。

被抓获之后,那名穷凶极恶的逃犯依然不知悔改,他狂笑着对4名特工说:“你们费尽心思抓我,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了。但是,又有什么意义呢?这里是原始丛林的最深处,你们不可能活着出去,而我根本就没打算活着。”

面对逃犯的这番话,一个特工回答说:“因为你的内心已经对自己绝望了,你对生活充满畏惧,所以你才会走上邪路,才会把自己引向死亡之地。而内心真正强大的人,则永远不会放弃生的希望。”

在之后的一个星期中,4名特工带着这名逃犯跋涉在原始丛林中。经过千辛万苦,他们终于走出了茫茫丛林,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