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好社交打天下
2686400000009

第9章 口才——社交的风格(1)

口才是生活中人际交往的纽带。人们通过交谈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愿望,表达自己的喜悦和忧伤,如果生活中缺少语言的交流,那世界将黯然失色, 人生将枯燥无味。

每课名言

语言就是一架展延机,永远拉长感情。

——福楼拜

每课经典

圆智妙答乾隆

圆智是清代乾隆年间天童寺的当家和尚。虽然他没有点化之术,却颇有应变之才。

一次,乾隆皇帝只身微服南下,来到宁波后,便独自来到天童寺。圆智躬身对乾隆轻声道:“小僧天童寺主持圆智接驾来迟,万望恕罪。”

乾隆听说这个人就是圆智,想给他来一个“下马威”,于是,马上把脸一沉,厉声问道:“你既然已经知道朕来这里,为什么不率领众僧,大开山门,跪接圣驾?你这轻轻一揖,莫非有意亵渎圣躬!该当何罪”

圆智从容不迫地回答道:“小僧岂敢亵渎圣上,只因这次圣上南巡,乃是微服私访,小僧恐引起游人瞩目,有碍圣上安康,不敢劳师动众,故小僧 一个人悄悄在此相迎。”

乾隆听他说得入情入理,只好说:“那好吧,就恕你无罪,前面带路便是。”

一路上,乾隆说道:“大和尚,今日朕躬上山,你能不能把我比上一比?”

圆智闻言,暗自思忖:“这可不好比。要比得不好,全寺恐怕都会遭受灭顶之灾。”但他忽然灵机一动,笑着说:“万岁爷上山,可有一比;如比佛爷带你登天,一步更比一步高!”乾隆一听,心里很不高兴:圆智自比佛爷,上风被他占了,可又无可指责。

乾隆离寺时,圆智送他下山。当走到山腰时,乾隆想起了上山时候发生的事,就又想难一难圆智,便说:“我上山时,你说我是一步更比一步高,现在下山,你可怎样说呢?”乾隆说完,得意地瞅着圆智,心里想:上山是爬高,好比,下山是落低,我看你现在怎么个比法!

圆智略加思索,从容答道:“如今又好比如来佛带万岁下山,后头更比前头高啊!”

乾隆听罢,不禁对圆智的聪明机智产生一股敬佩之情。

1.口才是社交的纽带

口才不仅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有力武器,更是生活中人际交往的纽带。人们通过交谈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愿望,表达自己的喜悦和忧伤。情趣盎然的交谈,可以增加了解,促进友谊;细致续密的交谈,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一家人亲密交谈,天伦之乐共享;朋友品茗谈心,温馨感觉常伴。

只要你懂得和掌握口才的奥秘,你的生活必定充满阳光!

美国飞机发明家莱特兄弟,是一对很善于思索、又刻苦钻研的兄弟,可是他们却是一对最不善于交际的难兄难弟,他们最讨厌的就是演讲。有一次在某个盛宴上,酒过三巡,主持者便请大莱特发表演说。

“这一定是弄错了吧?”大莱特为难地说,“演说是归舍弟负责的。”

主持者转向小莱特。于是还是不放过兄弟俩,经各界人士再三邀请,小莱特只说了这样一句话:

“据我所知,鸟类中会说话的只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

2.口才是调合剂

机智和口才如果运用得当,是可以给人们带来欢乐,并在危急的时刻化险为夷的,它是矛盾出现时的调合剂和缓冲剂。

机智是以智力为基础。凭着机智可以把通常不相关的事情,巧妙地使之联系在一起。它可以在文句上搬弄花样,但是不一定会使人发笑。

至于幽默口才,和机智是不相同的。幽默所构成的条件,并不是字眼方面的玄虚。所谓幽默是得体的自我玩笑。

幽默与机智,在交际上可以压倒别人,显示出你的聪明才智,也可以引起别人的兴趣,并可以缓和紧张的气氛,使大家快乐。

用机智和幽默去鼓起他人的兴致,别人对于你将会十分感激的。你说一句笑话可以像一缕阳光似的驱散重重的乌云。一切怀疑、郁闷、恐惧都会在一句恰当的笑话中烟消云散。

美国第26位总统西奥多斯福有一次被偷去许多东西。他的朋友写信安慰他,他给朋友回信说:

“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3.创造性地发挥口才

下面是一个不具备交谈条件的场面。

爱尔兰作家萧伯纳成名之后,门庭若市使他苦于应付。

一天,英王乔治六世前去访问这位文豪。寒暄之后,由于兴趣爱好和文化修养的悬殊,两人很快就沉默无语了。

萧伯纳看英王迟迟没有离去的举动,便慢慢从口袋里掏出怀表,然后一个劲地盯着表看,直到英王不得不告辞。

事后,有人问他喜不喜欢乔治六世,萧伯纳饶有风趣地微微一笑,答道:“当然,在他告辞的时候,确实使我高兴了一下。”

从上面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勉强的交谈,是会令人很尴尬的。

没有共同的情趣,爱好,就不会有共同的语言。也就难以产生融洽的气氛,没有和谐的气氛,还能有心灵的沟通吗?话不投机半句多啊!

其实,惹人烦恶总有些伤人自尊的潜因存在。倘若一个女孩自称能干,却对人责备:“你呀!连这点小事都做不来,得好好学学啊!”如同当头棒喝,深深打击了对方自尊,也许他会反击说:“呵!你算老几?有什么好神气活现的!”也许还会恨那自以为是的女孩呢!

若你向朋友拜托一事,却十万火急地催:

“你这家伙老是慢吞吞的,拜托你手脚利落点啊!”

言下之意,似乎嫌其怠慢,有反宾为主之嫌,并伤害对方尊严,于是他生气地说:

“既知我慢,要不要另请高明?”

有些母亲管教小孩,认为只要打击小孩自尊,即可有效激其向上,因此:无论何事,莫不以责骂口气说:

“你怎么这么笨呢?就算你数学考100分,仍然无法和隔壁的阿牛相提并论。你呀!不用功怎么行呢!”

小孩稍微懂事后也会分辩:“你说我笨,你看过白痴会考好数学吗?”因为大人不给他保留面子,而且还言过其实地指责他,即使是以爱为出发点,仍是彻底失败的教育方式。难怪他会反抗,甚至不愿用功了。

不妨换个口气试试,又将如何?

“你的体育成绩真不赖!妈妈好开心,体育好表示身体棒,身子强壮就有本钱念书,改天也努力把别科功课赶得跟体育一样好,那么妈妈就更高兴了!”

听了这番话,小孩心中一定会想:“好!下回做给您看。”他一定会下决心表现一番。

严格的教育未必就是错误的,然而伤人自尊的教训,连小孩都反抗,更何况是大人呢?

如果说话如自来水,听者即如盛水之杯,因此杯子有其限制,太满则盈,太少又嫌不足。在倒水之时,又有急缓从容之别,或是太猛而水溢四溅之虞。创造性发挥自己的口才在一些社交场合中能够收益匪浅。

4.善辩也不失礼貌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礼仪之邦,在物质生活极度丰富的今天,更应重视精神文明。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如果都能注重文明礼貌,大家的心情也会更加舒畅、精神也会更加愉快。在社交活动中,礼貌成为交谈者不可缺少的东西。

爽快的言论人皆爱听,能尊重别人的人,亦受尊重,虽然事理不尽相同,但只要我们心怀谦逊,随时注意说声“请”、“对不起”、“谢谢”,必能减少不必要的误解。

你当然明白这些字眼的意义,但何时适用呢?上班时小妹为你倒杯茶,随口就说:

“谢谢!你看茶梗还浮在上面,新泡的吧!嗯!由你倒来的茶特别香。”

她必是欢欣无比,心想以后就是一日泡三、四次也是愿意的。

某次我们在百货公司上厕所,正逢清洁工在打扫,其中一人随口对那位瘦小的清洁工说:

“辛苦你啦!”

