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之争的结果是刘邦打败了项羽,刘邦心里自然很骄傲,常常问群臣为何能打败项羽这个问题,群臣深谙刘邦胜者为王的心理,于是对他赞美不已,刘邦遂产生了自满情绪,执政的积极性慢慢懈怠下来。一次他生病后整日留在后宫中,下令不见任何人,不理朝政。周勃、灌婴等许多身经百战的元勋都找不到办法。大将樊会哙想出一个点子,闯进宫中进谏,他掷地有声地对刘邦的过去进行了一番赞美:“想当初,陛下和臣等起兵丰沛定天下之时,何等豪情壮志!上下团结,同甘共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基业。”几句话激起了刘邦的自豪之情,然后樊哙话锋一转:“现在天下初定,百废待兴,陛下竟这般精神颓废,群臣皆为陛下之病终日恐惶不安,陛下却不见大臣,不理朝政,而独与太监亲近,难道就不记得赵高祸国的教训吗?”
樊哙既称赞又巧妙地批评了刘邦,欲扬先抑,一片肺腑之言,终于使刘邦专心朝政,使民休养生息,汉朝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这里樊哙正是通过刘邦引以为荣的历史进行劝谏的,终于达到了说服刘邦勤政的目的。
经常赞美老人一生中引以为荣的事情可以使老年人更加幸福。
老年人奋斗一生,历经沧桑,如果你不了解、不赞美他们一生的成果,他们就会感到失望,许多老年人喜欢在晚辈面前谈起自己曾经历过多少风风雨雨,自己是如何艰难创业的,除了对你有教育意义之外,更希望得到晚辈的崇敬和赞美。
称赞一个人引以为自豪的往事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赞美的语言要表达准确,不能偏离事实。
(2)赞美必须是由衷的,肺腑之言。
(2)赞美时要当心专致,让被赞美者感到你在分享他的快乐和光荣。
正所谓:与人善言,暖若锦帛,一拍即合的赞美艺术达到了至高的境界。
7不要睁眼说瞎话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抓住关键的地方,否则就会南辕北辙,离题千里,永远到不了目的地。
某煤矿公司总务科里有两位年轻人V先生和Y先生,两个人性格迥异。
M总务科长每回召开职工会议的时候,总会对手下的职工说:“我们这种煤矿场和其它工厂不一样,工作时千万要小心谨慎。”这两句话成了他的口头禅,只要开会,他就会说一次。
V先生将科长的口头禅牢记在心,并且把它当成福音到处宣传。在宿舍和矿场里,常常可以看到他吼骂工作人员,叫他们务必要小心谨慎,尤其是当M科长来巡视的时候,把吼骂得更起劲。如此一来,颇讨科长的欢心。科长常赞美他说:“嗯,很好,非常有精神,又很能干。”相之下,Y先生却是一个沉默寡言,认真苦干的老实人。
有一天,当交班的时候,V科长突然叫Y先生的名字,并严厉地对他说:“你今天跑到那儿去了,我巡视时怎么没看见你?”Y自觉有些委屈,哽咽地说道:“今天我一进矿坑,就发现五片延伸顶有倾颓的危险,如果一不小心,就会陷落下来,因此我赶紧去找支架将它顶住,花了很多时间,根本没法工作。”其实科长根本没去巡视,它一向很喜欢玩这种游戏。
一年后V先生和Y先生分别调走了,职工们不知道V先生要走的日子,但是Y先生走的时候,他们夹道欢送。
这位科长犯了一个很明显的错误,他总是喜欢“睁着眼睛说瞎话”,对吼骂下属的行为大加赞美,对兢兢业业的人横加指责,盲人摸象总要出乱子。
我们能用果酱钓鱼吗?不言自明。
有一位女歌星,从日本到香港,打算小住之后,便到东南亚表演歌舞。
她需要一两个短剧本,而在她心目中,香港一位很有名的作家如果能够为他动笔就好了。这位作家学贯中西,文笔风趣,但他性情古怪,而且很忙。
这位歌星打电话给她的朋友,说她已得某导演的介绍,当晚要和该作家共进晚餐了,但她不知道怎样向他开口提出请求。
“你究竟打算请他写什么短剧?”
“随便他好了,只要她肯写就行。”
“这样是不好的,他不明白你的需要,可能写得不理想,等到他写好之后,你发觉不理想而又要请他改时,问题就会变得严重了!”
“我最希望他替我写哑女奇缘,不过要有新的内容,不要以前的故事。”
“这样很好,他以前写过不少这类东西,你只须说知道他写过这些剧本,十分崇拜就行。……”
过了两天,这位歌星给她朋友打电话,很高兴地说她成功了。
她朋友说:“你们在晚餐时,你一直谈论他过去的那些得意之作,是吗?”
