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人说话术
2686200000014

第14章 说话智术(14)

有人把幽默艺术索性称作为“语言的艺术”,这是有向分道理的。因为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幽默十之八九都和语方本身的灵活运用有关。要是离开了语言,幽默的世界将会变成一个“无声的世界”,那该是件多么令人遗憾的事啊!

语言之所以能够促成幽默,不外乎几个特点:一是它往往有一语多义、一义多语的情况;二是语言中音同字不同、字同音不同的情况。谙熟幽默技巧的人往往抓住语言的上述特点,或是变换场合,或是强作扭曲,引人联想,从而产生幽默诙谐的情趣。

字词拆含幽默术与此有所不同,它虽然也是语言幽默的一种,但它是从语言的组合和结构特点入手,并兼用上面我们提到的语言的基他两个特点,以个别字、词的拆离或组俣为手段造成歧义,从而构成幽默的技巧。

一位妻子对朋友埋怨她的丈夫时说:

他有很多优点,但有一个特别大的毛病,那就是懒。让他干点和活的时候,他总是满脸痛苦的样子。

有一天,我实在对此忍无可忍了,于是开始质问他:“你到底是懒,还是毛病?如果是懒,从今天起必须分担一部分家务;如果有病,我宁愿侍候你一辈子!”

他笑嘻嘻地回答了两个字:“懒病。”

丈夫不愿干家务,引得贤内助满复牢骚,终于决心给他一次“最后抉择”的考验。看上去两人之间剑拨弩张,非大闹一场不可了,但丈夫却灵机一动,幽他一默,巧妙地化解了一场口舌之争。

丈夫断章取义,从妻子所提出的前后两条“建议”中分别抽出了两个字:“懒”和“病”,使其意义与原来截然不同了。

按常规处理办法,面对妻子二者必居其一的要求,许多人为了挽回“一家之长”的“面子”,一定要跟妻子争个上下输羸来。但这是一种最不可取的做法,常言说得好,“家不是讲理的地方”,的确,在家庭中应该讲爱,讲夫妻之间的体贴和关心。另外一些稍微明智一些的人立即会察言观色,作出妥协,以换得夫妻感情上的融洽。

但最上策则莫过于上面提到那位丈夫了,“懒病”二字道出一种令人无可奈何的狡黠,让火冒三丈的妻子一下子火气全无了,这样不是更进一步增强了夫妻这间的友好和默契吗?

上面这位朋友的丈夫采用的是就典型的字词拆合的幽默技巧。在应用中,拆未必一定要和合联系在一起进行,“一步到位”的简单的拆离同样可以起到幽默的效果。

周恩来总理就是一位运用幽默的语言的大师,他常常将谈判中的对方驳斥得哑口无言,却又莫可奈何,以至于那些谈判对手在背后恶意地攻击说:“跟周讲道理,简直就像是在对牛弹琴!”

总理听到这话时非常平静,略思片刻道:“对,牛弹琴!”

字词拆合幽默术的运用是对一个人应变能力、文化素质等综合因素的一种考验,因则具有较高的难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我们能不断地从生活和书籍的海洋里汲取知识,就一定会在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字一词中发掘出智慧的幽默!

6.简话繁说

简话繁说就是把一可以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清楚的意思改用繁杂冗长的方式表达,一简一繁之际,显明的反差因而形成,这样也就符合幽默的一般原理了。由此可见简话繁说不仅仅是一种谈话的方式,它同时也是一种常用的幽默技巧呢!

