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既然是交谈,就要先听清楚别人在说什么,还得用心记住,免得3分钟后你又重新发问,或自己说的和别人说的对不上号。
(2)注意观察他人的反应,包括他人的语是否热情,是否对你说的话感兴趣。
(3)你既然要开口说话,就要把话说得有条理。最令人困扰的就是缺乏有组织的谈话习惯,它会轻而易举地将人引到信口开河、废话连篇、离题万里、一再重复和泥塘里去。
(4)不要把“我”当成谈话中最大的字,要引导对话者也积极参与进来。
8.勿与人“胡聊”
聊天虽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但也不要在妨碍他人的公众场合大声地闲聊,或在喜庆的时候,大说悲伤的话题,如果这样,你就会不受欢迎了。发表自己说法时有不妥之处,会随时纠正,更不会强词夺理。这是值得许多聊天者学避的。
作为一个有心的聊天者,如果几个人在一起聊天,要注意让大家都有发言机会。不要故意提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以免引起激烈争论,以至于不欢而散。如有师长在座,更要虚心有礼,不要打断师长的话头或抢先发话。
聊天是一种交换意见、交流思想的方式,应让所说的话具有活力和生机。聊天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时是润滑剂,使人们消除摩擦,化解矛盾;有时又是粘合剂,使人们互相贴近,彼此了解。正因为如此,凡有社会群体的地方,人们都懂得利用谈心的方式沟通心灵,推动工作。
避免冷场也是谈话双方共同追求的,但万一出现冷场时,还是要有些准备。作为聊天的一方,就必须想法打破这种冷场局面。
向对方介绍一个人、一件事或一样东西,以转移大家的注意力,激发重新开口的兴致;提出一个人人(至少是多数人)都感兴趣并有可能参与意见、发表看法的问题,重新引发话题;开个玩笑,活跃一下气氛,再巧妙地转入正题;用闲聊的方式,同一两个人谈谈家常,问问情况,“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引出众人关注的话题;故意挑起一场有益的争论;就地取材,对环境、陈设等发表看法,引起议论。
在聊天的时候,话题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场合,环境以及当时的心情或气氛,去开展思如泉涌的谈论。
9.玩笑不要随意开
玩笑不要随意开。因为人与人的性格、思想情趣、文化修养,都有所不同。所以,开玩笑时,一定要先了解对方,不然就是适得其反,弄巧成拙了。
人际交往中,开个得体的玩笑,可以松弛神经,活跃气氛,创造出一个适于交际的轻松愉快的氛围,因而诙谐的人常能受到人们的欢迎与喜爱。但是,玩笑开得不好,则适得其反,伤害感情,因此开玩笑要掌握好分寸。同样一个玩笑,能对甲开,不一定能对乙开。人的身份、性格、心情不同,对玩笑的承受能力也不同。
开玩笑除了可借助语言外,有时也可以通过行为动作来逗别人发笑。有对小夫妻,感情很好,整天都有开不完的玩笑。一天,丈夫摆弄鸟枪,对准妻子说:“不许动,一动我就打死你!”说着扣动了板机。结果,妻子被意外地打成重伤。可见,玩笑千万不能过度。
与人为善,是开玩笑的一个原则。开玩笑的过程,是感情互相交流传递的过程,如果借着开玩笑对别人冷嘲热讽,发泄内心厌恶、不满的感情,那么除非是傻瓜才识不破。也许有些人不如你口齿伶俐,表面上你占到上风,但别人会认为你不能尊重他人,从而不愿与你交往。
一般来说,后辈不宜同前辈开玩笑;下级不宜同上级开玩笑;男性不宜同女性开玩笑。在同辈人之间开玩笑,则要掌握对方的性格特征与情绪信息。
对方性格外向,能宽容忍耐,玩笑稍微过大也能得到谅解。对方性格内向,喜欢琢磨言外之意,开玩笑就应慎重。对方尽管平时生性开朗,但如恰好碰上不愉快或伤心事,就不能随便与之开玩笑。相反,对方性格内向,但正好喜事临门,此时与他开个玩笑,效果会出乎意料地好。
总的来说,在庄重严肃的场合不宜开玩笑,否则极易引起误会。
下面主要是开玩笑中的忌讳。