“你精得很对,我主要讲起他的作品在日本如何受人欢迎。”
“对了,这就是应酬中恰到好处的赞美带来的成功。”
是的,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你要想与之相处,你要想通过赞美他来获得帮助或者成功,那么你就必须进入他的物质精神生活范围,这样,他才能在与你交往时处于亢奋状态,人在兴奋的时候,往往会泄露和和允诺一些平时隐晦的事情。
记住,抓住那个另人兴奋的“骨节眼”,那么你一定就会成功。别管那位M科长,抬头看人,实际是看到天空,而没有找到他应该赞美的对象,结果蛋打鸡飞。
8不宜过于挑剔别人
诚然,你和别人是两个交际的主体,在共同演一出戏。如果我们都想一直扮演主角,那么总会有一些冲突。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这一点:生活中,交际中都需要配角,你想驰聘于交际场中春风得意马蹄疾,那么有些时候,配角便是必不可少的选择之一,你必须把自己当成一株小草,衬托出他人的威仪高大。
如果你拿起一张你也在内的集体照片,你最先看谁呢?
如果我们只是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使别人对我们感兴趣的话,一定会得到相反的结果,你将永远不会有许多真实而诚挚的朋友,你将永远不会有持久的成功。
一个成功商业会谈的秘诀是什么?有实践精神的学者以利亚说:“关于成功的商业的交往,没有什么神秘……专心注意对你讲话的人极为重要,没有别的东西像那样使人开心的。”
很明显,是吗?你无需在大学里读四年的书去发现这一点,你和我都知道,有的商人租用豪华的店铺,买货经济,陈设橱窗美丽炫眼,为广告花费数千元数万元,然后却雇用不知静听的店员——中止顾客谈话的、反驳他们的、激怒他们的、蔑视他们的、几乎要驱赶他们出店的店员。
始终挑剔的人,甚至最激烈的批评者,常在一个忍耐的静听者面前软化降服——这位静听者要在气忿的挑衅者或对手像一条蟒蛇正张着大口吐出信子时静听。所以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善变谈的人,你首先得学会静听;你想让别人对你的赞美感兴趣,那你先得让人感到有情趣。问别人喜欢答的问题,赞美或鼓励他取得的成就。
忘记自己。而不能忘记你对面正在谈话的人,对他的兴趣必须超过对自己一百多倍。此时无声胜有声,没有赞美之辞胜于有赞美之辞。
倾听别人是最好的赞美与认可。
作为一名诚挚的听众,你要懂得这种无声的赞美是如何经过完好的运作后才能取得效果的。当然不止用耳朵来完成。
用心去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都是一道艳丽的风景,要懂得去赞扬欣赏。在感到乏味时想一想,人们肯去欣赏草原羊群,去欣赏碧海长空,春江潮水,然后发出啧啧的赞美,为什么就不肯去看人和听人呢,它打开电视和小说行为,还不是去探索人的世界吗?听,不止是耳朵,用心,心不到,满耳只是单调乏味的噪音。
用脑去听,这时你必须像一个聪明绝顶的侦探,判断对方真正想要说什么,要什么,回避什么,何时是真情流露,何时是欲言又止。听人说话就像看相,要通过表面上的零星碎片来找出隐藏起来的实质。语言是智力游戏的产品,其极至之处匿于弦外之音中,不要让别人感到他是在对牛弹琴一般,而是面对一个知音在自我真情流露。
用表情传达你听的效果。同一句话,伴以不同的表情就会表达不同的含义,说者用语言,但同时也在用表情、声调、手势去诉说。听者无言,但他的目光、嘴角、下巴却说出了很多,好的听从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用面部表情来影响交流过程。
最后用嘴。听者用嘴,自然有说话的权利,如果你在听的过程中,在适当的时候对别人的言论表示赞同,那将会使你的倾听显得更加有诚意。
真诚的倾听是最完美的赞美,你是情境中的配角,你表现出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他人是情景中的主角,他可以用语言表露出一切优缺长短。
但是你必须明白关键的一点,是你的倾听让他如此滔滔不绝的讲下去,是你无声的赞美让他对你心悦诚服以致给你你需要的全部。
退一步海阔天空,你可以以配角的身份有幸看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美景,像真诚赞美他人一样舒畅。
9赞美不能忽视“小”
大多数人不愿从小事上去赞美别人,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重重障碍,遮住了他们的视线。
其一,分工不同,责任不同,使人们认为别人做事是份内之事,是“应该”的,无需大惊小怪,做不好就要批评,做好了是责任,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很多人不能正视别人的小成绩。
其二,有人胸怀治国济天下的大志,但眼高手低。对于“小打小闹”不以为然,认为那些事普普通通,没什么了不起,小菜一碟,形同虚无。
其三,“熟人效应”。周围的人对大家来说,太熟悉了。要么,就是区区小事,不足挂齿,不用说什么;要么,就是熟视无睹。每天我们走在干干净净的马路上去上班,都觉得无所谓,脏了该骂清洁工。父母为你呕心沥血,碾平了生活道路上的坎坷,我们却只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在你眼里是“隐形人”。同事、亲戚、朋友时时都在关照你却受之泰然。
以上这些态度都是应当克服的。
就小事而论,它的确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用辩证法的观点去考察,却会发现一件小事往往会引发大事,几件小事加在一起就有可能产生意料之外的形态和意义。
一位巡警巡逻时发现仓库门口的灭火器坏了,及时报告给总经理。总经理安排相关负责人买了新的重新布置好。一晃半年过去了,谁也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有一天库房因电线短路突然起火,被及时扑灭,忙乱中,总经理首先想到的是那位细心的巡警。如果不是他发现灭火器坏了,及时更换,那么库房恐怕完了,公司也保不住了。于是,总经理及时赞美了这位巡警,并代表公司向他致谢,号召全体员工向他学习。事过半年了总经理在日理万机中竟然还记得巡警的报告。如果把事情割裂开想,一个小小的巡警恐怕早已被遗忘在某个角落里了,谁也不会发现报告的重大意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滴水珠可以拯救沙漠中的失落者,小事的确不可小视。要从小事赞美别人自己首先得做一个有心之人,善于发掘赞美的材料,看到小事身后的重大意义,这就要留心观察,细心思考。
小事犹如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如果你没有一双识别它们的慧眼,细心鉴别,它就永远埋在山野石林之中,人们很难发现真价值所在。
你了解你周围每一个人的长处短处吗?你每天有没有看到周围细微的变化?你是否看中别人那怕是一丁点儿的优点?……
无数的小事和有数的大事组成了我们繁杂的生活。如果我们只是睁大眼睛注视后者的“重大意义”、“历史性的价值”……那么你是发觉生活很大程度上是虚空的,是乌托帮?我们的社会就像艾略特笔下的荒原?
