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FBI的这种训练方式是非常有效的。很多经受住考验的特工,在任务结束之后,都大有长进。他们变得更沉稳干练,更善于隐藏自己。这些能力,都是他们在极度危险的条件下,在高强度的恐惧中练就的。从此以后,无论将他们派到任何危险的地方,他们都会从容不迫。因为他们的心,已经在磨练中渐渐强大起来!
FBI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训练方式,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在我们感到恐惧,因为恐惧而暴露自己内心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去主动接近那些让我们感到恐惧的东西,你会发现,自己的恐惧会逐渐消失。在心理学上,人们将这种锻炼方法叫做“逐渐脱敏法”。
所谓“逐渐脱敏法”,就是让人反复接受恐惧刺激物的刺激,使其逐渐适应这种刺激物,逐步消除自己的恐惧。比如说,有些人非常害怕打针,但是如果他患了一场大病,每天都需要打针,过几个月你就会发现,这个人对打针的恐惧已经完全消失,因为他习惯了。
如果我们想要更好的藏心,不妨采用逐渐脱敏法来提高自己的藏心能力!假如一个谈判新手需要和一个重要客户谈判,肯定会感到紧张。在谈判现场,他很可能因为恐惧而产生冻结反应,被对方看出他的底限。但是如果这个人经历过许多类似的谈判,那么他一定会从容得多,心机也藏得更深,就能更好的胜任自己的工作。
所以,在实践活动中,如果你经常对某种事物产生恐惧,就更应该主动、积极地去接触它,从而消除恐惧。例如社交恐惧,在有陌生人的场合中,如果局促不安,处处谨小慎微,脸红心跳,语无伦次,那你就要经常参加联谊活动,逼迫自己与陌生人打交道。那样,你就会在交往中得心应手,落落大方,潇洒自如,社交恐惧也就消除了。
如果你有社会恐惧,那你就要经常参加联谊活动,逼迫自己与陌生人打交道。
我们曾反复强调,生活中大部分产生冻结反应的恐惧,都是一种心理作用,你没必要因此而畏缩不前。你不能因为这一次你没有处理好一件事情:被人看穿、被人识破,最终功败垂成,就觉得:我永远也做不好,我无法克制自己的恐惧,我不能从容自如,我不能隐藏自己。事实上,只要你多去经历,多去感受,终有一天你能够做好的。
转移你的恐惧心
之前我们讲了通过“脱敏法”来对抗恐惧,和因恐惧而产生的冻结反应。在现实生活中,脱敏法是非常有效的,但是这个方法有一个缺点,那就是需要有计划的、长时间的磨练和坚持。假如我们遇到了什么突发事件,脱敏法就没有什么作用了。而在我们的生活中,突发事件不在少数,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在突发事件中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我们还需要另一种方法来对抗恐惧,以达到在危急关头藏心的目的——转移刺激法。
所谓“转移刺激法”,就是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引起恐惧的刺激物上暂时移开,这样虽然并不能消除对某种事物的恐惧,但是却能暂时消除惧怕心理,以达到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藏心的目的。
所谓“转移刺激法”,就是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引起恐惧的刺激物上暂时移开。
FBI特工积臣曾经遭遇过一次生与死的考验。在某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被穷凶极恶的歹徒抓获了。由于他曾经多次破坏歹徒的犯罪行为,所以对他恨之入骨。歹徒不愿意马上打死积臣,认为那样算是便宜了他。
歹徒将积臣带到一个密室中,绑住他的手脚,然后狂笑着对积臣说:“你将在这里度过你的余生。我们很仁慈,不会轻易杀人。哈哈哈!”说完歹徒就转身离开,在临出门的时候,歹徒又回过头对积臣说:“忘了告诉你一件事情,这里有一颗定时炸弹,将在两天后,也就是48个小时之后爆炸,你好好享受你的生命吧。”说罢便将沉重的大门关上了。
在一声闷响之后,一切都归于平静,紧接着,密室里的灯光也灭了。在黑暗的密室中,空气似乎都凝结了。
在那一刹那,积臣陷入到短暂的恐惧中。的确,在无边的黑暗和寂静中等待死亡,确实是一件让人崩溃的事情。积臣知道,现在唯一的生路,就是等待自己的队友来解救自己。而这唯一的生还希望,其实也非常渺茫,因为队友不见得能找到这里,更不见得能在炸弹爆炸之前找到这里!想到这里,积臣的心沉了下去。但是他马上意识到,如果任由自己的恐惧心理蔓延下去的话,自己的精神恐怕很快就崩溃了,自己说不定会在爆炸之前就已经被吓死了!