简话繁说并非毫无目的的故作高深,劳人口舌。首先,简话繁说可能是由于说话者对于某一难以启齿的问题采取巧妙迂回、转弯抹角的办法予以解答,以避免自己的难堪;第二种可能就是想针对某一事物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但又考虑到对方难以直接接受,遂以繁杂的论述表达同样的意思,借以缓和语气。

简话繁说幽默术的特点在于声不露地掩饰说话内容的本来面目,待论述的“竹笋”一层层剥开以后,听话的一方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从而使幽默感顿生。

我们先看第一种情况:说话乾用简繁说幽默术为自己解除尴尬。

有一个人非常喜欢下棋,但由于棋术不高,屡屡败北。

有一天不幸又连输三局,心中不安,恰遇他一同事。

“成绩怎样?”同事有心拿他取笑。

“这……”朋友一时顿住,随即答道:“第一局他没输;第二局我没赢;第三局我想和,他不肯。还好,还好!”

其实这位朋友说了一大堆,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三局全输了。但是他不是真言其实,也不是矢口否认事实,而简话繁说。这样就委婉风趣地回答了对方,从而使自己摆脱了被人嘲笑的僵局。一句话分为三句话,却不显得轻赘,妙语如珠,可谓临难巧临辩的一个绝招!

有一个年过50的贵妇人,每天总要花大量时间打扮上。一次她碰到了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便问对方,她有多大年纪。

“看你皓洁的牙齿,只像18岁;看你蓬松的头发,不超过19岁,看你苗条的腰身和涂满胭脂的脸蛋,顶多20多岁吧!”社会活动家详细地评论道。

她一时高兴得不知怎么办才好。于是又问道:“敬爱的先生,您的眼光真是太准了,可是你能准确地说一下,我究竟像几岁?”

“这太容易做到了,只要把刚才我说的三个年龄加起来就可以啦!”这是一个用简话繁说技巧委婉表达自己观点的例子。贵妇人的文过饰非足以说明她是一个极好面子的人。如果有人直来直去地告诉她真诚,她要么会气个半死,要么会羞愧难当,下不了台。对方抓住了她的这一心理特征,繁话简说,既然太伤她颜面,又不违心阿谀,这种做法无疑是可以肯定的。

活动家故意含混其辞,从贵妇人外貌的三个方面分别评论其年龄。从牙看,是18岁;多头发看,是19岁,从腰身和脸蛋来看,是20岁。这三种估计都令贵妇人非常满意,她坚持信自己化妆有道,足以欺骗许多人呢!

活动家的简话繁说并没有完成。当然了,像活动家这问题巧作手脚,表达了自己真实观点。当然了,像活动家这样的“选加计龄”法是没有任何道理的。它不过是用来完成自己“诡计”的一个工具罢了。活动家一言既出,简话繁说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于是双方只能在心照不宣中捧腹一笑!

简话繁说幽默术的运用切忌超过一定的“度”,否则就会造成材料的堆砌或者教条的雷同反复。繁而不乱,繁而不空,这样就达到幽默的基本要求了。

7.拉近距离,借题开场

借题开场幽默术是借助自己前面的人的某句话或周围的某个事物作为话题,通过超常的发挥,从而开始你的讲话的一种幽默技巧,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说话自然也不例外。特别是当你被要求演讲时,当你路遇自己喜爱的异性,想打破僵局时,怎样开讲,总是一件很棘手的事,甚至是很难为情的事。不过,真正遇到这种情况,你不必紧张。静下心来想一想,先前之一有没有可借助的话题,周围的事物,比如天气、衣着、长相、姓名、动物等有没有可借助的话题。借题开场幽默术就是帮你解决这种因难的,它要求你克服怯懦、找准话题、荒诞发挥。克服怯懦、节中所需是知识准备。荒诞发挥,产生幽默是最终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当你的幽默效果出来了,听众发笑了,你拟的心理距离就与对方缩短了。这样,再转入正题,听众就会对你感兴趣,放松心情,集中注意力去听,所以接下来你的讲话就会顺当多了。