她竟激动得望着他的脸说:

“谢谢!您真是好人。”

也许至今未曾有人对她说句“辛苦啦!”的话,大部分人只想到她是个扫厕的工人,甚至嫌她脏。

而一句简单的“谢谢”,足以让她欣慰,让她感到温馨,鼓励与支持的。

有人曾做过100份问卷调查访问送报者,询问他们送报工作何时最快乐,其中20人答称领薪水时;而70人答道:当顾客说:“辛苦你了”时最感欣慰,这个调查显示感谢的力量之大。

当我们请人做一件事时,必说:

“辛苦你了!因为你的帮忙,让我受益匪浅。”

如果我们不知感恩图报,反说:

“什么?有这种办事效率?既然答应帮忙又为何拖泥带水的?”

这么一来,即使对方有意突破困难,助我们一臂之力,见此情景也心灰意冷,心想:“这种人谁会再帮你第二次忙?”不管我们是否心情愉快,多说“辛苦了”、“谢谢你”之语,总不会惹人厌烦,说不定别人脸上的微笑,可让我们的情绪开朗呢!

“对不起,实在是我自己不小心啊!”

“对不起!我并非故意的,请见谅!”

如此道歉,大概就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会节外生枝,惹些意外的纠纷。越常用这些礼貌语,越表示尊重对方,若因此而引起人家对你礼貌周到的好感,不也是意外收获吗?如果被人如此指指点点,岂不糟透了?

“那家伙的一张嘴,大概不知道‘对不起’三字应怎么发音!”

“世界上竟有这种人存在,他不要做人啦?连句谢谢都不会说,还尽骂人呢!”

在社会中欲谋一席之地,必学有专长,如此方能站稳脚步。因此无论对谁,必对其人抱存尊重之念。

“你连这个都不懂啊?”

当上司如此责骂时,我们无须忿忿地说:

“如果我能,早拿博士学位了!”

应改口说:

“对不起!这是我一时的疏忽。”

如此定能平息对方之怒,也不致惹火烧身。

住集体宿舍的人必有这样的经验,早上起来刷牙洗脸,发现洗面池站满了人,于是我们要稍后再洗,不然诚恳地说声:

“对不起,请挪个地方让我洗把脸!”

对方一定会客客气气地说:

“好好!没问题,我马上就好了。”

于是愉快的漱洗清爽,揭开一天序幕。如果我们一声不响地挤进去,对方一定在想:“哪里来的冒失鬼?连个招呼都不打就硬挤,谁要让你?”于是坚持不让空位,如此你挤我推,不成斗牛了?只要说一声“对不起”,问题不早就解决了吗?

当小孩哭泣时,长辈说几句安慰的话,多半能让他破涕为笑;与人交谈说些尊重对方的话,其作用亦如春风拂面般令人舒畅。简单地说句由衷言词:“对不起!我真是糊涂透了,如此不留心!”相信对方必能平息怒火。

当你回到宿舍,希望能静下来开夜车,但房内却还有别的室友,此刻须说:

“各位!很对不起,让你们无法安眠,我很快就看定的,多包涵了。”

别人自会尊重你的用功而回答:“没关系,无妨”,或是“亮着灯反而好睡呢!”来平定你的不安。

夫妻争吵,常是一人先认错道歉,另一人即停止吵架,双方和好如初,不然意气用事的结果,可能导致长期冷战,甚至摔起盘子摔坏杯子了。就像宿舍室友之间不相互体谅,吹胡子瞪眼睛,偏不让人开夜车地怨道:“还不快熄灯!”或“好亮呀!是不是已经天亮了?”或者更不堪入耳之话。

要把礼貌随时使用得恰到好处,就会有许多朋友渐渐走到身边,因为能肝胆相照的朋友,必有虔诚的心灵,而为所当为。所以能将诚恳、谦虚随情意表现,必使生活舒畅无比。

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礼多人不怪。”在交往中得体地使用礼貌语言和谦词可以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如与好久不见面的人见面说“久违”;与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说“久仰”;有了过失求人原谅说“请包涵”;请人帮忙说“劳驾”;有事找别人商量说“打扰”;请人勿远送说“请留步”;求教于人说“请指教”;不能陪客人说“失陪”;送还物品时说“奉还”;陪同朋友叫“奉陪”;影响他人工作和休息说“打搅了”;当别人表示谢意时说“别客气”。