相反,如果人人都去关注自己的周围,去发掘一滴水中的世界,那么在彼此的赞声中,人们获得的,是世间荡漾着的温情。
无论你是何许人,你的那些闪光之处(哪怕微乎其微)就会在明查秋毫的赞美的滋润下,使你获得了生存的真正感觉。
10戴高帽子
我们生活的社会一直在向法制社会靠拢,希求有一个准则来使天下太平,孔孟的“中庸之道”总是告诫门徒们“过犹不及”。
赞美也一样,有一个黄金分割点。我们不能对虽人的美无动于衷,过于木讷,从而整日被动受累。这个发展中的社会是一个主动的社会,不了解其中秉性,不知道赞美,就有违人的本性,只能在磕磕碰碰的巷道里苟且生活,被社会遗忘,在默默无闻中虚度生命,这可以说是最令人伤心绝望的事。绝大多数人皆属平庸之辈,到弥留之际的无奈与慷慨都缘于这个“黄金分割点”的不确定。但是“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国粹精神是遗传到我们每一个欲望中。我们面对生存状态的艰难,必须要努力成为“中庸之道”的继承人,努力去寻找每件事的“黄金分割点”。具体而做到赞美之术的“黄金分割点”上,有人统计总结出下面若干经验,以飨读者。
(1)赞美他人必须努力做到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2)赞美的方式因对像而定,“高帽子”乱送了就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3)赞美他人的次数,频率都要适可而止,让别人失去新鲜感和成就感,赞美就会失效。
当一个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就说:“你是一个好孩子,我看到你,就感到欣慰,感到自己的生命在延续。”这种话很有分寸,不会使孩子在美辞中产生不健康的优越感。但如果这位母亲说:“孩子,我一看你就是个天才,你比其他人厉害多了,你今后会成为伟人……”那会把孩子引入歧途。
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自然界为我们创造了如此丰富的辩证法。要求我们要像疱丁解牛时的那把牛刀一样,从其中最准确的位置走过去。
赞美他人就是这样包含刺激与冒险的乐事。我们都努力去做,因为我们不想木讷于芸芸众生中,我们也不愿意自己或别人“发疯”。我们更愿意对民孩子说:“你是个好孩子,看到你我就感到欣慰,……”我们更憧憬于将来的某一时刻,像拜伦那样轻松:“我现在要睡下了。”
这都是赞美的“黄金分割点”给我们的满意的答案。
11赞美不宜太陈腐
前面已经说了许多关于赞美的话,如果再加上一些“新意”的话,赞美之术就更趋于完美,效果更佳了。
赞美的创新还应该根据不同的场合,双方的性格因素,文化背景,习俗等诸多因素来决定“新”的方式。
人品是一个重要的基本素质,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伦理,重道德的民族。所以人品成为中国人心目中一个非常崇高的东西。无论知识分子,从政从商者都视名誉为生命的重要部分。这就是一个赞美中国人的好题材。孔子对颜回说:“贤哉,回也!”******赋诗赞美彭德怀:“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马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些赞美之辞都以人品为基点,利用专业化的语言来完成,从中翻出新意来。
地域文化背景、习俗等在赞美他人时也很重要。在西方,上司对下属的赞美一般情况下可以是“谢谢”,“你干得很出色”等寥寥数语,而在中国更可能是一顿饭,或者数一支香烟。就国内而言,如果你面对的是山东人或东北人,你可以竖起大姆指,大发一句:“好家伙,你真行!”不知情者看起来粗声大气,很不礼貌,但是被赞美者肯定会眉飞色舞地大声回敬一句:“兄弟们,你也不赖!”如果你扭扭怩怩,故作文雅,反而会引得人家的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