例如胡老师有一次被邀请到外地一所大学去讲学。至于怎样开讲,胡老师心里也没谱,如果按照常规的开讲:“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来到你们……”也未尝不可。刚巧,听到主持人介绍:“下面就请胡老师来给大家作报告。”胡老师灵机一动,拿过话筒,接着说道:“我不是来身诸君作报告的,我是来‘胡说’的。”话音刚落,听众大笑。这个开场白既巧妙地介绍了自己,又体现了演讲者谦逊的修养。而且活跃了场上气氛,沟通了演讲者与听众的心理,一石三鸟,堪称一绝。

胡老师的幽默在于巧借自己姓氏和主持人的介绍作题,反其意而用之,“胡说”一词作为点睛之词,幽默效果自然而出,那么,我们再看看台湾艺人凌峰是怎样巧妙开场,介绍自己的:

1990年中央电视台邀请台湾影视艺术家凌峰先生参考春节联欢晚会。当时,许多观众对他还很陌生,可是他说完那妙不可言的开场白后,一下子被观众认同并受到了热烈欢迎。他说:“在下凌峰,我和文章不同。虽然我们都获得过‘金钟奖’和最佳男歌星称号,但我以长相难看而出名……一般来说,女观众对我的印象不太好,她们认为我是人比黄花瘦,脸比煤炭黑。”这一番话戏而不谑,妙趣横生,令观众捧腹大笑。这段开场白给人们留下了非常坦诚、风趣、幽默的良好印象。不久,在“金话筒”之夜文艺晚会上,只见他满脸含笑地对观众说:“很高兴见到你们,很不幸又见到了我。”观众报以热烈掌声,至此,凌峰的名字传编祖国大地。

凌峰使观众由生到熟悉,由熟悉到喜欢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那幽默的开场白,借助自己的长相,不惜自嘲。但又自已嘲得很有分寸,很有水平。自抑而不自贱,明贬而实为暗扬。也许有的朋友会说,人家凌峰是名人,我们学不了。其实不是那回事,在他前后两次巧妙的开场白之前,他为我们所知道吗?况且,我们也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到处可以有随手拈来的素材。这方面的例子特别多、毛泽东同志在这方面更是运用自如,妙语如珠。读者朋友不如找来些例子揣揣摩。总之,借题开场幽默术的关键在于找准话题后,展开想像的翅膀,敢于利用谐音、修辞等各种手法,往荒唐、虚幻的地方想。千万别死心眼,傻乎乎,越是敢于“调皮捣蛋”,越是善于“胡说八道”,越是逗人喜爱。

8.巧作曲解,咬文嚼字

一个人读书写作或说话时过分注意于某些字词的运用,以致达到了繁琐复杂的程度时,我们就说这个人是在“咬文嚼字”呢!所以在一般来说我们没有人喜欢戴上这样一顶惹人心烦的大帽子,可是咬文嚼字还是门“艺术”呢!事实上,只要你“咬”得巧,“嚼”得妙,这里面能品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味道来哩!

咬文嚼字幽默术就是指人们在语言的应用中抓住个别字、词做文章,将它加以臆测和解释,从而引起幽默效果的幽默技巧。一般地,可以有意识略去该字、词的本义不用,而是从其表面入手,“望文生义”,给它硬造出一种貌似“合理”的解释来。

请看下面这则幽默中的父亲是怎么强不知以为知地咬文嚼字的。

儿子有一天捡到一张旧药单跑来问父亲,他说:“爸爸,为什么这张纸上写着‘复方’‘单方’这是什么意思呀?

爸爸对医药知识一无所知,但又不想在儿子面前失面子,就随口说:“所谓,‘复方’,就是说要反复吃多遍才能有效的药方,所谓‘单方’,当然就是说只吃一次就可以治好人的病的药方啦!

儿子佩服地点了点头,紧接着又问:“那么要是‘复方’,‘单方’都没写呢?”