请确实体会“谢谢”之神奇力量,即使旅行于外国,只要你学会当地“谢谢”的说法,即可增添许多人情味,而于自己本身亦是受益多多。

5.好口才就是口若悬河

有人问罗斯福在政界中如何处世,罗斯福回答:

“带大棍子,小声说话。”

风趣的语言带来了效果,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只要潜心学习,一定会成功。

我们再看看下面几个例子。

1958年,林肯在竞选中击败了他的对手道格拉斯,其实林肯的口才远不如道格拉斯,相貌也极其一般,但当道格拉斯攻击他是两面派时,林肯巧妙的运用了语言。

他说:“这个题还是留给听众来答吧。如果我真的有两张面孔的话,还用得着老是带着这张并不英俊的脸吗?”

这就是说话的魅力,可想而知。只要说错一句,或者针锋相对,林肯能赢得听众的赞赏吗?

一次乾隆皇帝与爱臣刘墉在避暑山庄看到了一尊弥勒佛像,忽然乾隆起了想为难一下刘墉一下的念头,指着佛像问道:

“他为什么对朕笑?”

刘墉答道:“皇上是文殊菩萨转世,是当今活佛,佛见佛故笑。”

实际上弥勒佛笑口常开,对谁都一样。乾隆如此问,意在刁难刘墉。刘墉歪问歪答,机智地回答乾隆的难题。不料乾隆突然又问:

“他为什么对你笑?”

刘墉答道:“佛笑臣成不了佛。”

语言的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运用得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产生不可抗拒的魅力。

谈话技巧因人而异,然而我们坚决反对以词藻为重心的论点。若有人说:

“我们必须把话说得漂漂亮亮,惟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左右逢源。”

言下之意,似乎在说:

“要想在社会混出个名堂,不是伶牙俐齿的人,休想飞黄腾达。”

乍听之下颇有道理,因此有所谓的商业训练班出现,教人如何把话说得完美无瑕,如何运用交际手腕以求拉到更多客户。有人会凭一席之谈而探究:“你受过谈吐训练吧!”“你是政治系毕业的吧?”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但是很显然,一切不了解个中真相者,总以为谈话气氛来自特殊的专门训练。

也许有人抱着“我要把话说得好听些”的动机,去找老师学习,问他为什么学口才,其回答多是:“我要用最美妙的声调,把最完美的词藻说出来,让别人对我刮目相看。”

其实语言的积累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得来的,并非一日之功。所谓积累,就是汲取先人的精华,多听多学。

著名影星英格丽·褒曼美丽动人,演技超群。1974年她荣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在领奖时,她发现因《美国之极》一片而名声大噪的女演员瓦伦蒂娜·科特希也坐在台下,便对观众说道:

“奥斯卡先生太没眼光,把应当给科特希的奖错发给了我,对此,我实在无可奈何。瓦伦蒂娜,你千万要原谅我呀”。

话音刚落,包括瓦伦蒂娜在内的台下所有人都开怀大笑起来。

布丝莱是美国50年代的著名女演员。在一次重大的颁奖活动中,她急步登上舞台,没想到在台阶上绊了一下,险些跌倒在地,全场观众都为她吃了一惊。只见她不慌不忙地稳住了身体,站在舞台中央,平静地说道: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刚才都看到了,我是经历了什么样的坎坷,才达到事业巅峰的。”

全场观众顿时掌声如潮。

我们说话,自然希望对方有所反应,不然与对木头说话有何两样;其次要想到此话说出结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首先我们要了解,谈话在人与人之间会产生什么作用?若你能如此设想,必能理解漂亮的词藻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有好口才,你的语言表达之源将是源源不断如口若悬河。

6.好口才自然有个性

真正的说话,是人心在生活中鲜明的意识表达,而不是为形式的完美,好口才自然有自己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