和长辈、晚辈开玩笑忌轻佻放肆,特别忌谈男女事情。几辈同堂时的玩笑要高雅、机智、幽默、解颐助兴、乐在其中。在这种场合,忌谈男女风流韵事。当同辈人开这方面玩笑时,自己以长辈或晚辈身份在场时,最好不要掺言,只若无其事地旁听就是。
和非血缘关系的异性单独相处时忌开玩笑。哪怕是开正经的玩笑,也往往会引起对方反感,或者会引起旁人的猜测非议。
和残疾人开玩笑,注意避讳。人人都怕别人用自己的短处开玩笑,残疾人尤其如此。俗话说,不要当着和尚骂秃儿,癞子面前不谈灯泡。
朋友陪客时,忌和朋友开玩笑。人家已有共同的话题,已经酿成和谐融洽的气氛,如果你突然介入与之玩笑,转移人家的注意力,打断人家的话题,破坏谈话的雅兴,朋友会认为你扫他面子。
10.应用礼仪忌骄躁
(1)洗耳恭听
做一个有耐心的听众,把你对他的尊重和关心表现在脸上。
在求职就业中,大多数人常犯的最大错误就是高谈阔论,自我表白,“我”字不离口:“我想担任这个职务,因为我有足够的把握和胜任能力”“我的需要是……”“我的设想是……”,他们普遍缺少倾听的耐心,对别人说些什么很少认真去听,而多半是只忙于考虑接下来要说的话,如何能够说服对方?由于无暇倾听,使得他们常被拒之门外,失去了工作的机会。
有一合资单位的经理到大学去招聘职员,他对二十多名大学生进行了反复核查,从中挑选出三名大学生进行最后面试。其中有两名大学生在经理面前夸夸其谈,炫耀自己的能力如何高,如何强,并提出一大堆的建议和设想。而另一名大学生则与他相反,在面议时,一直耐心倾听经理的见解和要求,很少插嘴只有当经理询问他时,他才回答,而且很简练,在面试结束时,他才委婉地说到:“我很重视你的要求,也非常赞同您的见解。如果我能被录用的话,还望您今后多多指导。”三天后,这位善于倾听的大学生接到录用通知,而那两位夸夸其谈者则被淘汰了。这样的情况在生活中是很多的。
当然,在求职就业中,也不能光是被动地倾听,适当时也要有所表白。但表白不应以“我”为中心,以“我”为主题,而是要以对方为中心,把主题放在对方身上,比如“我很重视您的见解”,“我很同意您提出的要求”,“我能为您和您的公司做些什么”。“我很愿意为您工作”,“我会努力与您合作”,等等。
(2)寻求共鸣
一个出身高干家庭的求职青年,他到一个普通公司去面试,在介绍自己说:家中虽有保姆,但自己能干的活,从来不让保姆做,而由自己动手做,由于是在这个环境中长大的,什么事情都由自己做,也从不依赖父亲的职权,所以,到你们公司来,你们受的苦,我都能吃……”结果获得了那份工作。
这位求职者在求职时所利用的手段就是根据自己家庭优越于普通家庭的特点,而这特点又容易引起用人单位的误解,在介绍自己时,选择让对主乐于接受的观点,与对方保持观点的一致性和相同点,使自己能够同对方缩短心理上的差距。
在求职活动中,如果求职者能找到与招聘者共同的地方,显然有利于求职成功。怎样才能够找到共同点呢?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自在属性:自然属性包括很多因素,例如籍贯、年龄、性别、社会地位、民族、学历、文化背景、爱好等。这些属性都容易引发人际吸引,比如老乡关系、同龄人等等。一般说来同龄人有许多共同的话题。在求职中,善于从自然属性中去发现与招聘者的共同点,并迅速地让对方知晓,这样就可以在无形中拉近双方关系,为求职成功铺平道路。
现实属性:现实属性一般指认识、感情和意向以及兴趣、爱好、个性、需要等因素。这些因素比自然属性更能深刻地牢系双方的关系。
(3)巧言掩饰
在求职过程中,对原单位的事情,尽量少说坏话,否则,主考官会担心你有一天说他的坏话,那么你就永远只好失业了,最好的回答是“我喜欢那份工作,所以来应聘”。
另外,在求职过程中,要运用灵活机智的方法来对待出现的问题。
别说一有机会,你就改变生活的方式的话。在面试中,有“如果……”等条件性问题提出时,千万不要回答与简历有矛盾的个人历史。对自己个人方面要少谈,对自己的将来要乐观,并陈述有利条件。也不要炫耀与你正在谋求的那份工作无关的或以前的才能和成就。同时,在表述自己的成就时,一定要先说最后一次,然后依次倒叙过去。
不要说你没有业余爱好,也不要说你在业余爱好上花去了大量时间。业余爱好方面也许不可避免地要被问到,因此要准备回答,要简单精练地介绍,不要在一些无关的爱好上大费口舌。