“那就是说不用吃也能见效呀!”父亲不无得意地回答道。

人们常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无论多么渊博的人,都会有不知道的知识,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我们上面看到的这位父亲不这么他宁可胡编乱造,歪曲事实,也要给儿子一个“解释”。替自己争一分颜面。解“复方”为“反复使用药方”,跟解“单方”为“使用一次的药方”是一个道理,说穿了就是一种望文生义。

按照同样的“逻辑”,什么也不写自然也就意味着“不用吃也能见效”,这是极简单又荒唐的“结论”。

在现实生活中切忌这样教育子女,这是一种很不明智的误导,因为幽默归幽默,毕竟它和现实是有差距的。

历史课上,老师正是向同学们讲授我国原始时代人类祖先活动的有关情况。

“据考古发现推测,‘北京人’距今天大约已有50万年的历史了!”老师不无自豪地向同学们介绍道。

“哦,老师,我想提个问题,”有个学生怯生生地问道:“那么上海人呢?”

课堂上一片哄笑,老师也被搞得啼笑皆非,一时无可收拾……

“北京人”在这里提的是我国境内所发现的一处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代表类型,但学生误将这与今天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行政区划分相联系,从而节外生枝,问出了这样荒唐的问题,难老师一时也穷于应付了!

由此可见,表达方式过分相同的字词,当它处于不同的语言环境时,相应地就可能包含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相映成趣的幽默魅力就是这种虚实真假之间的强烈对比当中自然而生的。

掌握这种咬文嚼字幽默术相信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难,日常生活中可以顺手拈来,可“咬”可“嚼”的例子简直数不胜数,难就难在怎样去掌握好这个“度”的问题。比如应注意使用的场合,尤其是在很正规、严肃的场合中更应慎之又慎,否则很可能会被人指责为“幽默过头”、“耍嘴皮子”,那样也就有违于我们制造幽默的初衷了。

便愿大家都能在适当的场合中使用这种幽默术,幽默的乐趣就在一“咬”一“嚼”之间!

9.循序渐进的语言

在以前对幽默技巧的分析当中,我们曾经指出过人类的思维与现实的不一致性。那就是说,有些事情尽管现实生活中绝无发生的可能,但在逻辑的推理上却是很容易做到的。如果忽视了现实与思维的这种区别,就可能闹出笑话,这样也就与幽默的王国更加靠近了一步。

逆序推理幽默术就是指置现实中的事实于不顾,而单从逻辑思维本身入手,逆序而推以得出结论来否定现实的幽默技巧。

这种幽默术的目的还是在于通过谬论与现实本身之间的对比来营造幽默气氛,逢圆其说,摆脱困境。

某地方每年一度的征兵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一位50多岁的老人也想去碰碰运气,他来到新兵报名处。

“您的年龄?……”工作人员对他的意图大惑不解。

“我52岁了。”老人轻快地回答。

“可是,按照征兵的有关规定,你已经超过合适的年龄了。”工作人员解释道。

“嗯!我当然知道,可是你们难道不需要人当军官吗?”老人反问道。

老人的行为本身是不合情理的,但是他却善于见缝插针,“没理找理”。他那种无理的要求是建立在这样一种逆向推理的基础之上的:年轻人是被征去当普通士宾的,军官一般来说都是由年龄比较高的人来充当的,我自己年纪挺高,所以有权报名参加。

事实上老人的推理不严密,得出的结论也是错误,但他的幽默之外正在于他试图以似是而非的“道理”去驳斥现实中的事物,以虚驳实,所以不禁令人发笑。

一位同学参加完晚会误了公共汽车,只好挡了一辆出租车回家。

20分钟后出租车但把他平安送到了自己所在的那条苍子里。

当他很满意地对司机的服务表示感谢并准备付钱时,这才发现了一个问题:价目牌上打出了24元的数目而自己身上只剩下零零散散的几块钱了!

“朋友,有个问题需要您来回答”,这位同学不无风趣地对司机说:“我犯了个小小的错误……要么劳驾您把我还拉回到原先的地方;要么您费点儿时间等我上楼给您取钱下来——两种办法你更喜欢选择哪一种呢?

那位司机当时笑得半天没喘过气儿来……