想到这一层,积臣就打起了精神,试图忘掉自己当前的惨境。但是濒临死亡的恐惧是无法克制的,百般无奈之下,积臣绝望地唱起了歌。作为一个摇滚歌曲爱好者,积臣开始想象,自己站在舞台上为数万人歌唱。逐渐地,他在歌声中忘记了自己的处境。
就这样,积臣开始无休止的歌唱。他不知道时间,不知道疲倦,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终于,他的歌声被打断了,因为有人把门打开了,那是他的队友!
当其他FBI特工看到积臣的时候,他们完全不能想象,这个声嘶力竭唱歌的人已经在死寂的黑暗中待了整整30个小时!更可怕的是,他随时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而现在,他的表情却像是一个超级巨星在舞台上表演。
事后,积臣的故事成了FBI的奇迹。许多供职于FBI的心理学专家都说:这本身就超乎想象,因为一个人在绝对的黑暗和寂静中待上12个小时,就将面临心理崩溃;如果这样的环境中还有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我想普通人连5个小时也坚持不了;但是这个人却在里面“饶有兴致”地待了整整30个小时,绝非常人能够做到。
我们回过头想想,积臣之所以能战胜恐惧,是因为他成功地转移了对恐惧的注意力,这是对我们最大的启发。
如果我们想要藏心,不想被人看穿自己的内心,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不去关注哪些让自己恐惧的事情,恐怕是个非常好的方法。
有一个自卑感很强的男士,经过长期的摸索,发现转移注意力可以有效地转移自己对自身不足的注意。当他转移了注意力,脑子里就不再有自卑感和因为害怕丢丑而产生的恐惧。这样一来,他的行为举止就自然回归了本性。在别人眼里,他成为了自信从容的人。而他身上即便有缺点,也不容易被别人轻易发现了。
其实,这位男士就是采用了转移法来藏心的。
恐惧就是这样一种东西,你越是想越是害怕。索性什么都不想了,你就会发现,那些让你感到恐惧的事情,其实也没什么。所以,我们在恐惧面前应该学会“迂回”,这样就不会暴露自己的内心了。
视线的控制
什么能引起我们对恐惧的反应?是听到的声音?是触摸的感觉?还是亲眼目睹的恐怖事物?相信对于大部分人来讲,更倾向于第三者。
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那些被我们直观看到的事情,更能带动我们的情绪。比如说,如果有一个人在给你讲一个恐怖故事,即使他讲得再好,你也可能仅仅是稍有恐惧。但是,如果故事中的那些场景,是你亲眼看到的呢?那时你的恐惧感,肯定要比仅仅是“听说”大得多。
眼睛除了能够带给我们最为直观的感受之外,它本身也会对外界产生直观的反应。瞳孔实验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人们在看到喜欢的事物时,瞳孔会放大;在看到不喜欢的东西时,瞳孔则会缩小。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反应,其实还是源于人的天性。在瞳孔放大的时候,人能够尽可能多地去观察自己喜欢的事物;而瞳孔缩小,则意味着人对眼前的事物有逃避心理,以避免受到负面刺激。当然,瞳孔的变化是非常隐秘的,一般人是难以察觉的。
所以,一个人在遇到事情时,只有瞳孔发生的变化,那他肯定是藏心的高手。他们即使内心波澜壮阔,外表也不动声色。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他们在受到视觉的刺激之后,不仅瞳孔会发生反应,还会产生如视觉转移、眼神飘忽不定等状况。这样的人,就更容易被人识破,属于不善于藏心的那类人。
当一个人遇到刺激而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往往会产生视觉逃避。
FBI曾经专门研究过人在各种状态下,眼睛所产生的变化。他们发现,当一个人遇到刺激而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例如愧疚、心虚、尴尬或者恐惧时,往往会产生视觉逃避。也就是说,他们不会一直盯着那个对他们产生刺激的事物看。这时候,他们的目光会尽量转向那些让他们感到愉悦的事物上,这样他们的负面情绪就会快速衰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