别说你将以正在谋求的这份工作作为跳板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一定要表明自己会安心在这儿干下去。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创造成绩,这是做上司最关切的希望的。
如果你不是从学校刚毕业,就别隐瞒自己离开原单位的时间和原因。任何隐瞒只能证明你不诚实、不明智、不成熟。简短的说明原因,但避免流露出痛苦和抱怨的神情。虽然遭到一点挫折,要表明自己很快就会从逆境中站起来,重新开始新的工作和生活,要对这点充满自信心。
别对自己从前工作的职位和头衔甚至工资含含糊糊。以前干什么工作、什么职位、什么头衔一定要说清楚,不要犹豫。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别打肿脸充胖子。
在求职面试时,面试的主要内容是“问”与“答”。面试主持人连连发问,应聘者对答如流,当然是再好不过了。但在面试中,主考人往往地千方百计“设卡”,提出一些很难回答的尖锐的问题,一方面为了提高考试的难度,另一方面为了检查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考试方法。从中选择本单位欲求之才。要应付这种局面,要应答好,就必须有一定技巧,这就是“应付自如”法所要谈的内容。
①在面试场上,常人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曾经熟悉现在忘了或根本不懂的问题,面临这种情况,默不作声,回避问题是下策,采取这种方式应答面试中自己难以回答的问题,有时却能扭转被动局面,给用人单位留下好的印象。
②面试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主考人提出的问题过大,以致不知从何答起,或对问题的意思不明白。这时,千万别“想当然”地去理解对方所提的问题,否则,大家认为你不礼貌,办事马马虎虎,不认真,不太明确的问题,事实上要搞清楚再回答,切忌答非所问。此时你可采取将主持人所提了的问题复述一遍的方法,如:“您问的是不是这样一个问题……”。将自己所理解的问题复述一遍,确认其内容,如果你的理解有偏差,主考人自然会给你补上,这样,既达到了你对问题理解准确性的目的,又给主考人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这是个认真、直爽的人”。
③在面试时,主考人有时可能故意挑选些古怪的问题让你回答,这种提问是作为一种“战核术”而进行的。在提问中,让你不明真意,故意提出不礼貌或人难堪的问题,其意在于“重创”应试者,观察你在此种场合以何言相对,从而考察你的“适应性”和处理随机问题的“应变性”和“机敏性”,故称之为“放导提问”。对于此类问题,你反唇相讥、恶语相对,或与主考人员激烈地争论,就大错特错了,对于面试中的类似问题,首先要冷静,要不动声色,以察其动机。
11.左右为难之时勿难堪
回答问题需要有不寻常的智慧,特别是回答左右为难的问题,就更需要有聪明的头脑帮快捷的反应。例如两亲家好开玩笑,一次,一家办喜事,宴请亲家,请柬上写道:“来,就是好吃;不来,就是见怪。”另一亲家看了这个请柬,也没有意,还是大大方方地去参加宴会。他带了一份礼物,礼单上写道:“收下,就是爱财;不收,就是嫌礼轻。”
请客者的请柬写得真“苛刻”:或者好吃,或者见怪,两者都将使对方对堪。若认真探究,请客者设置的二难推理并不高明,因为它不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自然形成的,而是挖空心思编造的。如果故事只发展到此,无疑是缺乏机智、缺乏幽默的。被请者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才显得棋高一着,因为他具备答辩的机智,他同样以请客为题,巧妙地反击,把难堪还给了东道主。至此,故事才获得了强烈的幽默效果。
另一个故事是妻子闷闷不乐,丈夫很着急,一直追问原因,妻子说:“你知道吗?昨天夜里,我做了一个噩梦!”
丈夫听,极力安慰:“不要紧,梦是反的。”妻子说:“真的吗?你可不许编人!”
丈夫说:“不骗你。”妻子要求他发誓。
“我发誓。”丈夫说:“不过,你到底做了个什么梦呢?”
妻子说,我梦见咱俩一起去首饰店,我想买那条24K的金项链,你偏不肯,今天咱们去好吗?”
妻子是个会施展伎俩的人,她不直说自己的要求,直说恐怕丈夫回绝。她先用一个问句要把丈夫降服住,再逼他就范。她使用的法宝就巧设二难,她的闷闷不乐,原来是装出来的,目的是诱导丈夫落进自己的圈套。她让丈夫发誓,把丈夫牢牢地拘禁在自己的语言陷阱里,当妻子亮出“谜底”,丈夫才发觉上当,已经为时太晚了,他陷入二难困境:如果“梦是反的”为真,那么他就得为妻子买金项链;如果“梦是反的”为假,那么他的誓言就不真实。妻子的计谋天衣无缝,顺理成章,丈夫只好俯首听命。
因此,对于许多突如其来的问题,回答问题之前,要给自己一些思考的时间。在未完全了解问题之前,千万不要回答,要知道有些问题并不值得回答。有时候回答整个问题,倒不如只回答问题的某一部分。
逃避问题的方法是:回顾左右而言他。以料不会或不记得为借口,暂时拖延,让对方阐明他自己的问题。倘若有人打岔,就姑且让他打扰一下。针对问题的答案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回答,它们可能是愚笨的回答,所以不要在这上面花费工夫。
除此之外,你还需要利用下列常见的答话辞句,如:请你把这个问题再说一次;我不十分了解你的问题;那要看……而定;那已经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你必须一下历史的渊源,那是开始于……;在我回答这个问题以前,你必须先了解一下详细的程序……;对我来说,那……;就我记忆所及……;我不记得了;对于这种事情我没有经验,但是我曾听说过……;这个变化是国为……;有时候事情就是这样演变的;那不是“是”或“否”的问题,而是程度上“多”或“少”的问题;你的问题太吹毛求疵了,就像一个玩文字游戏的教授;你必须了解症结之所在,并非只此一件而是许多其他的事情了这个后果,比方说……;对于这个一般性的问题,让我们来个专题讨论……;对于这个专门性的问题,通常是这样处理的……;请把这个问题分成几个部分来说;喔不,事情并不像你所说的那样;我不能讨论这个问题,因为……;我并不是想逃避这个问题,但是……;我不同意你这个问题里的某部分。
12.咄咄逼人忌怒目相向
咄咄逼人的谈话,一般是有备而来,或是对自己的条件估计得比较充分,有信心战胜你。他的谈锋一般是指向一个地方,对你的要害部位实行“重点攻击”会令人开始就处于被动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